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2019年度教育质量报告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

2019年是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锐意改革、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以办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为核心,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衢州育工匠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规划+制度、专业+队伍、文化+素养、治理+信息化”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和品牌,实现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编制和发布2019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101号)、《衢州市教育局高职成教处关于编制和发布2019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的通知》(衢市教高职成函〔2019〕18号)等文件的精神,通过总结提炼、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2019年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编制本报告。

第一章学校情况

#学校概况

#.1校名及历史沿革

#.2办学性质

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是一所公办职业学校,由衢州市教育局举办,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学校是实施全日制职业高中教育和非全日制社会培训的公办学校,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3校园面积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27亩,建筑面积52538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为#平方米,学校教学用房和实训用房严重短缺。

#.4学校集体荣誉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学校、浙江省名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等省级及以上荣誉10余项。

#学生情况

#.1招生规模

学校高度重视招生工作,认真分析历年招生情况和招生形势,多次召开招生工作会议,集思广益研究招生策略,制定科学的招生计划和管理办法,实施全员招生,加强招生宣传,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任务。今年我校计划招生965人,实际招生1187人,超过计划的20%。其中新疆班学生80人,3+4应用型本科班共32人,三校生3人。从生源质量上看,500分以上的33人(最高分577分),400分以上的419人,350分以上的783人。

#.2在校生规模

学校在校生规模为3741人,其中高一年级1187人,高二年级883人,高三年级782人,技师一年级658人,技师二年级219人,技师三年级12人。

#.3毕业生规模

2019年,学校毕业生人数为584人,其中223人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其余学生由学校安排和自主就业相结合进入各企事业单位就业。

#.4学生结构

2019年,学校在校男生人数为2344人,女生人数为1273人,比例为#:1。

#.5巩固率

2019年上下两个学期,因不适应学校学习、转学或者其他原因流生的人数为189人,秋季学期巩固率达#%。

#.6培训规模

学校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专业设备和师资力量,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职工、退役士兵、监狱服刑人员等,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2019年,全年累计完成社会培训17310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1434人次。

#教师队伍

#.1生师比

目前学校在校生为3741人,专任教师247人,生师比为#:1,相对合理。

#.2“双师型”教师比例

专业教师取得双师型资格的人数为118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88人,占专业课教师的#%。与2018年相比,新增高级技师6人。

#.3兼职教师比例

#.4专任教师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

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全校共有专任教师247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42人,达到98%,硕士学历22人,占专任教师的#%。

#.5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逐年提高,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124人,比例达到#%,高级职称的教师61人,占#%;专业课教师157人,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与2018年相比,中级职称教师增加8人,高级职称教师增加4人。

#.6反映教师队伍的其他数据

学校现有省名师4人,省拔尖技能人才1人,省优秀技能人才4人,省技术能手6人,省学科带头人6人,市拔尖技能人才1人、市名师5人、衢州工匠1人、市首席技师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市“115”人才8人。

#设施设备

#.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2019年新增实训设备#万元,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万元,生均设备值约12300元。

#.2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

学校校内实训建筑面积共8805平方米,有61个实训室,共有1928个工位,生均工位数约#个。

#.3生均纸质图书

学校藏书达#万册,生均图书达4#册,各类报刊杂志185种,电子读物1#万册,并逐年有计划地更新,借阅率达#%,达到省一级中职学校标准。

#.4学校设施设备的其他数据

2015年开始我校实施“让教育装备走出来、用起来”,图书进走廊、进餐厅,学校所有门厅等公共场所摆放60台云桌面,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场所,改变了学习的习惯和手段。

第二章学生发展

#学生素质

2.#思想政治状况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教育内容,开齐开足德育课,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核心素养水平。全校学生政治觉悟高,理想信念强。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能够很好地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组织纪律观念。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生活,待人接物有礼有节,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心。校风淳朴,全校学生很好地展示出中职学生阳光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文化课合格率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文化和专业素养较高。2019年全市文化课统测及格率#%。804名高一学生参加了职业与人文素养、计算机基础两门课程的考试;700名高二学生参加了语文、数学两门课程的考试。职业与人文素养及格率#%,计算机基础及格率7#4%,语文及格率#%,数学及格率#%。

2.#专业技能合格率

2019年学生中级工合格率92%,比18年增加3个百分点,高级工合格率91%。

2.#体质测评合格率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开齐、开足体育课、音乐课,加强学生体质监控,体质测评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2019年体质测评合格率为84.96%。

#.5毕业率

2019年,学校应毕业人数中职为387人,高职为261人,实际毕业人数为648人。

#在校体验

根据学校对2019年在校生进行抽样调查,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为#%,专业实习满意度为#%,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为#%,生活满意度为#%,校园安全满意度为#%。通过对我校2016级241名下企业实习学生抽样调查,学生对学校满意度为#%。

#资助情况

学校认真贯彻各级资助中心文件精神,学生处及各学部积极配合做好各项资助工作,使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2019年春季学期:审核符合国家助学金条件331人,其中2017级学生181人、2018级学生150人,实际享受资助学生331人,该学期共发放国家助学金#万元;审核符合中职五类生资助受助学生56人,该学期发放五类生资助资金#万元。

2019年秋季学期:审核符合国家助学金条件171人,其中2018级学生83人、2019级学生88人,实际享受资助学生171人,该学期共发放国家助学金#万元;审核符合中职五类生资助受助学生105人,该学期发放五类生资助资金#万元,办理、开通中国邮政银行资助卡107张。

#就业质量

#.1分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起薪

2019年学校毕业生就业人数381人,就业率#%,对口就业318人,对口就业率8#5%。各专业的起薪有所提高,具体见表一。

表一:各专业起薪

专业

起薪(元)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

3300

幼儿教育

2800

中餐烹饪

3000

现代物流

汽车维修

1500

会计

#.2升入高等教育比例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表二:升入高等教育比例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年份

毕业总人数

升学人数

比例

2018年

1285人

323人

25%

2019年

584人

223人

38%

#职业发展

学校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开发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教学、作业、批改、指导、复习、考试、成绩登记一体化,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课堂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大力开展教学见习和顶岗实习,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责任精神等,丰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能力。学校充分挖掘办学潜力,开办校园创业园,鼓励学生开展校园创业活动,每年举办技能节活动,展示学生的创新创业新品,并与市就业局合作开展创业培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最终帮助学生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章质量保障措施

#专业动态调整

3.#专业结构调整

围绕衢州市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智慧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优势服务业的战略要求,对接市政府统筹职教资源,加大专业建设统筹管理改革路径,学校加强专业调整力度,依托机电、汽修两个老牌有底蕴专业及物联网等新兴专业,将原有的四大专业群19个专业,调整为智慧交通、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等三大专业群及特色专业共10个专业,提高专业群与产业匹配度,促进专业集聚发展。重构专业群结构体系,聚焦产业链的关键节点,明确对应的岗位集群,明晰专业群与岗位群的映射关系,优化专业建设重点、质量要点和发展方向。做大做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省品牌专业,做精做特物流服务与管理、烹饪等省市特色专业,做亮做响省“3+4”中本一体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新增无人机操控与维护、VR技术等新兴专业,努力形成“重点专业为龙头,骨干专业为支撑,新兴专业为突破”的三级专业建设格局。具体见表三。

