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漫画介绍弥勒佛的由来与生平,并据经典考证其下生时间

佛在《长部·转轮王经》中说:“诸比库(比丘),在人寿八万岁时,有名为美德亚(弥勒)的世尊将出现于世,是阿拉汉、正自觉者、明行具足、善至、世间解、无上者、调御丈夫、天人导师、佛陀、跋格瓦。”

《中阿含经·王相应品·说本经》中说:“世尊告曰。诸比丘。未来久远当有人民寿八万岁。人寿八万岁时。此阎浮洲极大富乐。多有人民。村邑相近。如鸡一飞。诸比丘。人寿八万岁时。女年五百乃当出嫁。诸比丘。人寿八万岁时。唯有如是病。谓寒.热.大小便.欲.饮食.老。更无余患。……佛告诸比丘。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有佛。名弥勒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

《长阿含经·转轮圣王修行经》中说:“八万岁时人。女年五百岁始出行嫁。时。人当有九种病。一者寒。二者热。三者饥。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便。七者欲。八者饕餮。九者老。时。此大地坦然平整。无有沟坑.丘墟.荆棘。亦无蚊.虻.蛇.蚖.毒虫。瓦石.沙砾变成琉璃。人民炽盛。五谷平贱。丰乐无极。是时。当起八万大城。村城邻比。鸡鸣相闻。当于尔时。有佛出世。名为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

《菩萨处胎经》记载佛曾为弥勒菩萨授记(预言)说:“弥勒当知。汝复受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于此树王下成无上等正觉。我以右胁生。汝弥勒从顶生。如我寿百岁(释迦牟尼佛时期人类的平均寿命)。弥勒寿八万四千岁(弥勒佛时期的人类平均寿命)。我国土土(此时我的国土为土地)。汝国土金(未来你的国土为金地)。我国土苦(此时人间具有生老病死、恩爱别离、冤憎相会、有求不得、五蕴炽盛等身心痛苦)。汝国土乐(无如此猛烈之八苦煎熬,人民皆长寿快乐。)。”

《佛说弥勒上生兜率陀天经》中说:“阎浮提岁数五十七亿万岁,尔乃下生於阎浮提,如弥勒下生经说。”

经中所说五十六亿七千六百万年或五十七亿万年,是依古印度记数法以千万为亿(印度数字单位中“亿”有四种,十万、百万、千万、万万皆可称亿)。如《长阿含经》云:亿有四等,一以十万为亿,二以百万为亿,三以千万为亿,四以万万为亿,今言百亿者,则以千万为亿。

若以古印度人以千万为一亿的计数方法来换算如今人们普遍认为的万万为一亿,这“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实际是五亿七千六百万年(即人间岁月576,000,000年),正好接近兜率天上的四千年,因为兜率天以人间四百年为一天,所以兜率天上四千年,正好是人间五亿八千四百万年(584,000,000),这正是弥勒菩萨所在的兜率天天人们的最高寿命限量(平均寿命)。(《长阿含经》中佛说:阎浮提人寿命百岁,少出多减(少有超过四千岁,多数不到四千岁)。……兜率天寿天四千岁,少出多减。近代“楞严座主”,高僧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中说:兜率天离地,三十二万由旬,有地如云,于上安住,身长周尺三百丈,以人间四百年,为一昼夜,寿四千岁。)

另据《佛说弥勒大成佛经》中说弥勒佛出世时,人类“寿命具足八万四千岁无有中夭,人身悉长一十六丈。”

《长阿含经》中说:我(释迦牟尼佛)今出世,人寿百岁,少出(少有超过百岁)多减(多数不及百岁)。

如此,佛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出世时的平均人寿已从劫初时的八万四千岁减至一百岁,现今又过去了两千五百多年,等于二千五百(2500)÷一百(100)=二十五(25),共二十五个一百年,一百(100)再减去二十五(25)=七十五(75),所以如今人寿已减至七十岁左右,等于还有六十(60)×一百(100)=六千年(6000)后,人寿会减至十岁,遭逢小三灾。之后人类终于醒悟,弃恶从善,从此进入增劫,每百年增寿一岁,至一百(100)×八万四千(84000)=八百四十万年(8,400,000)后,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所以也有法师据此认为弥勒佛在八百多万年之后出世。

