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交媒体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引言
计算机辅助教学(CAT)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活动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也日益发展并逐渐成熟。“多媒体网络教学不仅十分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综合效益,而且全方位地打破了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同时也改变了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今后外语教学发展的方向”(金国臣,2005)。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听力课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重视。优化听力课程结构,提高学习者的听说交际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对比分析了传统环境下和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课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不同,有力地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多媒体环境下视听说相结合的新型听力课模式是否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②新型听力课程模式是否更有益于学生听说交际能力的提高?为什么?
③与传统听力课相比,多媒体的视听说教学模式有何独特之处?
2.新型听力课教学模式所依赖的理论基础
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了建构主义的观点。他(1972)指出,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发展。他提出了S-(AT)-R公式,意思是: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对刺激(S)作出反应(R)。同化是指个体把刺激(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图式)中,就如同消化系统将营养物质吸收一样。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学习的本质只能是每个学生按照本身已有的经验与知识主动地加以建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由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对新知识学生经过理解才能吸收,这表明了学习活动并非“习惯性学习”,而是“创造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教师指导的一种建构活动,具有特殊的社会建构的一面。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建立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形成与发展新的认知结构,最后转换为有用的信息输出,从而使语言学习中的输入与输出有机结合。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导向者、组织者和中介者。教师既要把最新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能力,让他们享受学习进步的乐趣。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非常强调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情景”、“合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Jonassen,1992)。多媒体技术具有视频、音频、互动、实时等多种感知的优势,可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多媒体环境下视听说相结合的新型听力课更容易实现学习环境情景化,从而起到学生构建新知识的作用。
3.教学实验及效果
3.1准备阶段
选取我校2006级体育系A班和音乐系A班学生为实验对象,每班均有50人。表一是两班高考英语成绩,由表一可知两班入学成绩相当,保证了起点水平的一致性。
表二再次说明两班的起点一致,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信性。本实验持续两学期,音乐班(实验班)在多媒体教室接受视听说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体育班(对照班)在传统教室接受单纯的听力教学。
3.2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采用自制的课件对课文重难点进行形象而直观的讲解,学生佩带耳机进行听力练习,有利于排除周围噪音的干扰,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小组讨论和角色表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3教学效果对比
为了了解学生对新旧两种听力课模式的感受,笔者于第二学期末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由表三可知:新型模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而传统模式暴露了多方面的弊端。
同时,笔者在每学期分别对两个班进行了期中测试,总分100分,包括听力(70分)和口语(30分)。
在两次期末考试中,两班分别取得了以下成绩:
由以上数据可知,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有着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好于传统听力课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从横向和纵向相比,实验班的进步都大大高于对照班,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多媒体环境下视听
说相结合的新型听力课模式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大大增强其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
4.多媒体辅助视听说教学的优点与值得注意的问题
4.1多媒体辅助视听说教学的优点
第一,多媒体技术在视听说中的应用,使这门课程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体,学生是被动参与听力学习。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采用视听说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建立起以学习为中心的观念。从原来的“重听力技能教学”转化为“从视听说入手,读写及时跟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用能力三结合的教学原则”。
第二,多媒体技术把多种信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易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教学,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使教材生动、形象,尤其是CAI课件,使学习者学习时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专门能力培养以及对教学过程的量化控制。多媒体技术在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课程信息急剧增加,而且具有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重现的信息量增大了,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4.2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5.结束语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s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4.
[2]Cook,V.SecondLanguageLearningandLanguageTeaching[M].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6.
[3]Jones,C.&Fortescue,S.UsingComputersinLanguageClassroom[M].London:Longman,1987.
[4]Krashen,S.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5]Jonassen.Marra,R.&DJonassen.WhitherConstructivism[M].Englewood:LibrariesUnlimitedInc,1992.
[6]Warschauer,M.&D.Healey.Computersandlanguagelearning:Anoverview[J].LanguageTeaching,1998,31:57-71.
[7]Piaget,J.ThePrinciplesofGeneticEpistemology[M].London:Routledge&KeganPaulLtd.,1972.
