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晓!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它们都在虹吸谁?

人口大流动,是当下中国的基本面之一。

日前,第七次人口普查年鉴正式对外公布,透露了全国人口大流动的详细数据。

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是外来人口吸引力最强的省市,而河南、安徽、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及东北等地则是净流出最多的地区。

那么,经济大省,外来人口都来自于哪里?

01

广东外来人口:

广西湖南最多,河南湖北四川超200万

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广东也是外来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

七普数据显示,广东外来人口总规模高达2962万人,占总人口的23.5%,这些人都来自哪里?

注意,这里的外来人口,指的是户籍在省外的常住人口,已经在当地落户的外省人不计入其中。

根据人口普查年鉴,广东外来人口遍布全国,吸引力在全国最强。

其中,人口流入超过200万的省份共有7个,包括广西、湖南、河南、湖北、四川、江西、贵州等省份。

在这些省份中,广西、湖南、江西、贵州与广东接壤,也属于泛珠三角地区;

而河南、湖北则通过京广线与广东贯通,交通便捷,历来都是广东的外来人口重镇。

其中,广东外来人口最多的2个省份是广西、湖南,双双超过500万人。

与各自户籍人口规模相比,广西每8个人、湖南每13个人,就有一个来到了广东。

孔雀东南飞。

根据《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晋级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和工业第一大省,进而吸引来来自各地的人口涌入。

这些人一部分落户成了广东的户籍人口,还有一部分在广东长期定居或工作,成了广东常住人口的一部分,助力广东成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

这些外来人口多以年轻人为主,广东能成为全国出生人口最多、老龄化率相对较低的省份,能成为全国财政转移支付贡献第一大省、养老金中央调剂贡献第一大省,与这一点不无关系。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广东外来人口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在珠三角又集中于广深佛莞四大万亿城市。

其他地区人口同样面临来自强中心的虹吸。

02

江苏外来人口:

安徽第一,河南第二

作为中国经济第二大省、人口第四大省,江苏的外来人口规模明显低于广东。

七普数据显示,江苏外来人口总规模为103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2%,这些人都来自哪里?

可以看到,江苏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安徽、河南两省,合计占了一半以上,其他省份的流入规模都相对较小。

且不说安徽与江苏接壤,交通极其便利,南京的存在,更让江苏对安徽形成了绝对的向心力。

根据《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分析,在历史上,江苏与安徽长期同属一省,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省还是清朝的江南省,苏皖两地都是一家人,而南京正是其共同首府所在地,这也是南京之为“徽京”的历史渊源。

历史流转。近年来,南京再以都市圈之名重回“徽京”。

作为全国第一个获批的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不仅囊括了江苏4个地市,而且还将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纳入辐射范围。

同时,考虑到江苏作为工业大省的超级实力,安徽年轻人涌现南京乃至江苏,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03

浙江外来人口:

安徽第一,贵州河南四川居前

浙江是中国经济第四大省、人口第8大省。

浙江人口规模虽然远远不及广东、江苏,但外来人口占比却遥遥领先。6000多万常住人口中,超过1/4都来自于外地。

可以看到,浙江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安徽、贵州、河南、江西、四川5省,合计占比超过7成。

安徽与河南再次登场。

换言之,在长三角,安徽充当了人口腹地的角色,为江浙沪“包邮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年轻劳动力。

而河南作为人口外流最多的省份,由于省内制造业不算发达,大量年轻劳动力人口纷纷奔向珠三角、长三角就业。

当然,近年来,随着郑州经济产业崛起,以富士康为代表的电子产业开始吸纳大量省内人口,河南的人口外流趋势有望缓和。

这在《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中有详细分析。

04

北京:

河北最多,河南山东居前

北京,虹吸的多为北方省份。

七普数据显示,北京常住人口为2189万,外来人口达842万,占比38.45%。

与粤浙等虹吸全国不同的是,北京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北方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及东北地区。

可以看到,北京外来人口最多的10个省份,除了安徽位于南方之外,其他都来自北方地区。

河北不只是作为北京外来人口最多省份,也是天津外来人口最多的省份。

这反映出,在京津冀城市群,北京、天津对河北拥有强大的碾压优势,无论是产业还是人口,都受到虹吸效应的影响。

这也导致河北多个地市常住人口负增长。

05

上海:

安徽第一,江苏第二

与北京相比,上海虹吸的人口来自全国各地。

七普数据显示,上海常住人口为2487万,外来人口达1048万,占比42.14%。

上海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安徽、江苏、河南3省,合计占比超过一半。

可以看到,江浙沪对安徽都形成了强大的人口虹吸力,三省市合计吸纳了安徽865万人口,占安徽流出人口的8成以上。

不同的是,上海在虹吸安徽的同时,还对邻近的江苏、浙江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这体现了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的突出地位。

06

山东:

外来人口为何那么少?

