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1.13广西
七、寺庙宝塔供奉的两面佛及四面佛
八、副殿
九、妈祖廟(妈祖娘娘)
十、土地廟
﹌﹌﹌﹌﹌﹌﹌﹌﹌﹌﹌﹌﹌﹌﹌﹌﹌﹌﹌﹌﹌﹌﹌﹌﹌﹌﹌﹌﹌﹌﹌﹌﹌﹌
智慧的源泉2023年元月13日
﹌﹌﹌﹌﹌﹌﹌﹌﹌﹌﹌﹌﹌﹌﹌﹌﹌﹌﹌﹌﹌﹌﹌﹌﹌﹌﹌﹌﹌﹌﹌﹌﹌
宝塔,佛教建筑物。原为葬佛舍利之所。固有七宝装饰,故称宝塔,后为塔的美称。《法华经。见宝塔品》:"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横二百五十由旬,从地踊出住在空中。种种宝物而庄校之,五千栏楯,龛室千万,无数幢幡以为严饰,垂宝璎珞,宝铃万亿而悬其上。"
宝塔是中国传统的建筑物。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随处都能见到保留到今天的古塔。其实,宝塔并不是中国的"原产",而是起源于印度。汉代,随着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塔也"进口"到了中国。"塔"是印度梵语的译音,本义是坟墓,是古代印度高僧圆寂后用来埋放骨灰的地方。
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的窣堵波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字也应运而生(塔字既象形,又涵盖了stupa的音与义,从"土"旁,含有封土之下埋有尸骨或"舍利"之意)。然而,中国并没有滋生印度佛教的社会土壤,佛教只好依附传统的礼制祠祀,佛塔也和古典的楼阁台榭结合起来,"上悬铜串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即在多层的楼阁顶加上一个有九层相轮的塔刹。(三国时,笮融在徐州大建佛寺,寺中造塔,塔名九镜塔,塔的形式是塔顶"上悬铜窣九重,下为重楼阁道"。)
宝塔中供奉的四面佛,人称"有求必应"佛,该佛有四尊佛面,四面佛有四面的原因是因为四面佛公正不阿,具有慈、悲、喜、舍之四梵心,无论"求事业"。祈爱情"、"盼发财"、"保平安",皆能照顾到东西南北四方之世人及生灵。
▲苏州寒山寺一层的四面佛
▲扬州大明寺平远楼三层内
▲扬州大明寺栖灵宝塔光明世界
▲扬州大明寺栖灵宝塔续大明灯
▲扬州大明寺栖灵宝塔正法久住
▲扬州大明寺文殊菩萨
▲扬州大明寺普贤菩萨
▲扬州大明寺观世音菩萨
▲扬州大明寺地藏王菩萨
▲正定隆兴寺双面铜佛一尊,南为阿弥陀佛,北为药师佛
▲正定隆兴寺双面铜佛
▲天津大悲禅院四方佛
▲四面佛
(Ⅰ).地藏殿
地藏殿供奉大愿地藏王菩萨,他右手执锡杖,表爱护众生,左手执如意珠,表满众生愿。旁边有闵公和道明尊者护持。
地藏菩萨是大乘经中所说的菩萨,形象一般是结跏趺坐,右手持锡杖,表示爱护众生,也表示戒修精严;左手持如意宝珠,表满众生的愿。也有的是立像。
▲铜雕南无大愿地藏王
▲地藏王菩萨右胁持道明.
