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与简答

1、广义文化应把握的三个要点答:(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应把握的三个要点?P5答:(1)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

3、中国文化形成的统一文化的原因?P9答: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1)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4、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P10答:(1)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异、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的特色。

(2)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式中积淀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

(3)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只有在各阶段文化纵向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合文化发展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

5、文化传统的特点和作用?P11答:(1)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2)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3)文化传统即有对社会发展的起积极作用,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

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P17答:(1)首先是众多的河流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沟通中国大陆的东西。

汉水、淮河把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

(2)其次是地理通道。

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大自然总会留给人们以交通的便利。

7、简述三条南北方向的交通线?P17答:一条在太行山以东不远,北起河北曲阳,南至河南新乡,有仰韶河龙山文化遗址存在。

另一条在太行山西侧的汾水流域。

更西一条在今陕西境内,西起西安,向北穿越山岭,北达榆林、府谷一带。

8、地域文化对统一(正统)文化的作用?P28答:(1)从逻辑上说一开始没有所谓的正统文化,中原文化当初实际只是一个地域文化。

它是经过一定的吸收融摄后,才上升为一种正统文化的。

所以,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2)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

(3)历时悠久的中国,我们的文化从未断绝,地域性的保存之功力实在是不小。

9、古代自然利用方面的成就?P31答:(1)古朝历代都有极其重视土地的垦殖,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2)水利的兴修不仅关系着农业的兴衰,而且关系着环境的美恶。

唐宋时期,正是由于大量光建坡塘水利工程,江南农作物产量才大幅度提高,最终在唐朝中期以后,南方成为经济中心;(3)古代改造自然另一项举措是开凿运河。

中国开凿利用运河的历史非常悠久,到隋唐的时期,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

10、古代在保护自然方面有哪些作为P29答:(1)在保护自然方面,孟子的重要观点就是不违天时的观念。

11、古代利用自然的失误?P31答:(1)土地的过当开垦。

如过分追求粮食生产,大片围湖造田,过度开荒植被破坏,引起沙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患十分严重。

(2)林木的滥砍滥伐。

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喜欢大兴土木。

森林资源流失,黄河泥沙量变大,使下游的迁徙变成常态。

黄河、长江、淮河越来越代的危害,都与片面的重农思想有关。

12、分封制的实施有什么特点和意义?P42答:(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制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

始众多林立的人群走向融合,中华民族的基干由此形成。

(2)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并不完全是所谓的专制社会。

(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因为每一个分封出去的国家都要自己开辟生存空间,因地制宜的寻求自己发展的道路。

这样才激荡出百家争鸣的文化。

13、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势是什么样的?P44答:可以从两方面看:(1)是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

目的在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

引发了各诸侯国在君王主持的变法和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思考、讨论,构成百家争鸣的重要部分;(2)是民力的大发展。

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经济,加上生产力进步和社会需求,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民力发育激发思想意识,这也是百家争鸣的宝贵部分。

14、百家争鸣前后之间的变化是什么?P45答: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但也有前后的变化。

(1)春秋时期的思想更像学者、老师,他们宁静的思考,广招门徒。

比如老子像学者,孔子像老师;(2)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他们的思想基础一般在春秋时由前辈创立,他们的作为是在学派间争论,捍卫并发展本派的主张。

(3)前期的著作是对老师或创始人思想的纪录,后期更多的是争辩的论说。

他们在不断争辩中相互吸收和影响。

15、孔子仁的含义?P45答: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但是仁的含义在孔子的言论中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仁者,人也”的说法最为基本。

他人也是人,所以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是“仁者,人也”的最基本要求。

对于为政者要求不要只顾自己和自己的宗族,要公正的对待他人;对于日常生活的人,则要尊重他人。

16、庄子的哲学思想?P47答:庄子哲学的宗旨在于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逍遥”,即无矛盾的生存于世界之中。

这是一种主观形态的解放,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

他不否认客观现实,强调超越的生活。

而方法就是“齐物”。

避免用是非对错等主观看外物,打破自我为中心的限制。

庄子有强烈的现实感,他的思想可以涤荡人的心胸,以审美的意态观照世界。

17、法家的思想是什么?P47答:法家的兴起与春秋战国之际政权交替有关。

早期法家代表人物有齐国管仲、魏国李俚、楚国吴起、秦国商鞅。

他们试图对宗法社会的旧结构及礼法习惯有所革除,目的在富国强兵。

早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

即建立普遍的法度,下约民,上约君,以一种公平的法度治理国家,但部分破产。

后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发展了一套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务的法术之学,主张对民众严刑峻法。

