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你,静电君

以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用图文并茂挂图编排形式,宣传科普知识。

冬天是会呼吸的痛,它总有好多静电让你疼痛:开门时会痛,开冰箱会痛,拿手机会痛,穿衣服会痛,脱衣服会痛,下车关门也会痛。就连洗手时,碰到水龙头也被电到痛……无论手碰到哪,都“啪”的一声,又疼又麻,一天要被电击好多次,哪怕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也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声响,真是超级郁闷啊!

37671

摩擦导致带电

静电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由于摩擦使物体发生微小的热量和变形也是产生静电的原因之一。所以物体相互摩擦时的接触面积越大,带的电就越多。服装之间的摩擦,鞋底与地毯的摩擦,用梳子梳头时都会发生静电。冬天的空气多风而干燥,空气中的水分很少会附在物体的表面。于是物体表面的电阻增大,电流不容易流动,因而更容易聚集静电。物体接触时,在物体之间电子发生移动,形成电荷集中。头发或手指尖等尖细的地方容易积蓄电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常常会遇到见面握手时,指尖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而且越理越乱;拉金属门把手、或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响声,晚上还会看到闪光,这就是发生在人体上的静电。

37672

接触分离即带电

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当两个不同的物体接触时,一个物体因失去一些电荷如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带正电,另一个因得到一些多余电子的物体而带负电。通常,我们从一个物体上剥离一张塑料薄膜时就是典型的“接触分离”起电,我们脱衣服产生的静电也是“接触分离”起电。固体、液体甚至气体都会因接触分离而带上静电。这是因为气体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当空气流动时分子、原子也会发生“接触分离”而起电。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造成的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分离起电。

37673

绝缘物质易积蓄静电

如果把一块塑料板和一块金属导体相互摩擦,就不大可能有静电。因为金属是电的良导体,即使是接触或摩擦带上静电,电荷也会通过拿金属板的人(导体)流走了。而塑料垫板是不容易导电的绝缘体,接触或摩擦产生的静电不容易消除因而带电。如果想办法使金属导体的周围绝缘,也可以让金属带上静电。

为什么金属门把手冬天更会电人

37674

“啪”的一声,还带有火花,金属门把手一到冬天怎么就开始电人呢这是因为人体表面带了静电。人的身体虽然是导体,但衣服和鞋往往都是绝缘体。服装与服装之间或鞋底与地毯之间摩擦就会带电,接触到服装或鞋底的人体也就带电了。当用“带足够高的积蓄电压”的手接触到金属门把手的瞬间,电荷就会通过指尖放电,让你全身一麻,针扎般疼,吓你一跳。

手指上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

37675

你手指上富集的电荷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和你穿着的衣服材质有关,所以可能带正电,也有可能带负电。如果鞋子带上正电,挨着鞋的脚就会带负电。如果脚带负电,电荷向相反方向集中的结果将使头发或手指尖带正电。当然,有些物体之间摩擦所带电荷性质是可以确定的。比如你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上带的是正电,塑料梳子带的是负电,依据就是下面的排序。

静电产生序列表

+玻璃头发羊毛丝绸棉花纸张橡胶聚酯聚乙烯聚氯乙烯–

在这个顺序中,越接近左端越容易带正电,约靠近右边越易带负电。从带电序列上看,相距越远的物体之间相互摩擦越容易带电。当条件相同时,同时套穿羊毛服装和化纤服装,比套穿丝绸服装和纯棉服装更容易产生静电。摩擦后的塑料垫板(聚氯乙烯)能吸引头发,是因为分别容易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缘故。这也是人体冬天比夏天更容易带上静电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天人体穿的衣物要比夏天多的多,质地也是各种各样,所以更容易产生静电。

“吓人”的静电多少度?

关于这一问题,好奇的科学家曾经专门做过一个测试。比如人在地毯或沙发上迅速起立时,人体衣服摩擦产生的静电电压会高达1万多伏,而橡胶和塑料薄膜摩擦产生的静电更是高达10多万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只有1.5伏)。实验证明,静电电压为5万伏时人体没有不适感,哪怕带上12万伏高压静电时也不会出现生命危险。

如何hold住静电?

