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闯关东”,不去温暖的南方去寒冷的东北,正是因为他们聪明。
二十世纪,山东遭遇了严重的天灾和受严重战乱的影响,很多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迫于生计,很多农民只能选择背井离乡,选择“闯关东”。
这时候也就有人好奇了,为什么山东人选择“闯关东”,而不是迁往更温暖更富饶的南方呢?
即使他们选择移往南方,他们依旧会面临同样的结局,南方人民的生活同样也不好过,常年遭受战乱的摧残,尤其是沿海地带,经常会抓青年壮丁充军,可以说南方的矛盾更加尖锐。
而那时中原人口已经接近饱和,大量的东北人涌入就会面临“无田可栽,无地可种”的窘迫局面。
满人涌入关东后,造成原住民剧减,他们修建千余里的“柳条边”,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制度,坚决不允许内地人进入,所以渐渐的,就分为了“边内人”和“边外人”。
“边内人”瞧不起“边外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山东人只好选择铤而走险,去“闯关东”,历经千难万险,终于闯入关内,后来便形成了中原文化和关东文化,在辽阔的关东并存的局面。
社会动荡时期,清政府遭遇内忧外患,迫于压力,清政府有意让大量的山东人涌入,希望能阻止沙俄的入侵,从那时起,“柳条边”禁令解除。
从此,山东人便在这片“黑土地”上扎根,繁衍生息,开发了富饶而辽阔的疆土,带去了生机,同时“黑土地”也为山东人提供了生存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山东人会选择“闯关东”,而不去南方的原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