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10万大军支援三明重工业基地和“小三线”建设,上海人民积极响应号召,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们不远千里来到福建三明,扎根这片红色热土,建起一座新兴工业之城,沪明两地由此结下了人缘、地缘、亲缘和情缘。
2022年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上海与三明正式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两年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共同推动下,两地青年再次乘势而上,在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生态文明、园区产业、人才交流等领域展开合作,牵手书写新时代两地的山海情缘。
上海汇洲建设集团与三明市将乐县在首个全国生态日福建活动启动仪式上签约“林业碳票”
上下协作
促进区县深度融合
5月7日,上海市直有关单位和4个结对区负责人再度奔赴三明,参加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会上,两地双方再次围绕目标任务和合作要求,明确在体制机制、政策举措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谋划一批中长期项目,抓好年度计划落实,引导沪明两地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到对口合作中来,在合力保障沪明对口合作工作落地见效方面达成共识。15个总投资109亿元的项目在会后的沪明对口合作重点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约。
自2022年对口合作关系确立后,上海市委、市政府与福建省委、省政府分别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沪明对口合作加快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上海市政府和福建省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沪明对口合作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和强有力的政策措施。
上海市浦东新区、虹口区、杨浦区、嘉定区4个区与三明11个县(市、区)进行结对,双方明确在红色文化宣传、园区产业、文旅康养、农业、国资国企、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人才交流10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合作,出台了11个区县结对行动计划、签订了12个重点部门对口合作协议。
两年来,两地上下协作,构建起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个层面的工作组织架构,形成高层互访、部门合作、区县结对机制,合作机制逐步健全,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和在沪明合作背景下,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11月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入碳中和行动,并担任联盟理事。2023年8月16日,在首个全国生态日福建活动启动仪式上,上海汇洲建设集团与三明市将乐县白莲镇墈厚村、安仁乡洞前村签约2万吨“林业碳票”,成交价30万元,实现全国林业碳票首次跨省跨区域销售。
将乐县引进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彩稻种植
本刊记者从将乐县发改局苏区办日常工作中了解到,将乐县与上海虹口区结对之后,多维度与对口区域开展深度合作。目前,将乐县建立“沪明合作、科技兴农”将乐专家工作站,引进上海市农科院优质种质资源试种;游浆豆腐预制菜品产业化建设项目以“非遗+产业”的形式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引进将商回归,与上海佳伊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将乐县佳闽食品预制菜生产加工项目。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上海虹口中联工发科技创新中心编制《林业碳票减排量计量办法》和《林业碳票管理导则》两项团体标准,于2024年1月28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官网发布……
明品入沪
提升产业发展动能
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1616号的上海三明大厦,是沪明合作成果展示的标志性大厦。该大厦划分了沙县小吃主题展示、三明特色文旅体验、沪明情宣传推介、企业交流合作场所等空间。
沙县小吃制作技能大赛(上海站)现场
“为还原正宗美味,旗舰店都是聘请三明本地大厨掌勺,店里采购的食材也都来自三明,确保顾客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最地道的沙县小吃。”上海沙县小吃协会副会长吴长炜说。
“此举帮助我们小吃业主全方面解决经营问题,比如合理控制经营成本、解决用工难招工难等问题。”2014年就随父辈到上海创业的吴长炜,作为首批沙县小吃业主参与其中。
名扬四海的“国民小吃”自闽西山区出发,从小作坊到大工厂,从提篮小卖到连锁经营,当下也正借力沪明合作步入转型升级快车道。
近两年,三明市积极助推沙县小吃在上海的小吃门店标准化建设,拓展小吃标准示范店500余家,通过在上海市政府食堂、上海人民大厦食堂、上海市政大厦、世博村路办公点食堂及杨浦区机关食堂等地开展宣传活动,沙县小吃成功入驻上海机关、高校、企业和社区食堂,梅子根咸鸭蛋、醉有才面干等多款沙县小吃产品已进入上海商贸集团和高校食堂的供应链体系。此外,三明市通过举办沙县小吃华夏行(上海站)活动、三明(沙县小吃)美食文化节、中共一大纪念馆“沪明情、向未来”专题展沙县小吃宣传推介等活动,宣传沙县人文历史和小吃技艺非遗文化,沙县小吃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提升。
到沪10年来,现在吴长炜经营两家企业,频繁往返于沪明之间,见证家乡富民产业迈向新阶段。
人才互通
推动合作开花结果
福建逢元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大田县敬天茶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春梅,参加了2022年11月由三明市妇联组织的女企业家代表赴上海市开展沪明对口合作项目对接活动后,根据上海人的饮茶口味以及大田美人茶的特点,以会议场景做实验,打造出一款适合当地人生活节奏的、可直接冲泡饮用的新式茶饮。经过4个多月的研发及试生产,首批1000筒1万只一次性纸杯冲泡式大田美人茶发往上海,一经上市,就受到消费者喜爱。
大田美人茶
对谢彬、陈春梅来说,两地互访活动打开了一扇窗口,为两地企业家信息互通、人脉拓展、经验交流提供了平台。
组织间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成了两地对口合作的关键钥匙。在人才基地建设上,共青团三明市委推动了上海大学三明青年人才工作站、杨浦区三明青年人才工作站、上海市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三明)的落地。共青团上海市嘉定区委、共青团上海市虹口区委、共青团上海市杨浦区委先后在宁化、清流、明溪等地设立了2个沪明青年人才联络站和6个“沪明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基地”。
泰宁、建宁14名优秀青年企业家
到上海虹口参加“菁英100”青年英才研修营
在推动产业合作方面,上海青年联合会依托三明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和生态资源,引导上海市青联委员和青年企业家到三明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特产品供应基地开展“农企对接”“农超对接”,以“团团助农”方式助推三明优质农特产品进入上海市场。
在开展实习实践培训方面,三明市青年人才培训班、三明市少先队工作者培训班相继在上海市团校举办;三明团属青少年宫5名教师到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跟岗学习;上海高校学子赴三明参加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
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青年志愿者等“青”字号力量积极发挥自身活力,促进两地人才信息交流、需求对接,在两地青年企业家协会友好共建的基础上,由三明籍和周边县市的在沪青年企业家或青年人才牵头,在常态化产业考察、项目洽谈、招商引资、农产品推介等方面,推动合作开花结果。
原标题:《《福建青年》:山海携手,续写新时代“沪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