表三:学校调整后的专业情况

专业大类

龙头专业

骨干专业

新兴专业

智慧交通

汽车运用与维修

汽车营销与服务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

物流服务与管理

智能制造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

电气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VR技术

计算机平面设计

在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基础上,三大专业群教研组按照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学校实际,重新制订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上,确定了由“文化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核心课)+文化限定选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自由选修课”组成的课程体系,确定了相同的专业大类不同的专业方向具有统一的文化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即核心课),规定了文化必修课必须由语文、数学、英语、德育、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组成;合理划分了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限定选修课程,专业限定选修课必须与专业方向捆绑在一起,确定了自由选修课程分人文素养类和拓展课课程。提高一体化专业课程模块的课时比例,突出职业技能导向,突出专业技能培养。

#教育教学改革

3.#学校公共基础课

学校在保障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严格按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足开齐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等基础课程。并针对中职学生认知特点,改革学科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公共基础课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3.#专业设置

按照专业对接产业链要求,确立“学校对接职业,学部对接行业,专业对接产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紧跟地方产业发展趋势,紧扣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发展需求,逐渐构建起适应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物联网等产业,形成“产业契合度高、总体规模适度、布局结构合理,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做强主干专业,做特新兴专业、做精优势专业,初步调整形成以智慧交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三大专业群为主,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在各产教园区成立专业学院,如衢州市绿色集聚区汽车学院、衢州市柯城区专业市场火宏凯泰汽车学院、衢州市巨化物流学院等,全面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全面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为衢州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3.#师资队伍

学校实施基础达标、名师打造、素质提升和团队优化“四大工程”,构建“三三三”培养模式,即省市名师(大师)、骨干教师、教学新锐“三层培养”;名师带课题,骨干做课程,新锐实践教学“三层教研”;市级、省级、国家级“三层竞赛”,努力打造一支理念先进、技术一流、团结精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开展“创新杯”课堂教学大赛,新锐教师、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三梯队进行,以赛促教,实现课堂质量和教学水平“双提升”。新锐教师陈俏在省计算机专业年会上做教学展示,得到与会人员高度评价。

2019年我校教师参加自主选课培训254人次,教师完成培训总学时数20709,人均学时#;五年周期内,90学时集中培训完成教师173人,省级骨干培训6人次,新增高级技师6人,国家培训2人次,共有7位教师到德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研修。

3.#课程建设

根据教师特长和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学校开设武术课、舞蹈体育、心理健康、高雅音乐欣赏、生活中的法律、自我保护等特色课程。学校共开设26门社团课程。如汽修专业以“汽车生活馆”为依托,模拟职业环境,搭建学生磨炼专业技能的平台,学生为学校教师和社会人员开展10余种技术服务项目,开发了5本校本教材。依托“南孔圣地”地域特征,构建融合书、礼、艺、技一体的课程体系,开发“南孔家宴”品牌课程,全方位培养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业本领的“三创”学生,《烹饪遇见儒学——“南孔家宴”助力城市品牌打造》案例入选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优秀案例,出版校本教材《人间有味·美食美文》。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将“职业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培育、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建立“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专业教学活动与企业工位技能要求、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把学校与企业,专业教师与技术骨干,学校理论考核与企业实习评价,专业学习与创业教育相融,根据“四位一体”“四通四融”的要求,组织“百名教师进千企”活动,对本地汽修、机电、信息、物流等四大类90多家企业(行业)进行现场调研,结合《浙江省课程改革指导方案》,重新制订11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每一个专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见表四。

表四:完善后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

“3+4”院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工位项目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一中心、双结合、三环节、三选择的“1233”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技术应用专业

“做学合一,三段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三位一体四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6信息化教学

教学资源共享:学校借助网络平台将教师教学资源(教案、教学进度安排表、优秀课件、优秀教案、微视频、公开课视频)上传爱数云空间,方便同一教研组内教师教学资源共享、也方便教研组内教师间相互探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学生也可借助学习资源,进行线上学习,让学习更便捷。理实一体实时互动:在部分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化直播技术将教师或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实时传播到一体机,不仅解决因工位空间有限而无法满足所有学生观看教师示范操作这一难题,同样借助信息化直播技术将学生的操作上传至一体机,可以实现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实时互动:借助信息化技术或信息化网络平台,进行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实时互动,可以实现教师在不同授课地点给同一批学生上课,也实现了学生可以在不同地点接受同一教师的上课。目前汽修专业所推行的“无边界”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工位设备空间的局限性,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实时同步讲解,让教师得以同时对多名以上学生进行操作示范。

#.7实训基地

2015年被确立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共87个。其中拥有省级公共实训基地1个、省级专业实训基地3个、省级创业创新基地1个、市级实训基地4个。实训室有完善管理制度,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全面推行7S管理,实训开出率为100%。

#.8教学资源建设

运用“互联网+”思维完善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融汇互通,全面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学校教学资源建设的能力,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任务,多终端构建智慧校园,是省职教资源建设示范基地。云桌面让学习触手可及,共同课堂让走班选课更便捷,学习空间让教学更方便,知识碎片化让学习更精准,学校制作优质的教学资源#8T,做到共建共享。学校共开设26门社团课程,如汽修专业以“汽车生活馆”为依托,模拟职业环境,搭建学生磨炼专业技能的平台,学生为学校教师和社会人员开展10余种技术服务项目,开发了5校本教材。通过“嵌入选择订单、双师全程共导”,配合“企业教室”分段式实习课程(认识岗位、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修改教学计划,更新课程设置,开发课程资源,开设5门特色网络课程,新建碎片学习视频12个,开发编写校本教材9本。

#.9教材选用

学校优先选用国家级规范教材和省统编教材,同时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征订或发放记录,校本教材及备案记录等资料详实。学校建立了全国劳动模范叶幼青大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徐建雄等大师工作室,编写5本校本教材。

3.#0国际合作

学校在原有国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资源、新思路,深化国际合作范围。今年6月,与位于瑞典西海岸城市孔斯巴卡的艾乐夫·林达尔夫高中就合作事宜进行沟通与对接,并于11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两校计划于明年开展师生互访。今年11月,学校分别与澳洲国际职业教育中心和浙大求是教育对接,共同探讨中外中高职互联互通办学模式,研究新加坡、立陶宛、澳大利亚等国留学、研学可行性,为教师进修,学生留学、研学提供新选择、新通道,合作范围实现从一国向多国的扩大。

3.#1其他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开展“唤醒”教育,唤醒学生潜能,点亮学生心灯,在“唤醒”学生同时也“唤醒”教师,打造“三有”课堂——有用、有趣、有效。有用即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专业;有趣即唤醒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学生愿意抬头听课;有效即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教师培养培训

3.#教师培养情况

学校制定教师培训制度,科学规划培训方案,实施“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国外”的五位一体教师培养工程。全员培训工程,即以“请进来”为主,重点加强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即根据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因人而异,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与市教研室对接实施职教通识培训,与人社部门对接,实施专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提升工程,即以省级培训为主,培养高技能师资。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即根据专业发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提升专业带头人能力。高技能研修工程,即以境外培训为主,学习国外先进职教理念,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教师培训情况

