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盈利方式汇总十篇

彩信型手机报顾名思义就是运营商通过彩信的形式使用户通过手机定制,定时的发送彩信到手机上,使得手机用户能够了解当天发生的最新资讯。由于彩信可以发送图片,区别于一般的短信,可以使用户们能够在感官上更加趋近于实体的纸质报纸。但是由于彩信的容量有限,所以一般的彩信手机报都是经过缩编的,如果想要了解更清楚详细的新闻,还是需要用手机上网进行阅读。目前为止,大部分的手机报都是以彩信的形式传播的。

2、3G网站型手机报

3G网站型手机报就是指用户通过GPRS数据流量,通过手机直接连接到网站进行新闻的阅读。这种方式相比于彩信手机报,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受字数的限制,只要能够连接的移动数据,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自己想要的新闻和资讯。这也极大地扩展了用户的新闻选择性。不再像彩信那样是被动的接受,通过3G网站型手机报,用户可以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进行阅读,这也算是一次跨越。

3、语音版手机报

二、我国手机报的特点

虽然我国手机很普及,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手机报只是作为传统纸质报纸的补充,还不能起到完全替代的作用。作为现如今的一种新兴媒体,我国手机报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传播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

手机报在服务与传播的方式上,十分充分的展示了其人性化、个性化的特点,用户可以通过选择短信、彩信、WAP等多种途径来进行订阅和阅读手机报。由于人们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自己需要了解的资讯,人们常常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但是手机报则不同,用户有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可以定制自己所需要了解的资讯,最大限度的满足了自己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2、随身携带和互动性较强

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手机报有很强的随身携带性。用户不需要每天拿着一份报纸,走到哪带到哪,这也是手机报最突出的优势。传统纸质媒体只能单向传播,用户没有可选择性,而手机报则是双向传播,可以做到点对多点,加大了新闻的可阅读性,这个改变了用户被动的接受信息的习惯。手机报还有一个最突出的性能就是它的及时性,这点是传统纸质媒体所不可相比的。

3、多媒体的信息传播

4、极速传播

由于手机报是使用无线网络进行传播的,它的时效性很强。往往一则重大新闻发生后,用户的手机上很快就出现了这则新闻的具体内容,这是传统纸质报纸无法实现的。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性,手机报才能快速的兴起。

三、我国手机报的运营现状

1、运作模式

对于手机报的发展,其并不是单纯的媒体行为,它需要与企业和媒体的密切配合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它独立出去,则其根本就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现在的手机报基本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其所有的新闻资讯都是从传统媒体那里拷贝过来的,这其实也是一种降低开发商成本的方式。

3、技术模式

现在我国手机报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彩信形式的手机报,另外一种是WAP网站类型的手机报。前者类似于传统的纸质媒体,只不过是将传播的载体从纸张转变成了手机,后者则是将自己的手机当成是一台微型的电脑,用户通过上网浏览网站来进行新闻的阅读,两者都是非常方便的方法。

手机报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在生活节奏高速化的今天,手机媒体特有的时效性和便捷性符合了当代人的生活节奏。但是手机媒体也不是完美的,我国现有的法律对于手机媒体的约束并不是很多,所以造成了诸多垃圾信息充斥着用户的手机屏幕,虚假和不良信息大量传播,侵犯用户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等问题。这是手机媒体的一个弊端,留待我们去克服。

参考文献

①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48-253

②朱海松:《手机媒体化的商业革命》[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133-138

③屈慧君,《手机报未来技术何去何从》[J].《创新科技》,2009(11):28

没有一个头条是它自己的,但每个劳动者用血汗码的文字,都可能是它的头条。这就是今日头条的智慧集中点。今日头条的宣传口号,印证了这个智慧的理念一再微小的声音也能上头条。

不是每个原创者都愿意在不支付报酬、或者只获取了单一途径的报酬之后,就心甘情愿地养大别人的“头条”。也不是每个支付了作者报酬的传播平台,都愿意自己的头条成为别人的头条。今日头条真正创新的不是内容生产方式,而是传播方式,是一种市场盈利方式的创新,属于“生意经”的思路。

这是同一条资讯,同样在使用,别人在河边有落水之险而他永远都在岸上的霸王心态,是别人有麻烦、他永远不会跟着倒霉的无风险投资生意。这种别人买单他消费、别人吃亏他独赚的经营项目,不知道它的法律依据从何而来,又如何与他的上家撇得清风险关系?