[8]蔡基刚,武世兴.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6):2-7.
[9]蔡向凡.互动性原则与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70-73.
[10]郭遂红.多媒体投影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山东外语教学,2005,(1):80-83.
[11]金国臣.多媒体环境下互动式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探索与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60-64.
很多人利用微博赚到了钱,微博的提供商却一直在发愁怎么赚钱。随着用户的增加、影响力的增大,拥有3亿用户的新浪微博近来加快了商业化进程。
4月28日,新浪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2011年年报中称:“我们尚未建立新浪微博的‘货币化’模型,无法确保其他微博服务和社交网络服务提供商采取的盈利模式也将适用于新浪微博”;
5月16日,新浪一季度财报显示,虽收入同比增长6%,净亏损达1370万美元,远不及上年同期盈利1500万美元的业绩……
对新浪来说,博客曾带来巨大的流量,但没有带来商业上的成功,新浪微博会不会是下一个新浪博客?
另一方面是未知的盈利模式,乏善可陈的盈利点。从严格意义上讲,微博的盈利模式仍然未知,正常产业链仍未启动,已成立6年之久的微博鼻祖Twitter,尽管估值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却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
此外,新浪微博摸索盈利模式时还必须考虑商业范畴之外的风险,比如政府监管。
微博盈利模式之惑:处在十字路口的新浪微博
处在十字路口的新浪微博,该何去何从?
1.微博规模发展到多大可以进行大规模商业化
互联网的逻辑就是规模制胜,拥有海量用户和企业客户,收入则水到渠成,如果规模达不到,急于商业化,很容易给用户带来不适感,进而影响整个产品的黏性和用户体验。据新浪2011年第四季度财报,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亿大关,日活跃用户比例为9%,中国网民5.13亿,占58.5%,如果套用黄金分割点理论,当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61.8%时,可以做到赢家通吃,目前新浪微博大规模试水商业化,为时尚早,但如果这种商业化是建立在改善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的基础之上,是无可厚非的。
2.品牌至上VS产品至上
毋庸置疑,新浪微博的影响力在品牌上,而非具体产品,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两者相辅相成的交互作用,但从目前新浪微博的发展来看,新浪未来的重心依然是对新浪微博品牌的持续维护。
3.定位:信息源VS社会关系网嵌入(单向的弱关系VS双向的强关系)
4.单一化的信息平台VS大而全的大杂烩平台
5.主业和次业相辅相成的盈利模式VS百花齐放的盈利模式
同时,新浪将游戏、相册、即时通信、微群、微币等功能和道具加入微博平台,还正在推进微博支付体系、信用体系和数据挖掘体系的搭建,以进一步完善微博电子商务等商业化的基础设施,“六大商业模式”即将全面开花。但无论怎么说,微博毕竟是微博,微博之微之轻,难以承载太多的商业企图和商业梦想,正如其竞争对手腾讯微博的人员评价的:“新浪现在的感觉就是什么都想要,微博承载了新浪太多的梦想和焦虑。”
业内专家对新浪微博定位于电子商务平台持保留意见,有专家认为微博更多的是广谱的内容,大部分与商品信息没有关系,同时在微博中,用户也不愿意更多讨论具体的商品交易。洪波认为,电子商务平台需要一个可信的交易环境,而微博太过嘈杂,没有评价体系,没有信任机制的控制,无法形成交易平台。
同样,对其实时搜索的商业价值,业内专家也持观望态度,认为目前还很难判定。专家认为用户的实时搜索需求是一致的,即使是百度,新闻搜索也不会卖关键词,因为用户更多是搜索突发的信息和新闻,而非找商品和找服务,与商业内容的关系不明显。
6.差异化VS山寨化
需要说明的是,微博盈利之惑还存在很多的关系和利益点博弈,如用户隐私安全与商业化之间的均衡和博弈,在具体的实践中都必须通盘考虑。
今天的网民更多地将互联网视做一种工具、平台和环境。基于这种需求,互联网公司要提供更新的产品,帮助他们梳理关系、维系情感、帮助工作、建立未来,并帮助实现用户的需求与被需求,也就是把现实中的关系搬到网络上进行有效处理。进入关系处理的互联网迎来了新的发展周期,互联网公司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维系社会关系,如何真实地服务社会、服务网民,这也是被寄予厚望的微博今后发展的根基。
人类从一开始就是生存在关系中,而不是信息中,如何建立并持久地维护人类的社会关系,应是包括微博提供者等所有互联网人士思考的重点。
1.关系经济:未来微博盈利模式的价值本质
