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质健康测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体健测试;分析研究;影响因素;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一、研究内容
二、影响我校实施《标准》的主要因素
我校实施《标准》至今,已经落实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不断的提高,掀起了校园体育锻炼的热潮。但《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为使《标准》能在我校更快、更好的实施,达到更大的效果,本文对影响我高校实施《标准》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1)。
表1影响《标准》实施的因素情况统计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认为影响《标准》在我校中实施的主要因素集中在测试的组织管理和教师测试水平,学校领导重视程度、测试器材等几个方面。
3.教师的测试水平。教师作为主测者,要掌握每个测试项目内容和测试仪器性能,并在测试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对仪器使用的熟练操作程度,测试方法的正确把握,场地情况,器材性能保持良好状态等,这些都将直接关系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测试工作应由中心统筹规划,全局安排,并在体育部每周的业务学习期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
4.领导的重视程度。体测中心成立以来,学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标准》测试器材、管理软件等。体育部专门为体质测试中心改造并建立了测试场地。同时完善了测试中心各种管理制度和措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卫司司长杨贵仁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2-09-17(3).
[2]王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J].中国学校体育,2004,(4).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现状;建议
通过我对鹰潭地区城乡大部分学校的了解和调查发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这些学校中的具体落实情况不尽相同,下面就对我所了解的情况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意义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正式,是“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其目的就是使学校和广大的学生以及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水平,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全面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学生、教师和学校测试工作的负担,避免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
2.与课程标准实施存在着冲突
3.测试的场地、器材问题
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没有配备正规和标准的测试仪器,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测试工作的严肃性,使学生对《标准》的贯彻实施及其测试数据产生歧义、怀疑和不信任感。
4.重视程度不够
在测试过程中不难发现,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等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能真正理解到测试的目的和精神,像《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优秀班干”等评选,而实际上很多学校在实施上并没有真正按要求去做,造成很多学生重视不够。
5.上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从这几年的上传数据工作来看,个人觉得上传程序相对繁杂,主要是教师在数据导入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数据上传,特别容易出现错误,只要有一点小错误所有数据都上传不了,有时导入一组数据需要反复修改导入,工作量大。
7.体育教师工作量问题
三、个人建议
根据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做出适当调整,只有不断调整完善,才能做得更好,比如,可以实时修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部分评分指标,让数据上传更简单易操作,同时改善学校测试条件,加强重视,提高体育教学工作积极性,将测试工作纳入体育教师工作量等。
总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需要常抓不懈,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测试数据会越来越真实,学生体质会越来越好,终身体育意识也会越来越强。
摘要本文以新乡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资料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两所学校2009级学生三年的体质健康测试评价总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与学生高考入校成绩有一定联系,在校期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体育课的设置形成必然关联。
关键词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分析
众多研究结果显示,国民整体体质健康水平在社会逐步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下降趋势[1],大学生作为体质健康测试最直接的群体,他们的发展水平在整体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掌握它的变化趋势和特点,有利于我们在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特别是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提出更多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2]。本文以新乡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跟踪调查研究,为提高高校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大一阶段7818名,大二阶段7500名,大三阶段6010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大一阶段4598名,大二阶段4548名,大三阶段4205名。人数变化与测试年排除退学、转学、留级后的参加实测人数为准。
(二)研究方法
3.数理统计法:原数据由MicrosoftExcel储存,数据由Spss13ForWindows统计软件完成,采用均数t检验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4.逻辑分析法:原始数据处理过程,对于严重偏离实测结果的数据,提前进行删除,提前解决后期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三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变化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新乡学院2009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三年均呈正态分布,t
(二)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学生三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变化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三年均呈正态分布,t
三、结论与建议
[1]肖正.论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体育时空.2012.08:85.
[3]许明荣,蒋玲,周璋斌等.高校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937-939.