法家理论对中国政治影响极大,负面作用很深。

18、墨家的思想是什么?P48答: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

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即不分差等、不分亲疏远近的互爱互利;“尚同”是强调治理天下要统一社会意志。

前提是提倡“尚贤”,要求选贤者为天子;“节用”是针对统治阶层的奢侈浪费提出的节省财用。

墨家是以劳动者出身,站在私有生产者的立场上,向上层社会申明自己的利益。

保护民利是墨子思想的主要倾向。

19、简述“尊儒术、兴太平”首先产生的结果是文学方面的原因?P60答:(1)汉初文学承着楚辞和战国策士文风发展。

到武帝尊儒以后,文学风尚为之一变。

当时作家要皈依《诗》经学的“六义”大法。

(2)更有意义的是乐府采诗制度的实施。

乐府这一政府机构,大力采集民歌,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的表现。

(3)五言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体,在汉代人的歌唱中养育出来,并引起文人们的极大兴趣,经过汉末至建安时代的悲歌慷慨,诗歌创作成了文人们最重要的精神生活之一。

2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是什么?P63答:(1)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大规模南移。

其结果是南北方都存在的民族大融合,融合是“汉化”也是“胡化”。

(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唐代文化鼎盛与此有直接关系。

(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新的血液,三教鼎立相互激荡与玄学一起构成此期显著的文化现象。

21、玄学对当时文化方面的影响?P67答:(1)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

玄学贵无尚虚的准确含义不是否定现实,而是超越现实。

尊玄重无的要义是在胸襟的高旷,培养起主观的境界,超越现实而与天地自然相接,这就是所谓“道法自然”。

玄言诗以歌唱山水表示对自然的理会,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已。

山水画也是“道法自然”的风尚的产物。

(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但东晋升能产生像王羲之那样的大书法家,与士族文化在那个时期的高涨,有重大的关系。

22、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P72答:(1)寺院、僧徒、出家,改变和冲击固有的社会结构、伦理观念,促发着新的生活信念和生存方式。

(2)作为宗教,其精神因素渗透到文化的方方面面,敦煌、龙门、云岗石窟及寺庙建筑中的雕塑,绘画艺术都是艺术中的新景象。

(3)佛理影响着诗歌的内容,佛家感化世人的讲诵和演唱,促使新的文学体载产生。

(4)佛经的翻译,促进了人们对汉语声调的认识。

佛经的流传,刺激着印刷业的新变。

佛教节日,影响着民间的经济贸易。

(5)寺庙和僧侣其至使一些源于印度的财政制度,如抵押借贷等在中国立足。

(6)而佛教哲学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更是深入持久。

佛教的传入,深化了中国固有文化。

23、汉代打击匈奴的后果是什么?P51答:打击匈奴引发了西域的打通。

西域包括新疆地区天山南北,以及广义上的中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一部分(1)汉武帝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预定目标没有达到,但是发现了西域各国。

汉武帝两次对西域用兵,基本控制了西域。

在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确立在那里的统治;(2)班超出使西域后,东汉再次确认了在那里的统治。

打通西域的意义是打击匈奴,而他更深远的意义是文化的交流,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中外文化。

24、佛教在南北朝时发展的区别?P70答:(1)在南朝,皇帝和士族对佛教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都崇信佛法,以梁武帝为甚。

南朝佛教“偏于谈理”,这是延续玄学清谈的习惯。

对儒释道三家义理喜欢作调和之论。

南朝喜欢兴建寺院,但是舍身出家的人数不多。

(2)北朝佛教“偏于教”,其含义是北朝人的信教重在按佛教所说的去修行,以摆脱轮回,特别重视禅法。

北朝喜欢立塔造像。

北朝僧人特别多。

寺院占据大量土地,这引起了北朝的只破寺僧、不毁教理的灭佛事件。

25、唐王朝民族政策的意义?P74答:(1)导致了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景观:在东亚前所未有的以强大的唐朝为中心的部落民族大联合,以及日益高涨的学习唐文化的运动。

