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追到女孩子,你必须前世救过她命:世界系与《你的名字。》思想市场澎湃新闻

今年,日本动画制作人新海诚执导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君の名は。)在日本国内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它在引入中国内地后的票房表现也丝毫没有背离极高的预期。可以说,这部作品颇有些意外的流行,大概也会令日本ACG文化研究界重新认识那个已经被屡次宣告死亡的文类——“世界系”。例如,批评家渡边大辅在分析《你的名字。》时写道:“[这部作品]显然再次回归了新海诚初期的‘世界系’。在这个意义上,《你的名字。》是新海诚意识到自己远离正统动漫史脉络而形成的独特风格,并明确回到其原点的作品。”那么,就让我们暂且搁置电影讲述的爱情故事,先来说说:什么是“世界系”?

什么是“世界系”?

与所有被广泛谈论却鲜见定义的范畴一样,大家都在谈论“世界系”作品,却很少能明确地为这个词给出一个确切的界定。渡边大辅将该词定义如下:“世界系”所描述的作品群的特征是,“以故事主人公(我)和他所牵挂的女主角(你)的二人关系为中心,将小的日常性(你和我)的问题与‘世界的危机’、‘这个世界的终结’等抽象且非日常的大问题直接连接起来,舍弃一切中间具体的(社会性的)说明描写。”

如果说EVA最初TV版的大红大紫及其最后几话的风格突变,有制作公司现实上的原因(比如当时经费不足,无法再制作复杂的打斗场面),因而EVA只是间接地表达了当时以“御宅族”为首、但也为社会大部分人所共享的某种历史(无)意识,从而奠定了“世界系”作为一种特殊文类的出场,那么在进入2000年后,“世界系”就逐渐成为一种有意的创作原则。例如,前岛贤提到,在2005年刊行的风见周的《杀x爱》中,出现了这样的台词:

我们的世界(セカイ)正在迈向终结。徒增悲伤的回忆。即便如此,也要活下去。大家,笑吧。我们要以此一边拥抱痛楚。一边在欺骗中活下去。

从“世界系”到“决断主义”?

当然,“世界系/决断主义”的二元对立决不是绝对的,也不构成分析某部特定作品的先决条件。但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把焦点放在新海诚的几部作品上,那么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世界系”如何发展、如何与所谓“决断主义”的世界观进行对峙。或许这样的焦点过于狭窄,但恰恰是《你的名字》的巨大成功,邀请观众回到“世界系”的内部,重新思考这一文类的可能性——无论是在社会和历史的意义上,还是在创作形式本身的意义上。

我们好像是被宇宙和地球拆散的恋人似的。

虽然早就被视为“世界系”作品的标志之一,但有意思的是,《星之声》中男主角最后时刻决定出发去寻找女主角的情节安排,显然已经一定程度上将作品带离了真嗣似的绝望感,至少为观众留下了个光明的尾巴。或许正是出于对“世界系”设定的思考(注意:未必是新海诚对于“世界系”这个词的思考),新海诚在“世界系”大潮据说即将或已经过去的2007年,交出了《秒速五厘米》(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这一典型的“世界系”作品。有人认为,新海诚就是个死宅、深度中二病,只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的影院已经打出“日本的郭敬明”的文案了),于是就“只能”刻画出“世界系”这样小情小调、自怜自哀的作品,根本谈不上对于“世界系”有何思考。我认为,对于任何拒绝理解、拒绝阐释的姿态,唯一合适的回答都是:“好吧,你高兴就好。”

但如果我们不抱着“老子比新海诚聪明一百倍”的自信,如果不执着于“看个动画片至于思考那么多吗?不累吗?”的态度,那么不妨问这么一个问题:当以同样的架构至少讲了两次“世界系”故事之后(包括《星之声》和之后的《云之彼岸约定的地方》[雲のむこう、約束の場所,2004]),新海诚有没有必要把同样的故事再讲一遍?