事实上,今日头条的肥大,是日渐颓势的传统媒体、与规规矩矩做新媒体的平台集体养大的。更是法律界定的裁判缺席给睁眼养大的。如果说今日头条今天的估值令人羡艳,多少掺杂着无数头条的真正贡献者,对于一夜暴富的头条娃有些眼红有些嫉妒的心情,那么,对于隔山沾不到丁点利益的原创者来说,更是一种被边缘化了的失落与伤害。这其中,传统媒体首当其冲。

二、内容生产的全媒体化

三、跨界合作

四问:新媒体是如何制造紧张氛围的?

互联网是否真的像蒸汽机之于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电机之于第二次科技革命一样,给世界带来了颠覆性的生产力?还是说,互联网只是惯用“借鸡生蛋”的伎俩,营造出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假象?

五问:新媒体为何如此具有攻击性?

互联网公司拿着投资商的钱,肩负着盈利的使命,但是盈利又是如此艰难:吸引规模化的用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用户规模转化为盈利收入无疑又是“惊险的一跃”,成王败寇的简单思维让新媒体们上火着急失了风度。

六问:新媒体能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吗?

抛出这个问题,其实是笔者对新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担忧。本着商业逻辑至上的原则,新媒体这些年所做的事总结为四个字就是“投其所好”,因为用户喜欢,才会有流量,才能变现,才能获得资本方认可。那么,什么内容最能够打动用户,最容易打动用户?无疑是娱乐性的内容。娱乐性内容竞赛的结果就是不断拉低娱乐大众的底线,于是乎无数猎奇的、过分低俗的内容充斥着互联网,又鉴于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内容管控的两套标准,凡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内容在互联网上都大行其道。用户已经给互联网内容贴上了“娱乐”、“恶搞”、“八卦”等标签,而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内容管控的逐渐严格,这些曾经哗众取宠的内容终将被涤荡干净,到了那个时候互联网才思考怎么办似乎就显得来不及了。

娱乐性内容竞争激烈又有管制风险,高质量的内容又面临高成本、回报周期长的问题,拿着风投商资金的互联网企业能否在快速盈利、稳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七问: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思考至此,我们就不得不退一步想一想,为什么传统媒体会集体陷入发展的焦虑?除了居安思危的警戒心理,难道自身真的没有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吗?

媒介有自己的特点,波兹曼《娱乐至死》书说的很清楚了,尽管他以电视作为娱乐至死的抨击工具,但是现在新媒体的哗众取宠现状,本质上也和波兹曼说的差不多。

自媒体刷出了存在感,但也仅仅是存在感而已

传统的媒介方式是物理形式的,例如一张报纸的面世要经过投稿、审核、编辑、印刷等数种工序,所以当然在版面安排上惜字如金。新媒介大多集中在数字技术领域,发表东西的成本根本就是一个后台更新,一点成本没有,充其量就是点员工工资。所以,所谓的如“发表”这样的词汇,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时代的发表文字所带来的自豪感,在新媒体时代将会慢慢降低。对于在传统媒体发表不了东西的人,自媒体提供了一个刷存在感的平台而已,但也仅仅是存在感。

自媒体是不是会成为一个软文江湖

手机媒体在新闻传媒中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新闻传播的形式,在对传统新闻媒体产生较大冲击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经大范围普及,手机用户数量逐年上升,智能手机用户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因此利用手机媒体可以扩大新闻传播的覆盖面和新闻影响力。手机媒体新闻在新闻内容、新闻形式上都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有较大区别,其特点是开放性高、互动性强,而且新闻传播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本文将从新闻传播角度对手机媒体的应用和发展进行分析。

1基于人际传播的分众传播形式

2对传统新闻媒体产生的影响

3顺应媒体移动化的时展趋势

4为新闻传播提供的新机遇

5结束语

总而言之,手机媒体的出现的确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但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闻媒体的移动化是新闻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应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共同为新闻传播服务,使观众获得更好的新闻信息传播服务。

参考文献:

[1]齐言.媒介融合下的手机媒体新闻传播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18):16-17,63.

[2]郭雁云.基于新媒体传播视角的手机新闻客户端传播策略[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05-107.