#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

学校修订了教学质量八项考核方案、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出台了《课程考核管理规定》等,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公开课、汇报课为交流渠道,畅通名师、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的交流通道,让名师经验有效下沉,让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以7S教学检查为标准,规范教学检查程序,完善教学考核方式,开展教学综合评价,以评价监督教学工作规范化发展,提升教学考核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实现教学诊断及改进。

#.2学生管理

2019年,我校紧紧围绕“乐学善思的人文品质、阳光健康的积极心态、创新精技的职业态度、向上向善的人生追求”的育人目标,构建有品德、有品味、有品质的“三品人才”培育体系。

制定实施《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八项规定》,促进学生行为文明的养成。用学生一日常规、行为规范八项规定要求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从身边小事做起,培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财务管理

学校按照上级要求,进行了内控制度建设与制度疏理工作,成立了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制定了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强化了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收支业务内部控制、政府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建设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合同管理内部控制。

#.4后勤管理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从“勤快、务实、高效、优质”四个方面入手,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后勤服务工作,为全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转和学校发展保驾护航。维修人员每周都对教室、寝室的门、窗、水、电等设施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本着花钱办实事办好事之目的,一方面为学校算经济帐、真正做到当家理财;另一方面,千方百计解决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所需。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固定资产,使财产管理规范化、明细化,做到帐、物相符,严防学校财产的流失。食堂管理严格监督检查,做到安全卫生,保证全校师生吃得安全、卫生,让家长满意、放心。学校积极响应市政度创文号召,组织花工及绿化人员定期浇水、施肥、修剪,对校园绿化进行精心修整和草皮补植,清洗全校的玻璃幕墙,整修教室、办公室的窗帘等,保证校园的干净、整洁,给全校师生营造一个美丽、舒适、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5安全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副校长具体抓的安全工作领导组,并根据各科室具体工作内容,成立了校园设施设备管理、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校园安保、食品卫生、周边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安全工作小组,强化对安全综治工作的领导、督查与检查,确保安全工作机制有效运行。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将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处室、学部和班级的工作范围,并进行严格考核,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压实安全主体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应急工作预案及应急疏散预案。建立安全工作台账,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教育及周边安全等各类材料的分类归档。学校建成“智慧用电”项目和校门口移动门改造项目,实现学生进出校门人车分离,消除了存在的隐患。

#.6科研管理

学校修订完善《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教科研奖励办法(试行)》,完成衢州市2019年衢州市教育教学规划课题结题6个,浙江省2019年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课题结题2个。推荐申报浙江省2020年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课题3个、衢州市2020年衢州市教育教学规划课题3个、2020年浙江省职成教厅教育教学规划课题1个,完成市级以上优秀精品课程4门。教师论文公开发表39篇,获奖论文31篇,其中省一等奖以上6篇、省二等奖4篇、市二等奖以上8篇、市三等奖13篇。

#.7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目前有班子成员9名,中层正职10名,中层副职18名。年内新提中层正职1人、副职2人,进一步充实了学校管理队伍。

#.8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学校智慧校园#的基础上,完成智慧校园#的整体架构。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的数据化。围绕“治理能力现代化”和“管理标准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十个一”,即一张流程清单、一个APP、一张公文、一个钉钉、一个空间、一张表单、一个终端、一张卡、一个二维码、一个档案率先实现“零跑腿”。2019年6月,学校获批中央电教馆2019年度“职业院校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和认证”项目院校。

智慧校园#与学校治理能力建设架构图

#德育工作情况

#.1德育课实施情况

开足开好德育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始终将德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每个班级每周必须开设2节德育课,高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道德与法律》两门课程,高二年级开设《哲学与人生》与《心理健康》,高三年级开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同时要求教师的授课严格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绝不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现象。另外学校积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比赛;聘请法治机构专业人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相应的法治讲座;同时晚自习期间每个班级每天必须观看新闻联播,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事。

#.2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以培育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为核心,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以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融入”“大研学”基地学习和“微践行”创意实践等系列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将“有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校园文化和衢州的“礼”文化有机结合,让工程师生成为衢州有礼的践行者和代言人。

#.3文明风采活动开展情况

2019年54名学生获得企业(社会)表彰,参与志愿活动达786人次。跆拳道社14名同学参加柯城区第七届全民体育节青少年跆拳道比赛取得8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在2019年省艺术节评选中,我校合唱社团《蓝蓝的夜蓝蓝的梦》《祖国不会忘记》荣获省三等奖。在2019年市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击剑比赛中,参赛4位同学获第一名2人、第二名1人、第三名1人。

#.4社团活动

学校以“乐以修心”“乐以修身”“乐以修学”“乐以修行”为主旨,规范社团管理,增加社团类型,让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培养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目前全校有20个学生社团,其中包括传统文化社团、体育运动社团、音乐舞蹈社团、各专业技能社团等,全年学生社团共获市级以上荣誉20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20多次,参与人数达5000多人次。《儿童之家》项目获省“文明风采”大赛优秀案例,16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获浙江之声“新时代雷锋”的光荣称号。

#.5团组织学生会建设及活动等方面

学校共青团组织紧密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夯实团务基础,切实推进团工作。坚持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和发展民团组织。进一步完善学生会机构,努力打造学生锻炼和成长的平台,让学生会成为学校管理的好助手。每年秋季开学在全校范围内公平、公正、公开地举行学生会招新工作。经过严格选拔,让更多优秀的学生参与到学生会工作中。通过每月一次的全体学生会大会,每周一次的全校班团干部会议,每天一次的学生会部门总结会议,不断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会在学生工作中的自管自律作用,提高了学生会成员的服务水平与管理能力。

#党建情况

第四章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主动与企业联系对接,实现“多元化”合作模式的精细化管理,汽修专业通过“校协”合作,与衢州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共同对校外实训基地选择进行筛选,与衢州市文富汽车修理厂、衢州市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有限公司、衢州中恒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30多家衢州市汽车维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2019年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合作企业11家,为培育高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

#学生实习情况

#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积极主动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物流专业与衢州市物流协会、衢州工业新城物流园成立了“物流学院”,汽车专业与汽车协会成立了“汽车学院”。

第五章社会贡献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433”发展战略体系,根据地方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依托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优化重组专业群,修订主干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聘请市劳模大师为客座教授,培养了大批学业、技能双优秀的毕业生。2019年97%的学生获得中级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率达#%,专业对口率达#%,用人单位满意率达#%,高考及3+2升学率达95%。真正实现中职学校“升学有通道,就业有门路”。

#社会服务

学校拥有当地唯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中心,是衢州唯一一所具备技师及高级技师培训及考核鉴定的职业学校。一年来为企业高级工以上培训鉴定358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260人,高技能培训和鉴定占衢州地区培训总量72%。2019年,发挥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础优势,高级工及以上培训达2196人次。学校多名专业骨干教师加入“衢州金蓝领技术协作创新团队”,为全市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已帮助解决60余项各类技术问题,创效500多万元,同时学校利用办学优势,为全市职业技能比赛、各类各级社会考试等提供技术服务。