《秒速五厘米》:“世界系”及其不满

从效果来看,十分有必要:《秒速五厘米》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成为新海诚最有名的作品(几乎没有之一)。而从设定上看,《秒速五厘米》也依然是在“世界系”构架内展开情节:我们知道男主角远野贵树和女主角篠原明里是青梅竹马,但我们不知道男女主角的家庭背景,不知道男主角和大多数同学与老师的关系,不知道他念了什么大学、怎么找的工作。我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两位主角断了书信来往。观众知道的是:男女主角的关系完蛋了,男主角的人生也因此完蛋了。有人或许会说:可这些外在因素都不重要啊!——没错,这点恰恰非常重要。因为“世界系”的特征,恰恰在于剔除所有被认为“外在于”男女主角的私人感情和关系的因素。于是就有了《秒速五厘米》中最有名的台词:

或许这和“御宅族”在社会结构中的边缘化地位有多少关系,因此他们就特别能和“世界系”主人公们的期期艾艾产生共鸣——仿佛大家都无法将心意传达给自己所爱之人,都是折翼的天使。不过在我看来,这种心理学阐释毕竟太“短路”了,几乎就是打着中立研究旗号的人生赢家们做完“社会学田野调查”后做出的结论(备注是“本项目为国家级项目课题‘二次元’文化研究与中国文化软实力阶段性成果”)。

与“御宅族心理学”的阐释相对,我认为《秒速五厘米》有意思的地方恰恰是:正因为它无法圆满解释许许多多被视为“无关紧要”而剔除在外的“干扰”因素(社会的、家庭的、伦理的、经济的、政治的),不论有意无意,《秒速五厘米》既是“世界系”文类的巅峰——它甚至不再需要有一个可见的外在“敌人”来作为男女主角关系的干扰——也构成了对“世界系”文类的反讽:譬如,观众满可以说,贵树不过是“咎由自取”(而“咎由自取”四个字放在(比如)真嗣身上,就不那么贴切):自己不努力维持关系,怪谁呢?“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如今的观众真是太熟悉这样的说法了,活学活用后大致能得出如下结论:死宅真恶心。

的确,《秒速五厘米》让“世界系”的世界观设定中本身带有的悖谬因素——个人的日常所见所闻、男女主角的情感关系与“世界”存亡这种大(而无当的)命题的无缝衔接——直接运作于“日常生活”的背景下,其结果是:“世界系”设定本身有意忽略或剔除的“外在性”(直接体现为不明身份的“敌人”、浩瀚无垠的宇宙,间接体现为实体性社会组织的弱化或缺席),因为“日常世界”的背景,被重新“显影”出来,由此揭示出,对于“世界系”作品而言貌似无关紧要的“外在性”,恰恰是“世界系”作品无法克服的界限,也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被忽略的“外部”,因其缺席性的在场,构成了“世界系”作品的“内部”。

现实的吊诡是,《秒速五厘米》妥妥儿地被许多观众接受为一部“世界系”的高峰之作。而这和观众是否熟悉“世界系”文类、甚或是否知道“世界系”这个词,没有半毛钱关系。新海诚在一次访谈中说,《秒速五厘米》被认为是一部“治愈/致郁”之作,但他本人并没有想要刻意描画一个HAPPYEND或BADEND——是否可以认为,《秒速五厘米》其实是一部关于“世界系”设定本身的作品,一部“元世界系”的“世界系”作品?这个论断当然步子迈得太大,有些扯淡了。但不可否认的是,《秒速五厘米》在很多地方,都和《你的名字。》有着呼应;因此,对于《你的名字。》的阅读,如果缺少了《秒速五厘米》这个重要的互文文本,就很容易失去一个有意思的参照系。最显然的一点,莫过于《你的名字。》最后的场景:男女主角在坂道上擦肩而过后,男主角回过头来叫住了女主角。当两人同时问对方“你的名字是?”的时候,我以为,《秒速五厘米》中那个独自留在铁路旁的身影,终于得到了救赎。

