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家训,你传承了吗(1)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

家族的精神遗产包括身份遗产和文化遗产。

身份遗产是一种社会认知,例如姓氏的传承。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讲究传宗接代,姓氏的传承是对传宗接代的最好注解,而且姓氏的传承也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身份的传承。近年来,爱新觉罗家族的成员多有将已经汉化的姓又改回原来的爱新觉罗的现象。还有一些成功人士,由于各种原因,自己的姓氏无法改变,但仍然千方百计把自己的本源姓氏传承给孩子,这都体现了对家族精神遗产的重视。

如果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未成年子女再嫁,往往会遇到子女是否改姓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继子女和继父母之间可能产生真正的父母子女的感情,而且根据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变更自己的姓名,当然也包括了改姓。对这类问题,遗嘱人是否需要对此订立遗嘱,怎样订立遗嘱才是有效的遗嘱?

文化遗产则是家族人文、道德、理念等精神财富,例如家族祖训等。历史上很多望族的祖训,例如孔子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都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甚至国学的重要典籍。对于希望子女成才的家庭,这种文化传承如何通过遗嘱这一特殊形式进行呢?

房祖名,明星,而且是大明星成龙的儿子。

可是为什么成龙的儿子不姓“成”,要姓“房”呢?

房祖名说:因为我爷爷姓房。

那你爷爷的爷爷呢?也姓房!

房祖名的祖籍是山东,乃唐朝名相房玄龄之后。在房氏宗谱上,成龙占了一整页,上面写着“卓哉仕龙(成龙本名该叫房仕龙),国际巨星,驰名中外,景仰堪钦”。

传到房祖名爷爷那一代时,因为他爷爷在内地做特务,要隐姓埋名。起名字的时候,就因为姓房很容易认出来,就改姓陈。成龙也是到四十几岁才知道自己姓房,而房祖名因为还年轻,就改了姓房,而且要记住祖宗,就叫房祖名。

据记载,江西“义门陈”历史源远流长,陈旺为义门陈开基祖。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建庄,至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分庄,陈氏家族创造了332年聚族而居的历史。其代代相传的忠孝敦睦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堪称“万家和谐的历史典范”、“聚族同居的世界奇观”。

陈旺自开基以来,以勤俭耕读传家,孝义相处,建书堂,立家法,敬友邻,睦家人,使义门陈氏家族人才辈出,义风蔚然而日益昌盛,为义门陈氏后来聚居数千口、合炊几百年奠定了文明的良基,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典型的、罕见的封建家庭组织。

历朝嘉奖

义门陈受到历代皇帝的嘉奖。唐僖宗李儇于中和四年(公元885年)御笔亲题“义门世家”,并赐一联“九重天上书声旧,千古人间义字香”以示赞誉。这也是“义门”的由来。

宋淳化四年(993年),宋太宗宣第七任家长陈兢入朝时,御赐“至公无私”匾,并下诏将“义门家法”收藏于国史馆,赐王公大臣各一本。又于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旌赐“忠孝世家”,还赐诗一首:“金门宴罢月如银,环佩珊珊出凤城。问道江南谁第一,咸称惟有义门陈。”以示赞颂。并遣内侍裴愈赐御书三十三卷,在义门敕建御书楼,赐“真良家”御匾悬挂门首。宋朝裴愈题写了“天下第一家”匾额,因此世人皆称江州义门陈氏为“天下第一家”。

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七月三日,宋仁宗以弘扬孝义、派作忠孝典范为由,分析义门陈时,御笔“义门世家”赐悬于各分庄门首。在赠义门分庄一诗中写道:“江洲久著义门庄,珠辉玉廊孰同行。蒂固根深谁与并,庄上分庄岁月长。谩夸诗礼追邹鲁,须信簪缨赛谢王。子孙各知道义范,永于舜德有重光。”时年,义门陈氏建庄已历时332年,3978人聚居合炊。

百犬同槽

淳化四年(993年),宋太宗赵匡义到义门视察。君民共宴后,随臣张泊、裴愈上奏说:“陈家人崇尚道义,连家里的狗都能效仿。”

太宗一听,才发现家里养了很多狗,于是问怎么回事?

