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大师们:为什么易学又叫玄学,又为什么不被国家所接受继而推广?易学看不着,也摸不着。只为少数人所掌握其中的精髓,而且大多数精通者不愿轻受他人。不接近它就不会相信它,如果深度接近它,那感觉它即神秘莫测又无所不能,就会觉得它是所有学术之首,不管你学什么都不及它的三分之一。易学可谓玄之又玄、高深至极,称之为“玄学”当之无愧。
易学目前确实不被国家接受,而且曾经几度还被国家所禁止。究其原因主要易学本身不会创造实际价值,它只为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所利用,利益又无法明确表现,而且还会滋生乐天知命的思想,就是说知道自己的未来就不会再去努力打拼,这是对一个国家乃至社会最不利的影响,阻碍一切进步。
还有一个原因,但只是有一部分人的猜测而已。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吧!皇帝为保其位,诛杀有能力的文人,易经确有其堪天地、定乾坤的能力,自古就有不少易学高人成就一番事业的例子,就不一一举例了。
总之易学是“非遗”还是不是,公道自在人心,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留下的宝贝,不是一个“非遗”所能否决的,易学的贡献是不会被泯灭的,不然就不会流传到今天。
易经为什么是禁书?从古至今,严苛实际意义上并没有周易是禁书的这类叫法,历代王朝也从没全面禁止过大家拜读周易。但是在上古时代,也就是东汉之前的情况下,社会阶级明晰,因此文化知识和书本都被把握在皇室手上,尤其是周易这类主题鲜明的著作,也是立即被列入王室贵族可阅读书籍册,而普通百姓是不能看也看不见的。
很多人喜欢学习易经,因为易经能够增加一个人的智慧,提高一个人的素养,同时易经也是一种可以了解古人生活的典籍。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易经因为是上古时期的产物,所以读上去晦涩难懂,这样就会给人一种过于神话的玄学之感,其实这是一种对易经的误解。
扩展资料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儒、道等各家共同的经典。
易经分为三部分三本书,第一部分叫做《连山》;第二部分叫做《归藏》;第三部分叫做《周易》,如今《连山》和《归葬》早已失传千百余年,只剩下《周易》传世,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易经就是《周易》。
归藏易为什么没有流传
如今我们在市面上很少看到研究归藏易的书籍,也没有看到归藏易这本书流传开来,这并不是因为禁止研究归藏易,而是一来因为归藏易早已失传千百余年,古代提及过归藏易的典籍也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对其内容并不知晓;二来因为21世纪的确从汉墓出土了疑似归藏易的古籍,但是这一部分古籍都已经被水土严重侵蚀了,专家想要取出、修复、刻录、核对真伪、辨认字体内容、重新排版、汇总报告、核对出书等等都是很不容易的,这是需要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光的,所以目前归藏易的内容还没有公布,自然也就不会流传。
不学易经的原因是嗯,易经太深了,有的人学着学着就入迷了,入进去就出不来了,所以最好不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