(2)唐人也在热心地向他人学习,胡服、胡床、胡乐等在长安特别流行。

(3)当时在亚洲有两大文明:一是迅速崛起的伊斯兰帝国,另一个就是唐代文明。

前者不久走向衰落,后者则更加持久地对亚洲及欧洲产生着影响。

(4)首都长安堪称世界文化的融会场和集散地,这里可以看到来自亚洲各国的人员、文明、物产,也可以看到来自边地、异国的留学生和遣唐使,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欧洲。

26、唐王朝北方文化有什么样的背景?P76答:(1)尚武精神。

开放的胸襟是唐代立国的基本气象。

唐代展开了大规模的开边拓土,有这样的军事实力在于他有精良的府兵。

府兵兵农合一。

并且初唐对马匹很热爱。

(2)开放的民族政策。

不论是边地还是异国人,唐朝都能一视同仁,采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政策。

(3)崇佛教重诗文。

唐王朝是一个宗教文化的时代。

各教教都有信徒。

以儒学治国、宗教治身并允许信仰自主的多元格局。

其中以佛教为盛。

佛教在唐代达到了极盛局面。

禅宗成为中国化的宗派。

两税法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

协调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

(2)两税法的实行,使北魏以来的均田制终结。

两税制的意义不仅限于使唐王朝摆脱了经济困难,它标志着一种王朝治国观念的变革。

(3)两税法的实施,为社会的富人和穷人都松了绑。

正因如此,唐宋之际才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高涨。

28、简述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P113答:(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

提出整地、浇水、施肥等思想,指出关键在于控制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限度。

任何农业不能违反自然规律;(2)调整好农业产关系。

不能孤立看待一两种农作物。

并且要协调好劳力、农具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等;(3)“荒政”思想。

即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觉意识;第(4)人力胜天说。

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人的合理作为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可以取得人力胜天的成就。

29、简述我国民族商业的两个文化特点?P114答:(1)是汉族与多民族地区的内贸活动频繁,商路通达,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往来和文化交流。

(2)是中国与东方邻邦和西方国家对外贸易的兴起,历史悠久,开辟了中外交流的长期通道。

比如丝绸之路,就是西汉使者张骞打通的;北魏时期在洛阳门外设的“四夷馆”用于接待外国客商。

晚清,广州的“十三行”,给外商外货提供场所。

30、简述我国市商贸易的四种模式?P117答: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有四种形式,即市、墟、集、会。

(1)市。

自殷商时期起,我国就形成了小规模的贸易活动,古人把贸易的场所称谓市。

明清以后,各地大都出现了相当可观的街市。

(2)墟。

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墟。

人们通过赶圩把多余的农副产品售出,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

(3)集。

北方的贸易场所叫集。

开集有固定的日期,通常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

(4)会。

从唐代起,把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比较大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发展为庙会。

明清以后,庙会发展极盛。

31、简述市商贸易的方式?P118答:(1)农商兼营。

从业者称摊贩。

从事贸易的方式,是把货物摆放在道边、路口或集市的地面上,也有推车、挑担的。

(2)行商经营。

即由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我国历史上的徽商、晋商都是比较出名的行商经营者。

(3)坐商经营。

小者如定点店铺,大者如商号,是一种由买主向卖主主动汇合的经营方式。

有固定的资产、流动资金。

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就是坐商经营。

32、历史传说解释工匠的三个特点是什么?P121答:(1)具有手工艺性。

讲究手的巧慧、经验和审美效果,肯定用双手实现大脑想法的工匠的能力;(2)缺乏大机器生产的合作性。

传统手工业劳动是小规模的,超出范围扩大经营,产品就会变形;(3)唯一性。

一些手工产品被认可后,人们形成了欣赏习惯,一样的活,别人干就不认可了。

33、简述行会的管理方式?P122答:(1)祖师崇拜。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每逢到自己行业祖师的诞辰日,举行祭拜;(2)师徒传承。

手工行业的技术传承是在师傅和徒弟之间进行的,徒弟入行、出行、拜师、出师都是有行规的,不可逾越;(3)行业禁忌。

传统手工行业有许多禁忌,反映了过去手工业生存的艰难,如:“熟行莫出,生行莫入”。

34、我国农业生产与文化经济的特征有个几点?P124答:(1)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

这一套经验是一种自我生存的文化观。

(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心理。

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还包括了手工业和商业成分,他们有时是可以互换的,这虽非主流,但仍有文化价值。

(3)精细而知足,是我国生产文化的特点。

这包括安排生活计划周密,使用资源节制,还包括长远规划的思想。

35、为什么说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观念有自己的价值?P124答:(1)它促成了城市的出现;(2)它发展了市民文化;(3)它打破了小农经济的视野,引进了城市的信息,同时把地方和各民族的文化带到全国和世界。