[3]高臻.全民传播视角下新媒体涉法新闻传播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4]陈晨.传播社会学视角下手机媒体的媒介文化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迅速普及,手机与移动互联网呈现移动化、碎片化、多源化、即时化、多媒体化等特征。它们的出现已经使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这种改变促使传统媒体向移动新媒体方向转变。

1媒体移动化发展历程

1.1彩信与手机报

手机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局限性较大:用户使用成本高,信息源有限且信息量小。这一阶段的移动媒体还不存在终端化现象,技术上归于订阅式推送服务,与使用何种软、硬件终端无关。

1.22.5G与WAP

2006―2008年期间,2.5G(GPRS)技术普及,移动上网速度明显提升。与此同时,高性能、智能化多媒体终端相继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2007年苹果的iPhone。从此之后,移动端的可操作性得到大幅提升,手机可以部分完成以前只能在电脑上完成的工作。此时,少数互联网企业将自己旗下高用户量的PC应用移植到手机上,从而开始了国内的移动终端化进程。

这一阶段,传统媒体与移动技术的融合变得更加深化,国家级媒体开始涉足移动传媒领域,移动运营商大力推广内容服务。然而,此阶段的发展仅仅是将互联网搬进了移动设备,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移动终端化。

1.3智能终端、社交性集成、App

2009年之后,移动技术领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首先是2.75G(EDGE)、3G网络的引入及Wi-fi的普及,移动网络速度大幅提升,使用成本明显下降,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激增。据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之一的TalkingData在2015年1月的《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0.6亿。其次是智能设备的普及,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2015年1月的2014年国内手机销量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达4.52亿部,我国也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数最多的国家。

1.4多端融合、大数据与物联网

2013年以来,多种硬件终端互动与同步技术迅速崛起,常见的如手机、平板与PC,手机与电视之间的信息互动。从更广阔的应用范围来看,任何智能设备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联、同步和互操作,设备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在新技术的带动下,传统媒体的定位应该是信息、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在一个数字媒体平台上向社会提供其需要的信息与服务[5]。传统媒体只有紧随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潮流,才能更好地面对媒体大融合的考验。

2媒体移动终端化的技术形态

终端化相对于网络页面(Web)的优势是明显的。首先,它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每一个软件终端只完成某方面功能,这样就加强了服务深度和专业性,提升了用户黏度。其次,终端化能够提供各种交互功能和视觉设计,满足用户对应用的高要求。再次,终端化能够与企业盈利手段进行集成,有利于企业电子商务化,同时也给用户提供安全、快捷的消费环境。针对现有的移动终端发展情况,本文将媒体移动终端化的技术形态分为以下三种。

2.1社交开放平台终端化

开放平台从软件角度来看是指软件系统设计一些对外的应用接口(OpenAPI)提供给第三方开发者。当开发者拥有接口后,可以为这个开放平台开发各种应用,例如游戏、插件、工具等。同时,开发者的应用可以通过这些接口与开放平台进行深度的信息交互(即共享开放平台的用户数据),从而能够实现开放平台本身没有的功能。

图1人民日报在微博手机端的显示

2.2聚合终端化

图3网易云阅读的订阅源分类

图4网易云阅读的订阅页面

2.3应用(App)终端化

将媒体内容和服务直接放置在专用App中,供用户安装到移动设备上,这是终端化的最直接形态。传统媒体,尤其是专业媒体,可以将自己的内容直接以App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如网易新闻、汽车之家等。出版媒体还可以将一本书作为一个App产品进行发售。

3传统媒体采用移动终端化技术形态的依据

传统媒体无论在技术层面或是经营层面相较于互联网企业都更加保守,因而需要更明确的标准来判断采用何种技术形态进行终端化。本文从交互性、位置服务、支付功能、社交性、成本和盈利性几个方面来分析以上三种终端化形态。

3.1交互性需求

交互性需求包含用户对移动终端的可操作性即人机交互,以及用户和内容提供者的互动即人人交互。人机交互主要考量软件的设计,不属于本文讨论范畴,下文中主要讨论人人交互部分。