关键词:体质健康测试执行情况对策
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的逐渐上升,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许多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在逐年递增。国家更是注重国民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健康问题,然而现阶段部分学生生活安逸、性情懒惰,致使他们没有强身健体甚至劳动卫国的思想,相应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逐渐下降,由此体质健康测试的完善性及调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质健康测试的发展演变
中国在1950年根据苏联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劳卫制》,并在1951年在全国部分地区试行此制度。当时已有一些先进地区自发组织实行《体育锻炼标准》[1],为之后《劳卫制》在全国实施奠定了基础。1954年,国务院正式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制度暂行条例》[2],1956年对《准备劳动与卫国制度暂行条例》进行修改,并更名为《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并于195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3]2002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组织课题组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论证,最终确定了评价指标及各项指标在综合评分中的权重并在全国范围内试行。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执行情况
1.教师松懈对待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关系到每一位同学的每一项体质测试,涉及数据的处理,工作量十分庞大。体质健康测试都是由本校的体育老师来进行监督,然而把所有任务都交于体育老师管理,势必会影响到体育老师的正常教学与教研工作。所以一些学校就会出现体质健康测试由学生测试学生的现象,没有老师的监督,体质健康测试就无法保证真实性与可信性。
2.数据采集工作不完善
3.学生不重视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过是走走过场,不跟学分挂钩,不影响奖学金发放,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此只需要在测试的时候尽量达标就可以了。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尤其是女生),甚至找人替考。由此可见,不仅教师缺乏严谨的精神,学生也不重视。
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问题解决对策
1.成立专门的测试教师小组
2.完善数据采集工作
各高校应该配备专门的老师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工作,防范采集数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严格规范体质健康测试,保证采集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对于补测,学校应派专人进行。规范数据采集与上传,对于不达标现象,学校应该客观面对,不可走“捷径”,从内部找原因,增加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通过真正的体育训练提高身体素质。
3.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各高校应该完善运动器械及活动场地,增加校园的体育活动,使同学们接触到丰富的体育项目,在众多的体育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使同学们爱上运动。学校应该提高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视程度,并在日常的教学中普及体质健康测试的意义,让同学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信息采集要严格把关,保证信息完整可靠,坚决杜绝替考等现象。只有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才能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测试中来。
[1]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暂行项目标准、预备级暂行条例的通告[Z].1954-05-04.
[2]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Z].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1次会议,1958-10-20.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策;影响因素
一、《标准》测试的影响因素
二、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策略
1.提高体育锻炼自我意识,加强学习体育教育方面的知识
中小学的体育教育项目目的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质健康水平。而当下的众多中小学的体育教育都没有注重学生的体育教育观念。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周末没课时,选择待在家中、寝室或者出去逛街、看电影、泡网吧等丝毫没有体育行为的无意义的社会行动。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准,首先就要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改变体育教学的方法。尽量培养学生自我的体育锻炼意识,由此加强体育教育知识的教学水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避免学生出现运动伤害、抵制运动、讨厌运动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2.适当地去进行一些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中小学体育课不仅是围绕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来获得相对应的能力,它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学会后自己主动地参与,这无形中对教师教学和学校体育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活跃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从侧面培养了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增强!因此,长远考虑,中小学的体育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得到有效提高,对于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学生身体健康水平都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测试理应是体育教师的分内事
我们想象学生很纯真,我们渴望学生真诚,但是我们能够全信吗?因为这也会给学生制造虚假、作弊的机会,就算学生没有作假,他们也有自己的学习任务。换句话来说,成绩输入是我们该做的,这是我们的工作,难道这不是我们的本分吗?
