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人的命数,在你“降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安排好了柴荣随缘此生

有道是“命中只有八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

如果我们注定就只能赚那么多钱,那我们就算再纠结,其实也无法改变既定的命运。有很多事儿,都是不由人来安排的。

为什么这世间存在“二八定律”?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处于“80%的普通人群”当中,难道说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吗?

其实,前20%的人,他们遇到了“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有了不断发展的机会。而普通人呢?也许拼死拼活一辈子,也见不到什么机会。

机会这种东西,能否遇到,就真的只能看“运气”了。运气好,那我们自然可以平步青云。而运气不好,相信我们就只能紧巴巴地去度过这一生。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其实都明白这么一句话:“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时机到来的时候,其实全世界都会帮你的忙。就像赤壁大战之前的曹操,顺利扫平北方。这,是他的机会。后来,他失败了,也是不可抗拒的天命。

所以说,人这一生,很难测。有太多的事儿,都不是我们强求就有用的。

02

一切经历,皆是缘分。

你会遇到什么人,碰到什么事儿,那都是命中安排好的。当然,这些来到你身边的人,都会告诉你一些道理,让你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

你能做成什么事儿,拥有多大的事业,其实也是命中安排好的。当然,凡所经历,都是有价值的。而当中的价值,就在于我们痛快地活过了一场。

有些人一辈子普普通通,平平庸庸,也不见得有多大的成就,但他安稳一生,过着比较滋润的生活。这,不就是他的幸运吗?

有些人一辈子波折不堪,想要暂停下来休息,也做不到,那他奔波劳碌一辈子,越活越劳累。这,不也是他的经历吗?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正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所以构筑了这多姿多彩的世界。

为什么会多姿多彩?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为什么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因为人与人的缘分都各不相同。

要坚信,缘分,会将我们指引到“隐隐约约”的人生轨迹当中。而这条人生轨迹,让我们逐渐找到人生的方向,过上独属于自己的往后余生。

缘,编织成一个网,绘制了我们这一生的蓝图。

03

有很多事儿,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有人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游戏,而我们都是游戏当中被人“设定好”的角色。这个角色有什么经历,有什么结果,都是被安排好的。

谈到命中注定,就想起了五代十国中的周世宗柴荣。

被尊称为五代十国第一雄主的柴荣,带领后周走向了强大,也扫灭了无数的割据政权,甚至他还一度击败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可是,上天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在他38岁那年,就把他给收走了。这个时候,幸运儿赵匡胤就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了。

其实,这就是一种无奈。对于想要“十年打天下,十年治天下”的柴荣来说,他的英年早逝,是一种无奈。对于宋朝来说,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也是一种无奈。

所有的无奈,我们都可以统称为“历史的选择”。

人,还真的没有能力去违背历史的大势。所谓“历史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普通人来说,更是如此。有很多遭遇,都跟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时机有关。一切,都是“命”。

04

人活一世,随心随性随缘就好。

人这一生,到底要追求什么呢?其实,我们只需要追求独属于自己的缘分,那就可以了。随着自己的心性做人,随着自己的缘分做人,最后为了自己而活。

就“随心随性随缘”这件事,其实很多人都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都习惯“看着”别人做人。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丝毫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但还是要说,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注定了有很多人,都只能“听从本心”度过这一生。这,才是做人最好的姿态。

有句话说得很好,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

有些人注定要住高楼,那我们也没必要羡慕。有些人注定活在底层,那他们也没必要纠结。要知道,光芒也好,一身锈也罢,都是众生种种相。

在这个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不同的人生,我们也没必要去强求。有些时候,不强求,也许才是真正的做人智慧。