2.基于关系经济理念下的微博盈利模式的若干做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微博要在媒体化产品之外寻找新的增长点,并进一步发掘、沉淀用户关系链,使微博从社会化媒体向社会关系网络转型。基于关系经济理念下的微博盈利的若干做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关系沉淀服务的盈利点。微博是可以将社会关系变现的互联网产品,新浪微博在用户关系的沉淀上,已小有所成。如在微博的产品架构上加入的即时通信功能,很多人也开始用来与好友聊天。
基于关系嵌入服务的盈利点。电子商务平台从某种意义上看属于社会关系嵌入服务,将传统的物流网络中嵌入基于社交网络的服务,在口碑营销的效应下影响社会商品的营销,根据这个思路,微博可以提供基于关系嵌入视角的一切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交游戏和数字内容收费服务也是基于关系嵌入服务产生的盈利点。
基于关系监测服务的盈利点。关系流在微博中呈现出信息流的信息表征,对微博信息流的监测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关系流的有效监测。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客户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掌握用户的基本社会网络及潜在需求;另外,通过关系流监测,可以向用户提供一些实用化和个性化的收费信息,如向商务人士提供整合后的商界名人对经济形势的深度分析等信息。
①《新浪微博双平台之梦》,《新世纪》周刊,
②Lyotard,J.ThePostmodernCondition,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1984.p131
③喻国明:《微博:从嵌套性机制到盈利模式》[J],《青年记者》,2010年7月上
2009年底,微博服务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由于微博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其用户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增长是以社交网站用户的流失为代价的。
重在长期竞争力
微博是一种同时具有媒体和社区要素的服务平台。借助众多名人用户带来的名人效应以及新浪作为领先门户网站所积累的媒体优势,市场开始认同新浪微博的影响力。无论是独立第三方还是中金公司的研究都显示,新浪在微博的社区性质方面也是市场领先者。
盈利模式持续创新
新浪微博目前出现了六大盈利模式,分别是:
二、实时搜索盈利模式;
三、捆绑销售盈利模式;
四、与新浪其他业务结合,进行交叉销售盈利模式;
六、同应用程序开发商和内容提供商收入分成。
现在仅仅是开始
微博的发展不仅可以持续,还会继续升温。在可预见的未来,微博将会更加流行,功能会更加强大。使用频率更高、互动性更强使微博更有机会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媒体平台。
不过,用户群不一定能够转化为收益,盈利模式始终是困扰中国互联网音乐服务的难题之一。观察国际领先网络音乐服务者的经验,可为中国业者带来启示。
全球数字音乐发展趋势
2012年,全球唱片公司的数字音乐收入约为56亿美元,占行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34%)。下载销售在2012年增加了12%,全球销量达43亿(数字单曲和专辑合计)。2012年全球付费订阅用户达2000万,较2011年增长了44%。(国际唱片业协会,2014)由此可见,网络音乐日趋成为音乐行业盈利的主流方式之一。
作为美国最知名网络电台的潘多拉,其活跃用户多达6600万,占所有网络广播收听者的8%。同时,该公司计划把服务延伸至电脑之外。“我们正在向人们收听传统电台的地方渗透,比如已有60个品牌的汽车支持潘多拉电台;我们也正在进入家庭,已经有650个家用电子产品支持潘多拉。”(国际唱片业协会,2014)
总之,放眼全球数字音乐发展的趋势,有四条经验值得中国市场参考:
其次,音乐服务的便捷性、高质量与强推送能力,是提高用户使用率的保障。
再次,音乐服务需要与软硬件跨平台合作,打破在线与无线音乐之间的集成障碍。
最后,社交网络助推数字音乐销售成为一种趋势,专业音乐服务几乎与社交网站活动同步进行。
社交网络:互联网音乐的新平台
这种模式也为网络音乐集成传播带来了两个重大障碍:1.缺少多次流通环节,导致用户黏度低、用户群分流,缺乏长期稳定的消费活动;2.缺乏一个强势搭载平台和一个完整的集成传播与使用供应商,难以形成长期有效的盈利模式。
奥利弗思莫(OliverSmall)依据美国Netflix公司的视频营销转型经验,指出Netflix的成功有赖于三点:海量内容;强有力的推荐系统;内容易得的流媒体平台,而音乐平台也应当借鉴这一经验适时转型。(OliverSmall,2012)这三个特征正是社交平台网络的长处。
社交网络的优势在于:1.社交网络集聚上亿的活跃用户,能够形成足够的“长尾效应”。订阅服务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有足够多的订户数量,而社交网络平台就是最强有力的支持。2.社交网络平台将用户终端合二为一,只有在社交网络平台中,在线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用户才有条件合并。3.社交网络平台控制资源传播与销售,能够增加资源流通次数,并拓展价值链。社交网络的加入,既有助于促进网络音乐传播反向传输和UGC(用户自创内容)的开发,又有助于有效衔接在线音乐和无线音乐两个市场,使内容和服务提供商从运营商手中获得更多主动权,让市场走向更平衡的发展。