3.2基于位置的服务、支付功能

3.3社交服务

由于社交网络已经渗透进普通人的生活,任何应用在设计初期都需要考虑是否集成社交网络。社交终端化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其本身就是社交网络的移动终端。聚合终端化的重心是内容,其社交功能仅限于用户间的交流,很难像社交平台一样提供多样性的社交应用。应用终端化的社交功能非常灵活,它可以通过App本身组建自己的社交网,也可以集成现有成熟的社交网。

3.4实施成本与收益方式

传统媒体实施社交终端化和聚合终端化的成本非常低。其中社交平台不但不向内容商收费,还会从自身收入中给内容商一定的分成。传统媒体只需在开放平台注册账号并通过认证,即可内容。应用终端化因为需要自己开发和维护App,所以成本会高很多,而且有失败的风险。传统媒体在移动终端化中大致有以下三种盈利方式。

销售产品收益。这种方式对以上三种终端化形态都适用,它是以销售收费内容进行盈利的,例如书籍、视频等。其中,对于应用终端化而言,可以在App用户下载时进行收费。

表1是对三种终端化技术不同特征的比较,作为媒体移动终端化技术选择的参考。

表1三种终端化特征比较

4结语

移动终端化是现代媒体进行移动化发展的最佳选择,传统的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并不适合移动设备。随着物联网技术加入到移动终端领域,未来的移动设备将会出现更多形态,可穿戴智能设备就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传统媒体需要在终端化选择上更加灵活,才能跟随时代共同发展。

注释

[1]宋迪.传媒变革时代的媒体移动化[J].中国传媒科技,2010(8):22-24

[2]魏丽宏.关于我国手机传媒产业发展的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3]彭兰,苏涛.2012:新媒体时代的升级[J].新闻战线,2012(2):13-15

问题是,现实与未来有多远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如何加快发展缩短以至消除这一距离或者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网站发展的正确道路。

上市之路有多长

再看投资者的认同度和表现:今年五月,媒体报道10家新闻网站将上市消息后的几天,传媒娱乐股板块整体跌幅居两市跌幅榜第一位,有分析人士认为,新闻网站即将上市的消息是一个利空诱因。当然,短期的市场表现不代表长远趋势,但由此审视一下新闻网站在投资者心目中的认同度却很有必要。与新闻网站竞争的是商业网站,在市场上谁有比较优势非常重要。如果新闻网站不能利用品牌优势、资源优势,打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提升内容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真正实现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超越,是很难赢得投资者认同的。另外,新闻网站募集资金以后干什么,盈利前景如何,也要让投资者有所预期。如果上市后的市场预期不为多数投资者认可,批准上市的可能性就很小。判断一下自己网站的市场表现,就明白上市的把握有多少。

脚踏实地走得快

上市是对新闻网站的市场经营能力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考量,对多数新闻网站来说,这种能力和潜力目前还是一个短板。变短为长,必须脚踏实地,在体制机制、业务创新、经营方式、盈利能力、综合实力的提高上加快步伐、有所突破,使酝酿和争取上市的过程成为新闻网站经营能力、发展潜力变短为长的行动。

业务是上市基础,在利用资本市场力量整合资源、再造业务上要快走。内容生产是新闻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对新闻网站资源进行整合,在市场中可以发现更多的应用,再造更多的产品,服务更多、更深、更广的领域。要强化新闻网站的产业属性,学习商业网站的运营经验,再造新业务,满足网民的深层需求和市场应用,特别是针对党委、政府的业务、产品和服务。同时,利用地缘优势、公信力优势、影响力优势,引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突出的独家业务,引入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无线增值、建站服务等已经成功应用的业务,凸显新闻网站的业务优势。

盈利是上市前提,在强化盈利意识、增强赢利能力、拓展赢利方式上要快走。新闻网站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目前多数网站尚未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依靠政府的拨款和支持不能持续,亏损局面亟需挽回。改制强化了新闻网站的企业属性、产业属性,也决定了其经营者和员工必须具有盈利意识,再不能以社会效益优先的名义放弃或者淡化盈利意识,而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和最大化。在这一点上,地方新闻网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地方新闻网站的管理者来自传统媒体的较多,过来强调媒体属性、事业属性多、政府补贴多、借鉴传统媒体赢利方式多,这导致新闻网站先天赢利能力弱。解决先天不足问题,增强赢利能力和拓展赢利方式,由忽视、弱化向重视、强化转变,由单一方式到多元方式转变,是地方新闻网站的当务之急。