二、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力求考虑全面,细心了事情就不会出现很多失误。我们学校规定:12月23号之前把各年级数据交给教研组长汇总。老师们也按时上交了,可是打开文本一看,真是“五花八门”:肺活量有五位数的,50米跑小数点后面取2位或3位数的,出生年月用点隔开,有的学生没有数据,等等。真是不堪入目。有的老师说数据太多了眼花缭乱,有些错是避免不了的。这话没有错!当我们把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当作负担,肯定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心态之下你会思考更好的方法吗?那么,数据输入中眼花缭乱的原因是什么?其一,是班级的成绩登记表中男女生没有分开;其二,是一个班的人数多较多,班级数据的文本平面大于计算机的显示器平面,在数据输入过程中需要上下拖动界面,容易造成混乱。
关键词体质健康测试有效性体质健康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高校体质健康测试。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体质健康发展现状的文献资料,总结了其有效性及问题对策。
(2)访谈法。随机访谈了几位高校学生,浅谈对体质健康测试的想法。
(3)问卷调查法。在高校随机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并统计结果。
2高校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的必要性
2.1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的发展现状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于2002年7月4日颁布,2003年新学年在高校实施。《标准》的实施,对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标准》的重要性、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细致研究,发现《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完善,势必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质量,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标准》实施的质量、广度和深度。新标准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旨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并通过体质测试这一形式在全国开展。
2.2高校体质健康测试的有效性分析
2.2.1测试内容与目的的一致性分析
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试目的的程度。它包含两层意思,即测量结果与测量目的的一致性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个有效的测量,其结果不仅要与测量的目的相符,而且必须可靠,两者缺一不可体质健康测试目的是让大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有一个清晰、客观的定位,方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进行针对性练习,以达到提升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体质的范畴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2)生理功能水平;(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4)心理发育水平;(5)适应能力。然而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大学组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对心理发育水平及适应能力根本没有涉及,可见当前体质健康测试内容不完整。
2.2.2评分标准与测试目的的一致性分析
体质测试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作出诊断,直接体现在体质测试结果分值的高低不能全面检测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学生对自己的测试结果不清楚计算等级,通过体质测试却未能对自己的体质健康等级水平有清晰的定位。所以,体测促练的目的无从谈起。
2.2.3测量的可靠性分析
测量的可靠性是指同一批受试者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测试手段重复进行测量时,其监测结果的一致性。然而,受经费限制,各校的测试仪器数量有限,又由于量工作量巨大,重测的概率很低。
3体质健康测试反映出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1体质健康测试反映出的问题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有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或者身体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重心应当从体质达标转向身体活动促进,尽力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而有活力的生活方式。
(1)大学生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设置的评价体系的了解不足,多数学生只能进行个别指标的评价,完全能够评价的学生人数只占到了极少数。(2)高校大学生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中的组织过程,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中能够有教师监控的比例较少,这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质量将受到严重的影响。(3)在测试中,部分学校没有成立测评机构,没有安排固定的测试人员。测试队伍的稳定,测试人员的素质是影响测试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提高测试数据准确性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测试数据准确性的保证。(4)目前,普通高校体质健康测试重视评价而忽略反馈。
3.2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阳剑.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系统运行机制分析与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124-125.
[2]张凤玲,张兴泉,王亚斌,李勃.对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4):52-56.
[3]王军利.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5,22(1):70-74.
摘要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华北电力大学2003-2010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完善体质健康测试各环节的对策。结果表明,学生认知态度的改变,各级部门的重视、有计划的测试工作安排及周密的组织实施、测试仪器的改良、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皆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
关键词新《标准》高校体质健康测试问题对策
本文对华北电力大学2003-2010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比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提高我校体质健康测试的整体水平,为全方位的监测学生体质,科学化、定量化的提出运动处方,科学指导健身和引导课外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华北电力大学03至10级全体学生共76405人为研究对象,生源涉及21省5个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
3.问卷调查法:依据研究需要设计并发放问卷1000份。发放对象:河北省2006级本科女大学生。回收情况:回收问卷963份,回收率96.3%。其中有效问卷958份,有效率95.8%。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华北电力大学体质健康测试现状分析
1.达标率现状
