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结束,杭州很多出租房又要开始换新的主人。每一位高考生,在走向人生重要战场的阶段,都有父母无限的牵挂和陪伴。
150多平米的大房子不住了
我们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房子
房子在7楼,没有电梯,爬上去,膝盖本来就不好的小王妈妈又有点痛了。但是,想到从此要离开这样逼仄的环境,她满脸都是笑,是那种从心底渗出的欢乐。
房子只有50多平米,隔壁正在装修,闹嚷嚷的。房间里,只有桌椅、床等一些必需的家具。床单、被套前几天小王爸爸已经一点点搬回去了。桌上、地板上都收拾得很干净。因为孩子高考,他们两个都请了一星期的假,准备交房的事情,彻底打扫了一下。
与出租房的狭小逼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王家位于拱墅区的大公寓。小区走进去,满眼的绿色。房门推开,150平米的大房子,开阔的客厅,三个卧室都朝南,阳光很好。看得出,小王妈妈很爱这个家,收拾得窗明几净。
可是为了孩子,他们选择了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以下是小王妈妈的自述——
堵车之后决定租个房子陪读
我和她爸爸都是北方人,大学毕业后来杭州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只有她这么一个女儿。为了她读书,小学我们买了文一街的学区房,房子不大,90多平米。初中她进了一所住校的中学,我们那三年还算轻松,终于换了拱墅区的大房子。中考,女儿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我们最初也还想住在拱墅区,每天早上爸爸送她去学校。可是刚开学没多久,有一天早上下雨,爸爸开车送她,路上很堵,本来半个小时的路,那天走走停停,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女儿迟到了,很是懊恼,吵着要在学校旁边租个房子。
我们开始找中介看房,一看就是几十套。没办法,学校附近都是老小区,想找个中意的房子很难。尤其是住了几年新房子,看那些上世纪80年代的旧房子,地板翘起来,卫生间里有蟑螂,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但没办法,为了女儿,还是租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每个月房租4000多元。他们说我有洁癖,我觉得真的不是呀。而且老小区,会有很多大伯大妈,早上起得很早,就在外面大声地聊天:“跟早的天气劲该好。”“超市里的××噶贵滴。”……我睡眠本来就不好,他们一说话,我就更睡不着了。
老公和女儿心疼我,劝我回家去住。我想想女儿还是跟妈妈比较亲,睡不着我还是坚持陪着,有时让老公来替换一下。有时他出差比较久,没有人换,曾经连续40天,我晚上都没怎么睡着过。每天就看着天一点一点亮起来,然后给女儿准备好早饭,她去上学,我去上班,人几乎是飘着的。中午午休的一个小时几乎就是我一天睡得最好的时刻。我也差不多是靠那一个小时在撑着。女儿老是说她一个人可以的,但这么大的女孩子了,一个人住怎么能放心呢?