36、中国长期的饮食观念有什么?P132答:(1)民本思想。

饮食,是儒家文化民本思想的组成部分。

足食,是让国人吃饱,是传统社会稳定秩序的国策。

(2)节约粮食。

节约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节约的重要内容就是节粮。

(3)人格教育。

中国人利用饮食的机会培养志向、观察人品。

把饮食观和人才观联系起来。

(4)食疗观。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了饮食与养生的道理。

比如食物对身体的影响,节制饮食、食粥等。

37、服饰形制有哪几种基本类型?P137答:(1)衣着。

最基本的上下,衣鞋袜帽是次要的。

(2)附属装饰品。

如头上的夹、梳、耳环、项链等。

(3)人体自身的装饰。

纹身、描眉等。

(4)带有装饰性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用品。

如背包、钱包、扇子等。

38、自然范围的服饰文化标志包括什么?P137答:(1)环境标志。

(2)性别标志。

(3)体型标志。

(4)年龄标志。

39、简述人文范围内服饰标志?P138答:(1)信仰标志。

(2)阶层标志。

(3)职业标志。

(4)仪礼标志。

(5)政治标志。

(6)审美标志。

40、简述我国古代的丧服制度?P139答:我国古代的丧服为“五服”,指斩缞、齐缞、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服制。

(1)斩缞。

不缝边的粗麻布做成,儿子和未出嫁的女儿为父母,妻子为丈夫服丧时穿戴。

(2)齐缞。

剪断处缉边的粗生麻布缝制。

此丧服为祖父母或曾祖父母服丧时穿戴。

(3)大功。

用熟细麻布制成,做工较粗。

服丧者为堂兄妹。

(4)小功。

丧服用细麻布制成,做工细密。

服丧者为再从兄弟。

(5)缌麻。

丧服用细熟麻布精心缝制,服丧者为族曾孙、族孙、中表兄弟。

41、简述我国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P140答:最初的交通设施是陆路,他是人类沿着狩猎、采集的固定路线开辟的。

在《周礼》、《尔雅》等典籍里对道路进行了分类:(1)径。

是能通过牛马的兽路。

(2)畛。

能通过牛车的道。

(3)涂。

是古代八尺宽的标准路。

(3)道。

十六尺宽的道。

(4)路。

二十四尺宽的道。

42、简述中国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有哪些?P145答:(1)字辈谱。

这是一个记忆性的文化链,可以把家庭成员的传衍系统跨时空地记忆几百年,字辈谱表示了家庭内部的角色差别和地位等级。

(2)家谱。

这是中国传统社会保存和延续辈分等级的一种文化方式。

(3)家风。

这是一种习惯法,由家庭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范家族内部的行为和秩序。

(4)人生仪礼。

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寿礼等,它是家庭成员获取社会认同资格的一种文化制度。

43、家庭关系与地缘关系的结合体,又称家庭共同体,它的文化功能?P146答:(1)血缘凝聚力。

家庭共同体中的宗姓首先是血亲家庭的符号。

家庭内的每个家庭按照父系的血缘认祖归宗,单系传递。

排血亲内部的婚姻,以发展严格的家庭体制,维持家庭的伦理秩序。

外姓移居的人,通过认干亲的形式,寻求保护。

(2)地缘凝聚力。

家庭共同体的情感归属离不开特定地域。

44、简述家庭共同体的地缘合作表现的三个方面?P147答:(1)是生产互助。

如实行无报酬的劳力和畜力支援。

(2)是生活互助。

如在生活资料的互惠原则,调剂余缺,改善关系。

(3)是在公共地的建设上实行基层民主制。

用以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

在公共资源缺乏的乡村,人们更加坚持村落民主自治。

这些地缘联盟能缓解家庭内部矛盾,应付外在自然界和社会的压力,能量很大。

45、简述社区与地方圣地的活动特征?P148答:对神仙、圣贤所在地的崇拜。

成立某某会,组织有序,信仰活动井井有条。

(2)交换农副产品。

地方圣地的群体活动,不光是庆典祭祀,也是商品交换的需要。

(3)赌胜。

我国各地的区域活动中都有的一些赌胜内容。

实际是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

(4)吃喝。

食品主要是地方小吃。

(5)娱乐。

各类形式的文艺演出。

46、简述社区文化活动的历史价值?P150答:(1)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

(2)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

(3)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地方文化遗产。

社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世俗利益,把含有信仰意义的物质、精神文化产品保留下来。