#对口支援

我校自2012年承办新疆班以来,已累计招收588名新疆各族学生,截至目前已为新疆地区培养物流、汽修、电工电子等专业技术人才310名,其中有81人已升入大学就读,其余毕业生也已全部就业,就业率100%,深受当地企业欢迎,为建设美丽新疆、实现新疆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服务。学校发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先后与绍兴艺校、接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七一”职中开展合作对接,为合作学校提供各种援助。同时外派信息处杨建强赴乌什县职业技术学校协助完成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能实训基地项目整体建设及验收等工作,并为该校后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第六章举办者履职

#经费

6.#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

6.#生均拨款

6.#项目投入

2019年,学校共投入106#5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包括:投入#万元,用于学校专业建设、资产管理及教材采购等方面;投入#万元,用于学校基建维修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类别

招标模式

中标价

(万元)

中标单位

1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采购

2019年3月6日

公开招标

2#7

山东国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

电瓶式叉车采购项目

2019年4月1日

在线询价

#

浙江飞猫贸易有限公司

3

推拉式黑板采购

2019年4月18日

衢州市古城众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4

现代物流综合作业系统项目

2019年4月24日

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5

教材采购项目

2019年7月19日

3#

杭州威博文化体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6

学生床采购项目

2019年8月19日

浙江晨升工贸有限公司

7

计算机高考班机房建设项目

2019年8月30日

衢州市南天电脑有限公司

8

平面设计专业机房建设项目

9

数媒专业购置摄影摄像器材及录音棚设备项目

2019年9月1日

衢州市好兄弟电脑技术有限公司

10

物联网智慧云物联云计算运维基础创新实训室建设项目

2019年9月18日

杭州楚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11

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室建设项目

2019年9月19日

实达实集团有限公司

12

LED大屏采购项目

2019年10月21日

浙江江山和平商贸有限公司

13

机电专业实训室设备完善及创新工作坊建设项目

2019年11月13日

4#2

杭州志杭科技有限公司

14

智慧化校园#系统平台建设项目

2019年11月19日

杭州鼎永科技有限公司

15

报告厅装修工程

基建维修

2019年7月9日

浙江明城建设有限公司

16

汽车美容实训区装饰装修工程

衢州市衢信建筑有限公司

17

屋面修漏防水工程

2019年7月23日

常山安欣建设有限公司

18

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校园管道改造工程

2019年8月6日

浙江联信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19

教学楼外墙改造工程

2019年9月16日

浙江泰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

办公区改造及校园零星维修工程

2019年8月27日

21

垃圾分类设施提升改造项目

2019年12月31日

浙江港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合计:

106#5

#政策措施

6.#落实办学自主权

学校坚持依法办学,以人为本,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断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提升学校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的能力。积极推进学校章程、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加强专业建设,科学设置课程,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办出学校的特色和水平;落实招聘教师和办学经费的自主权,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聘用教职员工,依据学校发展的实际制定办学经费特别是教师绩效的奖励方案;积极推进家校互动,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坚持民主管理,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开设“校长信箱”,定期召开教代会,重视发挥纪委、工会、校监会、群团等组织的监督作用,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6.#落实教师编制

6.#出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政策和制度

2019年学校先后修订并新出台了《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工作规则(试行)》《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党委会议事规则(试行)》《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试行)》《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考勤制度》《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教职工岗位津贴实施办法(暂行)》等26项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七章特色创新

1.烹饪遇见儒学——“南孔家宴”助力城市品牌打造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总书记来衢考察时指示:“衢州是南孔圣地,孔子文化值得很好挖掘、大力弘扬,这一‘子’要重重地落下去。”

目前,衢州正在全力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依托学校烹饪专业优势,本着“承文化之美发产业之花育人才之苗助城市品牌”的追求,打造”南孔家宴”品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七个一”。

一是形成一条专业服务产业新路径。将烹饪专业融入地方文化,以“专业服务产业品牌推动品牌”的实践,实现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二是形成一套菜系标准的固化成果。制定菜品名称、食材选择、烹饪手法、上菜流程的标准,把“南孔家宴”形成固化成果,使之可推广可复制。三是形成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领域、全感官、全课程、全学科、全过程”的全景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书、礼、艺、技于一身的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业本领“三创”学生及有德,有艺,有文化的儒厨。四是构建一套项目课程体系。重新选择和序化教学内容,形成融“书、礼、艺、技”于一体的项目课程体系。五是打造一支“双师型”专业创新团队。通过菜品研发、标准制定、品牌打造、成果推广等,搭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以项目助推、技术创新、品牌打造促进教师厚学精技,近两年四位90后年轻教师多次在国赛中获奖。六是助力一个城市品牌建设。“南孔家宴”是对城市品牌建设“文化之礼、产业之礼”题中之义的积极回应,成为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

2.互联网“+”新思维构建新疆内职班民族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

民族教育信息化是民族教育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是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互联网作为优化民族教育资源配置的平台,通过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转化应用,最终实现民族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和创新。

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借助学校信息化特色,“互联网+”思维理念先行,行动跟进,完善学校新疆班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学校新疆班工管理、考核、评价的能力,驱动新疆班管理能力改革发展。

一是顶层设计——智慧校园#整体架构。以高速网络校园应用服务平台为举措,新疆教师团队建设为依托,通过整合、打通、打造全校应用中心。二是终端联通——教学资源综合应用。云桌面终端,打通界限统一管理;云一体机,创造“云+互联网”模式,让教师云端开展备课授课、学习指导、资源建设;电子班牌,转型升级成数据库。三是“共同课堂”——实现“三学”创新。新疆学部通过已建成的校园无线网络系统、多媒体直播系统等服务平台,开展防三股势力的专题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民族团结教育课堂“互动学”。依拖学校万兆进校、千兆到桌的高速网络基础环境,将普通教室建设为一体机多媒体教室,实现网络环境“随时学”。通过将汉语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后存入工程云空间,实现平台空间“精准学”。四是最多跑一次——学部管理“零跑腿”。以一张流程表、一个APP、一份公文、一个钉钉、一个空间、一个表单、一个终端、一张卡、一个二维码、一个档案实现教育教学管理“零跑腿”。

第八章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主要问题

1.发展的瓶颈难以突破。学校目前占地面积85073平方米,建筑面积46505平方米,在校生3796人,生均用地面积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为2#1平方米和1#5平方米,远远低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2010〕12号)规定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不少于20平方米和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的最低标准。学校教学用房和实训用房严重短缺,6人标准学生宿舍安排了10人住宿,学生错峰安排就餐,错峰晨跑,严重影响学校发展。

2.编外用工数量依然庞大。经过近10年的努力,学校编外人员从152人下降至52人,下降了#%,但和市直兄弟学校相比,数量依然庞大。这52名编外人员中,教师岗位35名,此外还有安全员1名、学生档案员1名、水电维修工2人、实训器材管理员1名、饭卡充值员1名、学籍管理员1名、财务管理人员2名、文印员1名、保洁员6名、绿化工1名。学校编外职工平均工资#元/年(高于2018年衢州市社会平均工资56743元)。2018年度编外用工经费总支出#万元,支出大多来自于公用经费,给学校财政带来巨大。