老公陪女儿住在出租房
老公觉得我这样不行,后来就变成主要是他陪女儿了。这三年,我们换了三套房子。第一套住了一年,房东不想租了。第二套住了一年半,因为房东要装修自用,我们说就差半年了,让我们继续撑一下,可房东不肯。于是,我们一轮轮地去找房子。每次看房看得人累得不行,只是想挑那么一套能稍微看得上眼的房子。
我住在自己家这边,还能有小区里的朋友一起练练瑜伽,一起走走路什么的,生活比较规律自在。老公太不容易了,这几年,连出去跟朋友聚会都很少。武林夜市就在我们出租房旁边,他也没去逛过;西湖也不远,但怕接女儿晚自修放学来不及,他也没去走过。
不过孩子有时也挺懂事的,父亲节母亲节,她都会用零花钱买些小礼物给我们。到了高三时,她特别用功,成绩上升很快,也很让我们开心。老公说,经常早上5点多天不亮的时候,女儿就自己起床,收拾好出门去学校了。有时天还下着雨,很冷很冷。女儿出门也会很轻,好多次我老公都没有醒。
高考结束,我们彻底结束租房住的生活,真是太高兴了。我们有好多好多事情排着队想要去做。
为了陪读方便
我搬了家、搬了公司
男生小旭在余杭一所高中读书,刚参加完高考。三年前,为方便照顾儿子,爸爸搬了公司,也把家从西湖区搬到余杭区。
以下是小旭爸爸的自述——
我们在学校附近买了房
孩子从小到大,我和爱人都算佛系家长。小升初不鸡血,让儿子直升公办初中,之后保送高中。课余上的培训班很少,仅有一个打羽毛球的班,从小学上到高中。儿子运动多了,弹跳好,现在身高超过1米8。
回头想想,他的教育路径,我和爱人基本没有刻意规划过。
初三时,本来儿子想去冲中考,但是在了解高中学校的过程里,我和儿子改主意了,直接保送。
当时,我和余杭这所高中的校长聊过,感觉他够专业,而且很投入。后来带儿子到校参观后,他也喜欢这里。即便这是一所新学校,但我们爷俩都决定,就选这里了。后来保送生选校,还能选位次更靠前的学校,也都放弃了。
去学校的次数多了,对于余杭那片地方,越来越有亲近感。综合考量,房价不算高,环境又不错。于是我和爱人商量,在学校附近买了套房子,把家搬到这里。因为房子没交付,我们在附近租了套140平米的公寓,走路几分钟就能到学校,可以比较近地陪伴儿子。
我的公司主要做智慧楼宇领域,员工不算多,本来也要四处跑,所以我把公司办公地点也搬到余杭。好几位外地来的员工,都在附近买了房,在杭州安了家。
读高一、高二时,虽说住处离学校不远,但儿子都住校。到了周末,我们把他接回来,加上小女儿,全家四口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他的成绩保持在年级前50名左右,状态好时,再往前进一点。到了高三,学业压力加大。当时正值学考关键时期,儿子的历史科目还在及格线上徘徊,我们决定让他回家住。
那时候,儿子晚上9点半左右到家,稍作休整,我拿着复习资料和他挨个复习知识点,弄到11点半睡觉。一个半月后,学考成功拿到A,儿子很受鼓舞。
儿子考不上名校也没关系
我爸是乡村教师,小学里20多个孩子,从一到三年级,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我爸一个人教。我妈下田干活,我就被爸爸带进教室,往讲台边一扔。听着哥哥姐姐的读书声长大,我后来进入镇中、县中,参加多门学科竞赛并获奖,高考考入浙江大学。用现在的话说,也是一枚寒门学子,但并没有苦哈哈地刷题,每天都乐呵呵的。
我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结论,学习不靠刷题,而是靠方法和效率。欣慰的是,儿子也有自己的方法,要不然,可能在小学或初中就被其他同学甩在身后了。但是也有头疼的,他有点太自信,有时甚至自负,觉得自己的方法天下无敌。但遇到问题时,又时常有些灰心。
其实,儿子不用压力这么大,我对他的要求不高。考不上985、211高校没关系,上一所普通大学,选个喜欢的专业也不错。再退一步讲,分数不够选到喜欢的专业,也没问题,还可以辅修。
在我看来,大学学什么不是最重要的,这种能维持终身的学习力才更重要。
浙大毕业的我成了全职妈妈
为了陪读,还去考了教师资格证
6月8日下午3点,2021年浙江高考英语科目正式开始,我站在孩子的高考考点门口,看着周围的人群。开考铃声响起后,很多家长依旧停留在校门口,彼此看看,一张张脸都被晒得通红。
一般等到开考后15分钟,确认没有任何意外情况,我就可以放心回“家”了。