47、在中国的日生活文化中,能为现代生活所继承的有几点?P150答:(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

血缘社会的文化以血缘家族共同体为基础,结合地缘关系和社缘关系、形成集体观念和行为事象。

提倡祖宗、孝养、家庭、乡土观念。

(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

在日常文化观中一些公有共享的文化要素,依然保存下来,起到了凝聚民族成员的作用。

(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

在社会各阶层中,耕读成了一种社会理想,一种进己的途径。

隋唐实行的科举,使寒士崛起,更塑造了读书的心态。

48、简述中国传统算学知识的特点?P153答:(1)实用性。

(2)独特的筹算计数法。

(3)以算术、代数为主,几何学不发达。

如七巧板、韩信点兵等。

49、简述我国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P156答:(1)腑脏学说。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合称腑脏。

这一学说的核心是“脏象之说”即认为五脏六腑长在体内,但其形象和功能却表于外。

(2)经脉学说。

这个学说只见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理论,而不见于其他国家的古代医学。

人体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五络经、十二皮部、奇位八脉,是一个相互循环的系统。

(3)针灸学说。

针灸师针刺和灸法的合称。

它的出现是对经脉学说直接应用的结果。

按照针灸学说,只要确定了某种病症属于某一经脉,就可以施治,辩证的解决阻滞和疏通的矛盾。

50、简述宗法制的特点,怎样把社会成员组织起来的?P161。

THE END
1.国家对气功的禁令背后的原因探究首先,国家为什么后来禁止气功了,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期,一些非法营利性质的气功教练和组织开始出现,他们利用民众对于健康和长寿生活的追求,进行高额收费的虚假宣传,并以此牟取暴利。这些活动不仅给社会造成了经济损失,而且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https://www.s1krlen88.cn/dao-jia-gu-shi/247871.html
2.国家禁止气功的背后历史考量与科学态度的演变国家禁止气功的背后:历史考量与科学态度的演变 在中国,气功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健康保健手段和文化传统。然而,在20世纪末,政府开始对气功实行更严格的管理,并最终将其列为非法活动。这一政策变化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国际观察与批评 随着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内政越来越关注,不少西方国家和组织对某些形式的https://www.kkrtggh.cn/dao-jia-jing-dian/786635.html
3.为什么国家禁止玄学爱问知识人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玄学,从而推断政府为什么不提倡玄学。玄学是什么?玄学指的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https://iask.sina.com.cn/b/new2I1i4AXle0F.html
4.玄学的有效性要由其本身的研究范围保证有一种说法是玄学不能被科学解释所以玄学依旧有其价值。 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依旧在用科学的角度来评价玄学,玄学的有效性还是要建立在科学的无效之上,所以科学与否还是玄学是否成立的标准。如果认可科学和玄学只是看待世界的两种角度,那角度之间没有高低,而当你在用科学无效来论证玄学时,还是在说科学才是那个基础的东西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9215063
5.为什么国家禁止玄学理想股票技术论坛国家禁止玄学,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玄学的真实性、对社会的影响等。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可以探究国家对此做出的决策背后可能存在的考量。 国家禁止玄学炒股背后的深层原因与决策逻辑探究 [股票软件指标公式技术交流] 千里目818 2024-8-4 相关标签:国家为什么禁止学玄学 为何国家不禁止炒股 为什么国家https://www.55188.com/tag-thread-9017602-1.html
6.国家为什么后来禁止气功了揭秘当年的禁令背后的原因与影响在中国历史的某个时期,气功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和精神修炼方式,曾经广受民众欢迎。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实践最终遭到了政府的大力打压。这一转变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政治考量 国家为什么后来禁止气功了?首先,从政治角度分析,当时的一些地方政府和权威机构开始对参与气功活动的人士进行监控,并将其视为潜在的社https://www.huoophd.cn/dao-jia-jing-dian/453596.html