#改进措施

1.加快一期扩建工程。为进一步缓解学校办学压力,学校根据《衢州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4〕71号)文件精神,学校拟启动一期扩建项目,项目选址位于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以南,锦西家园以北,甜爱路以东,锦西大道以西预留的#亩用地。项目建设总投资(含地下空间)28787万元,由市财政资金投入。新建建筑总面积608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33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7500平方米。

2.科学优化编外用工。一方面实施劳务外包。引入第三方,对10位临聘人员实施劳务外包,学校与第三方签订协议,由第三方对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积极鼓励考编。在52名编外人员中,还有12名年龄未达35周岁,学校将为他们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尽早考进编,解决“个人问题”。

第九章其他

#学校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及市教育局提出的“两强、两提升”的年度工作目标,科学定位,坚持办人民满意的职校,为衢州育工匠。

一、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

(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大力加强思想建设和党员干部学习教育。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引领全校师生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把牢政治方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要扎实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每项要求,保持定力、不懈努力,用行动书写忠诚与担当。

(二)党建统领,实现“两强两提升”。要按照市委和市教育局党委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两全”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真正以党建来统领学校所有各项工作,同时加强清廉学校建设。一是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抓好“三个三”党建工程,探索构建“王”字型运行机制【做优党委“顶线”,做强支部的“中线”,坐实“网格”的底线,做畅联动智慧的“竖线”,做到师生有所呼,组织有所应,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二是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把支部建到学部,支委会参与学部管理。新一轮支部调整后,每个学部都设有党支部,增加一个学生支部,今后原则上学部负责人要兼任支部书记,党政要合署挂牌办公,党务行政工作相结合,形成“一张皮”。三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工作职责。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思想,把抓好党的建设工作作为本职工作。

(三)继续贯彻落实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徐书记、汤市长在全市教育大会上讲话精神,找准定位、主动有为。一是坚持服务地方积极发展不动摇。不断加强与红五环、开山、永利达等企业的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并加大社会培训力度,为地方经济输送实用性高技能人才。二是提前做好专业布局调整。围绕地方经济社会产业,结合学校实际,重点建设好汽车工程、工业机器人、现代物流三大专业群,办好学前教育、西餐、数字媒体三个特色专业。三是做好校园“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助推学校治理“现代化”。建立满足“一网、一门、一次”要求的“一站式”实体校务服务大厅和虚拟校务服务网,努力实现师生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二、明确办学定位,找准发展方向目标

(一)坚持以国民教育序列的学历教育为主。坚持以工程技术学校为办学主体,找好工程技术学校和技师学院两块牌子间的平衡点,坚持“两条腿走路”,抓高考升学和抓技能提升、就业并重。

(二)做精做强做深做细做实主体专业。以职教“五个统筹”为契机,尽早谋划主体专业的布局。围绕地方经济社会产业,以工科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做强巩固传统优势专业群(汽车、机电),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专业(智慧产业),兼顾现代服务产业,淘汰不适合区域发展的小专业。

(三)加强对外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扩大社会培训等。加强和企业的深度合作融合,把真正有质量的企业岗位提供给我们的学生;同时要坚持贴近实战,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或者说新型学徒制。要加大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对接,同时还可以转变思维,力争完成80名高级技师、80名技师、500名高级工的目标,为地方经济输送实用性高技能人才。

三、端正理念,紧扣中心矢志育人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育人育文育技相结合。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和质量这个生命线,狠抓学生习惯养成、狠抓课堂教学、狠抓教学质量。坚持技能与升学两手抓,力争单招单考成绩有新突破,本科上线率达10%。发挥技师学院的优势,重视技能培养,面向人人的技能竞赛取得好成绩,国赛有新突破。

(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推进全员德育。抓住“信、心、活、全”四个字,“信”即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心”即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即从身边事、身边人出发,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把知化成行;“全”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从入学第一课直到离校最后一课,渗透到每个学科、每个课堂、每个活动、每个班级、校园每个角落,让学校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

(三)改进和提升教学工作,保障教学质量提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要从“知大局”“知规律”“知方法”三方面去努力。“知大局”要研究教学改革、中职高考的最新动态,方向不能错;“知规律”,懂得教育教学规律、人的成长规律,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是不一样的,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学生,要懂得因材施教、分层推进;“知方法”,坚持科学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认识现状、规划未来、制定目标、推进工作,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用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推动教学提质增效。

四、凝心聚力,营造和谐校园生态

(一)增强“工程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020年是学校成立十周年,我们将设计举办“工程十年”系列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凝聚力,创设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干事创业的氛围和良好生态环境。

(二)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建设。理顺完善干部培养使用梯队,促进干部成长,建设团队精神,提升战斗力。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将优秀一线骨干教师吸收到党组织,充实加强党员队伍力量。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培训培养考核管理,提升班主任待遇和地位,学校评优评先等各方面政策坚持向班主任倾斜优先,拓展班主任发展空间。做好教师招考规划,文化课教师原则上只招高校应届毕业生,专业课教师要么是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要么是行业企业的资深骨干。落实新任专业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加强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养。选好苗子,有计划地、有针对地对名师、特级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进行培养,实现知名教师新增长。

五、规范治理,提升管理工作效能

(一)理顺和健全学校管理体制机制。理顺学部和处室间、学部间、处室间的职责,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处室管“线”上的工作,学部推进“面”上的工作。要加强学校统筹的工作力度,职能处室代表学校某一条线工作,必须提升统筹能力。学部则是强化执行和落实,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

(二)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依章照章办事,规范管理;加强劳动纪律管理。加强学部管理、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管理,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把握好教学五大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评价反馈、个别辅导)。

(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体系,强化督考。学校发展靠落实,推动落实靠督考。要建立健全工作督考体系,建立处室、学部年度工作考核和奖惩制度。每个处室都要梳理自己的核心业务、核心指标(代表学校的),各学部要围绕处室的核心指标高效完成工作。

六、统筹谋划,提升发展保障力

(一)稳步推进省中职“三名”工程建设。坚持“强谋划、提标准、建品牌”的名校建设总体思路,以成果为导向加强谋划,要求一个项目一个成果、一个项目一个品牌。聚集建设过程,进一步明确方向,理清思路,提升标准,拓展视野,在建设过程中培养成就一批人。强调全员参与,把名校建设与常规工作,与教师的本职工作相结合,营造全校齐参与、人人做贡献的良好氛围。加强顶层设计,从优势点、特色点、创新点、突破点中谋划学校品牌,以目标引领,成果引路,任务驱动,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三)积极推进新疆内职班“三混”工作。目前新疆内职班已经实现了同楼不同层的混宿,即新疆学生和本地学生暂时分住在不同楼层,以此种方式混住。接下去会继续积极推进混餐和混学。学校打算在民族食堂增设本地学生专窗,在本地食堂增设民族学生专窗,先试运行,不断改进。由于新疆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达不到混学要求,这要等省里先试,学校才能跟上,考虑先让基础相对好一点的高考班的这一少部分学生混学。“三混”工作无疑困难重重,但对促进民族学生的融合意义重大,学校一定努力想办法克服。

附件:

案例1:烹饪遇见儒学

——“南孔家宴”助力城市品牌打造

一、背景与起因

衢州为唯一一个“有庙又有人”的孔氏南宗所在地,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一直居此会见宾客或著书立说。2005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总书记第5次来衢州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衢州历史悠久,是南孔圣地,孔子文化值得很好挖掘、大力弘扬,这一‘子’要重重地落下去。目前,衢州正在全力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推进全域旅游。但南孔饮食文化仍处待开发状态,地方饮食特色体现不足,品牌文化内涵深挖不够,因此,我们依托学校烹饪专业优势,本着“承文化之美发产业之花育人才之苗助城市品牌”的追求,打造”南孔家宴”品牌,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融合书、礼、艺、技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全景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措施做法

学校将烹饪专业作为融入地方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将南孔文化与烹饪进行有效融合,打造“南孔家宴”品牌。“南孔家宴”品牌打造主要包括市场调研、制定标准、菜品研发、课程开发、品牌推广及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六大过程。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图1“南孔家宴”品牌打造过程

(一)市场调研

1.北宗的“孔府家宴”。2019年初,“南孔家宴”品牌建设团队赴山东曲阜调研“孔府家宴”,拜访中国孔府菜第一女传人王兴兰,了解孔府菜的制作标准,开发过程及故事挖掘,汲取“北宗”经验与精华。

2.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新需求。全域旅游致力于打造新产品,培育新业态,发展新动能,为游客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更丰富的体验、更特色的产品,也推动旅游餐饮行业消费需求呈现重文化、重特色、重康养的新态势。具体调研蕴含文化价值的饮食追求,了解康养理念地适用人群以及饮食特色化、地域化的市场情况。

3.南孔文化的底蕴与传承。参观孔氏家庙,参加每年一度的祭孔大典,了解南孔文化的背景,故事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拜访孔祥楷先生,聆听“那些过去的事情”所蕴含的饮食、礼仪、音乐等;汇报南孔家宴品牌打造的设想,听取建议和意见。

4.行业企业中的需求。东方集团为衢州最大的集餐饮、住宿、购物于一体的龙头企业,是学校“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了解餐饮业对“南孔家宴”菜品的研发情况,寻求合作,携手打造品牌。

(二)制定标准

1.菜品标准:与行业专家共同定制家宴中单个菜肴的规格标准,力求市场推广时品质的统一性。

2.器皿标准。定制一批家宴使用的的器皿,菜对器。每个菜品与器皿一一对应

3.食材标准。使用传统孔府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髓,充分挖掘本地特色优质食材,运用适当的烹调方法力求保持食材的本味。

(三)菜品研发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既有诗情画意,又饱含着吉祥荣耀祝福的菜肴,从庙堂的满汉全席之上,飞至寻常百姓的餐桌,承载着千年间的人与事,流淌在人们的舌尖上,在筵席间传礼,在唇齿间留味,在人心中入魂,这就是“南孔家宴”。根据“南孔家宴”的菜肴定位,首批开发了南孔礼杏、清汤素燕、龙凤和鸣、麒麟御书、诗经面条、六艺迎宾、西瓜洞、乐礼等8个菜品。每道菜都是一个故事,人生至理呈现在精巧至极的菜品之上,寄希望在南孔大地上绵延传承。

雕刻作品“龙凤和鸣”亮相省技博会

(四)课程开发

1.“南孔家宴”品牌课程设计

“南孔家宴”品牌项目课程在品牌打造过程中,以课程跨界融通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突破,构建书、礼、艺、技等课程,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线上云端学习与线下社团运作,推进1+X实体论证等途径,让项目化课程落地。

图2“南孔家宴”课程设计

2.“南孔家宴”品牌技术要求分析

打造“南孔家宴”品牌的技能要求包括:能根据顾客的营养需求运用现代营养理论优化烹饪工艺;能开发色、香、味、形俱佳的体现南孔文化的创新菜肴;能设计喜宴、家宴、迎宾宴等三大宴席菜单;能建立菜品制作标准,规范菜品制作流程。

3.培养目标确定

“南孔家宴”品牌的技术要求就是培养目标。(1)能力方面(能力目标如表2所示)

表2能力目标

总体能力

单项能力

能根据当前旅游餐饮行业呈现的新态势开发健康养生的“南孔家宴”

1.能对顾客的餐饮需求进行全面详实的调查

2.能对顾客的餐饮需求进行准确评估并设计菜品

3.能准确进行成本核算并选择合适的原料

4.能正确准备烹饪原料并进行合理烹调,尽量创新

5.能正确评价菜品,书写菜品说明书

6.能对菜品制作流程、标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

7.能对菜品进行包装并宣传

(2)知识方面(知识目标如表3所示)

表3知识目标

知识

掌握当前旅游餐饮市场的格局

了解六大营养素的结构、功能及在食物中的含量

了解主要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掌握食品保藏的方法

掌握菜点文化背景和中国饮食文化的讲解能力

了解菜品评价标准

了解菜品保障、宣传途径

(3)素质方面(素质目标如表4所示)

表4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掌握阅读能力

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南孔家宴”品牌推广

1.设立“南孔家宴”陈列室——儒味馆。推广“南孔圣地”人文典故、“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南孔文化”的精髓的传播。对“南孔家宴”菜品、菜谱及制作标准流程、冷拼与雕刻艺术等进行集中展示。

2.在国家级儒学文化产业园核心区——水亭门推出“南孔家宴”特色菜品。水亭门是衢州国家级儒学文化产业园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衢州古城的中央休闲区和市政府倾力打造的5A级景区主景点。水亭门自开街以来,客流量大,年人流超过1000万人次,是“浙江省网红新地标”。学校与水亭门的“古铺粮食”合作,推出“南孔家宴”特色菜品,让“文化”走进游客大众的餐桌。

4.依托社会培训,送教下乡,让“南孔家宴”走入寻常百姓家。依托“乡村振兴讲堂”、“农家乐”餐饮培训等,让“南孔家宴”走进“农家乐”餐桌,走入寻常百姓家,服务乡村振兴。

(六)形成全景式人才培养模式。

“南孔家宴”品牌的打造,突出“全领域、全感官、全课程、全学科、全过程”,即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和学校等全领域社会资源,整合语文、音乐、美术、计算机等全学科(专业)资源,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嘴等全感官的体验,融合烹饪专业全课程的项目化设计,全方位培养书、礼、艺、技于一身的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业本领“三创”学生及有德,有艺,有文化的儒厨。

1.以书达意。带领学生参观南孔家庙,拜访孔子第七十五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了解南孔家宴的文化。学习《论语》等传统经典编写语文教材《人间有味——美食美文》,提升学生文化底蕴,培养书以道事达意的能力。

2.以礼明德。开发喜宴、家宴、迎宾宴等三大菜系,建立菜系制作标准与流程,为“南孔家宴”走向市场铺设道路,同时在实践中领悟南孔饮食文化中蕴含的礼仪,让每一道菜融入情感,礼以节人立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择一事精一技。

3.以艺融通。将三大菜系以及“南孔文化”故事配合音乐、图像进行艺术设计,制作成工艺品、伴手礼,作为旅游纪念品,为全域旅游增色。创作过程融合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做到艺以发和融通。

4.以技达人。在学生创业基地、学校对外交流、衢州市文化旅游街区、沿线农家乐推广“南孔家宴”品牌,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以及创业本领,做到技以立身达人。