《你的名字。》:“世界系”的自我克服

我认为,《你的名字。》不只是对《秒速五厘米》的解答,而且是在“世界系”内部对于“世界系”困境的解答。这一困境表现为,被“世界系”设定排除在外的“外在因素”或“中介因素”,既标示出“世界系”的边界(因此也构成了它的局限),同时也构成了“世界系”作品不可或缺的、尽管是缺席的“内部”。(我愿意再强调一遍:新海诚自己是否写过关于“世界系”文类的思想史著作,对于我们如何在“世界系”文类内部理解《你的名字。》,并不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视野下,原先在“世界系”设定中被弱化和忽略的“外部因素”——比如家庭、社会组织、国家——得以借助新的方式出场:从宗教仪式、村政府到学校,“外部因素”既没有被忽略,也没有构成世界观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当然,从叙事功能角度说,它们的确不可或缺),而是被组织进“世界”/“关系”的自我展开之中。

东浩纪在今年9月份的一条推特上说:“看了《新哥斯拉》和《你的名字。》的感想,用一句话说就是:御宅族的时代结束了啊。第一世代的GAINAX系御宅族和第二世代的世界系御宅族的想象力,同时成为社会派、成为‘现充’(注:指现实生活充实的人),御宅族特有的那种絮絮叨叨、无可奈何的部分彻底消失了。”因此,他认为《你的名字。》象征着一个御宅族时代的结束。虽然没有对“现充”进行界定,但东浩纪恐怕是将泷归结为“行动派”,而将(比如)贵树归结为“不行动派”的吧。然而,我想说的是,如果不是从“行动/不行动”或“御宅族/现充”的对立来理解《你的名字。》与“世界系”文类的关系,是否可以说,这部影片对于“世界系”的困境——即对于“社会/国家”的逃避和依赖——给出了一种独特的解答?回到我们的“社会学家”针对“御宅族”的田野考察上来:问题或许从来就不是“如何让御宅族们适应社会”,更不是“如何对年轻人们进行社会责任教育”;问题或许从来都是:如何从这个“边缘(化)”的位置出发,重构(而非否定或逃避)关于社会、政治、历史的图景?