实力是上市保证,在保证内容生产优势的同时,在技术水平领先、运营模式多样、用户积累深厚等综合实力提高上要快走。新闻网站与商业网站相比,除了内容优势外,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偏弱,运营模式单一,用户积累也较少。市场竞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如果只满足于内容优势,就会在很多方面出现被动。因此,新闻网站的整体意识、实力意识、综合意识要突出,技术实力、运营方式、用户规模要强化,网站的整体实力要提高。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经营模式上的区别

1.1赢利方式

1.2内容开发

1.3媒体之间是互相链接、互相开放的

新媒体盈利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媒体之间的互连互通。例如2003年之前互联网一直没有盈利,是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收费途径。直到年手机和互联网实现了互通,才扭转了局面,用户只要在网页上输入手机号码就可以通过手机帐户缴费。现在,手机短信和联网金融系统的发展给互联网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收费渠道,这是互联网盈利的技术基础。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打破了以往媒体之间相互隔离的关系。新媒体具有共同的技术基础,互相链接比较容易,此外互联互通可以使他们共享互相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充分利用。而传统媒体则相互独立,离开任何一个,另外一个都能继续生存。

2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经营管理的影响

新的媒体形态的出现以及其新的特征对媒介经营管理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媒介经营的新模式,体现了未来媒介经营的方向。

2.1多元化经营

2.2“受众中心”是大势所趋,媒介的经营模式也要以受众为中心

新媒体在互动基础上使受众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众正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选择者,甚至是内容制造者和主动传播者。尽管受众为此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他们掌握了传播的控制权。在这种模式下媒体可以更好的为观众制作他们想要的内容。比如“芙蓉姐姐”网民可以自我炒作达到自我包装、自我宣传的目的,并能取得成功,这在旧媒体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广大的读者就是编辑记者”。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传播方式,各个受众又是传播者,点与点相连形成一张无形的网。因此,新的经营模式比传统的经营模式更能体现受众中心。

2.3传播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开放的经营模式

3在数字化背景下如何调整媒介经营的策略

其一,要注重媒介的整合,并特别指出这种整合在中国目前的制度安排之下,更多程度上需要“软链接”,或者说是“敏捷经营”。

其二,要注重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开发利用包括对内容资源、技术资源和渠道资源的科学认识与把握,中国目前对媒介经营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是比较低的。我们要构筑出一种结构性的价值,要用强势的资源、品牌、内容带动其相对弱势的资源、内容,从而形成一种结构,使这种结构的价值能有一个更加充分的市场

其三,制度和规则的重建。在进行媒介融合、市场重组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宏观层面的障碍就是国家相应的制度安排的某些限制,这需要制度安排适应这种重建。

其四,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1]周志平.媒介融合:媒体未来发展的新趋势[j].新闻爱好者,2010,16.

视频自媒体运营类型与特点

笔者对中国当前影响力较大的20个视频自媒体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内容类型上看,当前的网络自媒体主要有新闻、财经、文化、娱乐四种类型。新闻类知名自媒体代表有优酷等平台播放的《暴走大事件》(王尼玛);财经类知名自媒体主要包括优酷平台播出的《鸿观》(宋鸿兵)、《罗辑思维》(罗振宇),爱奇艺平台播出的《吴晓波频道》等;文化类知名自媒体主要有优酷平台播出的《晓说》(高晓松)、《看理想》系列(梁文道、陈丹青)、《都嘟》(马未都)、《袁游》(袁腾飞)等;娱乐类知名自媒体有爱奇艺平台播出的《晓松奇谈》(高晓松)、《奇葩说》(马东、蔡康永等)(尽管《晓松奇谈》被定位为文化类型,但是从其整体基调和效果看,归为娱乐类更为贴切)。

视频自媒体发展的内部动因

不可否认,视频自媒体的繁荣背后必然有其内在逻辑。从自媒体的参与主体看,来自传统媒体但不能充分发挥才智是主持人弃传统媒体投入自媒体是微观原因。而中国视频网站目前跑马圈地的竞合格局构成了产业发展环境。当然,这些能够发生,得益于当前中国条块分割的地方电视集团体系。