图3全景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成效与影响

2.构建一套菜系标准。“南孔家宴”品牌在菜品名称、食材选择、烹饪手法、上菜流程等方面都制定了标准化的体系,标准化菜品体系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衢州菜以及南孔文化的认知;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衢州餐饮的总体水平,避免质量参差不齐。

3.形成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南孔家宴”品牌打造,构建了全景式育人的课程体系。在市场调研、菜品开发、菜品标准等过程,提高学生技能熟练度,加深对技能、知识的理解,领悟南孔饮食文化中蕴含的礼,在挖掘、生产、推广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创业本领,帮助学生形成对职业全方位的认知,形成了“全景育全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4.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南孔家宴”品牌的打造集聚了一批行业、企业大师及社会知名儒学研究大师,专业教师有更多机会与大师面对面、邻距离交流请教,搭建了学习成长的平台。菜品的研发、标准的制定,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近两年来,四位90后年轻教师老师分别在国赛中获奖,其中两位在中国厨师职业技能大比武大赛中夺冠,并分别获封“刀工王”和“冷拼王”,同时还获得FHC中国国际烹饪艺术大赛上获银奖及2018年度“金厨奖”;另两位分别获全国首届流行菜烹饪大赛冠军及世界烹饪大赛集训;

5.助力一个城市品牌建设。2018年初,衢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建设口号,让区域各单位抓好儒学文化研究传播,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新角度探索儒学文化的现代意义,打造新时代的衢州文化新符号。打造“南孔家宴”品牌正是对城市品牌建设“文化之礼、产业之礼”题中之义的积极回应。“南孔家宴”将浓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呈现于餐饮文化中,但随着“衢州有礼”在全球的推广,独具韵味的衢州特色饮食也将成为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

四、经验与讨论

3.课程开发是核心。特色课程是项目实施的具体抓手,围绕项目定位,在调研、论证后,我们开发了完整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课程跨界融通为重点,以工作任务为突破,构建书、礼、艺、技等特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线上云端学习与线下社团运作,推进1+X实体论证等途径,让项目具体化为课程落地。4.人才培养功到自然成。学校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找到了饮食与南孔儒家文化的契合点,发现了“南孔家宴”品牌打造对旅游餐饮行业的积极推动作用,以及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反哺效应。在传承南孔文化、为地方品牌创建做贡献的同时,学校也相应形成了一套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师生获奖率大大提高。5.任重而道远。“南孔家宴”特色课程刚实施一年多,目前还在初始阶段,不管是助力城市品牌创建还是培养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业本领“三创”学生及有德,有艺,有文化的儒厨,都是一件积久为功而非朝夕之间的事情,需要不断循环往复市场调研、自我修正等环节,才能真正有所为。

案例2:互联网“+”新思维构建新疆内职班民族

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

一、项目背景

民族教育信息化是民族教育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是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其建设对于提升边疆地区的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重点是将互联网作为优化民族教育资源配置的平台,以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转化应用为目标,最终实现民族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和创新。

二、实践内容与成效

(一)顶层设计——智慧校园#整体架构

以高速网络校园应用服务平台为举措,新疆教师团队建设为依托,通过整合、打通、打造全校应用中心。建设以提高新疆学部教育水平,提升行政管理为目的的数据互通,数据互融的数据中心,通过数据统计和应用,建立以目标为核心的工作执行体系,让数据主动找人而不是人找数据,自动生成真实数据为领导提供决策性依据,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让信息数据多跑腿,新疆师生少跑腿零跑腿,实现高效的跨部门协助沟通办公,提升新疆的智慧化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二)终端联通——教学资源综合应用

1.云桌面终端:打通界限统一管理。通过建立的工程云盘,整合推进基于公共云计算的泛在学习环境,让新疆学部教师人人有专属桌面、专属系统,解决多平台数据无缝对接,提升多终端应用水平。建设开放式共享教学资源库基础平台,通过自主开发、征集、购买等方式汇聚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结合基于公共云桌面、手机的多终端应用。

2.云一体机:教学栖息在云端。新疆学部通过建设班级的云一体机,创造了“云+互联网”模式,让教师云端开展备课授课、学习指导、资源建设,教师在教室一体机扫二维码进入,使一体机直接转变为教师专属电脑,教师只需打开云端即可进行上课,同时云一体机同工程云盘结合,可进行云上资源共享,云上协调办公。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设施需要随身携带,数字资源共享不畅,教学场地局限性等问题。

(三)“共同课堂”——实现“三学”创新

1.民族团结教育课堂“互动学”。新疆教育学部除开展防三股势力的专题教育之外,还开设了《民族团结》《书法》等课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观看《建军大业》、《建国大业》、《长征颂》等近代中国革命片。通过已建成的校园无线网络系统、多媒体直播系统等服务平台,实现网络互动直播教学,促进网上资源共享,以丰富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同时解决新疆学部学生走班选课场地不足等问题,增强新疆班学生“三史”“五观”教育,加强行为规范、革命传统、勤俭节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神论的教育,以及纪律教、法制教育等。

2.网络环境“随时学”。新疆学部需自行组织教材内容,了解新疆历史。要求学生要主动了解维吾尔民族的历史并结合新疆卫视《让历史告诉未来》系列考古发现讲解新疆历史,用客观事实破解分裂分子的谣言。依拖学校万兆进校、千兆到桌的高速网络基础环境,学校在公共门厅区域设60余套公共云桌面系统,将普通教室建设为一体机多媒体教室,满足内职班学生课前课后查阅资源、在线学习、考试、在线评价和走班选课,构建了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环境。

(四)最多跑一次——学部管理“零跑腿”

1.一张流程表实现行政工作“零跑腿”。新疆学部外出社会实践,方案在先,层层审批。每次组织新疆学生外出进行社会实践,必须要有详实的方案,具体到学生的行走路线,学生分组情况,每小组负责人。遇有各种紧急情况的预案也必须具体到责任人。社会实践方案由学部报学校,报教育局、市国保,最后确定。通过开启工作流程表模式,划出各项审批工作流程图,通过一项工作、一张图表、一站式服务,迅速带老师走进审批环节,各部门工作更规范化、标准化,提升协同办公能力。

2.一个APP实现综合服务“零跑腿”。运用“工程办公”APP,为提高执行力提供保障。随时随地可实现办公、教务、学工等大型事项的信息查询、网络服务。实现新疆学部会议审批、出差请假、校园报修、零星采购、班级考核、招生迎新等方面的“零跑腿”,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学校的执行力。

5.一个空间实现资料收集“零跑腿”。全学部共同享用“工程云盘”空间,空间内多为新疆学部教育教学材料,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申请材料“零跑腿”和材料收集“零跑腿”。新疆班办学特色、调研材料、年度总结计划等材料汇总。打通新疆学部与各处室和学部的信息传送渠道,方便传达上级部门及学校领导的工作意图,推动学校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转。

6.一个表单实现数据汇总“零跑腿”。通过OA协同消息发送功能,下发校办所需动态数据表单,新疆学部教师收到消息以后,通过手机在线提交表单信息即可自动生成EXCEL汇总数据信息表,例如新疆学部学生民族信息、专业信息、高考成绩等。解决了以往分部门通知、收集、汇总、统计的过程,有效提高了工效效率。