家长陈兢回答说:“臣家里养了一百只狗,都在一个大槽里吃饭,而且只要有一只狗不到齐,其他的狗就不会开动吃食。”

太宗觉得太奇怪了,于是同陈兢一起到犬舍去看。陈兢令人端来一百个馒头,然后击鼓。群犬应声而至,各叼一个馒头,但却站立不动,并不开吃。这时,只见一只小狗叼了一个馒头往外走。大家跟过去一看,只见小狗把馒头放在家中一只老狗面前,然后返回,轻吠一声,众犬才开始吃。

太宗惊叹不已,遂在犬舍门上亲题一联“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中异类皆效义,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内同声共护门”。

《中国姓氏通书》将义门陈“百犬同槽”称为世界奇观,因而有“义门陈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之说。

铸造家币

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宋真宗听说义门陈氏“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一十五代未分居,农夫不怨耕田苦。”惊叹不已,连命义门族人进朝加爵,并额外恩准铸造义门家币以示荣宠(海外至今仍有人收藏了铸有“义门世家”字样、外圆内方约一寸直径的铜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因为只有国家才能铸造钱币。御笔赐联“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宴五百年天下无双”。

后裔繁昌

现在,散居海外的义门后裔达400万之众,在大陆居住的有4000万之多,台湾有“林、陈半天下”之说。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陈宝箴、陈寅恪、陈独秀、陈云、陈毅、陈赓、陈诚、陈立夫、陈果夫、陈铭枢、陈布雷、陈济棠,香港巨富陈启宗,中国首善陈光标等,都是“义门陈”迁到各地支派的后裔。

家族的延续靠什么?

金钱,地位,身份,武力,资源,还是人多势众?

读过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不论一个家,还是一个国,还是一个民族,这些都不能让他们生生不息。

只有一脉相承的文化,才能荫庇子孙后代。

有人说,我没文化,怎么办?

谁说你没文化!你的姓,你的名,你的作派,你的风格,你的看法,你对家人的影响,你说的话,你的贡献,等等,都是文化。你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不会不留一点痕迹地离开,你是家族传承的一部分,这就是文化。

姓氏是家族的根。

中华家训文化源远流长。

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早的家训是周文王留给周武王的遗训,称为《保训》。此后,家训文化经历了数千年发展,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大到治国平天下、修身励志,小到为人处事、接人待物、婆媳关系,从孔府的《孔子家语》,到历代帝王的《遗训》、《遗诏》,到第一部家训专著《颜氏家训》,从平民家训《袁氏世范》,到至今仍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家族的《钱氏家训》,再到家训的集大成者《曾国藩家书》,家训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震撼,最亲切,最影响深远,最深入人心的一部分。

中国人都知道两弹一星元勋中有著名的“三钱”,即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但很少人知道,他们竟是来自同一个家族,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家族还诞生了许多影响中国历史的大师。

钱氏家族究竟涌现了多少名人,以下的名单也许足以震撼每一个人:

“三钱”: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

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是五四运动的重要主力,倡导白话文的先锋之一;

钱伟长的叔父,钱穆,是中国现代国学大师;

钱穆的女儿钱易,是中国工程院士;

钱学森的堂弟钱学榘,是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波音公司总工程师;

钱学榘的儿子钱永健,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的哥哥钱永佑是神经生物学家,兄弟俩都在十几年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钱钟书,文学大家,《管锥编》和《围城》在他活着的时候已成为不朽之经典,其父亲钱基博,近代著名古文专家、文史学家、教育家;

此外还有前外交部长钱其琛,工程力学专家钱令希,金属物理学专家钱临照,经济学家钱俊瑞,以及钱鸣高、钱保功、钱钟韩(钱钟书堂弟)等两院院士;

