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难度!为高龄肠癌患者行微创手术
由于刘阿婆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病情相对复杂,手术风险及难度大大增加,为了确保安全完成手术,省二医普外二科团队组织了全院多学科会诊。经过详细讨论后,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必须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但必须处理好刘阿婆心肺等基础疾病。普外二科团队经过慎重考虑,在积极处理心肺等基础疾病的同时,为刘阿婆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微创手术相对传统开刀手术而言,痛苦少、康复快、并发症少、预后好。目前,科室结直肠癌的微创手术率近7成,2018年已成功完成100余例结直肠癌的微创手术。”负责此次手术的普外二科副主任医师郑权说,刘阿婆的手术也取得成功,术后五天就康复出院了。
郑权主任为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图片为医院提供)
郑权主任检查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图片为医院提供)
围手术期少遭罪ERAS管理是关键
在此次手术中,不得不提到ERAS(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由于刘阿婆高龄,并且心肺多项功能异常,她手术后可能存在较大风险,科室特地引入ERAS管理,帮助刘阿婆在围手术期应用多项措施,快速康复出院。”郑权介绍,ERAS是针对外科系统设计的既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日及医疗费用,又能最大限度利用有限医疗资源的技术,由丹麦外科专家HenrikKehlet教授于1997年首次提出,2007年,黎介寿院士首次将ERAS理念引到了中国,经循证医学论证后针对患者制定个性化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的治疗技术。
30%结直肠癌患者查出时已经是晚期
近年来,我国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高。据统计,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都高居所有其他肿瘤疾病第五位。
然而,结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却没有明显的症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等到发现问题时,大部分已经是中晚期。有统计显示,30%的患者查出时已经是晚期,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5%。尤其是30岁左右的结直肠癌病人,认为自己尚年轻,通常警惕性不够。
肠镜是发现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检查
学会观察大便,发现结直肠癌“蛛丝马迹”
郑权说,结直肠癌分为“左半”和“右半”,“左半”包括降结肠、1/3横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等,“右半”则包括盲肠、升结肠和近端2/3的横结肠。区分“左半”和“右半”有什么意义呢?这两种的症状有所不同,了解特点可有利于早期发现。
左半结肠癌主要表现为肠梗阻,患者的大便习惯、形状、物质会发生改变。正常人每天1-2次排便,呈条状的软粪便,而左半结肠癌病人大便次数则一天好几次,有时候几天不排便;大便不成条状或形状变细变扁,或硬结干燥;大便带血。
右半结肠癌则大便呈水状带有粘液,大便混有血液、黏液和脓液,颜色变成果酱样、沥青样等。晚期还会出现全身慢性消耗表现,例如,消瘦、贫血、乏力、腹水等。
(责任编辑:麦琼璇通讯员:朱璐诗、朱健)
本网站敬告网民:网站资讯仅供参考,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