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中华文明的伏羲八卦(中)

□晚报特派记者郭坤杜欣金月全/文朱海龙/图

3.伏羲蓍龟画八卦

鸿蒙之始,人类生活艰难困苦。就在这时,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伏羲。伏羲领导部族辛勤劳作,“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却依旧食不果腹,饥寒交迫。

伏羲十分茫然,不知所措。定居宛丘后,他时常盘坐水中一小岛(画卦台),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苦思宇宙奥秘,追年逐月,风雨无阻。此时,蓍草和白龟这两个祥瑞之物的出现,使长期致力于大自然规律研究的伏羲捕获了一种灵感,因此,他仰观天象悟出“八节”(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俯察蓍龟画出八卦,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有关伏羲及伏羲画八卦的传说很多,淮阳与别处又有哪些不同呢?

通过李乃庆,我们了解到,淮阳县伏羲文化的研究专家都认为,伏羲在淮阳蓍龟画卦有其历史必然性。

太昊伏羲氏为成纪人,上古时期,成纪处于渭河上游。在氏族部落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太昊伏羲氏率部落从西向东,沿渭河上中游徙至陈仓,入关中,出潼关,沿黄河干流东迁,最后选择豫东平原宛丘定居下来。

伏羲定都宛丘,占据了古中原的核心地带,成为中原大地上的“第一帝王”。而蓍草和白龟在宛丘的出现让致力于研究大自然规律的伏羲捕获到一种灵感,在灵感的引导下,终于始创出八卦。

在淮阳民间,伏羲画卦传说由来已久,尤其是伏羲观龟画卦传说更是家喻户晓,所以历代文人学士纷纷以伏羲揲蓍画卦、白龟为题材,咏叹画卦之事。明代诗人宋塘留有咏白龟池的诗:“草满池塘壕碧流,曾闻灵物此中浮。静含索甲符帧瑞,光灿元文表卦畴。蛙吹空闻喧薄暮,鸥群任尔散清秋。一时阐进阴阳秘,千古令人咏未休。”明人王良臣留有《白龟灵池》一诗:“寒碧平开土一弘,庖羲从此注精英。天生神物呈神瑞,地泄元机兆圣明。剖破阴阳从背现,肇来奇偶自爻生。谁知有象含无象,止水无波分外清。”

太昊陵里的蓍草园、太昊陵前的蔡河(蔡水)、《陈州府志》记载的“上古伏羲氏得白龟于蔡水”以及流传于当地的“伏羲凿池养白龟”传说都印证了伏羲在淮阳观龟蓍草画八卦的故事。

4.伏羲八卦启文明

尽管史书有记载、传说有说法,但现在仍有一部分人认为伏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始创八卦的。对于这些意见,李乃庆认为“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伏羲创八卦”。李乃庆说,八卦是有先天和后天之分的。伏羲所创八卦为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是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推演而成的。先天八卦揭示的是自然规律,在那个时代,伏羲已经发现了这些规律,并能够用八卦符号来代替或表示。“现在社会上‘八卦大师’的所作所为并非伏羲的先天八卦,同时,也不都是后天八卦。如果把他们混为一谈,并否定伏羲创八卦,说成是迷信,是不懂伏羲文化、不懂伏羲八卦的表现”。

伏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现象,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发明创造了八卦,他用一条长横线“—”代表“阳”,两条短线“--”代表“阴”,进而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合图画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种形式,分别代表方位和自然现象:乾为正南,代表天;兑为东南,代表泽;离为正东,代表火;震为东北,代表雷;巽为西南,代表风;坎为正西,代表水;艮为西北,代表山;坤为正北,代表地。其中,乾、坎、艮、震属阳卦,坤、兑、离、巽属阴卦。

后天八卦是从伏羲先天八卦演绎而来的。一曰《连山》,又叫伏羲易,是夏代的易学。以艮卦为首,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二曰《归藏》,也叫神农易,是殷代的易学。以坤卦为首,象征万物莫不归藏其中。三曰《周易》,商末周初,周文王拘羑里,而推演《周易》。以乾坤两卦为首,象征天地之间,天人之际。如今,《连山》和《归藏》均已失传。

因此,伏羲的先天八卦是后天八卦之源,后天八卦是先天八卦的演变和发展。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之体,后天八卦为先天八卦之用。先天八卦讲的是宇宙、空间和天地,后天八卦讲的是天、地、人(包括生物)。

伏羲先天八卦无文字,一转一动,阴阳消长,千变万化,包罗万象,论证了天道即宇宙自然的起始、形成、运行的规律。而《周易》,实际就是伏羲先天八卦的继承者和注释者。文王演周易,六十四卦全然是伏羲先天八卦,符号一个没改,全盘接受。六十四卦命了卦名,作了卦辞,明了卦义,上下一脉相承,一气相通。另外,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没有明确地讲八卦和周易,但从实际内容看,老子也是伏羲八卦和周易的实践者和总结者。比如,论天道运行和发展规律,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和伏羲文化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天道运行和发展规律,实质是一样的。