近代钱家确乎出现了人才“井喷”现象,有人编成绕口令这样描述,“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而历朝历代,钱家人才更是辉煌。宋代钱昆,官至秘书监;明代钱福,殿试和礼部廷对都名列第一,后任翰林院编修;钱士开是万历年间殿试第一名,后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明末清初,文学大家钱谦益也是万历年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清朝乾隆年间,进士钱大昕被称为“清代史家第一人”。乾隆年间,钱棨历获县、府、院、乡试、会试、殿试六个第一,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中六元”之人。此外,清代著名藏书家钱曾、学者钱塘、钱仪吉,书画家钱沣、钱陈群,书法家钱坫,画家钱杜,篆刻家钱松,诗人钱鲁斯等等。

这些人,都是吴越王钱镠的后人。

这绝非偶然,钱氏家族成功的大秘密,是世代相传的家训。

早先,钱氏家族每有新生儿诞生,就要全家人一起恭读《钱氏家训》,可惜这个传统在近代断了。

《钱氏家训》基于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出发,为子孙订立了详细的行为准则。钱镠在临终前,曾向子孙提出了十条要求,被后世称作《武肃王遗训》。一千多年来,遗训和《家训》世代相传,更得到子孙后代的身体力行,成为立族之本,旺族之纲,形成了崇文倡学、徳才并重的钱氏家风。

吴越王钱鏐是钱家人发奋学习的榜样。他出身贫寒,却从小酷爱读书,直到晚年还坚持阅读,并立下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秉承这样的家学渊源,钱玄同父子、钱均夫父子、钱穆叔侄、钱学熙父子等钱氏后代,都是勤奋好学的典范。

为了让族中的贫困子弟有书可读,钱氏家训规定设立义田、义庄、祭田,并明文规定其中一部分田产或盈利必须作为教育经费。这种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证了钱氏子孙无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机会,钱姓子弟不分贫富都能上学,国学大师钱穆兄弟及力学家钱伟长都是在义庄资助下才得以上学的。

家训,是家庭或家族对晚辈教导或训诫的话。它的表达形式深刻隽永,它的意境陶冶情操,它的价值催人奋进,它的精神感召心灵。正是这些让人积极向上的文化情愫,怡悦人们的情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心理结构,强化理想信念,构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素养。

家训体现了治家的文明规范,是不断进取的精神加油站,能够让人“广见闻,增智虑”,明礼仪,懂事。执守正道,合乎礼法,这正是今天“现代家训”之意义所在。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传奇,经历了传奇的人,总会有自己的感悟,这种感悟如果能传递给子孙后代,一代代地积累下去,能形成一个家族生生不息的脉络。

三字经里面有一句话:“人遗子,金满籯,我遗子,唯一经”。这本经,也可以是一本咱们自己家里的《家训》。这是多可贵的礼物!