微观层:传统媒体僵化的机制以及相对过剩的人才资源。从当前知名的视频自媒体从业者的工作背景看,大部分都来自于传统媒体的知名主持人或制片人。这些人具有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受制于体制内各种条框,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因此,或离开体制自主创业,或在体制外进行兼职。传统媒体人的身份为他们投身自媒体提供了可能,另外,因为本身具有从业背景,对于媒体运作和专业运营有自己的心得,使得他们能够从众多的小号中获得用户推崇,从而形成用户的规模效应,具备商业运营的基础。

中观层:视频网站跑马圈地的产业发展格局需要。造成目前自媒体的繁s景象也源于中国播出视频自媒体内容的网络平台较多,且隶属于几家大的网络公司。这些公司为了竞争会四处出击搜索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用户基础的内容进行投放和支持,并利用自己的平台以及资源优势对自媒体内容进行营销,从而加速该内容的传播以及商业运营成效。

较之国外,例如美国的视频节目播出平台相对单一,YouTube等视频网站竞争压力小,无须借助自身的平台优势对个别媒体内容进行推广和营销,网络视频自媒体的内容生产靠个体完成,但个体的运营和营销能力有限,从而导致了即便美国的“网红”出现,也不会像中国那样产生巨大的、持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反观美国,各类节目的生产、播映和交易市场一直都是成熟独立的,只要你具有创意、制作的能力,就不难找到资本,生产出了好的产品,也不愁找不到播放平台,整个市场的产业链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因此网络自媒体播出渠道的出现与否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也就不会出现类似中国的引爆效应。

目前视频自媒体的商业模式

在笔者2015年8月访谈优酷土豆网副总裁葛威时,她提出自媒体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优胜劣汰行业。一方面,平台推不推节目或给不给流量很重要,但另一方面,即便平台给了推广和流量,如果节目内容不行,没有可能留住观众,就只能给下掉了,因为位置要留给别的节目,每个推广位的价值都非常高。所以这二者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正是由于这种激烈的生存现实,各个自媒体在完善内容的同时都试图通过多元化的经营实现生存和盈利。

视频自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前面这三种主要的运营模式代表了自媒体勃兴以来的赢利模式。而随着自媒体自身品牌形象的构建和品牌声望的积累,知名的自媒体可以利用品牌效应做延伸,扩充品牌的盈利途径。比如,吴晓波充分利用《吴晓波频道》的品牌影响力,将浙江省千岛湖上承包小岛出产的杨梅酿酒,命名“吴酒”开展经营,其创下了33小时售5000瓶、72小时预订3.3万瓶的纪录。吴晓波认为,当生产者的内容足够好的时候,连接的成本将会很低。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吴晓波通过自媒体积累的声誉连接到其他衍生领域,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完成利益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品牌和产品构成了一个利益整体,用吴晓波自己的话讲,如果吴酒做不好,首先被质疑的是吴晓波本人,这就以人格担保的意味,潜在地告知消费者,也有助于反省内视,确保吴酒质量的上乘。①

未来这种模式很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形成在视频自媒体品牌下发展更多类型的线下产品销售。将这些商品变成自有品牌的加盟产品,仅仅是一种较为初级的品牌合作模式,未来也可以通过特许、贴牌等方式进行合作。只要自媒体的品牌在,只要运营人的影响力在,就能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商业合作可能。除此之外,一些在视频网站和视频产业中新出现的赢利方式,一些优秀自媒体在自身发展中的尝试,同样可以引入到其他的视频自媒体中,从而为自媒体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

此外,既然客户群是已知且基本固定的,那么近来相对流行的视频电商模式同样可以引入到视频自媒体中作为自媒体盈利的一种必要补充。视频电商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呈现商品和使用场景,让消费者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产品的实物特征与风格。商品在视频内容中的体现,展现方式更加生动,营造了整体氛围,大大增加了消费者购买的好感度,同时视频内容具有的吸引力和示范作用,可以帮助商家最大限度提升消费转化率。③自媒体的视频创作更为灵活,适用电商产品在节目制作中植入产品,能够让视频营销更有效。