所谓“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

人生如蜗牛角一般微小不堪,那我们又要争什么呢?凡事,差不多就好。其余的一切,随心随性随缘就行了。

THE END
1.人生于地命悬于天什么意思一生悬命是什么意思原本正确的表达“一生悬命”实际上应追溯至“一所悬命”,这个术语源自中世纪,描绘的是武士们竭尽全力保卫家族世代相传的土地的场景。它也隐含着一种绝境中的奋力求生之意。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私有土地观念的淡化,这一短语逐渐简化为全力以赴从事任何事情的通用表达。 https://news.duote.com/m/202410/691658.html
2.贾岛印象——一生悬命于诗的孤苦文人后人讲作文,要多推敲思考,以上正是讲“推敲”这个典故的由来。我们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贾岛对于诗句炼字的讲究,同时也说明了贾岛对于诗句完美的追求已经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那么,如此醉心于诗的贾岛,他的一生是如何的呢? 一、早岁清贫,一度为僧 贾岛的家乡在范阳,此地在安史之乱之后,长期为藩镇军阀割据,闭关自守带https://www.jianshu.com/p/645f1114c487
3.命悬一线日记命悬一线 关于绝望催生的情欲。 1 十岁时的某一夜,我从噩梦中醒来——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个梦将困扰我一生。 这是一个简单的梦。一个极大的铁球要被放在一个椎体上面。球体泛着黝黑黯淡的光泽,而我不由自主的想象着那个尖锐的椎体刺入我喉咙的场景。似乎是我要完成这个任务,又似乎是我在下注这个任务能否成功。https://m.douban.com/note/621844710/
4.100首你只知一句,却不知全文的经典古诗词!(必须收藏)#读书##感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 053 结交 唐·孟郊 铸镜须青铜,青铜易磨拭。 结交远小人,小人难姑息。 铸镜图鉴微,结交图相依。 凡铜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小人多是非:其实所谓的是非就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这里的小人也似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https://xueqiu.com/6827215131/242405205
5.七俱胝佛母首愚有幸亲近南师,以准提法配合禅、净精要及观音耳根圆通,期使广利有情。我弟子善圆通居士发愿建大道场广传准提法门,投巨资重建七佛寺,协建金河寺,发心续灯慧命。 值此盛世,善圆通居士发心阐扬准提佛母之无尽悲愿,笔耕不缀,细述修行准提法门之脉络。善圆通居士勤于闻思,学有师承,多年熏修,颇有会处。此书以《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12471036.html
6.创世纪原祖违命 3:1在上主天主所造的一切野兽中,蛇是最狡猾的。蛇对女人说:「天主真说了,你们不可吃乐园中任何树上的果子吗?」 3:2女人对蛇说:「乐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都可吃; 3:3只有乐园中央那棵树上的果子,天主说过,你们不可以吃,也不可摸,免得死亡。」 http://www.zgaxr.com/book/2019/jiuyue/001.htm
7.优秀的王安石生平简介及诗词作品王安石一生写了大量诗文,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然而,他也有一些修改是弄巧成拙的。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唐人的名句。诗人以“噪”衬“静”,益显其静;用“鸣”托“幽”,逾显其幽,这两句诗把静景写活了。但王安石看后,却不以为然,大笔一挥,改为“一蝉不噪林逾静,一鸟不鸣山更幽。”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1x7rh4t.html
8.端午话廉志洁行廉忆屈原美好名节是屈原一生之所求,视名声气节重如金、贵如命。屈原修名贵在“德”、“名”兼重,名不虚立,实至名归,而且是功成名遂,名垂千古,并非逐利争名,急功近利,沽名钓誉。《九章·抽思》:“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堪称为屈原的至理名言,优秀品德主要依靠自身的不断修炼,美好名声主要依靠自身的https://www.yueyang.gov.cn/blfj/10975/content_566513.html
9.全景式再现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一生北宋的命运范仲淹手迹+精美本书主线是讲述范仲淹传奇的一生,重点再现了范仲淹近三十年政治生涯的三个阶段:*阶段(1028—1038),政坛三起三落。他曾因直言上书、被人诬陷勾结朋党,三次被贬,但他从不在意个人得失,所到之处,不仅继续向朝廷提出各种改革意见,还一心一意为人民做实事。第二阶段(1038—1043),御守边疆。1038年,西夏元昊登上王位,http://product.m.dangdang.com/detail1721061612-22567-1.html?main_pid=0&product_medium=0
10.以诺千金07的个人主页曲明英说,我算经历了一劫,死过了一回,活过了一生。认清了周围的人。 公司来了个全员大洗牌。所有的亲戚一个不留。 真正的亲人,不能按血缘划分! 以诺千金07 感谢您的眷顾! 感谢点评点赞!感谢转发! 展开全文 54 69 分享到: 以诺千金07 2019年9月18日 洪水大浪救人命 “ 以为他从此回不来了呢 ”https://story.hao.360.cn/user/LtrXEhO0NXKCPj
11.岳飞纪念馆:千古流传的爱国情怀杭州新闻中心大殿左右两边的右壁上,有8幅壁画,其中6幅壁画囊括了岳飞悲壮的一生:出生于河南汤阴县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苦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等书,并练就一生好武艺。20岁应募参军,驰骋疆场,转战大江南北,屡建战功。他善于团结各路抗金力量,屡战屡胜,金兵对他非常忌惮。然而,宋高宗屈膝求和,秦桧卖国投降,以“莫https://hznews.hangzhou.com.cn/chengshi/content/2022-10/04/content_8368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