有人说可以往生兜率天内院弥勒净土,在那里修行,等待弥勒佛下生成佛,对此,范思晢居士曾在《拨云见日:四大净土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的第二节、兜率天净土(弥勒净土)中,引经据典对西方极乐净土和娑婆世界兜率天内院净土进行过客观的比较,告诉我们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最佳归处。

一、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净土)

1.往生西方净土的目的

娑婆秽土,五浊恶世,末法时期,我们烦恼极其厚重,想在娑婆秽土断惑证真,脱离六道,极其困难。怎么办?既然在娑婆秽土费那么大劲,也无法断惑证真,那我们就不在娑婆秽土断惑证真,我们去西方净土断惑证真,那边佛菩萨很多,随便指点我们一二,就很容易断惑证真。

2.往生西方净土的修法

信阿弥陀佛、信西方净土、信阿弥陀佛接引(信),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愿),平时多多念佛(行)。具足信、愿、行,临命终往生。

3.往生西方净土的修法特点

特点1:往生前不求断惑证真,只求往生。断惑证真,是往生西方净土以后的事。

特点2:这是一个他力法门,靠阿弥陀佛的接引往生。但不能说一点自力没有,自力也是有一点的,建信、立愿这都需要靠自力完成。

二、兜率天净土(弥勒净土)

1.往生兜率天净土的目的

兜率天分内院和外院。内院是弥勒菩萨所居之处,能听其讲经说法,故称兜率天净土。但这个净土还是在六道之内,还是有漏的,相当于在娑婆秽土内划出一个特区。外院是其他天人所居之处,没有弥勒菩萨讲法,天人易沉迷五欲六尘。在娑婆世界人寿八万岁的时候,弥勒菩萨降生地球成佛。

往生兜率天净土的人,一是去听弥勒菩萨讲法,二是在弥勒菩萨降生地球成佛时,随他一同降生地球证果、度众生。

2.往生兜率天净土的修法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云:“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华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

根据上面佛经,往生兜率天净土需要修“六事法”:

(1)精勤修诸功德。即种福田,包括敬田、恩田、悲田。

(2)威仪不缺。即守戒,包括五戒、八戒、具足戒。

(3)扫塔涂地。即扫佛塔,修道场。

(4)香花供养。即以衣服、卧具、汤药及其余用品等供养。

(5)行众三昧、深入正受。即修禅定。

(6)读诵经典。即常读佛经。

3.往生兜率天净土的修法特点

这是一个自力法门,依靠自身的修行往生兜率天净土。从上面六事法来看,第(1)、(2)、(3)、(4)、(6),我们勉强可以达到,但是第(5)“行众三昧、深入正受”很难达到,这属于修禅定的范畴。

现代社会,有禅定的师父,有几个?有机会跟随有禅定的师父修行吗?即使有机会修行,能达到“深入正受”吗?如果达不到“深入正受”,无法往生。

兜率天净土与西方净土的比较

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论》中“第七疑”里对二者进行了比较。

问(原文):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答(原文):求生兜率,一日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校,大有优劣。且论二种:

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释迦佛说九品教门,方便接引,殷勤发遣,生彼净土。但众生能念弥陀佛者,机感相应,必得生也。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机会相投,必成其事。

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如此比校,优劣显然,何须致疑也。如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

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师子觉前亡,一去数年不来。后世亲无常,临终之时,无著语云:‘汝见弥勒,即来相报。’世亲去已,三年始来。无著问曰:‘何意如许多时始来?’世亲报云:‘至彼天中,听弥勒菩萨一坐说法,旋绕即来相报。为彼天日长,故此处已经三年。’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世亲报云:‘师子觉为受天乐,五欲自娱,在外眷属,从去已来,总不见弥勒。’”诸小菩萨生彼,尚著五欲,何况凡夫?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以下是对以上原文的分析。