集成传播模式有所完善之后,还需有适当的盈利模式与之合理搭配。目前已有社交服务与网络音乐结合的案例,如新浪微博与唱吧、虾米音乐等应用合作,其微博平台也增添了微音乐、电台的服务。但是其集成传播功能尚未完全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在于目前的整合进度,二是在于平台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盈利模式问题,三是产品服务的契合度。而寻找新的产品类型和盈利模式,就成为社交网络音乐服务的核心方向。
【本文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网络音乐资源集成的传播模式与盈利模式研究”(编号:2013BAH66F02-01)的成果】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市场司:《2012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EB/OL],2013-05-04
②IFPI.DigitalMusicReport[EB/OL].2014-03-01
③OliverSmall.ReshapingtheMusicDistributionModel:AnITunesOpportunity,JournalofMediaBusinessStudies,9(4):41-68(2012).
④FrancescoD.Sandulli&SamuelMartín-Barbero.99CentsperSong:AFairPriceforDigitalMusic?TheEffectsofMusicIndustryStrategiestoRaisetheWillingnesstoPaybyP2PUsers.JournalofWebsitePromotion,Vol.2(3/4)2007
SNS+网页游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0年中国网页游戏调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国内网页游戏的用户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05亿,其中,中国社交网页游戏用户达9209万,占整体网页游戏用户的77.1%。通过CNNIC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社交网站没有社交类网页游戏的功能和内容,27.4%的用户明确表示不会使用社交网站服务,45%的用户表示可能会不使用社交网站服务。由此可见网页游戏在SNS网站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PCEM网络整合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刘东明认为,游戏已经成为SNS的一条重要生命线。
有业内人士分析,SNS与社交类网页游戏的结合为用户提供了娱乐和社交价值,更有助于增强社交网站对用户的黏性,“SNS+网页游戏”今后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易观国际分析说,随着SNS网站向平台应用成功过渡,网页游戏将成为重要的变现渠道,也将成为SNS行业2010年的营收重点。但实现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做好两者的融合以及游戏的不断创新。
SNS+电子商务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陈信祥认为,SNS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成为今后的一个方向。
他认为,在现代社会,网上交易已成为一种趋势。而SNS开展电子商务的有着天然优势,其本身作为社交平台、拥有庞大的社交网络和人气,将更有利于开展电子商务。尤其是细分的SNS社区,将更有针对性。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能充分挖掘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
腾讯拍拍网总经理刘春宁也表示,社区需要电子商务形成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如何利用分成模式为网站带来新的增长点,将成为SNS社区新盈利模式的研究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很多SNS网站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今年5月份,开心网向第三方开放平台,引入了特价机票查询、电影票购买、团购等第三方实用组件,与第三方进行盈利分成。6月底,千橡集团也借助旗下校内网的关系平台,推出了团购平台糯米网。有分析师认为“电子商务+SNS”将有可能成为SNS网站的下一个掘金点。
但陈信祥表示,SNS与电子商务结合要获得成功的话,SNS企业应注意结合自身特点,分析客户的取向,成为主导者。
SNS+手机终端
