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日军的枪响后,一对夫妇倒在黑暗的血泊中。
对日本侵略者来说,这只是他们如海罪业的两点水滴,但对于中国命理界,历史的这一页被鲜血黏合了起来。
被害人叫林庚白,天才命理师。
如果要数出民国时传世的一流命师,林庚白绝对算是一号人物。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不仅诗文政治方面颇有建树,更善于以子平八字推断人的命运轨迹。
其中最有名的战绩,就是袁世凯在称帝的时候,他曾经登报发文称袁世凯时日无多,果然袁世凯称帝后不到百日,便在各地的声讨中忧惧而亡。经此一役,林庚白名声大噪,顿时跻身于民国的一流命理师。
但同时,他也以八字推算到自己将难过五十岁,为了改命,他寻访各地的名师高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自己的喜神是火,南方属火,所以只要往南方去,便可以高枕无忧。
他的好友韦千里(《千里命稿》作者)建议去偏僻处避难,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了香港。
但一切都那么巧合,这一南迁,却像是一头扎进了死神的掌心。就在他到香港几天后,珍珠港事件爆发,林庚白夜归时被日军误认为是国明党高官,被当场射杀。
从算命的角度上来说,林庚白算对了,他生于一八九七年,享年四十五岁。
但从改命的角度,林庚白彻底的失败了。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加速奔向死神的审判轨迹。
这位民国传奇命理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和生命代价,将所有学命理的人,重新拉回学命时的第一个问题:趋吉避凶是真的吗,命能不能改?
02|什么是趋吉避凶?
为什么学算命?
我想,大部分人答案中都包括趋吉避凶。
那什么是趋吉避凶?
绝大多数人可能都理解错了。
我在课程中举过一个例子:比如你今天想去喝酒,起一卦看看要不要去,是吉是凶?你这个卦就是模拟这件事趋势的预测模型,卦中的变化就告诉你了,去喝酒回来你可能要拉肚子,最好别去。你照做了,趋吉避凶。你说,我抹不开朋友面子,或者我暗恋的小姐姐今天晚上也去喝酒,这不能不去啊。去了回来拉肚子,这叫自作自受。
从局部事件来讲,这算趋吉避凶,把凶变成了吉。但从人生全局来讲,吉变凶、凶变吉是不可能的。
因为变数中才有吉凶变化。
在定数中,吉凶也已抵定。
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给赵云的锦囊,每次都能化险为夷,然而却最终北伐失败,无力回天。
坏消息是,我们每个人的命都是【定数】,而好消息是,这个定数是由无数【变数】交织而成的区间。
所以命理也好、预测也罢,作用是帮助你尽量往这个区间的上限探,而避免触碰下限。
趋于吉,避免凶,把中吉变大吉,把大凶变中凶,这才是趋吉避凶。
03|人生如棋
数术命理给我们提供了趋吉避凶的方法,但其实《易经》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更重要的道理:步步最优解,不代表全局最优解。
要知道,人生如一盘大棋,需要布局,需要谋划,需要舍得,如果一开始就抱着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想法去活,是什么都做不成的。
细想想,那些总追求步步利益最大化的人,往往急功近利而耐力不足,害怕失败,害怕失去,不敢试错,只想每件事都要对自己有利。
只进不出,这不符合“天道”的。
“天道”是什么?
你想活,先要让人活。
为什么《易经》一直在强调中正?
换到具体事情上,就是在告诉我们,做好该做的事情,不该做的事别做。
在儒家,称之为“仁义”;
在道家,称之为“道法自然”;
在佛家,称之为“明心见性”;
在心学,则讲“知行合一”。
古往今来,各家各派,万变不离其宗。
然而想要达到这种境界,离不开一个字:修。
04|吉凶与因果
我一个朋友,前几年和他老板搞演唱会,罗志祥、林俊杰、张惠妹,各种明星的,赚了不少钱,风生水起。结果有天他老板卷钱跑了,事后朋友也被警方调查,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们合伙骗了不少钱。朋友这些年卖房卖车,仍是一身负债,也不经常与我们联系了。
另一个朋友,当年做一个大区总经理助理,有次和总经理一起面试一个夜场销售,他看那位销售人很厚道,也有不少人脉资源,当时外方总经理问我朋友对那个人印象如何,朋友说了几句好话(也是事实),人也很老实。结果后来,他这位同事帮了我朋友这辈子最大的忙。朋友说,虽然已经不联系了,但他一直感恩。
这很像佛家说的“因果”,一念之差埋下恶果,一念之间种下善因。
可看似是因果,实则还是言行。
《周易·系辞传》:“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在卦中,卦爻交错发动产生吉凶;
在八字,是原局与大运流年的碰撞;
在人生,则是你的一言一行。
我们再说回林庚白的命。
终南派名师惭愧学人曾在自己的课程中点评过林庚白的八字:
丁酉甲辰庚戌甲申
在他去世的一九四一年辛巳年,他正在庚子运上。子为庚之死地,巳为庚金生地,这是一个特殊的“主动找死”的死局。要破解这个局,看似不难:不要有太强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主动找死就行。
但仔细想想,庚戌日的魁罡之人,其实最容易陷入“我执”的自负情绪中。林庚白一生命中了那么多名流之命,肯定已然对自己的判断非常自信。
这种自信根深蒂固,加上魁罡的性格,驱使着他一定不会甘心死于非命,肯定要自我操作,趋吉避凶一番。而这一番“操作”,恰好就会应他的死劫。
换做是你,你会像林庚白一样,还是会听别人的在原地躺平?
不用抬杠,大多数人的选择都会和林庚白一样。用现在话讲,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所以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都是茫然不自知的。我想要什么,我现在什么处境,我该怎么做?说不清楚。
直到某个时刻,困难问题近在眼前了,才去想办法。但很可惜,这个时候无论什么办法,都很难改变这个“果”了。
因为你之前的言行已然把你引上了一条偏离的轨道,无法掉头。
05|性格决定命运?
某种意义上讲,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是对的。
你的言行由性格驱动,性格则由你的心驱动。
这里的心,包括你的知识、德行、习性、观念、认知,乃至于当时的心情,等等等等。所以你的吉凶早已写在了心念的每次变化之中。
有人觉得拜了佛,行了善,捐了钱,算了命就能趋吉避凶了?
这是懒,是自欺欺人罢了。
如果这么简单,世间所有的恶人也都能逢凶化吉。
林庚白错就错在,只在“果”上想办法。像他那样刚烈自负的性格,就算他逃过了香港日本兵的枪杀,也躲不过重庆时日军的轰炸。就算逃过轰炸,一个在乱世拥有如此命理技术的人,迟早也会如东汉易学家京房那样惨遭腰斩的命运。这便是他不可改变的“果”。
而《了凡四训》中袁了凡,被算定命运,最终成功逆袭,就在于早早的在“因”上下了功夫,一直在“修”。
所以从另一个方面去想,我们完全可以有觉知,有目标的,种下一些“善因”。
比如我现在就会感谢十多年前的自己,认认真真学了《易经》。比如你也或许会在七十岁时感谢现在的你,一直坚持跑步……
这些其实都是在种下“善因”。
为的是在我们不想面对“恶果”成熟时,那些可以搭救我们的“善果”,可能也会一同成熟。让我们不至于在恶果到来时,无人可求,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