有人问智者大师“生兜率天净土,将来随弥勒菩萨一同降生地球,自然就证得圣果,何必求生西方净土”。智者大师做了答复,我们根据智者大师的答复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仅修十善业,不能往生兜率天净土。往生兜率天净土,不仅需要修十善业,还需要修禅定(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普通人修禅定是有难度的。往生西方净土不需要修禅定,操作方法简单。

第二,往生兜率天净土,靠自力修行(戒定慧)往生。往生兜率天净土,弥勒菩萨是不来接引的,完全靠自力更生。往生西方净土,是靠他力,即佛力,阿弥陀佛来接引,往生难度大大降低。

第三,兜率天净土易退转。兜率天有女人,且微妙高雅,修行人易生欲心,修行易退转。西方净土无女人,能伏住烦恼,从不退转。智者大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三个菩萨,名字分别叫无著、世亲、师子觉。他们都修兜率天净土,三人约定谁先死,如果见到弥勒菩萨,马上回来告知。师子觉先死,一去数年也不回来。后来世亲也死,三年后回来向无著报告,说见到了弥勒菩萨,并说师子觉也到了兜率天,但是天天忙着与天女Happy,一直没去见弥勒菩萨。小菩萨尚且在兜率天受五欲牵引,何况我们娑婆秽土、五浊恶世的罪恶凡夫。所以,往生西方净土最为保险。

第四,往生到兜率天净土,不一定能证圣果。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见到他的人很多,有很多人没有证圣果。同样,见到弥勒菩萨,乃至将来随他降生地球,也会有很多人证不到圣果。但是往生到西方净土,每个人都能证到圣果。

而弥勒菩萨在家未经几时,便悟世法无常,出家学道。时正值夜半(凌晨),菩萨行至翅头城不远,坐龙华(花)菩提树下(即今印度菩提伽耶金刚座,释迦弥勒等贤劫千佛皆于此处示现成道。),谛观禅思,即于其夜成无上道(南传小乘佛教记载为坐禅七天)。当时三千大千世界六返震动(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等地动六相。),天地神祗辗转相告:“弥勒已成佛道!”,欢呼之声响彻欲界,震动梵天。时他化自在天魔波旬于释迦佛法灭尽之时生大欢喜,已死堕地狱,此刻魔王是菩萨大权(权宜度生)示现,名为大将,普告世界人民之类曰:“汝等速出家,所以然者,弥勒今日已度彼岸(已证涅槃)!亦当度汝等使至彼岸!”无数人民闻声感动,来至佛前出家。蠰佉王亦让国太子,与无量眷属同时出家。弥勒佛父修梵摩与佛母梵摩越,亦携无量眷属随佛出家。

弥勒佛乃于龙华树下说法三会,广度人天,是为弥勒佛最初法会,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果。斯等前世皆是前佛释迦如来弟子,曾于释迦佛法住世期间受佛法化,而种善根。亦由四事(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惠施僧众,皈依受戒,仁爱利人等利所致。弥勒说法第二会时,有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亦皆释迦如来遗教弟子(释迦牟尼佛教法住世期间皈依三宝之佛弟子),于三宝曾行四事供养所致。弥勒说法第三会时,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亦皆释迦遗教弟子。当时比丘姓号皆名慈氏弟子,如今日出家众皆称释迦弟子(如今出家人皆称释迦比丘某某,或释某某)。”

总之弥勒所度化者,往世皆曾于释迦佛教法住世期间供养三宝,皈依受戒,起塔建寺,乃至出家修行,种下解脱善根者。至此因缘成熟,解脱时至,即遇弥勒佛教化,获得相应果证,永脱生死苦海。龙华三会之后,弥勒佛方教化与己有缘之众生。亦如释迦佛般随顺众生根基,宣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正法,悉引导入一佛乘中,普令成佛。于前佛法中出家,必于后佛法中得道,此是因果循环之必然,有缘生值释迦佛出世,随佛出家证阿罗汉者,亦多曾是人寿二万岁时迦叶佛之弟子。

