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午11点15分,谈桥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迎来了一天中颇为期待的环节:吃中饭。“我们今天吃了冬菜黑鱼片和西红柿肉丝炒蛋,好吃又营养,我全部吃光光啦。”学生汪陈浩高兴地说。
事实上,不仅在谈桥小学,许多学校的学生用餐后都会选择“光盘”,这不仅是学生节约粮食意识的提升,也是我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食堂的一大缩影。
小食堂,大民生,办好学校食堂,让学生和家长满意是件民生大事。今年年初,市教育局将办好人民满意食堂列入十件“关键小事”,在校内食堂精准发力,提高学校菜品品质,提升全市食堂服务质量,持续改善教育民生,努力实现教育惠民目标。
这一项变革给我市学校食堂带来了哪些新气象?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近日,记者走进我市各学校寻找答案。
推荐中小学营养带量菜谱
学生吃得更好更健康
在海宁市机关幼儿园,每周二的中午,班级里总会迎来一个特别的伙伴:食堂大厨。这是学校设立的大厨来陪餐制度,既能督促孩子们争当光盘小使者,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们的喜好,让食堂更为真实地倾听孩子心声。
“孩子们会告诉大厨自己想吃什么,有些操作起来合适的我们会考虑放入孩子们的菜单之中。”副园长蒋连群告诉记者,家长们非常关心幼儿园的用餐质量,因为学校的菜单经常上新,品种非常多。
孩子们课间餐会喝牛奶、吃蛋糕,下午还有面、包子、馒头等点心和水果,有时还会有营养汤,至于中饭,幼儿园准备的营养套餐有五彩鱼丝、蒜香西兰花、荠菜豆腐鸡蛋羹,也有红烧大虾、西葫芦三片、肉末海带羹等。孩子们一天的餐费仅12元。
今年3月初,市教育局向社会征集中小学营养带量菜谱,共征集104例并在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公布了评选结果。暑期期间,海宁技师学院的专家老师根据中小学生的营养需求整理编制《海宁市中小学营养餐30例》,并向全市各校进行推荐。
可以很明显感觉到,今年以来,我市多所学校的菜色变得丰富了。谈桥中小小学总务处副主任陆平江说,学校新增了粽叶饭、紫薯包、萝卜丝包、青菜面疙瘩、红枣绿豆汤等食物,学生吃得很是开心,家长们也很放心。
“现在冬天天气比较冷,我们在课后乐园开始前,让学生喝一碗热汤面疙瘩汤,都是食堂师傅当天下午制作的,加入了鸡蛋、青菜和肉丝,营养又美味。”陆平江说道。
提升的不仅仅是菜色,还有厨师的综合技能。暑假期间,依托海宁市技师学院烹饪专业优势,市教育局对全市义务段中小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食谱搭配、操作技能等培训。同时,开展厨师综合素质考核和技能比武活动,重点对推荐共享营养菜谱清单的烹饪指导,据统计共415人参加,其中39家单位的食堂从业人员参与了烹饪操作比赛,82人参与烹饪考证。
“小鸟胃”+“狮子胃”专座
食堂成培养学生节约意识的“第二课堂”
用餐用得舒心了,节约粮食的意识也不能少。在这一过程中,我市各校屡出“奇招”,让光盘意识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十分有意思的是,谈桥中心小学专门给学生设立了“小鸟胃”专座和“狮子胃”专座,陆平江解释,这是学校为饭量特别小的学生设置的“小鸟胃”专座,饭量特别大的则是“狮子胃”专座,方便学生适量取餐,合理饮食。
“有些老师饭量特别小,我们食堂为这类教职工,专设立小份餐窗口和小餐盘,方便教师合理取餐,避免浪费。”他笑着说,此外,学校还会定期进行学生剩菜剩饭称重评比,食堂为每班配备了一个专用垃圾桶,由学生组成评比小组,每天对各班剩菜剩饭称重评比,对每月浪费最少的班级进行小点心奖励。“学生们评得可积极了。”
而在硖石中学,情况则有些不一样,学校准备了多格餐盘,遵循多类适量的原则给学生进行打饭。“我们有4个格子,可以打两个荤菜、一个素菜,还有一份汤,今天吃的是红烧鸭腿、肉饼蒸蛋、红烧胖干和土豆蛋花汤,菜色很丰盛。”有学生告诉记者。为了避免浪费,学校专门设立了半份餐窗口,学生可以在这个窗口打半份餐、小份菜,并进行“光盘”。
当然,除了“食育”,还有“劳育”。
新技术+数字化监管
食堂更阳光透明
食堂“微改造”的推进搭上了数字化的快车,实现了智慧化监管。
今年以来,我市优化食堂数字化管理,充分利用食材集中采购平台,发挥大数据分析优势,提高原材料使用预估的准确度,优化采购、仓储、配菜、加工等环节,减少原材料库存与浪费。
去年,我市通过建设学校食品采购与管理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供应商与全市147家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之间定点采购、集中配送和智能验收。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市进一步优化配送新机制,从入围的8家供应商中,由学校自主选择2-3家备选供应商,按一定周期供应食材。学校根据供应商价格和服务情况按周确定配送单位,做到供应商有竞争,学校有选择,有效督促并提高供应商服务水平,确保10万师生吃得放心。
看似是食堂微小的改变,实则体现了海宁对办好师生满意学校食堂、用心用情推进教育提质的决心。小食堂、大教育,正是立足于这样的基点,发生在我市各校的这场食堂改革正越做越实,越行越深。
市传媒中心记者|王家维
采用营养菜谱、设立专座…一起来看海宁这些学校食堂改革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