北京软银赛富投资有限公司的分析师李佳认为,今后社区与手机终端相结合应该成为一个趋势,这将带来SNS网站新的盈利点。
她认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3G资费的下降,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成为热点。可以将SNS在PC上的内容搬到手机中来,这让SNS变得更加的随心所欲,对用户来说,也更快捷更方便。
北极光创投总经理姜皓天也从投资者的角度表示,手机SNS将成为适合创业的新天地,做出适合用户的产品,然后把用户与互联网融合,这样的SNS将会有大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外的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都意识到了这个趋势,并开发出相应的手机客户终端,数据显示,这两家网站中1/3左右的用户均为移动用户。国内的SNS网站也在行动,开心网副总裁郭巍表示,用手机上开心网是他们必定要做的项目。腾讯无线执行副总裁刘成敏在今年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也表示,腾讯正在实现SNS社区向移动互联网上的转移,未来会进一步加强用户通过手机访问腾讯SNS社区的体验度,以此来增强腾讯与用户之间的黏合性。
泛关系链营销
就此,腾讯提出了泛关系链营销的概念,腾讯网媒产品部助理总经理刘曜认为,国内SNS行业到了告别纯粹的“游戏制胜”,回归社交本质的时候了。这也意味着未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链营销将是未来SNS发展的方向,也是SNS盈利的核心出路。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mobileInternet,thenumberofpeoplewhoareusingtheInternetvideoisincreasingfromobservingthemobileterminal,manydifferentvideowebsitesaretakingefficientmeasurestoappealmoreuserstogainmoreprofit,andinordertooccupyalargermarketshare.Inthisarticle,itjustdiscussesthetrendofmobilevideointhefuturefromtheviewofthedevelopmentofthedomesticmobilevideo,theoperationofmainstreamvideositesandsomefactorsrestrictingthedevelopmentofmobilevideo.
关键词:移动视频;发展现状;趋势
Keywords:mobilevideo;presentsituation;trend
1国内移动视频发展现状
2国内典型移动视频网站分析
秉承“悦享品质”的品牌理念,爱奇艺积极推动产品、技术、内容、营销等全方位创新,爱奇艺移动客户端出品了《爱奇艺早班机》、《娱乐猛回头》、《综艺大嘴巴》、《以德服人》、《头号人物》、《帕帕帮》等多档王牌自制节目。
3制约移动视频盈利的因素
3.2网络覆盖范围和资费问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为移动视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用户主要通过流量和无线网接入互联网,而流量的资费较贵使得用户更加青睐于通过无线局域网接入。然而目前我国的WI-FI覆盖的范围还很小,主要覆盖区包括大学校园、飞机场、快餐厅等一些公共WIFI和家庭WIFI,而在其他位置用户会比较担心资费的问题,影响了移动视频业务的发展。
3.3内容同质化严重移动视频终端内容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受众群体会忽略对移动终端的选择。各个终端应,注重差异化的发展。差异化的定位有助于在特定受众群众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在优酷与土豆、爱奇艺与PPS等视频网站的联盟后,导致了媒体内容的愈加同质化。为了争取更全面的用户覆盖,保证正版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是各移动视频终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4我国移动视频的发展趋势
5结论
目前移动视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制约其成长的因素还很多,移动视频要实现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视频的前景不容小觑。我们有理由相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填补制约移动视频发展的不利因素;付费视频模式下人们观念的随之改变也会大力促进移动视频的发展,移动视频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一颗璀璨的“新星”。
[1]张元欢.论中国影视类移动终端应用的盈利模式——以奇艺影视、乐视影视、优酷为例[J].中国电影市场,2013年2月.