今人所熟知的易经八卦是《周易》,又称《易经》。《易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经和传,经是《易经》的原文,也是《易经》的基础内容。经文十分简洁,全文不到五千字。传是解释说明经的,相传最早为经作传的是孔子。有了传,《易经》才文字通释,所以,后人把传看作《易经》的一部分。因此,古人有“易历三圣”之说,也就是说,《易经》经历了伏羲、周文王、孔子的创制才最后成为完本,这本书是伏羲、周文王以及孔子三位古代圣人合作的结果。

众所周知,中国的易经文化,对于国人来说,有着深刻的影响。很多专家都认为,《易经》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一本书,是数学、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历法学、地理学、环境学、经济学、建筑学、军事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以伏羲八卦为基础的易经是思维之根,作为六经之首,构建了我国古代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基本模式。它是中华古文化之源,是传统科学的精华,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探索价值。

由此可见,易经之本源——伏羲八卦,对于中国的文化起到了奠基作用,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并将继续影响下去。

伏羲,对于中国文化居功至伟。他始创八卦,肇始了中华文明。

而在国外,伏羲八卦也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以它为基础的易经则被称为科学的皇冠,是超级科学。

李乃庆告诉我们,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正是在伏羲八卦图的启发和帮助下,触动灵机,成为现代电子计算机二进位制的创始人。

据李乃庆介绍,1667年,莱布尼兹在法国巴黎参观博物馆,看到了帕斯卡尔的一台加法机,引起他要创造一台乘法机的兴趣。1701年秋末,正当54岁的莱布尼兹为创造乘法机冥思苦索、无路可走时,突然间收到了他的法国传教士朋友从中国寄给他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莱布尼兹从这两张图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他居然发现,八卦是象形文字的雏形,由坤卦经艮、坎、巽、震、离、兑到乾卦,正是由零数到七,这样八个自然数所组成的完整的二进位制层数形。八卦中的“—”叫做阳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1”,而八卦中的“--”叫做阴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0”。六四十卦正是从0到63这六十四个自然数的完整的二进位制数形。

可见,伏羲八卦对电子计算机这门现代科学,是有其历史性贡献的。

正因为伏羲八卦的巨大影响,国际易学会主席成中英先生高度评价了伏羲文化:“易经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易经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易经是预测科学、决策科学。”著名科学家冯友兰先生说:“易经是宇宙的代数。《易经》是一部最古老难懂的天书,是宇宙的真经,是自然界真理的化身,是一部破译宇宙奥秘的天书。”

在有限的视野和认知情况下而成的伏羲八卦,历经数千年沧桑岁月,对后世产生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对多领域产生如此不可估量的作用,这让我们不由从心中发出赞叹:伟哉羲皇!

THE END
1.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区别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出处不同。 1、传说先天八卦是伏羲依河图所画。它的卦数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因此,先天八卦的方位是:乾卦在正南方,兑卦在东南方,离卦在正东方、震卦在东北方,巽卦在西南方,坎卦在正西方,艮卦在西北方,坤卦在正北方。 2、后天八卦出自文王,并来自于洛书https://edu.iask.sina.com.cn/jy/fe5R3zhNZB.html
2.《周易》中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指的是什么?很多人现在还没有搞明白后天八卦是由先天八卦演变出来。相传是周文王被商纣关在牢中所作,后天八卦图与先天八卦图不同。所以又名"文王八卦",这是属于后天事象的八卦,以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 后天八卦图也叫作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https://www.douban.com/note/632523298/
3.河图洛书与先天后天八卦关系先天八卦数是先天存在的,是被后人发现并推演出的,遵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下往上,先阳后阴”的规律。先天八卦,俗称连山易。 后天八卦讲流行,形容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和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https://www.meipian.cn/2878zea4
4.什么是后天八卦?先天八卦方位与先天八卦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后天八卦图? 伏羲创作的先天八卦图是按照我国自然地理特点,从空间上进行排列的。那周文王创立的后天八卦图与先天八卦图有什么区别呢,它又是依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呢? 后天八卦图就不再推演地理空间的变化了。而是重点推演时空的变化,比如推演从早到晚的昼夜时间变化、推演一年四季时间变化,以及人与自然是如https://www.yixiansheng.com/article/132.html
5.[林旺青]文王后天八卦——十二星座浓缩图本文支持“八卦起源于天文历法”观,以下文字是本人对八卦之一“后天八卦”起源的研究、领悟得出的结论: ?古老的八卦图之一“先天八卦图”是中国先贤通过对一年中太阳运行轨迹的观察的记录描述,这个原理与西方星相的十二星座学说所阐释的原理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http://zhouyi.sdu.edu.cn/info/1070/1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