我校于2003年2月20日开始实施《标准(试行)》,并成立了由主管副校长任组长,学生处、团委、校医院、体教部等有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根据省教育厅《标准(试行方案)》的要求,积极进行培训及测试工作,2004-2007年达标率分别为98.58%、98.50%,98.20%,各年级学生达标率均大于97%。2008年实施新《标准(实施方案)》后,达标率下降为53.62%。2008-2010三年达标率均值为64.40%。新《标准》实施后不仅达标率下降幅度较大,而且使用《标准(试行)》评分时存在良好、优秀率偏低、高年级达标率偏低等现象。
2.各项评价指标现状
从我校2008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中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其中男生627人,女生373人,将五个项目的测试数据按照试行与实施方案两个标准进行评分并进行差异性检验。通过试行与实施方案各项目测试成绩以及总成绩的平均值差异性检验发现,身高体重标准均值变化不大,且无显著差异(P>0.05),而肺活量体重指数、耐力测试、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及总成绩的均值明显降低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
(二)华北电力大学体质健康测试对策
1.加强身体机能及耐力素质的锻炼,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2.完善课外群体活动,提高锻炼积极性
随着《标准》试行的颁布和“阳光体育活动”的号召,我校课外体育活动搞得越发如火如荼,体育项目开展逐渐增多,各级规模的体育竞赛活动举办频繁。每年定期举行一届田径运动会、学生体育节和社团节,开展了篮球、排球、健美操、田径等业余训练和街舞、体育舞蹈、武术、跆拳道、散打等课外辅导活动,此外各院系还根据世纪,制定详细的体育课外活动计划,常规的活动包括院际、年级、班级的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轮滑、趣味运动会等,校艺术中心、校团委以及各学生社团如学生会、武术协会还不定期举办健美操大赛、周末交谊舞会和武术操演等体育活动。近两年,学校田径运动会学生的参与率达到93.4%和86.9%,学生体育节学生参与率达到19.1%,19%,学生社团节学生参与率达到12.8%,12.6%。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学生增强了锻炼身体的意识,提高了锻炼的积极性,这些都为我校体质健康测试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宣传,提高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
4.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系统落实测试工作
[1]李焕玉,周福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与实施方案比较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关键词:24式太极拳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太极拳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最具代表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古老健身方法,其健身功能已被世界所公认。当前太极拳在高校已经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开展,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这一运动项目。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本研究对中北大学2012年入校的大学生参与24式太极拳练习前后健康体质测试指标的变化,进一步探索24式太极拳对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指标的影响。这对改善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具有较大的意义,也对太极拳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与普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以24式太极拳对中北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影响。
1.2.1文献资料法
1.2.2专家访谈法
1.2.3实验法
选择中北大学2012级非体育专业的本科学生,以单位招募志愿者的方式,确定受试人选,男生40人,女生40人,共计80人。观察经过一个学期16周(2012年9月-2012年12月)24式太极拳训练前后体质健康的指标,分析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影响状况。每周3次,每次90分钟。
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选取与测量,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
(1)身体形态的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
(2)身体机能的指标包括:肺活量、800米/1000米跑;
(3)身体素质的指标包括: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
为了保证数据真实可靠,综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验的主要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和800米/1000米共5项指标。
实验测量所需仪器:采用“中体同方”的测试仪器,身高,体重测量仪(20084312)、肺活量测试仪(20084344)、坐位体前屈测试仪(20084315)和立定跳远测试仪(TY-2000(5000)-A2(3)Z)。
1.2.4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数据处理软件主要为Excel2003及Spssl4.0数理处理软件包。采用的描述统计法,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测试前、后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选取显著性差异标准为p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身体形态指标
身体形态采用测量实验对象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其克托莱指数进行评价,以体重/身高×1000,确定学生的体形匀称度,从而判断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见表1)
2.2身体机能指标
在身体机能方面,本研究主要测试了肺活量和800米/1000米两个指标。这两个指标能综合反映人体心肺器官功能状况。
2.2.124式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肺活量的影响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同时也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指标。由于肺活量的大小与体重、身高、胸围等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在评价时经常采用的是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肺活量单位为毫升,体重的单位为千克)。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到习练16周24式太极拳前后受试者的肺活量,都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正常范围以内。从测试结果来看,经过了16周的太极拳练习后受试者在肺活量和男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指标上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
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呼吸肌力量、耐力及肺活量。太极拳运动主要强调动作和呼吸相互协调配合,轻柔缓慢的动作,配合上均匀细长的呼吸,这都对人体的呼吸系统起到良好的强健作用。太极拳呼吸方式多采用“腹式呼吸”,也就是通过膈肌的升降来扩大或者缩小肺部的体积容量,来提高膈肌和腹部肌肉的活动度,使胸廓的牵引空间加大,起到提高肺活量的作用,另外“腹式呼吸”还能对人体的五脏六腑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在24式太极拳练习的中做到动作的开合、屈伸、升降同均匀深长的呼吸结合起来,促进增加了肺活量。