[3]董亚卫.优酷土豆移动视频商业化元年到来[J].成功营销,2013年3月.
[4]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国网络视频蓝皮书[R].2012年4月.
[5]张守信.2012年中国网络视频移动化路径分析[J].南方电视学刊,2012年12月.
Rdio于2010年在美国加州正式成立。短短几年内,Rdio就与全球最大的四家唱片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其音乐库曲目数量高达3000多万首。Rdio向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尽管它从未对外公布具体的用户数量,但种种迹象表明其由社交功能所带来的用户数量正在呈爆炸式增长。Rdio就像是音乐领域的推特(Twitter),悄然改变着人们聆听音乐的方式及习惯。
图1数字音乐服务平台Rdio的logo
2.打造优秀用户体验
与其他社交化数字音乐服务平台相比,Rdio十分重视用户体验的提升。有用户在使用后称赞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Rdio是我用过的所有音乐产品中,最漂亮、最好用的一款应用。”为保证用户享有更卓越的数字音乐体验,Rdio可谓下足了功夫。
(1)冲击性的视觉体验
一直以来,Rdio在主界面的设计上都贯彻较为彻底的扁平化、最小化设计理念,即抛弃那些流行多年的阴影、高光、渐变等拟真视觉效果,仅使用简单的纯色块,打造出更简单、更整洁、更“平”的用户界面。这种扁平化的设计风格可以让Rdio用户将更多注意力聚集在产品内容上,而不被繁复的视觉元素所干扰。扁平化的主界面有可能让人觉得单调,因此,Rdio在播放界面中使用毛玻璃效果、音乐专辑封面采用“浸入式”视觉设计。这种赏心悦目的视觉冲击体验深受年轻用户的欢迎和喜爱。
图2Rdio扁平化的主界面及毛玻璃效果的播放界面
(2)提供个性化服务
Rdio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为此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2012年,Rdio推出个性化播放列表服务,用户可以按照喜好设计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播放列表。2013年,Rdio与音乐数据服务平台EchoNest合作推出个性化电台服务“YouFM”,它可以根据用户的收听记录和收听习惯为用户提供歌单实时调整服务。Rdio在产品中融入个性化元素的举措,不仅可以提升用户体验的积极性和愉悦感,更增强了用户粘性。
(3)多设备无缝体验
2011年,Rdio已经形成个人电脑、家庭流媒体外设和移动应用三位一体的线上线下数字音乐体验系统。在个人电脑上,用户可以通过网页和桌面客户端访问Rdio服务,家庭流媒体外设则包括Sonos、Roku、PioneerAppRadio等。同时,Rdio还推出了适用于iPad、iPhone、Android、WindowsPhone7以及黑莓的移动应用程序。Rdio认为在不同设备上带给用户一致性体验十分重要。目前看来,它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虽然不同设备的功能和用户界面设计均存在细微差别,但Rdio针对不同的平台环境对这些差别进行了非常细心的处理,以保证用户的多设备无缝体验。因此,无论是在iPhone、iPad上还是在电脑桌面上,Rdio用户几乎感觉不到设备差异所带来的体验变化。
图3Rdio适用的各种移动设备
3.打造独特的盈利模式
(1)用户订阅服务
Rdio采取先试用、后付费的用户订阅模式,并对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价位的订阅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四种类型。一是Web版服务,用户每月支付4.99美元,可通过网页享受无限收听权限,但该项服务目前对所有的美国用户免费。二是RdioUnlimited服务,用户每月仅需花费9.99美元,即可在各种移动设备和家庭流媒体外设中享受无限制的音乐服务。三是RdioUnlimitedFamily服务,这是Rdio专门为家庭成员推出的优惠套餐,两个账户同时订阅可享受每月14.99美元的优惠价格,而每月29.99美元的优惠价格则可支持五个账户。四是RdioSelect服务,即用户每月仅需支付3.99美元便可享受无限制的音乐收听及一次同时下载25首音乐的服务,这项低价订阅服务于2015年5月投入市场,目前仅支持iOS和Android系统。以上所有用户在订阅前,均可享受为期14天的免费试用服务。
(2)寻求合作,扩大服务范围