▲闵公彩绘贴金站像
▲嵩山少林寺地藏殿
▲东林净土苑地藏菩萨像
▲天津大悲禅院地藏菩萨像为80年代塑造
▲东林祖庭地藏菩薩
(Ⅱ).伽蓝殿
大殿的东边配殿,一般是伽蓝殿。以伽蓝菩萨(关公)形象为代表。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省称,义云众园。当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舍卫国有位长者名须达多,他能将财物布施贫困,人们称他为给孤独长者。传说他要请佛到舍卫国来说法教化,就同佛的弟子舍利弗选择地方供佛和弟子们居住。经过再三考虑,选定了舍卫国太子祗多的花园。但是太子没有出卖园林的意图,便对给孤独长者说:你若能在我的园地上布满黄金,我便把花园卖给你。给孤独长者当真这样作了。太子很受感动,便少要了他一部分黄金仍为买回树木的价钱,二人共同请佛来住,这便是印度有名的只树给孤独园。后来舍卫国王波斯匿王也归信佛教,为佛陀建立佛教的事业作出过很多贡献。所以后代寺院的伽蓝殿正中供的是波斯匿王,左方是只多太子,右方是给孤独长者,以纪念他们护持佛教的功德。
伽蓝,就狭义而言,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广义而言,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依《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所说,佛教伽蓝神是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统称「十八伽蓝神」。。以伽篮菩萨(关公)形象为代表。中国自唐、宋时,禅宗道场已有供奉伽蓝神的风俗。《释氏要览》云:「寺院既有十八神护,居住之者,亦宜自励,不得怠惰为非,恐招现报耳。」然而世界上的伽蓝道场无数,如何只有十八神而能遍守护呢?该书又云:「一切神皆有无数眷属,即是分任守护也无妨。」中国自唐、宋时期,禅宗道场已有供奉伽蓝神的风俗,尤以关公形象为代表。伽蓝菩萨与韦陀菩萨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
关公(或称为关帝)原是来自三国蜀汉的历史人物,为刘备手下的大将,以刚正不阿的个性出名,之后在北攻曹魏时被孙权杀害,后代民间信仰将关羽奉之为神,用来驱逐危险,至北宋时被纳入人们膜拜的道教神祗,而佛教因为普及后逐渐民间化,融合各种信仰,也把关帝当作崇拜的神祗,称为“伽篮菩萨”。
近世以来,中国佛教界常以关帝(关羽)为伽蓝神。相传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者大师,有一次曾在荆州的玉泉山入定,於定中听见空中传来:“还我头来!还我头来!”的惨叫声,原来是关羽的头被敌人砍下来,其愤恨不平,到处寻找自己的头。智者大师反问:“您过去砍去他人的头无数,您今日怎麼不去还别人的头?”并为其讲说佛法。关羽当下心生惭愧,而向智者大师求授三皈五戒,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的护法。
从此以后,关羽这位千馀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就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为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篮菩萨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在道场里每日的早晚课诵中,都会诵「伽蓝赞」:伽蓝主者,合寺威灵,钦承佛敕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刹永安宁。以感恩伽蓝菩萨护法护教的殊胜功德。
▲伽蓝菩萨(关公)
▲伽蓝菩萨彩绘像
▲杭州净慈寺波斯匿王.
▲上海龙华寺波斯匿王,手握经卷
▲大同市华严寺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省称。寺院的伽蓝殿正中供奉的是波斯匿王,左方是祗多太子,右方是给孤独长者
▲北京西山卧佛寺伽兰殿
▲西安慈恩寺珈蓝殿
▲天台山国清寺伽蓝殿
▲长春护国般若寺伽蓝殿
▲开封大相国寺罗汉殿伽蓝菩萨释迦牟尼韦陀菩萨
▲天津大悲禅院关云长
▲天津大悲禅院关公
▲关平帝君
▲拿刀周仓将军
(Ⅲ).祖师殿
在大殿西侧,以禅宗寺院最常见,供奉着本宗的创始人。
不同寺院的祖师殿供奉的祖师不大一样,一般禅宗寺院供奉的都是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另外六祖殿供奉的是将禅宗中国化并发扬光大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其他寺院宗派的祖师殿也可能供奉着本宗的创始人或其他的祖师。
▲大同法华寺左为祖师殿
▲大同华严寺南侧殿为祖师殿
1.【摄摩腾尊者】
摄摩腾尊者,梵名Kāsyapa-mātavga。我国佛教之初传入者。中印度人。又称迦叶摩腾、竺摄摩腾、竺叶摩腾。略称摩腾。生于婆罗门家,博通大小乘经典,尝至西印度一小国讲《金光明经》,由此因缘遂使该国免于刀兵之祸。后汉永平十年(67),应明帝之请,与竺法兰携经卷与佛像至洛阳,住于明帝为其所建之白马寺,两人合译《四十二章经》,为我国译经之滥觞,亦为东土有佛法之始。摩腾与法兰宣扬佛德,凡见闻者,皆相率皈依佛门。永平十六年,示寂于洛阳,年寿不详。〔梁高僧传卷一、出三藏记集卷二、历代三宝纪卷四、佛祖统纪卷三十五、后汉书卷四十二〕
2.【竺法兰尊者】
竺法兰尊者,梵名Dharmaratna,意译法宝,中天竺(今印度)人,东汉高僧,为天竺国学者之师,讽诵经论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高僧传》将其排列位首,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菩提达摩尊者】