弥勒佛三会说法,将无量众生安置于解脱道后,率诸声闻弟子(出家阿罗汉比丘),在龙天护法众神的围绕下有序进入翅头城中托钵乞食,令城中人民为自己布施种福,与佛结下得度因缘。佛与圣众次第乞食,吃完饭后。率诸比丘回到龙花树下入深禅定,七天七夜寂然不动。

此时三十三天天主尔时释提桓因(帝释天),与欲界诸天神现身佛前,虔诚祈请佛陀出定,带领人天大众前往鸡足山,共同瞻仰礼拜在山中入定守候弥勒佛的远古先佛释迦牟尼世尊的付法藏弟子摩诃迦叶尊者,亲眼目睹释迦牟尼佛交给他,让他转呈给弥勒佛的袈裟,听闻迦叶尊者演说释迦牟尼佛的甘露教法。

弥勒佛应帝释天等众天神的祈祷请愿,即时出定,率领弟子圣众和无量人天前往迦叶尊者入定的狼迹山(又名鸡足山),佛登上山顶时,当着如海圣众的面以足指按地,顿时大千震动,然后以双手如国王开城门一样分开此山,令手捧佛陀金缕袈裟,安详入定的迦叶尊者现出真身,出现在大众面前,并令大梵天王持天香油灌沐迦叶尊者的头顶,滋润其全身,令尊者端坐已久,犹如石像的身体尘垢尽除,重新焕发生机,气血充盈。然后击大揵jiàn椎zhuī(一种用木锤敲击木板以发出声响,提醒僧众集合开会的法器),吹响法螺,唤醒尊者出灭尽定(进入禅定的人,往往气住脉停,犹如死人,这时不能拍打,拉扯,呼唤,只能在他耳畔弹响指,或敲击引磬qìng等能发出清畅声音的东西,促使他的精神出定),

迦叶尊者出定以后,睁开眼睛,看到了等待已久的弥勒世尊,整理衣服,依佛教礼仪,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合掌礼拜佛陀。然后双手捧持释迦牟尼佛的僧迦梨袈裟,献给弥勒佛,说:“大师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临涅槃时以此法衣付嘱于我,令奉世尊。”

这时,未来福德深广,身体高大,形貌庄严的人类,都对佛说:为什么今天在这山顶上会有人头虫出现,长的短小丑陋,还穿着沙门(出家僧人)的法服,而且还会礼拜世尊,真奇怪啊!弥勒佛听到弟子们这么说,就呵斥身边的弟子,不要轻视此人,并对大家介绍说:释迦牟尼佛,能于过去人寿百岁的五浊恶世出世,教化众生。在他的一千二百五十位阿罗汉弟子中。修头陀行最第一的是摩诃迦叶,他身体金色,舍离了金色的妻子,出家学道。昼夜精进,如救头燃,慈悯贫苦卑贱的众生,向他们托钵乞食,接受他们施舍的难以下咽的饭食,为这些苦难的众生播种福田,开示佛法,令其离苦得乐,解脱生死。这位摩诃迦叶,就是你们眼前的这个人啊!

弥勒佛说完。一切人天大众都为迦叶尊者跪拜顶礼,表达内心的恭敬。

这时弥勒佛手持释迦牟尼佛的袈裟,放在右手上,却显得袈裟很小,只能盖住佛的两指。又覆盖左手,也只能遮盖两指。在场众人纷纷奇怪,感叹先佛世尊释迦牟尼佛在人间化现的佛身竟如此卑小,都是那时人间众生的内心充满烦恼污浊,贪婪,骄慢的恶业太深所导致的(依据佛法,身材高大,美好,是恭敬他人的谦逊善业之果报,身体丑陋或矮小,是骄傲轻慢众生的果报。)。

