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尔也写写小儿歌,对儿童文学有一些理解和偏爱,对80后的晏菁取得如此成就吃惊之余,萌发了采访念头。
那天,她如约而至,双手微抱于胸前,面带微笑,神情坦然,语言平实,娓娓道来。
读到大三时
她的生活费基本上靠稿费
1995年,读初二的晏菁发表了人生当中的第一个作品:在《少年文艺》发表了三首小诗,还得到编辑周国瑜老师的回信鼓励,不仅如此,还收到了80块钱稿费。
后来,晏菁考上了大学,因为志愿调剂原因,她读的是中国地质大学经济学专业,虽然不是理想中的选择,但她对写作的热爱没有因此停歇。“当时我写作的类型比较杂,给各种杂志投稿,比如《女友》《青年文摘》《科幻世界》,当然也包括《儿童文学》等,读大二大三时投稿还非常多,也收到了比较好的回应,到大三时,我的生活费基本上靠稿费就自行解决了,还是比较开心。”
2002年,20岁刚出头的晏菁,突然收到《儿童文学》的一封邀请函——到北京参加儿童文学作者年会。对于这次年会,晏菁感触颇深,“我可能是当时被邀请的最年轻的作者之一,这也是我第一次到北京参加作家笔会。这次笔会,让我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必须选择一个比较适合我的领域去发展。”
选择儿童文学
她想把最好的传承给孩子
写作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件苦差事。人写作久了,是需要暂时休整和调节的。晏菁以前写过科幻小说,也写过校园小说,但最后为什么选择儿童文学?她说,是因为跟儿童文学的这种缘分带给她美好的感受。
2014年之后,晏菁进入到另一个特别的阶段——埋头写作,与文坛渐行渐远。虽是越来越远的感觉,却给了她沉下心来,问问自己究竟想写什么的机会。“我需要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而且也是受小朋友欢迎的题材。”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写作儿童文学,晏菁也在加强专业化的学习和成长,比如去考家庭教育指导师、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员,以及全球生涯辅导师等等一些资格,更多地是通过心理学书籍的阅读来让自己变得更加专业,能够更有思考深度,写出更好的故事。
她要把世界讲给女儿听
10年间,亲子旅行后的家书,成为晏菁与两个女儿交流的方式,简短的明信片不仅记录了美好的回忆,还见证着亲子之间的爱与成长。
要想培养孩子广阔的胸怀和美好的价值观,就要让他们看见这世界的丰富多彩,旅行或者阅读,都能很好地将一个多元的世界展示在孩子眼前。
那么,有什么样的成长经历,才让晏菁采取了对孩子那样的教育方式?
“因为我的成长得到了很多的爱,所以我也要对我的孩子给出很多的爱。”晏菁说,父母对孩子光是有生活上的爱,还不够,还需要有理解、包容和支持。晏菁讲了一个小故事——
关于创作体会
她说值得一生悬命的是写作
“对我而言,值得一生悬命的事是什么呢?一定是写作。”采访的最后,晏菁说,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便是成为一名作家。这意味着,她可以在创作中,一次次地去体验和自己所处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人生。
期待晏菁,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同时,有更多的精彩作品问世。
晏菁小传
北大传播学硕士、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得者,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重庆心理学会会员。被《儿童文学》杂志社评选为“2014全国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已出版有幻想小说《我是你的守护星》系列(7册)和《紫雾心谜》系列(11册)以及家庭教育书籍《你的孩子富有吗?》等,书籍合计销售近百万册。作品曾被《出版商务周刊》及全国新华书店出版系统评选为“中国最美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