2.2.224式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跑可以测试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水平,这可以反映心血管系统功能和机体的耐力情况。
太极拳所强调的“含胸拔背”,可以促进膈肌的下降,从而增腔的容积,以提高肺换气的效率,提升膈肌运动幅度,加强了呼吸肌与横隔肌的力量,提高肺部组织换气的能力,增进其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改善自身心脏的供血功能。
24式太极拳锻炼时人体大脑进入放松状态与身体放松运动相结合,从而改善了全身神经控制过程,减少了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损耗,促使ATP储存于肌肉中,随着肌肉中ATP含量的增加,也加速了在神经冲动作用下ATP的分解与再合成的速度,因此提高了人体的快速运动能力,这从表3的男子1000米跑和女子800米跑成绩较实验前显著提高的结果(P
2.3身体素质指标
在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上,本研究测试了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2项指标。坐位体前屈主要反应人体躯干、腰、髋等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及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立定跳远测试是反映大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的项目。
2.3.124式太极拳运动对坐位体前屈指标的影响
坐位体前屈是反映人体柔韧素质的测试项目,可反映静止状态下躯干、髋、腰等部位的关节、韧带、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柔韧性的提高对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更好地发挥力量、速度等素质,提高运动技能和技术,防止运动创伤等有积极的作用。
由表4可知,24式太极拳练习前后对坐位体前屈指标的影响,男生、女生在坐位体前屈的指标上都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男生为非常显著性差异(P
“沉肩坠肘”、“主宰于腰”是太极拳的精髓,以腰部带动四肢,舒展肩部肌肉与韧带,提高肩关节的灵活性,加大活动幅度,还能增加腰背部肌肉的伸展性,进而提高身体屈伸的幅度,所以,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柔韧素质。
2.3.224式太极拳运动对立定跳远指标的影响
立定跳远能够反映受试者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同时对腰腹力量也有一定的反映。
经过16周24式太极拳练习前后结果表明,男生在一分钟跳绳指标上表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16周的24式太极拳练习对男性大学生立定跳远指标的影响非常显著,但对女大学生影响不明显。
在练习过程中,男生腿部力量较大,可以充分降低身体重心,达到技术动作要求,所以腿部肌肉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立定跳远指标能够在练习后得到一定提高;而女生技术动作不到位,没有起到锻炼腿部肌肉的效果,所以练习太极拳前后对其立定跳远指标影响不够明显。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16周的24式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作用。虽然16周后受试者在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上较习练前有所改变,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无显著性差异。
(2)16周的24式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比、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坐位体前屈和男子立定跳远指标总体上都有着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在女子肺活量体重比、男子坐位体前屈和男子立定跳远的指标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习练24式太极拳对提高大学生心肺功能、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爆发力和协调性有着显著作用。
3.2建议
各位学生家长,你们好!
此次检测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进行,一年级:身高、体重、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视力;二年级:身高、体重、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视力;三年级:身高、体重、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视力、一分钟仰卧起坐。
此次检测中,我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不弄虚作假,为国家提供真实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同时也让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有一个真实的了解,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重视加强对学生的体质锻炼。常言说:“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即使你有万贯家财,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零。希望你们通过这次体质检测的结果,了解你的孩子的身体状况,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
在这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我们按照国家规定的测试项目进行检测,那我再用“国家体侧标准”,以二年级为例对照一下,看看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吧。我校二年级有52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4人。
男生50米跑最好成绩是9.67秒,得分95,9秒以上的学生3人,优秀率10.7%,12.6秒一下的学生没有,及格率100%。
女生的最好成绩是10.01秒,得分98,10.5秒以上的学生5人,优秀率20.8%,13.3秒一下的学生没有,及格率100%。
男生坐位体前屈的最好成绩是20厘米,得分100,10厘米以上的8人,优秀率28.5%,-0.3厘米一下的2人,都是身体偏胖的。及格率92.8%。
女生坐位体前屈的最好成绩是20厘米,得分100,13厘米以上的3人,优秀率12.5%,1.2厘米一下的学生没有,及格率100%。
男生一分钟跳绳的最好成绩是94,得分91,90个以上的2人,优秀率7.1%,一分钟30个的没有,及格率100%。
女生一分钟跳绳的最好成绩是110,得分93,一分钟28个的两个,及格率91.6%。
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学生的视力,经过这次检测,视力达到1.2的就很少,大多数是1,有的是0.8---0.6。
就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来说,其实真正近视的并不多,大多数处于假性近视阶段。青少年、儿童读书或写字用眼睛不注意或照明不足等因素,使睫状肌经常处于持续紧张的收缩状态,从而引起睫状肌痉挛,调节功能衰退,变凸的晶状体较强的屈折后,其焦点不再落在视网膜上,而落在视网膜前,导致看东西模糊不清;如果睫状肌的痉挛状态得以解除,晶状体就可以恢复变平,物像就可以在是视网膜上清晰形成,医学上称为假性近视。造成假性近视的原因有很多。
2、眼营养的缺乏:许多儿童和青少年都有挑食、偏食的毛病,不经常吃蔬菜、水果、豆制品及粗粮等食物,这种习惯可导致其体内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D以及铬、钙、锌等元素,从而易患假性近视。
5、患假性近视的人多为用眼不卫生者,特别是中、小学生比较突出,其视力在一两个月甚至几周内迅速下降,如果在早期及时治疗,注意保养,不需戴眼镜视力即能恢复。假性近视只是眼球调节功能上的异常,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及时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再配合缓解眼肌疲劳的治疗方法,视力是可以完全恢复的。在青少年近视中占绝大多数的混合性近视,就是处在一个从功能异常向结构异常演变的过程中。而近视度数不断加深的过程,就是混合性近视中假性成分不断转化为真性近视的过程。
怎样预防近视?