7.一个终端实现校园巡查“零跑腿”。安全重在预防,警校合作常态化。市公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新疆班办学任务,专门在学校设立了校园警务室,安排专人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通过校园大屏幕监控实现校园巡查立体化,手机监控客服端实现校园巡查零跑腿。设置权限,各部门领导可利用手机监控客户端实时巡查新疆学部各个教室、实训场地等多个场所,实现对学校场所进行随时随地全方位、全高清视频立体化管理和监控。

8.一张卡实现校园学习生活“零跑腿”。大力推广了校园“一卡通”应用,内含公共实训室门禁系统、校门通道系统、访客系统、电控系统。实现了内职班学生上学放学、文化学习、成绩查询、食堂用餐、校园消费等平台式智能化服务。方便新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精细化、精准化。

9.一个二维码实现办公教学“零跑腿”。通过建设云桌面、云一体机,创造了“云+互联网”共享共用模式,让新疆学部教师云端开展备课授课、汉语学习指导、专业建设资源,教师可在任何办公室及教室云终端机扫二维码,即可进入教师个人专属云电脑进行上课,同时云桌面同工程云盘结合,可进行云上资源共享,云上协调办公。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设施需要随身携带,数字资源共享不畅,教学场地局限性等问题。

三、体会与思考

2.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民族教育信息化是民族教育质量提升的有力保障,是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需不断完善全面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学校新疆班工管理、考核、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新疆班综合服务、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驱动新疆班管理能力改革发展。

3.好用实用是基础。新疆班智慧化校园的应用应做到有计划、有目的、不再停留于理论的层面,不断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不断完善,要向一线师生不定期进行调研,掌握各应用平台的被动使用体验数据,要做到经常性、规范性、专题性的落实。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THE END
1.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十三周学生菜单每周菜单(第13周) 11月25日A:鲜香肉卷 葱油西葫芦 肉丝粉丝 花卷 黄豆芽豆腐汤 B:叉烧 腐竹牛心菜 肉丝粉丝 花卷 黄豆芽豆腐汤 11月26日A:红烧大肉 木耳娃娃菜 花菜肉片 肉汁萝卜 番茄蛋汤 B:奥尔良鸭腿 炒生菜 花菜肉片 肉汁萝卜 番茄蛋汤 https://penglai.hpe.cn/tzgg/yzcc/683112.htm
2.2024年秋学期第十四周菜谱2024年秋学期第十四周菜谱 每周营养菜单 周次:第十四周 常州市金坛区启智学校 2024年11月25日http://qzxx.jtjyfw.net/NewShow-1766.aspx
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4周学生营养午餐菜谱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3周工作安排 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3周学生营养午餐菜谱 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2周工作安排 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2周学生营养午餐菜谱 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1周工作安排上海市青浦区重固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青浦区福泉山路657号 电话:021-59781167 技术支持:青浦教育信息中心 https://cgzx.qpedu.cn/jngg/483837.htm
4.第十四周菜谱2024-12-2(星期一) 2024-12-3(星期二) 2024-12-4(星期三) 2024-12-5(星期四) 2024-12-6(星期五) 品名 品名 品名 品名 品名 学生:蛋糕 学生:纯牛奶 学生:蜜桔 学生:餐包 学生:纯牛奶 软米饭 血糯饭 软米饭 玉米糁饭 扬州虾仁炒饭 萝卜牛肉块 糖醋排骨 盐卤翅根 油焖虾 莴苣炒肉片 青椒香干炒蛋http://www.dtsyxx.com.cn/page?article_id=2091
5.excel学生一周菜谱安排计划表格模板下载编号27653080登记表excel学生一周菜谱安排计划表格模板原创作品是设计师QQE2E774BC上传到我图网,本作品为版权excel表格模板,图片编号27653080,上传时间为2022-09-19 09:42:29,表格大小为0.69MB,格式为excel,表格尺寸/像素为-高清品质,本excel表格为独家原创素材,下载后在本地用 Excel 2016(.xlhttps://m.ooopic.com/weili_27653080.html
6.一周食谱安排表最营养大学生一周食谱安排表最营养甘肃:免费营养餐为150余万农村学生强身壮志正午,下课铃响。专注听课一上午的学生们从教室里鱼贯而出,向食堂奔去。王蕊和小伙伴走在队伍中间,讨论着即将吃到的蒜薹炒肉和炒瓠子。循例,学校总是提前一周公布菜谱。营养丰富、变着花样的热乎饭菜是正在长身体的学生们充电蓄能的“法宝”。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初等https://d2film.com/8gv7649u.html
7.一周食谱Excel表格模板下载实用幼儿园一周食谱表Excel模板 587 粉色简约一周食谱菜单 622 376 一周食谱表Excel模板 375 一周食谱Excel模板 220 小学生一周健康食谱excel模板 232 深绿简约一周减肥食谱表 391 粉色简约幼儿园一周食谱表 153 一周食谱安排表Excel表格 302 饭堂一周食谱表Excel模板 https://www.tukuppt.com/excelmuban/yizhoushipu.html
8.小学生一周食谱表课件.doc. 小学生一周食谱表 星期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中午 米饭 鸡块+香茹 炸酱面 米饭 烩菜 烩面 〔海带丝〕 〔豆腐丝〕 馄饨 备注 下午 大米粥 金银粥 爆炒土豆丝 肉炒洋白菜 八宝粥 炒豆角 大米粥 肉炒洋葱 黑米粥 虾米冬瓜 精品 第1页 https://wendang.xuehi.cn/doc/hchiu3c6uqi4b1k0nc4jio0slrfsfb76.html
9.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校园快讯阳光美食第十三周学生营养菜谱营养食谱第十三周(11.25-11.29) 行政陪餐安排表https://wz2sy.lcedu.net.cn/art/2024/11/25/art_5595_464026.html
10.昆山市高科园小学[04/12]2020春第一周工作安排 [09/12]2019-2020第一学期第三周工作安排… 每周菜谱更多 [11/27]高科园小学第十四周学生菜谱( 1… [11/25]高科园小学第十三周学生菜谱( 1… [11/13]高科园小学第十二周学生菜谱( 1… [11/11]高科园小学第十一周学生菜谱( 1… https://gkyxx.ksedu.cn/
11.学生营养餐带量食谱编制依据.docx(3)按3:4:3的比例分配到早、中、晚三餐为了便于计算,将上述食品份数调整后安排如下:①早餐:谷类3.5份、乳类1份。②中餐:谷类5份、肉蛋类2份、蔬菜0.5份、水果0.5份。③晚餐:谷类3.5份、肉蛋类1份、蔬菜0.5份、水果0.5份。(4)制定具体菜谱:查询等值食品交换表,根据口味,制定具体食谱。①早餐:咸面包35×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97187132.html
12.小学生营养餐工作计划(通用12篇)张村小学实施学生营养餐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改善计划的意见》及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科学有效地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4wi7lqa.html
13.如东县马塘初中学生食堂周菜谱(第12周)如东县马塘初中学生食堂周菜谱(第12周) 单位:马塘初中食堂 第12周(2024年11月17日至11月22日 )https://mtcz.rdedu.net/Item/159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