作为中国人口第二大省,山东的外来人口并不多。

数据显示,山东常住人口超过1.01亿人,但外来人口仅为413万,占比4.07%。

这些外来人口主要来自东北、河南、河北等省份,在山东,有100多万东北人。

不过,与河南、安徽等人口大省不同,山东的人口外流形势也不算严峻,流入流出人口基本相当,大量年轻人还是留在了本省。

这与山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三大省、工业第三大省的基本面不无关系。

山东以轻工、纺织服装、机械、化工、冶金、建材、医药为支柱产业,本身就足以涵养大量就业人口。

同时,山东发展相对均衡,地级市实力都不弱,且各自都有特色主导产业。

无论是作为计划单列市的青岛还是省会的济南,在省内都未形成“一城独大”的局面,无论是百强市还是百强县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

数据显示,2021年,山东16个地市中,共有11个跻身全国百强,总量仅次于江苏,超过广东。

区域发展相对均衡,每个地市都能承载大量就业人口,这也客观上遏制了人口外流的趋势。

当然,产业结构过重、传统产业较多,也限制了山东经济的长远发展,更影响了对外地人口的吸引力。

目前,山东正在开展新旧动能转换,未来值得期待。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山东属于东北呢(山东属于东北呢还是东南)大家好,小乐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山东属于东北呢以下问题,山东属于东北呢还是东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不属于。2、山东不属于东北地区。3、山东并不属于东北地区。4、山东不算东北。5、 山http://m.zorba-asia.cn/info/478789.html
2.你对山东的误解有多深?近来,山东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网络上的一些关于山东的热梗,使得大家对山东产生了些许误解。 这些网络上的热梗有几分真假?真实的山东又是什么样的呢? 01 山东属于华东?华北?还是东北? 经常会有一些人,将山东误认为是东北的一部分。 因为地缘和历史的原因,山东和东北渊源颇深,但是山东并不属于东北。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0_08_05_560199_s.shtml
3.科学网—闲说山东(8)山东人与东北人山东与东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像两只臂膀,怀抱着渤海这个中国的内海。在两个半岛之间,长岛列岛像一串珍珠,联系着大海的两边。自古以来,就有人在两个半岛之间航行。大连话与胶东话非常接近,如果大连人讲普通话,真难以与胶东人的普通话分辨得清楚。不少人把山东和东北的大交往定在山东人的闯关东,这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544538.html
4.东北到底有多少人祖籍是山东的?现在我们村子要是按姓来算山东过来比例不多,要是按人口来算祖籍山东的得占一大半。 你知道东北为啥没人吗?清朝人把东北称之为龙兴之地,当时东北的汉人全部迁到关内,整个东北除了士兵就没啥人!清朝末年为了抵御沙俄蚕食才放开东北政策,可惜那时候已经晚了,黑龙江外都成了沙俄土地。山西人走西口,山东河北人闯关东就http://m.55xw.net/show-68970.html
5.东北人和山东人到底有什么关系?究竟谁是谁的祖先?族谱新闻说到山东人和东北人,其实流传着很多挺有意思的说法,很多人都知道现在的东北人很多都是山东人迁徙过去的,但也有人说山东人的祖上其实是东北人。那么这些说法是随便说的,还是有所依据呢?东北很多人的祖籍在山东从19后期开始,满清已经走上了衰亡之路,北边的沙俄一直热衷蚕食我国北方土地,连东北这样的寒冷的地区也没有https://www.zupu.cn/lishi/20210507/417500.html
6.鲁菜是山东人闯关东时学来的东北菜吗?听到有人说“鲁菜是山东人闯关东时学来的东北菜”,被雷到了,估计说这句话的人不仅能得罪全山东人,连东北人都会觉得不靠谱吧。 始于春秋时期的鲁菜,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山东人哪年开始闯关东的?虽说古代有之,但大规模的迁移是从清末民初开始的,距今不过百年有余。 https://www.jianshu.com/p/2d33b61ff931
7.山东是属于东北吗?山东不属于东北,属于华东。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山东,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山东地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西部为黄淮海平原,连接中原,西北与河北省接壤,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87771205779114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