弥勒佛告诉摩诃迦叶尊者:你可以显现神足通(飞行,变化的神通法力),并为现在的众生广说过去释迦牟尼佛的所有经法。此时迦叶尊者大显神通,跃身于空中,表现十八种神通变化。或变大身,充满虚空,大身又变小,犹如草籽,小身突然又变大。上身出水,下身出火。踩地如踩水,踩水如踩地,坐卧于空中身体不坠落。从东方出现行向西边消失,从西方出现行向东边消失。从南方出现向北边消失,从北方出现向南边消失。从四方同时出现向中间消失,从中间出现向四周消失。从上方出现向下方消失,从下方出现向上方消失。又在天空中化作晶莹璀璨的琉璃窟,坐在其中。秉承佛的大悲神力,以深远的梵音声,宣说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十二部经。在场人天大众听了其中的佛法妙理,都感叹前所未有,八十亿人同时远离了内心的无明尘垢,于世间诸法都能看破放下,永远不再执着诸法起烦恼惑,造生死业,得阿罗汉果。又有无数天神和人类听了迦叶尊者说法,发起为度众生志愿成佛的无上菩提心,成为上求佛道下度众生的菩萨。(这些听众,其实也多是释迦佛的教法住世期间修慧修福,却未能解脱的众生的转世。)

迦叶尊者说完法,在空中绕佛三圈,缓缓降下。礼拜佛陀,说:“有为法皆悉无常。”然后辞别佛陀,回到耆阇崛山自己入定的地方。自身放射出三昧火自—焚,安详的进入无余涅槃。弥勒佛的弟子们收拾起迦叶尊者的身骨舍利,在山顶建塔供养,留作众生的福田。

弥勒佛赞叹道:大迦叶比丘,是释迦牟尼佛在大众弟子中经常赞扬为头陀第一,通达禅定解脱三昧的大弟子。这个人虽然有大神通力,却无贡高我慢之心。能够令有缘遇到的众生都得到极大的欢喜,常常悲愍,救度贫苦卑贱的众生。

弥勒佛又赞叹大迦叶尊者的舍利说:善哉!大神德释师子大弟子大迦叶,于彼恶世能修其心。

这时大迦叶尊者的骨身突然升出塔外,发出声音说道:

头陀是宝藏,持戒为甘露。

能行头陀者,必至不死地。

持戒得生天,及与涅槃乐。

说完这首偈颂,好像琉璃一般的清水一样,流入于塔中。

此时弥勒佛说法的地方,宽广八十由旬,长一百由旬。其中听法的人们,无论是坐着听的、站着听的、在近处听、在远处听的。看到的都是佛陀在自己面前,独为自己说法。

弥勒佛时的人类弟子们福德深厚,普遍都是上根利智之人,出家弟子都能修清净梵行,无人做恶。所以佛不需要制定戒律约束人们断恶修善。当时弥勒佛只教弟子们一首偈颂作为禁戒:

口意不行恶,身亦无所犯。

当除此三行,速脱生死渊。

清辩菩萨入阿修罗宫等待弥勒佛下生决疑

唐朝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卷十驮那羯磔迦国一节中记载(以下为《大唐西域记》的白话译文,原文是文言文,太艰涩,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大唐西域记卷十对驮那羯磔迦国的介绍):

(驮那羯jié磔zhé迦国又名大安达逻国的国城)城南不远处有个大山岩,是婆毗吠伽(汉语翻译为清辩,南印度秣罗矩吒国滨海秣剌耶山人,出身刹帝利,六世纪时,南印度佛教中观派论师,复兴了龙树中观学,开创中观自续派)论师住在阿素洛宫等待会见慈氏菩萨(弥勒汉语翻译为慈氏)成佛的地方。

论师气量弘大深远,盛德深厚,虽然穿着数论派的服饰,实际却弘扬龙猛(龙树菩萨)的学问(大乘中观学理论)。听说摩揭陁国的护法菩萨宣扬佛法,学徒有数千,希望能与他谈论,便柱杖前往。到了波吒厘城,闻知护法菩萨在菩提树,论师便吩咐门人说:“你走到菩提树护法菩萨那儿,照我的话说:‘菩萨宣扬佛祖遗教,引导困惑的人们,我一心向往菩萨的盛德,已经很久,但因为夙愿未偿,未能拜访。菩提树,我发誓不见,除非我能有所证得,成为天神和人的导师。’”