1、在课堂上,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坐正站直,坐姿要保持三个一:既一尺、一寸、一拳。
3、不在强烈光线或极暗光线下看书,也不要躺着、走路、坐车、坐船不看书。
5、生活要有规律,早起早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及适当的休息。注意营养,不偏食,不吃零食,多吃吃些可以保护眼睛的食物:
(1)如瘦肉、禽肉、动物的内脏、鱼虾、奶类、蛋类、豆类等,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又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份,组织的修补更新需要不断地补充蛋白质,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对眼睛也有益。
(2)丰富的钙粉对眼睛也是有好处的。钙具有消除眼睛紧张的作用。
(3)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对眼睛也有益。维生素C是组成眼球水晶体的成份之一。
6、经常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根据祖国医学推拿、经络理论,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按摩法。它通过对眼部周围穴位的按摩,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的目的。
7、加强体育锻炼。加强身体锻炼,提倡户外活动,常晒日光,呼吸新鲜空气。生活要有规律,早起早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及适当的休息。
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的项目身高、体重、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视力、一分钟仰卧起坐。那么国家规定测试的这些项目长期锻炼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呢?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锻炼呢?
2、50米跑我就不说了,有关视力的问题前面已经说了。
3、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主要是锻炼腰背部、腿部后侧和膝关节韧带,是用于反映人体柔韧性的测试项目,柔韧性是指人体完成动作时,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的好坏,取决于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体积大小及韧带、肌腱、肌肉及皮肤的伸展性。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关节的灵活性,改善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以及肌肉、韧带、肌腱的伸展性,而当人们缺乏体育锻炼,体质下降时,很多都是从柔韧素质的下降开始的。我们看一些体操运动员、舞蹈演员、杂技演员,他们的身体柔韧性就是很强的。我记得小时候(上世纪70年代),经常做的游戏就是靠在墙上练习倒立、下腰、翻筋斗什么的。现在的人,时不时就岔气、闪着腰、肌肉拉伤、韧带拉伤等等,跟身体的柔韧度有很大关系。我感觉:现代人颈椎病,腰椎病可能也跟人的腰椎、颈椎关节柔韧性有关系。
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锻炼呢?
坐在床上,上身与床成90度直角,双手伸直触摸脚趾,但是腿不要弯曲。
身体站直,双腿并拢,崩直,弯腰,用手去触地,但是腿不要弯曲。
身体站在楼梯的上一个台阶上,用手掌去触台阶下面的地面。
这是最经济实惠、效率最高的联系方法,但是需要的是坚持,才能有效果。
4、跳绳:跳绳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锻炼形式,同样也是我们学校的传统体育活动,每年一年级我都教学生跳绳。跳绳是一项极佳的健体运动,能有效训练个人的反应和耐力,跳绳运动的配备十分简单,只需一条绳,所需的地方也不大,所以说,跳绳是一项简单方便,容易参与的运动。一般的家长都会跳绳,买根跳绳也花不了多少钱,平时在家跟孩子跳跳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加跟孩子的亲情交流。
5、仰卧起坐:是常见的健身运动,主要锻炼腰部及腹部的肌肉。长做仰卧起坐,既可
增进腹部肌肉的弹性,同时亦可以收到保护背部和改善体态的效果。它简单不受场地
环境影响的优点,是相当适合社会大众的简易运动方式,家长可以每天晚上在床上跟孩子一起做做仰卧起坐,岂不惬意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