7.ak.akvtc.cn/mokieo/cat1986?tags=qb3rm英国东南部数千户家庭在圣诞节可能遭遇停电,英国电网发言人称英格兰30万人由于天气原因遭遇断电。而苏格兰地区,风速高达每小时80英里(约合128.7公里),这导致苏格兰北部约800户家庭断电。-——。 据德国《明镜》周刊10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丑闻揭秘者斯诺登提供的一份日期为今年4月的机密文件,公布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http://ak.akvtc.cn/mokieo/cat1986?tags=qb3rm
8.神秘如果你的国家禁止请离开2023这是一个好的平台,神秘如果你的国家禁止请离开2023肯定是你的最爱http://house.hfhome.cn/Web/2743611737.html
9.www.scmc国家大奶在线观看 美国uzunhaya XXXx17—18HD岁大学 美女MM 131 在线观看视频 九九高清无码,丰满,无遮盖 小泉日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在线观看 日韩肛门脱粪视频 国产特级毛皮裸体视频 免费观看AV无码 三d黄色网站 老牛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 在线chinese home观看 日本大奶肛交 男♂?生j插口 粉嫩AV电影http://www.scmc-xa.com/xxxr180503/355744.htm
10.nbxinxi.com/xxxr53904692.htm直播玄学炒股,警察叔叔关注我类似软件 免费看裸播视频的aqq 嗯哼嗯快拔出来我 春黄大香蕉 人人操人人摸人人看人人爱 瓦格纳或启动首领遭不测预案机制 日本黄漫内射 国产午夜aV福利 黑人帅哥射精 37大但人文体艺术任汾a 三人吃奶一人插入 狂操艺校舞蹈系校花02年jk 亚洲黄网一区三级片中国 金洋6登录地址http://nbxinxi.com/xxxr53904692.htm
11.www.chineseso.cn/xxxr90139506/729022.htm国家a级毛片 国产黄色一级性搞逼 火影美女被鸣人爆操的软件 免费污成人网站 古代亂伦WWWHD91 《私人教练1983年美国》高清免费无广告免费观看_华商网 菲谢尔ちゃんが腿法娴熟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 日本狠鲁伊人久久 秋霞鲁丝久久aV 大胸美女又黄又x网站 女生半脱内裤 avxxoo67 操死我了在线观看网站 http://www.chineseso.cn/xxxr90139506/729022.htm
12.侗族民间禁忌一元二圣三清四御五老之谜解除了农业上的禁忌,生活中的许多行为也受到限制,比如不可以在太阳或月亮面前小便,更不要说是在它们即将落山或升起时。在野外遇到动物尸体也是绝对禁止的事情,因为这可能会带来不幸。而且,在清晨不要提及死亡或凶吉的话题,以免招致厄运。 婚礼上也有严格规定,比如不得同姓结婚,以及某些属相之间也不宜交配。此外,对于嫁https://www.xkn4bo5w.cn/dao-jiao-wen-hua/106672.html
13.电视剧琅琊榜对道教文化产业影响深度剖析电视剧《琅琊榜》作为近年来的一部极具影响力的武侠剧,其在叙述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对道教文化的描绘,对于推动和提升道教文化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背景与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各类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道教作为中国古老而悠久的宗教之一,其丰富多彩的仪式活动、哲学https://www.iophvqhnjr.cn/dao-jiao-wen-hua/221944.html
14.追溯传统共赏佳节元宵节的来历与习俗探究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传统的春运前夕的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新年后第二个月十五日。它不仅是民间对灯火、粽子和汤圆等美食的庆祝,也是人们放松心情、祈求幸福安康的一种方式。 元宵节的历史渊源 元宵节起源于唐朝时期,每逢正月十五夜,宫廷中会举行大规模的燃灯活动,以驱邪消灾。此外,这一天也是民间广泛流传的https://www.lya72p0gb.cn/dao-jiao-wen-hua/222327.html
15.www.chiscientific.cn/mokoi11国家发改委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石化与中石油两大集团确实对定价机制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主要是觉得目前的机制还不够市场化。社会舆论则认为国家发改委在油价问题上,一直都是“上调快下调慢,上调幅度大下调幅度小”。但这位人士同时表示,“油价调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中国的成品油定价http://www.chiscientific.cn/mokoi11_29/389566.html
16.《祥瑞》:王莽的乌托邦理想,为何演变成一场国家的灾难?(祥瑞)书评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有人调侃说,他是一位穿越者,甚至是一位西汉末年的社会主义者。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渴望建立儒家天下秩序的复古主义者。在王莽的身上有诸多标签,可是真实的王莽却模糊在历史的烟雾中,长久以来,王莽和他的时代都很少被关注,而是在史书中被寥寥几笔带过,仿佛那只是一段乏善可陈的混乱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880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