菩提达摩尊者,梵名Bodhidharma。意译作道法。又称菩提达磨、菩提达摩多罗、达摩多罗、菩提多罗。通称达摩。禅宗东土初祖,西天第二十八祖。南天竺香至国(或作婆罗门国、波斯国)国王之第三子,从般若多罗学道,与佛大先并称为门下二甘露门,四十年之后受衣鉢。「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梁武帝普通元年(520,一说南朝宋代末年),师泛海至广州番禺,武帝遣使迎至建业,然与武帝语不相契,遂渡江至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时人不解其意,称壁观婆罗门。时神光于伊洛披览群书,以旷达闻,慕师之高风,断臂求法,师感其精诚,遂传安心发行之真法,授彼一宗之心印,改名慧可。经九载,欲归西方,嘱慧可一宗之秘奥,授袈裟及愣伽经四卷。未久即入寂,葬于熊耳山上林寺。越三年,魏使宋云度葱岭时,适逢达摩携隻履归西方。师之一生颇富传奇。师之示寂年代有梁大通二年(528)、梁大同元年(535)或二年等异说。又梁武帝尊称师为「圣胄大师」;唐代宗赐「圆觉大师」之諡号,塔名空观。
▲菩提达摩尊者
▲铜雕达摩祖师贴金塑像
▲嵩山少林寺菩提达摩尊者
▲嵩山少林寺达摩六传弟子
▲嵩山少林寺达摩
4.【慧能法师】
禅宗--特重禅观,不重教理,自称教外别传。以菩提达摩为初祖,下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宗慧能,北宗神秀二派。
六祖慧能,一作惠能(会元638年至713年),俗姓卢,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是达摩六传弟子。
▲慧能法师千年不坏真身
▲慧能法师
5.【晋代僧人慧远】
【坚持三字尊者】即晋代僧人慧远。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宁武附近)人。三字即"阿弥陀",意译"无量寿"。
尊者生于仕宦之家少时即随舅父令狐氏博览六经,尤善《老》、《庄》。后慕名投奔道安,听道安讲解《般若经》,豁然开悟,叹"儒道九流,皆糠纰耳"。出家后,在前往广东罗浮山途中,路过浔阳(今江西九江),"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便驻锡于此。初住西林寺,后弟子日益增多,刺史桓伊又为修东林寺;以后一直没有离开。著名典故"虎溪三笑"即发生于此。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创立了佛教净土宗。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宣称专念阿弥陀佛名即能往生净土。奉行念佛三味。即以修定坐禅,息心忘念,心注西方,观想念佛,为通往西方净土的修行方法。传说曾邀僧俗18人("十八贤")结成"白莲社",于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共期往生西方佛国净土极乐世界。因此被尊为净土宗初祖。这种修行方式筒便易行,吸引力极大,因而迅速流传开来。并弘传至日本,现在,日本净土宗亦以尊者为始祖。八十二岁时圆寂。著有《法性论》等。
▲庐山慧远大师
▲坚持三字尊者慧远
▲晋代僧人慧远
6.【弘法大师】
弘法大师,法名空海(774-835),密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为唐密第八代祖师。
弘法大师空海(公元774-835)是日本真言宗的开山祖师,为汉传密宗八祖,作为日本弘扬佛法的先驱者享有崇高的声誉。大师在奈良时代末,于宝龟五年(公元774)诞生于风景秀丽的"玉藻所归之岛,櫲樟蔽日之浦"赞岐国(现香川县)屏风浦。其父为佐伯田公,
▲弘法大师
▲日本空海大师
7.【济公】
济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天台县永宁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净,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国清寺五百罗汉堂济公像
▲赤城山济公院济公像
▲杭州虎跑济公像
▲杭州灵隐寺济公殿济公像
▲杭州净慈寺的济公像
(Ⅳ).财神殿
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传说这位赵公元帅职掌除瘟翦虐,驱病禳灾。凡有冤抑难伸,他会主持公道;人们买卖求财,他可以使之获利。他原先的职分并不是专职的财神,但能使人获利,别无他人可以代替,民间便把他看作财神了。过去财神还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财神。文武之道虽不同,却都各有财可发。
五路财神其是指的赵公明及其手下的四位部将。除了中路为武财神赵公明外,其余四路为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这可能是受到了五行观念的影响,认为天地广阔,财宝当然也要分区处理。拜五路财神,就是收尽东南西北中五方之财的意思。除此之外也有文、武、义、富、偏五路财神的说法。除了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二路之外,关公因为挂印封金一介不取,被尊为义财神,而与武财神划分清楚。明初钜富沈万三传说拥有聚宝盆,财可敌国,甚至能和朱元璋竞筑南京城,被奉作富财神。最早到东南亚经商,被称作「大伯公」[土地公]的华侨苏福禄,由於开偏远地区之利,被当作职司「偏」远财富的偏财神,这种将财利划分为远[南洋]、近[中原]的说法其实和财分五方的观念有些雷同。这尊偏财神的产生也可能和近代中国对外交流、通商、移民的背景有关。偏财神既非专以旁门左道之法取财,故文、武、义、富、偏五路都可以算作正财神。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灵顺寺财神
▲灵顺寺黄财神
▲灵顺寺绿财神
▲灵顺寺五显财神
▲黄布禄金刚(俗称黄财神),
▲铜财神骑狮像
▲杭州灵隐寺财神
▲杭州永福寺财神.