护法菩萨对他的使者说:“人生如幻化,生命似浮云,终日尽心勤学,没空谈论。”使者往来,最终还是不肯见。

论师回到家乡后,暗自忖思:“除非慈氏菩萨成佛,谁还能消除我的疑惑?”在观自在菩萨像前诵读《随心陀罗尼》,不吃饭只喝水,经过了三年。

回答说:“想长留此身,等着见慈氏。”

观自在菩萨说:“人的性命脆弱,世间虚浮空幻,应该多做善事,努力生在兜率陀天,在那儿求见(住在兜率天内院的弥勒菩萨),还能快点等到。”

论师说:“志不可夺,心不可贰。”菩萨说:“这样的话,建议去驮那羯磔迦国都城南面山岩上执金刚神(又名密迹金刚,金刚手菩萨)那里,诚心地诵念《执金刚陀罗尼》,应当能达成这个心愿。”

论师于是前去那里诵读。三年后,神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如此勤奋?”

论师说:“想长存此身,等着见慈氏菩萨。观自在菩萨指点我来祈请,成全我愿望的,大概就是大神您吧?”

神便告诉他秘密方法,对他说:“这岩石里面有阿素洛宫(阿修罗的宫殿),照着法子请求,石壁就会打开。开了就走进去,能够等到。”

论师说:“黑暗中看不到(人间岁月变迁),怎么知道慈氏成佛?”

执金刚神说:“慈氏出世时,我会告诉你的。”

论师听从此言,专心一志诵读经文,又这样过了三年,全无杂念,以咒术用芥子叩击岩壁,豁然打开一个洞。

当时成千上万的人目睹此事,惊奇得忘记回去,论师跨过门对人民说:“我祈求了很久,等着见慈氏,得到神灵的提醒保佑,达成宏愿。你们最好进来,一起看慈氏出世。”

听到的人都很害怕,不敢进去,以为是毒蛇窟穴,担心丧命。再三劝告,只有六人跟着进去。

论师回头辞别人们,从容走入。进去之后,石壁又合起来。众人都怨叹,悔恨之前的话说错了。

清辩菩萨就这样进入了一个隐藏在山中的“异度空间”,那是一个似天非天的阿修罗的世界,菩萨和那六个人,就在那里一直留身住世,等待未来沧海桑田,人世变迁,弥勒降生成佛时,再从山中出来,向弥勒佛拜师求法。