THE END
1.人生于地命悬于天什么意思一生悬命是什么意思原本正确的表达“一生悬命”实际上应追溯至“一所悬命”,这个术语源自中世纪,描绘的是武士们竭尽全力保卫家族世代相传的土地的场景。它也隐含着一种绝境中的奋力求生之意。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私有土地观念的淡化,这一短语逐渐简化为全力以赴从事任何事情的通用表达。 https://news.duote.com/m/202410/691658.html
2.贾岛印象——一生悬命于诗的孤苦文人后人讲作文,要多推敲思考,以上正是讲“推敲”这个典故的由来。我们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贾岛对于诗句炼字的讲究,同时也说明了贾岛对于诗句完美的追求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那么,如此醉心于诗的贾岛,他的一生是如何的呢? 一、早岁清贫,一度为僧 贾岛的家乡在范阳,此地在安史之乱之后,长期为藩镇军阀割据,闭关自守带https://www.jianshu.com/p/645f1114c487
3.命悬一线日记命悬一线 关于绝望催生的情欲。 1 十岁时的某一夜,我从噩梦中醒来——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个梦将困扰我一生。 这是一个简单的梦。一个极大的铁球要被放在一个椎体上面。球体泛着黝黑黯淡的光泽,而我不由自主的想象着那个尖锐的椎体刺入我喉咙的场景。似乎是我要完成这个任务,又似乎是我在下注这个任务能否成功。https://m.douban.com/note/621844710/
4.100首你只知一句,却不知全文的经典古诗词!(必须收藏)#读书##感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 053 结交 唐·孟郊 铸镜须青铜,青铜易磨拭。 结交远小人,小人难姑息。 铸镜图鉴微,结交图相依。 凡铜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小人多是非:其实所谓的是非就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这里的小人也似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https://xueqiu.com/6827215131/242405205
5.七俱胝佛母首愚有幸亲近南师,以准提法配合禅、净精要及观音耳根圆通,期使广利有情。我弟子善圆通居士发愿建大道场广传准提法门,投巨资重建七佛寺,协建金河寺,发心续灯慧命。 值此盛世,善圆通居士发心阐扬准提佛母之无尽悲愿,笔耕不缀,细述修行准提法门之脉络。善圆通居士勤于闻思,学有师承,多年熏修,颇有会处。此书以《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12471036.html
6.创世纪原祖违命 3:1在上主天主所造的一切野兽中,蛇是最狡猾的。蛇对女人说:「天主真说了,你们不可吃乐园中任何树上的果子吗?」 3:2女人对蛇说:「乐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都可吃; 3:3只有乐园中央那棵树上的果子,天主说过,你们不可以吃,也不可摸,免得死亡。」 http://www.zgaxr.com/book/2019/jiuyue/001.htm
7.优秀的王安石生平简介及诗词作品王安石一生写了大量诗文,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然而,他也有一些修改是弄巧成拙的。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唐人的名句。诗人以“噪”衬“静”,益显其静;用“鸣”托“幽”,逾显其幽,这两句诗把静景写活了。但王安石看后,却不以为然,大笔一挥,改为“一蝉不噪林逾静,一鸟不鸣山更幽。”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1x7rh4t.html
8.端午话廉志洁行廉忆屈原美好名节是屈原一生之所求,视名声气节重如金、贵如命。屈原修名贵在“德”、“名”兼重,名不虚立,实至名归,而且是功成名遂,名垂千古,并非逐利争名,急功近利,沽名钓誉。《九章·抽思》:“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堪称为屈原的至理名言,优秀品德主要依靠自身的不断修炼,美好名声主要依靠自身的https://www.yueyang.gov.cn/blfj/10975/content_566513.html
9.全景式再现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一生北宋的命运范仲淹手迹+精美本书主线是讲述范仲淹传奇的一生,重点再现了范仲淹近三十年政治生涯的三个阶段:*阶段(1028—1038),政坛三起三落。他曾因直言上书、被人诬陷勾结朋党,三次被贬,但他从不在意个人得失,所到之处,不仅继续向朝廷提出各种改革意见,还一心一意为人民做实事。第二阶段(1038—1043),御守边疆。1038年,西夏元昊登上王位,http://product.m.dangdang.com/detail1721061612-22567-1.html?main_pid=0&product_medium=0
10.以诺千金07的个人主页曲明英说,我算经历了一劫,死过了一回,活过了一生。认清了周围的人。 公司来了个全员大洗牌。所有的亲戚一个不留。 真正的亲人,不能按血缘划分! 以诺千金07 感谢您的眷顾! 感谢点评点赞!感谢转发! 展开全文 54 69 分享到: 以诺千金07 2019年9月18日 洪水大浪救人命 “ 以为他从此回不来了呢 ”https://story.hao.360.cn/user/LtrXEhO0NXKCPj
11.岳飞纪念馆:千古流传的爱国情怀杭州新闻中心大殿左右两边的右壁上,有8幅壁画,其中6幅壁画囊括了岳飞悲壮的一生:出生于河南汤阴县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苦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等书,并练就一生好武艺。20岁应募参军,驰骋疆场,转战大江南北,屡建战功。他善于团结各路抗金力量,屡战屡胜,金兵对他非常忌惮。然而,宋高宗屈膝求和,秦桧卖国投降,以“莫https://hznews.hangzhou.com.cn/chengshi/content/2022-10/04/content_8368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