▲西安慈恩寺财神
▲镇江市金山寺财神
(Ⅴ).文昌殿
文昌帝君左边奉的是孔子,为中国儒家的创始人。道教奉之为"大成至圣先师"。右边是朱熹,为宋代理学大师。另外左右两侧还各有四尊铜像,则为侍臣、侍者马童。
▲扬州大明寺文昌殿供奉的佛
▲扬州大明寺左边是谢太大将军,中间的是文昌帝君,右边是五路财神
▲开封大相国寺大师堂
▲文昌帝君
▲天聋、地哑真人宝诰
▲铜雕文昌帝君彩绘塑像.
妈祖娘娘,正称为「天上圣母」,又称天妃、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娘妈、湄洲娘妈等。相传妈祖乃宋代泉州府莆田人氏,父亲任都巡检,夫妻乐善好施却单传一子人丁单薄,于是虔诚向观世音菩萨祈求子嗣,一日其母梦见观世音菩萨赐予优钵花(或谓药丸),吞食后怀胎14个月产下妈祖。妈祖出世后逾月不哭,故取名为默娘。妈祖自幼聪敏好学且朝夕礼佛,而后得到玄通道人授予「玄微秘法」,又得神人之「铜符」乃精通驱妖除魔之术。尝梦见救父兄于海难中,其兄获救,其父则未及救起而被恶浪卷去。醒后,即有消息传来,其父果死于海难,仅其兄获救。默娘痛不欲生,遂誓言不嫁,以奉侍老母。之后妈祖降服桃花山之妖怪千里眼与顺风耳,并收为部将。年二十八,重阳节,玉帝来召,妈祖得道升天。升天后常显灵海上,救人苦厄,民间尊为「妈祖」。自宋代以后历代帝王迭有敕封,有「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封号。
▲妈祖娘娘
▲妈祖及侍女组像(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藏)
▲道教神仙——妈祖
﹌﹌﹌﹌﹌﹌﹌﹌﹌﹌﹌﹌﹌﹌﹌﹌﹌﹌﹌﹌﹌﹌﹌﹌﹌﹌﹌﹌﹌﹌﹌﹌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中国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多为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各地乡村均有分布,以至凡有民众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土地庙。
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社神等,是汉族民间信仰之一。其供奉的土地庙属于中国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土地公本名张福德,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许许多多善事。一零二岁辞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说在他死后,接任的税官上下交征,无所不欲,民不堪命。这时,人民想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念念不忘,於是建庙祭祀,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土地公信仰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农历"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土地公的圣诞日。在中国南方地区,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奉祀土地公。土地公信仰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虽然土地神的称号众多,但探索其来历,实际与中国古代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福德正神(即土地爷)旁边一般有土地婆婆。由于人死后先要去土地庙报到,两边还有差吏、
当然,土地庙也会奉祀一些财神爷、文昌帝君、关帝圣君、包公尊神等神像。
土地公的配偶,就是土地婆。故事传说当年玉皇大帝将土地公下放到凡间时,曾问他有什么希望。土地公很有头脑,一番话冠冕堂皇,犹如做政治报告,说他希望世间的人个个步入小康生活,精神文明极大提高。土地婆听了之后却说:"这样不行,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贫,大家都富足了就没人愿意做辛苦的工作,有了差距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的功能。"据说世间的贫富差别就由此而来。当土地公下到凡间后,见到人们因为亲人去世而号啕痛苦,不由起了恻隐之心,想将死者复活,又被土地婆拦住:"生死乃因果轮回,不可随便更改。如果人人都长生不老,这世界岂不沦为人吃人的世界了"土地公只好打消了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两件事,老百姓一般都把土地婆视为"恶婆",不给祭祀。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天理难为,命中注定。祸从口出,敬人是德。天降甘露,人在世间。地生万物,抚育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