THE END
1.人生于地命悬于天什么意思一生悬命是什么意思原本正确的表达“一生悬命”实际上应追溯至“一所悬命”,这个术语源自中世纪,描绘的是武士们竭尽全力保卫家族世代相传的土地的场景。它也隐含着一种绝境中的奋力求生之意。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私有土地观念的淡化,这一短语逐渐简化为全力以赴从事任何事情的通用表达。 https://news.duote.com/m/202410/691658.html
2.贾岛印象——一生悬命于诗的孤苦文人后人讲作文,要多推敲思考,以上正是讲“推敲”这个典故的由来。我们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贾岛对于诗句炼字的讲究,同时也说明了贾岛对于诗句完美的追求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那么,如此醉心于诗的贾岛,他的一生是如何的呢? 一、早岁清贫,一度为僧 贾岛的家乡在范阳,此地在安史之乱之后,长期为藩镇军阀割据,闭关自守带https://www.jianshu.com/p/645f1114c487
3.命悬一线日记命悬一线 关于绝望催生的情欲。 1 十岁时的某一夜,我从噩梦中醒来——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个梦将困扰我一生。 这是一个简单的梦。一个极大的铁球要被放在一个椎体上面。球体泛着黝黑黯淡的光泽,而我不由自主的想象着那个尖锐的椎体刺入我喉咙的场景。似乎是我要完成这个任务,又似乎是我在下注这个任务能否成功。https://m.douban.com/note/621844710/
4.100首你只知一句,却不知全文的经典古诗词!(必须收藏)#读书##感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 053 结交 唐·孟郊 铸镜须青铜,青铜易磨拭。 结交远小人,小人难姑息。 铸镜图鉴微,结交图相依。 凡铜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小人多是非:其实所谓的是非就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这里的小人也似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https://xueqiu.com/6827215131/242405205
5.七俱胝佛母首愚有幸亲近南师,以准提法配合禅、净精要及观音耳根圆通,期使广利有情。我弟子善圆通居士发愿建大道场广传准提法门,投巨资重建七佛寺,协建金河寺,发心续灯慧命。 值此盛世,善圆通居士发心阐扬准提佛母之无尽悲愿,笔耕不缀,细述修行准提法门之脉络。善圆通居士勤于闻思,学有师承,多年熏修,颇有会处。此书以《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12471036.html
6.创世纪原祖违命 3:1在上主天主所造的一切野兽中,蛇是最狡猾的。蛇对女人说:「天主真说了,你们不可吃乐园中任何树上的果子吗?」 3:2女人对蛇说:「乐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都可吃; 3:3只有乐园中央那棵树上的果子,天主说过,你们不可以吃,也不可摸,免得死亡。」 http://www.zgaxr.com/book/2019/jiuyue/001.htm
7.优秀的王安石生平简介及诗词作品王安石一生写了大量诗文,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然而,他也有一些修改是弄巧成拙的。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唐人的名句。诗人以“噪”衬“静”,益显其静;用“鸣”托“幽”,逾显其幽,这两句诗把静景写活了。但王安石看后,却不以为然,大笔一挥,改为“一蝉不噪林逾静,一鸟不鸣山更幽。”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1x7rh4t.html
8.端午话廉志洁行廉忆屈原美好名节是屈原一生之所求,视名声气节重如金、贵如命。屈原修名贵在“德”、“名”兼重,名不虚立,实至名归,而且是功成名遂,名垂千古,并非逐利争名,急功近利,沽名钓誉。《九章·抽思》:“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堪称为屈原的至理名言,优秀品德主要依靠自身的不断修炼,美好名声主要依靠自身的https://www.yueyang.gov.cn/blfj/10975/content_566513.html
9.全景式再现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一生北宋的命运范仲淹手迹+精美本书主线是讲述范仲淹传奇的一生,重点再现了范仲淹近三十年政治生涯的三个阶段:*阶段(1028—1038),政坛三起三落。他曾因直言上书、被人诬陷勾结朋党,三次被贬,但他从不在意个人得失,所到之处,不仅继续向朝廷提出各种改革意见,还一心一意为人民做实事。第二阶段(1038—1043),御守边疆。1038年,西夏元昊登上王位,http://product.m.dangdang.com/detail1721061612-22567-1.html?main_pid=0&product_medium=0
10.以诺千金07的个人主页曲明英说,我算经历了一劫,死过了一回,活过了一生。认清了周围的人。 公司来了个全员大洗牌。所有的亲戚一个不留。 真正的亲人,不能按血缘划分! 以诺千金07 感谢您的眷顾! 感谢点评点赞!感谢转发! 展开全文 54 69 分享到: 以诺千金07 2019年9月18日 洪水大浪救人命 “ 以为他从此回不来了呢 ”https://story.hao.360.cn/user/LtrXEhO0NXKCPj
11.岳飞纪念馆:千古流传的爱国情怀杭州新闻中心大殿左右两边的右壁上,有8幅壁画,其中6幅壁画囊括了岳飞悲壮的一生:出生于河南汤阴县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苦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等书,并练就一生好武艺。20岁应募参军,驰骋疆场,转战大江南北,屡建战功。他善于团结各路抗金力量,屡战屡胜,金兵对他非常忌惮。然而,宋高宗屈膝求和,秦桧卖国投降,以“莫https://hznews.hangzhou.com.cn/chengshi/content/2022-10/04/content_8368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