THE END
1.婚恋交友市场盈利模式,婚恋交友平台的责任你打开某个婚恋交友App,突然间看到那个“VIP”会员的标志,不禁好奇:我真的需要成为这个“会员”吗?这个问题背后,藏着一整套盈利模式和背后的博弈。 1.“免费”背后的支付潜力 婚恋交友市场的盈利模式,第一个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免费”背后的深意。像现在许多婚恋平台,表面上看,用户注册完全不收费,甚至很多社交互动http://www.aichao521.com/hunl/30422.html
2.网络社区盈利模式深度探究小程序开发小黄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社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网络社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用户,同时也孕育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社区的盈利模式,分析其发展现状与趋势,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网络社区概述 网络社区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进行信息交流、资源https://vvrcloud.com/post/3972.html
3.爱卿聊天软件怎么赚钱,爱聊软件可以挣钱吗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层出不穷,爱卿聊天软件作为其中一款颇受欢迎的应用,凭借其独特的社交玩法、趣味互动和创新功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用户。作为一款免费使用的社交软件,爱卿聊天软件究竟是如何赚钱的呢?它的盈利模式到底有何独特之处?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http://www.g8f8.com/new_2/123331.html
4.APP如何将用户转化为收入付费下载是最早期的一种盈利模式,用户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下载并使用APP。虽然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用户付费即为收入来源,但随着应用市场的竞争加剧,许多开发者更倾向于选择免费的下载模式,并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收入。 付费下载的适用场景主要是高质量的专业工具、游戏或功能强大的软件。对于这类APP,用户愿意为其提供的独特https://www.jcwlyf.com/newsContent-id-20371.html
5.开发一个社交App究竟需多少钱?深度全面解析成本构成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交App的开发似乎是一场充满风险与回报的较量。成功开发后,巨大的盈利前景和竞争力的增强让人憧憬,但随之而来的高昂开发成本又仿佛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横亘在众多开发者面前。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 市场趋势推动成本上涨 https://www.7claw.com/2797558.html
6.我目前的盈利模式我目前的盈利模式 本文仅供搜索https://blog.csdn.net/geniusChinaHN/article/details/143873441
7.技术分析聊天软件真能赚钱吗?揭秘聊天软件盈利模式的真相通过观察市场情绪与资金动向,预测大盘可能的崩溃风险。https://www.55188.com/thread-27776338-1-1.html
8.社交软件的4种盈利模式卖的东西是否符合平台用户的气质很是关键,你不会看到辣妈帮商城卖杜蕾斯,也不会想在LOFTER上买到陈年的老干妈。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速度真的是迅雷不及掩耳,商业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后续如果探索到新的社交软件盈利模式的话,我会及时更新。https://www.jianshu.com/p/874c52e556c1
9.心动日常APP:情侣社交软件的全面分析与行业背景玩法解读2.盈利模式 软件盈利方式多种多样,这或许也是这家公司能够如此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它基本整合了市面上所有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会员费、活动费、金币充值、广告、三方链接、远程娃娃机、话费充值、商城8种盈利模式。 1)会员费 连续包月15元,限时永久会员18元,季度会员40元。这个定价把人性把握的很好,15元和40元是价http://www.bjhwtx.com/h-nd-250108.html
10.产品体验爆火于情侣间的软件——心动日常APP分析,产品经理2. 盈利模式 软件的盈利手段相当丰富,这个可能就是为什么这家公司能发展这么迅速的一个原因,基本集成了市面上所有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会员费用、活动费用、金币充值、广告、三方链接、远程抓娃娃、话费充值、商场8种盈利模式。 1)会员费用 连续包月15元,永久会员限时18元,季度会员40元,这个定价把人性拿捏的死死的,15https://www.saikr.com/a/504714
11.sns网站营销方案(通用6篇)即使人人网在国内SNS社交网站中已发展的较为成功, 但在国内SNS网络社区长远的发展来看, 机遇必然会有, 但挑战一定存在, 所以, 从整体上把握SNS社交网站的发展战略显得格外重要。 SNS社交网站缺乏核心竞争力, 从上文分析的盈利模式中可看出, 人人网主要是靠第三方应用软件平台和广告来获利, 并不是根据SNS网站的社交https://www.mingkanw.com/w/filewe6uq699.html
12.社交APP的商业模式及盈利点分析1.会员收费模式 这是社交APP中最为传统的一种盈利模式,也较为普遍,在电脑互联网急速发展时代,不少网页、论坛、软件都是通过此方式获取收入回报,但是不少用户因此会有所反感,也有其他APP通过免收会员费并提供服务来吸引用户,博取市场份额。 2.入口模式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918/17/47522155_6881647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