移动互联网对社会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从移动终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移动互联网使得工作、生活更为便利,促进了工作与个人生活的紧密结合。这是一代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将影响未来IT产业的发展方向。不同于上世纪IT产业的发展轨迹,无论是60、70年代的大型机,还是80、90年展为客户机,及此后的PC,几乎所有的技术变革,都沿袭着从“企业级到消费级”的传统。然而,新的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反向驱动”的思路,即消费级应用的成熟,向企业级应用发展延伸,给企业级用户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改变一:用户大众化
即便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初期,原本面向企业级的产品已经感受到了消费群体的显著差异。企业级产品的消费群体原本是诸如企业、科研单位、政府等小众,这些用户是具备相当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的精英,而移动互联网则为企业级产品拓展出更广泛的用户群。随着2G、3G乃至4G技术的成熟,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数量也会在未来几年内发生井喷。这对移动互联网企业级应用来说,无疑将要面对一个无比巨大的潜在用户市场,好的创新将在整个市场的数以亿计的用户中快速传播。
改变二:“云”和“端”结合
移动互联网企业级应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手机应用,它结合了云计算的应用。主要的运算和业务处理是部署在数据中心的公有云或私有云上的。移动设备只是部署和运行接入“端”的应用。要发挥移动互联网企业级应用的价值,需要平衡好云和端得功能。未来移动互联网企业级应用的趋势是应用无论大小,后台系统会被迁移到云端。这样能利用无限的运算和存储资源,也可以有更好的数据安全及网络安全。用户体验层面,也就是系统的接入端,也不仅仅是单一的手机,而会是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
改变三:系统设计挑战
挑战之二是应对工作流程从传统的线性工作流向社交网络的方式转变。移动互联网让用户随时在线;新的用户熟悉社交网络的交流模式;信息不再是线性流转,而是以网络方式扩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级应用设计,所有这些变化都要去考虑。
挑战之三是对移动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要像管理PC的软件一样,能够全程和全面控制智能手持设备上的应用。这也是企业级应用和消费级应用不同的地方。如果智能手持设备上的应用无法管理,对于企业级应用而言会是一场噩梦。试想一个企业上万销售人员用智能手持设备工作,随时都会有用户的应用损坏或是设备丢失,如果没有有效的应用管理,小则造成工作效率降低,大则会导致企业敏感信息泄露。如果系统设计忽略这个调整,如何让企业能够放心部署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
改变四:新盈利模式
在争取产业链的话语权上,无一例外的是抢占标准的制定权。这方面,目前最成功的莫过于苹果公司了。他们的iPad和iPhone系列对整个手持设备用户体验,几乎是事实的标准。尽管iPhone每次新都会做出升级,但大的标准不会改变,这为iPhone的APP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空间,让围绕苹果智能设备的生态系统能在这个标准上低成本地创新。
一、澎湃新闻的定位与特点
二、澎湃新闻的受众分析
图1具体职业分布澎湃自身时政新闻客户端的定位和较高品质的新闻内容使其用户特征较为明显。相比于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的受众主要特征为北上广地区的高学历、高收入和高职务的用户人群,其中男性用户占到了55%,对比网易新闻客户端46.8%的男性用户比例(根据北大的《移动新闻资讯平台价值研究》报告显示)特色较为明显。截至2015年6月30日,累计用户2900万人,日均活跃用户320万人,25~34岁的受众占到了43.4%,有42%的用户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整体年龄和受教育程度高于同类产品。澎湃新闻用户的个人月平均收入达到8069元,在职业方面,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商务人士、公务员较多(如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