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人体中的阳气,犹如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没有了太阳,世界上的万物将无法生存;没有了阳气,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的本质主要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防御功能。它既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能,用以维持基础体温和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又能防御外界阴性邪气入侵,如寒邪和湿邪等。
你知道吗?
如太阳般重要的阳气,
却因你的一些不良行为而不断损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损阳行为及
其可能带来的结果:
一、非时作息,阳不归根
二、嗜食寒凉,兼好甜辣
现代技术的进步,让寒气摄入过多会令脾阳受损,容易引起消化系统异常;甜食过多导致身体运化失常,易生湿气、邪气、痰气;辣食致人精神亢奋、气血翻腾,引起阳气消耗过快,导致气血亏虚。
三、寒气侵体,阳气外泄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说,寒是万病之源。寒邪入侵体内易发展成寒性体质,造成手脚发凉、畏寒怕冷。同时也会造成身体不适,诱发关节疼痛,脾胃虚寒和痛经等,影响健康。
四、好懒无动,动而失适
长期不运动,会导致气血不畅、气滞血瘀,给身体埋下疾病隐患。另外,运动过量也不好,因为过度的体能消化会引起阳气大量外散。
五、生育延迟,高龄妊娠
根据中医学理论,生育最佳年龄女子为“三七”至“四七”,男子为“三八”至“四八”,且夫妻生育的最佳年龄是得到科学认证的,过龄生育会对母体和胎儿造成影响。
六、房事无度,肾阳亏损
夫妻房事是消耗肾脏阳气、体内阳气最大的行为之一,如果毫无节制、不行“张弛有度”之则,尤其男性会出现肾阳浮于外、精气匮乏、早衰、体衰等情况。
七、工作劳烦,阳气外张
工作节奏过于紧张、劳累,身体精元、阳气会处于持续消耗状态。而忙碌的人通常无暇顾及养生,甚至一日三餐、平日作息都是紊乱的。此时会引起伤上加伤,近些年频发的“过劳死”就是典型例子。
八、食欲过盛,阳气早衰
现今社会大部分人很物质,更务实,对事物的追求欲望相当旺盛,尤其是饮食方面,贪多、好奢,各种大鱼大肉的摄入,不仅没能提供营养,还会增加脏腑(消化系统)的超负荷工作,损伤体内精元阳气。从另一个方面讲,贪食太多、大油大腻者往往“大腹便便”,必有“三高”在身,其健康状况及其不佳。
九、沉迷药物,滥用毁身
有些人总以为西药、营养品是好东西,可以维持健康。实际上,营养品大多为化学合成的虚假产品,而西药更是具有“七分毒”,医生都说无病莫吃。此行为如同饮鸩止渴,身体脏器、气血都在遭受透支和损伤,很容易出现用药后的毒副作用。
十、辨证不精,盲目清热
如何防止生活中的损阳行为?
一、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二、健康饮食,合理搭配
三、不可不动,不可乱动
四、管理压力,心态积极
五、注意保暖,切勿贪凉
在冬天要注意保暖,避免过多的寒气侵入体内;炎炎夏季也要避免过度吹空调冷气。
六、欲不可禁,亦不可纵
夫妻房事须适度,既不可缺少,也不可放纵,须张弛有度,以保持人体阴阳平衡为准。
七、及时就医,别乱清热
遇到发热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诊治,不要盲目清热去火或自行用药。
文字|治未病科郝晓东
编辑|梁颖杏、颜培英
校对|梁敏欣
制作|李依颖
扶阳医学简介
扶阳医学源于黄帝内经思想,是由清末四川名医郑钦安创立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故又称为“郑钦安—卢铸之医学”“郑卢扶阳医学”,民间称之为“火神派”。它从伤寒派和温补派的理论中衍变和发展起来,至今已传承200余年。
该流派认为“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阳气的正常布运是机体得以正常运作的关键”,故治疗疾病要重视阳气,强调扶阳,“扶正扶阳、阳主阴从”是扶阳医学的理论核心。临床上擅用姜、桂、附,是扶阳医学的显著特点。坎离既济,以极为归,延年益寿是治疗扶阳医学的终极目标。
郝晓东
主治中医师
治未病科副主任
2003年毕业于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士学位,钦安—卢氏扶阳医学第6代传承人,曾拜多名老中医为师,学习中医杂病的诊断治疗。擅长: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孕前、产后及各类慢性病、职业病调理,运用药疗、食疗与心理治疗及气功导引相结合,通养合一,从根本上治疗各类疑难杂病。内科:各种内科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失眠、胃肠疾病、结石症;妇科:更年期综合症、月经失调、不孕症;男科: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增生;肿瘤科:各类恶性肿瘤放化疗期间及术后的序贯调理。近期诊治新冠后期患者多名,积累较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