这里是典型的老小区,没有电梯。我们租的房子在顶楼,每天上楼要爬7层的楼梯。但是从卧室望出去,就能看到孩子学校的操场。
鹏鹏妈向我们讲述了她的陪读故事。
两年前去看房
中介说:像你们这样的家庭很多
租房子对我们家来说,算是一个比较意外的选择。而做一个全职的陪读妈妈,也是我从来没有想象过的。
三年前,孩子中考成绩并不理想,最后去了一所优高。
这所学校距离我们家有1个小时的地铁路程。一开始,我们让孩子借住在外婆家,每天骑车十几分钟就能到学校。两个老人对孩子宝贝得不行,把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早上孩子出门,晚上睡觉,他们都会拍照发给我。但是孩子动作比较慢,每天晚上都要到12点左右才能上床,孩子外公也和他一起熬夜。
为了不影响老人的生活,一年后,我们决定到学校附近租房子。租房的过程很快,当时的中介告诉我们:“像你们这样的家庭很多。”跟着中介去学校附近的小区看了四五套房子后,我们最后选中了这套能看到学校操场的。房子不大,50平方米,租金每月4000元。付完定金,我才告诉孩子这个消息。
我家孩子的性格比较随遇而安,对我们的这个决定,他也没有什么大的反应,无非就是早上可以多睡一会儿。但我的生活,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因为房子太小
我和孩子爸爸开始了同城分居
搬家当天,孩子爸爸在外地出差,所以我和孩子两个人先搬了进去。那天夜里,我睡着睡着,突然听到墙壁有规律地传来嘎吱嘎吱的声音,就像有老鼠在窜。我吓得把孩子给叫起来后才知道,是因为他睡的次卧床太小,脚怎么放都不舒服,只好来回踢墙壁,所以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我这才意识到,曾经襁褓里的小孩已经长到了1米76。为了让孩子睡得舒服些,我只好和孩子换了房间,让孩子睡主卧双人床,我来睡次卧的小床。但这样一来,孩子爸爸就没法过来和我们“团圆”了。就这样,我和孩子爸爸过上了同城分居的生活。
星期五孩子放学后,我们就会回真正的家,和孩子爸爸团聚。周日晚上,我再和孩子一起回学校附近租的房子。
现在的佛系
是一路试错换来的
我和孩子爸爸都是浙江大学毕业的,读书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太难的事。说对孩子没有相应的期待,也是假的。
但在孩子身上,我们却吃了不少学习的苦头。
如果说高中三年我是一个“佛系”的家长,那么这份“佛系”是一路的试错换来的。
孩子出生后,我和孩子爸爸一直希望他能够快乐地学习。每逢假期,我们就会带他一起出去旅行,去看看祖国的山河湖海。比如香港、南疆、青海湖、厦门、海南,都有我们的足迹。在旅行途中,孩子总是很安静,会蹲下来默默地研究一块石头,观赏一个花骨朵,这也让他对科学的兴趣始终很浓厚。
但是等到孩子小学三年级时,我们才反应过来,班上很多孩子都在上培训班,等我们去了解时才发现,这些培训班连插班都插不进去了。
其他培训班报不上,那我就自己教。但是在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不好,“6+7=13”这样的简单运算,哪怕算过100遍后,他还是会错。加上孩子写作业的速度也很慢,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我总是忍不住会说出一些比较重的话,亲子关系也变得很紧张。但孩子的成绩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我在陪孩子写作业的间隙,还自学考出了教师资格证,学到了不少教育理念。作为实践派,我还真正到培训机构去兼职过几个月。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在反思,怎样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怀着这种急切又愧疚的心理,我陪伴孩子走到了初三。但不论我怎么努力地在他背后推着他走,他的成绩始终处于中等。
初三最后一个学期,我实在是坐不住了,一口气又给孩子报了两个一对一的学科辅导班。孩子一直很乖,认真地学,认真地写作业,但是考试成绩却一次比一次差。培训班的钱越交越多,孩子一模、二模、三模的成绩却一次比一次差。