既然hold不住静电,我们可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人体身上静电的危害呢?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快速、大面积接触导电物体,金属门把手、水龙头、湿抹布等,把静电放走。由于快速、大面积接触,不会产生尖端放电现象,人体也就不会有刺痛感了。

人体产生静电一般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干燥的空气,二是穿不导电的化纤衣物。冬季降水较少,空气比较干燥,相对湿度一般都在40%以内,就容易导致身体局部皮肤有大量电荷堆积。通过“静电产生序列表”,我们知道,在冬天要远离静电,应多喝水、多洗手、勤洗脸,穿纯棉制品或真丝制品,不穿化纤类衣物,或者选用经过防静电处理的衣物,远离化纤地毯,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就不容易产生静电了。

网友来支招

对付静电,我们还可以采取“防”和“放”两手准备。

“防”,就是我们应该尽量选用纯棉制品作为衣物和家居饰物的面料,尽量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防止摩擦起电。尽可能远离诸如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电器,防止感应起电。

“放”,就是要增加湿度,使物体成为导体,让局部的静电容易释放。当你关上电视,离开电脑以后,应该马上洗手洗脸,让皮肤表面上的静电荷在水中释放掉。

37676

尊敬的用户,您未能注册“中国数字科技馆”账号,请重新注册!

THE END
1.被静电“电”到该怎么办?【静电】顾名思义就是静止的电荷,聚集到了人身上或者是物体表面,当接触金属表面、或者是两个人之间碰触时,产生了电位差,电荷就会转移,静止的电荷流动形成电流,然后就出现了触电的那种感觉。 这就解释了为啥摸到金属的水龙头,门把手,金属门,勺子容易被“电”到! https://www.jianshu.com/p/612fc6e7cadf
2.冬天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被电到有些人不容易被电到是与每个人的体质有关的,被电到就是咱们俗称的静电,属于一种静止状态下的电荷,或者说是不流动的https://www.yilianmeiti.com/question/3916438.html
3.为什么总感觉自己比别人更容易起静电?但有个很明显的感受是 冬天静电更多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干燥 人在活动的时候 皮肤和衣服就会相互摩擦 衣服上的原子就失去电子 原子核的内外电荷不平衡 从而显电性 但是夏天湿度高 产生的电荷 及时被水蒸气带走了 但到了冬天 天气干燥、皮肤干燥 皮肤上的汗也少多了 https://user.guancha.cn/wap/content?id=73479
4.身上静电太多怎么办?老是被电到39问医生身上静电太多可以采取补充水分、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穿着全棉衣物、接触金属释放静电、饮食调整等方法来改善。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1.补充水分每天适当增加饮水量,维持身体水分平衡。提高空气湿度有助于减少人体表面静电产生,从而减轻电击感。2.使用加https://wapask-mip.39.net/bdsshz/question/93492544.html
5.冬天静电“噼里啪啦”的,原来和人的体质有关,这两类人容易触电但是为什么冬天会“被电”,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被电到呢?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发现有两类人比其他的人更容易在冬天产生静电。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类的情况。 一、皮肤干燥的人 皮肤干燥的人更容易产生“静电”,这是因为干燥的环境更容易积累电荷,从而产生静电,从根本上来说,基本每个人都会被静电电https://3g.xywy.com/wemedia/3676028.html
6.工作被电接吻被电睡觉也被电!静电的产生,是我们自作自受可以说,人体带电的原因,都是自己摩擦惹的祸。 二、静电,对人体有害吗? 因为太少人去研究静电的本质,关于它的谣言数不胜数,比如静电过强,是肾虚的症状。 还有人说,因为人体机能衰退,身体有健康问题,才更容易产生静电。 甚至还有人担心,静电的电流太大,会不会被电死呢?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2132012923/7f13ef7b02000w3uu
7.开车门经常被静电打怎么办?车门有静电是车漏电吗在冬天天气比较干燥寒冷的时候静电就会随即产生,不少朋友在冬天拉开车门很容易被静电电到,因此怀疑车门有静电是车漏电所导致的。那么究竟开车门经常被静电打应该如何解决?别着急,下面就教大家几个小妙招。 车门有静电是车漏电吗 不是,在冬天车门有静电属于正常现象,不是车辆漏电所导致。车门产生静电的主要原因是人的https://www.yoojia.com/ask/3-9002464083962079496.html
8.为什么冬天和人握手会突然感觉像触电?南方plus在秋冬季节,欣欣然与人握手时、触碰门锁时突然感觉被“电”了一下,并伴随着一阵刺痛;夜晚换衣服洗澡或上床睡觉时发现几道火光在眼前闪现,并伴随着几声“啪、啪”声;梳头发时感觉原来的秀发不那么柔顺了。其实,这都是静电的“功劳”。 “寒冷+干燥”的天气比较容易产生静电,这个冬天,该怎么解决静电问题呢?静电对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12/21/c6059656.html
9.为什么有的人身上起静电很厉害为什么有的人身上起静电很厉害 推荐内容为什么有的人身上起静电很厉害来自匿名用户的提问 回答 最新回答2条回答 习惯、用微笑掩饰悲伤 人体的静电由衣物头发等摩擦而产生,一般越是干燥,再加上运动使得摩擦加剧,所产生的静电就越多,这和太阳没直接关系,但也有关系,毕竟太阳可以使衣物等更加干。 2017-09-06 15 https://wenwen.soso.com/z/q800016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