THE END
1.命运的纹理:解读命理学中的“命苦生肖命苦的意思命苦是指一个人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和不幸,也可指其命运较为坎坷,经历较多磨难和困苦。在中文语境中,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生活状态或经历。详细解释1.命苦的基本含义:命苦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生活命运不顺畅,遭遇了较多的困难和挫折。这个词中的“命”指的是一个人的命运或生活轨迹。 https://www.fengshuiedu.cn/shengxiao/480389.html
2.什么是命呢?命被排在第一位,也就是影响人最大的因素。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盛行占卜之说,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无论是星座还是八字,其实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从人的出生那一刻已经注定了,通俗来讲,人的命运是固定的。 那么运气呢,运气就是和时代大势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是做房地产的,那么前些年就是好运的时候,这几年就https://www.jianshu.com/p/4d94ce3b2179
3.康巴地区民间对歌(一)看上皮毛才夺的命 不知它是黑鼻子 早知杀它有何用 男: 今早清晨之时 到岩石中去慢步 遇到一只独角的野牛 我把它杀在岩石中 女: 红土里的狐狸 因皮毛越美越上走 回头看时枪射来 头破血流已晚矣 男: 无耻之友不会认错 看到利益就发狂 无能之马不会认错 https://zangdiyg.com/Home/Article/detail/id/7401.html
4.命里没桃花是前世太渣吗桃花少是因为正缘强大一些人命里没有桃花,也许是因为性格过于内向。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过于胆小,不敢直面人生,在日常的社交方面缺乏能力,在与人交流时十分害怕,特别是在异性面前更是手足无措,情绪异常紧张。 ② 脾气暴躁 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会喜欢脾气太差的人。毕竟人是生活在感情的世界里的,相互之间必须互敬互爱。世上没有https://www.k366.com/wenzhang/jiaju/180603.htm
5.卡萨活佛转化陈晓旭中阴身全程实录前世印象的影响,这一生你依然有着很重的不服及争强好胜心。 陈:是的。 师:虽然这点表现的不甚明了。但却是修行中应当注重的事情。 陈:我太注重这些了。我以为我选择的是最好的。 护法:她指的这个选择指净空的威望高,信众多所以才使得她那么投入。没想到 https://www.wang1314.com/doc/topic-14447664-1.html
6.晚婚是因为前世作孽太多吗什么八字晚婚嫁得好有很多人都说,晚婚是因为前世的原因,因果循环,命理这个东西本来就是科学目前无法证实的,不过,导致大家晚婚的原因,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缘分没有到。 什么八字晚婚嫁得好 1、命局过于阴寒的女性 在经历过诸多情感波折之后,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伴侣时再结婚,更容易有幸福的婚姻生活,阴阳平衡,五行力量均衡的八字是最https://www.qiyuange.com/bazi/100434.html
7.佛法改变命运的原理和方法(三)劳苦才致富有的人要很辛苦地工作才能致富,这是因为他前世布施时,让受施的人千辛万苦才得到施物。譬如:他救济穷人,让穷人跑了老远的路途,办了许多麻烦的手续,又等候了很久,才领到钱。 (四)轻松就得富有的人命很好,财富得来全不费工夫。譬如,做生意很轻松就可以赚到钱,别人把遣产捐赠给他。这是因为他https://www.jiey.org/507.html
8.童子命的特征(3) 童子命是仙女、仙官转生的人,全都带有一定的使命。 (4) 童子命是被天界或鬼神界的灵体附身的人,即“身上有人”。 (5) 前生非人类,今生投胎做人。 童子命的解释: 童子命,指的是前世是宫观,神仙身边的童男、童女等,他们长不大且有一定仙力,但因为犯错、思凡、有特殊使命等原因投胎做了人。 https://www.meipian.cn/4ytw7oms
9.来看看印度人是如何测命的而作为一名职业命理师,鲲当然也会时不时地去了解一些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占卜测命方法。这不,最近印度玄学又成功地引起了鲲的注意。 印度人民算命吗?当然算。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怎么也得有一套自己的玄学体系。 不过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他们的这套玄学体系,还真的是有足够特别。 https://m.douban.com/note/736249501/
10.命运真的存在吗真的是上天安排好的吗(信算命的太多了)鬼使神差的,我那会那么小,也对算卦感起了兴趣,就挤在那里看热闹,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我也让算命先生给我算了一卦,这一卦算的,让我坚信从前世就注定了命运的沉浮。 算卦先生说,我命不是太好,成绩再好都读不了大学,他说着说着我感觉都听不到他说的啥了,我不相信啊,认为他在吓唬我这个小孩子。好像算https://www.ewtop.com/archives/1207
11.晚婚是不是因为前世作孽太多,晚婚命是什么果报现代社会中,晚婚不再是稀奇事,许多人都选择推迟结婚。但是,有些人对晚婚有着深深的担忧,甚至认为晚婚是前世作孽太多的结果,或者是命中注定。那么,晚婚是否真的与命局有关呢?下面,我们将探讨晚婚的命局解读。 晚婚是因为前世作孽太多吗 在传统文化中,晚婚的确曾经被视为一种“命运安排”。尤其是现代社会崇尚早婚,https://m.xianzhige.com/bazi/topic/65226.html
12.焦点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重要一万倍!近期,常常有孩子离家出走的消息牵动人心。很多人着急之余也在感叹: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怎么这么差?其实,不是孩子的心理承受有问题,而是家长在亲子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偏差。很多教育专家都指出:孩子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倾诉对象或庇护场所不是父母和家庭而是出走,父母该好好审视自己存在的问题。 http://www.northnews.cn/p/153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