在经过几番自我拉扯后,我终于想通:每个孩子是有自己的节奏的,我的孩子可能天生就比别人走得慢一些,但这并非是坏事。反倒是我,一直想催他加快脚步,却打乱了他自己的节奏。
陪伴孩子的过程中
我也和他一起成长
孩子的高中三年过得很快乐,在班级里常常保持在前三的位置,可能这就是有些人说的“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道理。
这三年里,我的心态也不再那么焦虑,亲子关系也变得融洽许多。哪怕是全职陪读,我也尽量让自己不要完全围绕着他来转。
等到孩子上大学,我可能也会回归职场。但说实话,我很感谢这两年的时光,它让我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毕业了。
我从上海搬到杭州租了间20平方米的房子陪女儿
小郑同学(化名)来自丽水,父母在快递公司上班。6年前,为了有更好的教育环境,小郑从丽水转到杭州读初中,并最终保送到杭州一所重点中学。
初中三年,小郑读的是寄宿制学校,父母不在身边。到了高中时,为更好地照顾女儿,小郑妈妈在学校边上租了一个单间,开始了陪读。
母女二人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子,度过了平凡温馨的三年。现在,小郑正在等待高考成绩,她憧憬着能考上杭州的高校,在杭求学,一家人在杭州定居。
前两天,在小郑家的出租房,小郑妈妈讲述了她的陪读故事。
从丽水小县城到杭州读书
我们住在丽水的一个小县城,孩子在县城的小学里读书,成绩不错,我们家亲戚很多把孩子送到杭州来读书,给孩子更好的发展空间,我们女儿也到杭州下沙读初中了。
但我和我老公,工作主要还是在上海。女儿的初中管理比较人性化,学校有寝室,女儿在学校,表现也比较好。全校五六百人,女儿的名次是40多名,保送到了重点中学。我特别开心,我觉得杭州真的很好,像我们乡下来的,也没有什么背景,照样上了重点中学。
其实在上海,我们也很想念读初中的女儿。初一的时候,女儿从上铺摔下来骨折了,后来还得了水痘,我们都非常心疼。
租的房子很小,但再小也是家
我现在租的房子,大概20平方米,这是班里的热心家长帮我找的,1000块钱一个月。这个一居室的房子就是三年来我跟女儿的家。
女儿平时住校,周末回家。
在这间小屋里,女儿做作业的时候,我就在边上坐着陪着。她一点也不反对我坐在她的边上,就是写作文的时候,要我去外面逛一逛,说写好了作文才能给我看。其实她的其他作业,我也看不懂。
高中三年,女儿学习还是用功的。周末的时候,没有娱乐活动,基本都是学习,或者边上逛一逛。我们母女连附近的商业街都还没有逛完呢。
女儿非常理解我们。我们租的房子,女儿也不嫌弃,她说有爸爸妈妈陪就好了,不管住哪里,都是家。
为了让女儿有家的感觉
怎么付出都值了
周末放假的时候,我就开着电动车去接女儿放学,周日下午再送女儿去学校。学校门口停着很多好车呢。
我有时候会问女儿,你会不会像抖音里面说的那样,觉得很自卑?
女儿说,怎么会,人的出身又不能选择的,以后我自己挣回来就好了。
我说,那就好,我就放心了。其实我内心也是有点落差的,没有能给女儿最好的。
住在学校边上,有很多好处,孩子少什么东西,马上就能送过去。临时开家长会,也不用像其他家长那样,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有时候我还为班里的其他家长代送过几次感冒药。
关键是让女儿有家的感觉,怎么付出都值得了。
女儿是一个很开朗的人。跟很多父母一样,我们也常常跟女儿说,要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不会说话,说来说去都是那几句。
女儿很想去下沙读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都可以。
女儿平时能言善辩,想读法学专业,这也可能是受了她表舅的影响,表舅是法学院毕业之后考了公务员。
女儿还希望能报考师范类院校,希望能当一个老师。
我们都很支持女儿的想法,当老师或者考公务员,这都是非常不错的工作。
我们也憧憬过,女儿在杭州读书后工作。那时候,我们也许会卖掉自己的老房子,到杭州定居下来。现在,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女儿能被自己喜欢的大学和专业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