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成长陪伴活动之一——白天最是时光短,花饺入汤暖夜长(苏州的冬至情怀)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到洛阳,用土圭法测影,得出洛阳所处之地即天下之中,然后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尚书·洛诰》中有记载:周公选用的是经土圭法测定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一年开始的日子。古人认为,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冬至最初在周代主要是为了向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灾,祈求来年减少饥荒与死亡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至今,我国南方沿海一带还延续着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贡品等。在南方一些地方,还会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此后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有话说“冬至大如年。”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皇帝跟百官说,这天不用做事,可以回家;这天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

魏晋时期,冬至这天要接受方国和百官的朝贺。唐朝也是如此,冬至,皇帝礼会登歌,奏《昭和》。唐朝皇帝会着盛装出席活动,百姓也会在这一天向父母尊长祭拜。

宋朝时期,冬至在民间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年节,资料记载:“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代表性美食:

1、酒酿

喝冬酿酒,是苏州人冬至入冬仪式的开始。

冬至夜,冬酿酒,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古城苏州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这冬酿酒一年只酿造一次,是一种米酒,与桂花一同酿制而成。早在唐宋,古人的酒都是米酒、黄酒的雏形。江南苏州的桂花冬酿酒是留存到现在中国人古老与本真的酒味道。翻开典籍,桂花冬酿酒又称“三白酒”,即“以清泉水浸白糯米,以白面造麴酿成者”。

此酒只在每年冬至前酿造一次,味道甜淡,清香扑鼻。斟酒入杯,酒香渐渐泛起、然后扩散,最后满室皆是暖暖的甜甜的香气,让人不饮先醉。不过冬酿酒度很淡的,老少妇孺均能喝上两杯

2、馄饨

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美女西施就包了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古人有天圆地方之说,方方的馄饨皮代表地,中间包的馅就是天气,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冬至节人们吃“馄饨”,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还一个清平世界。

3、卤菜

过冬至,除了喝冬酿酒,苏州人另外一个习俗就是吃卤菜。过去民间有“有铜钱格吃一夜,呒不铜钱格冻一夜”的俗语。现在当然没有冻一夜,也不会真的吃一夜,但买点现成卤菜家里好好吃顿丰盛的团圆饭,还是很多苏州人家的习俗。所以苏城的卤菜店,无一例外会在冬至节前的一两天里,迎来生意最好的时候。

4、冬至团

苏州人还有“冬至团”等说法,冬至团又称为“稻窠团”,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为团,以肉糜、菜果、豆沙、萝卜丝为馅,祭祀并互相赠送。现在吴地农村仍有吃冬至团子的习俗。

自古太湖地区盛产稻米,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见的点心。圆圆的冬至团更是席间的必备点心,据说在苏州,一月元宵,二月二撑腰糕,三月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馅团子,六月二十四谢灶团,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团,九月初九重阳糕,十月萝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桂花猪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点心,新一年又来临。

5、羊肉

“冬至进补,春天打虎”,是广泛流传于吴地的民间俗语。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启动大进补,也形成了秋后食羊肉的最高峰。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羊肉是大温大热之物,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但不是人人都适合吃。凡有发热、牙痛、肺热、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状的人,都不宜食用羊肉。

我们的感想:

但如今,不少同学只记得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忘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国学大师文怀沙说,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中华文明养育了我们五千年,历史的印记早已烙在每个炎黄子孙的生命里。当我们追韩剧、追日漫,万圣节送糖果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起活字印刷术,道德经,还有那汨罗江畔的身影漫步校园,让我们静静地感受这即将到来的冬至的气息吧!我们醉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更热切地盼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谨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宋志明)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一直被人们高度重视:从除夕春节,到元宵清明端午节,再到七夕重阳,冬至,每个节日都有着各异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而在今天,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着改革中的中国,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民俗节日也受到了外国洋节的猛烈冲击,正一步步走向社会的边缘。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西方节日,而春节,冬至一类的节日正在淡出年轻人的视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寻找冬至,寻找的不仅仅是冬至这个节日,而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每个人时刻铭记着句话,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血脉才不会中断。(阳从正)

太阳到了冬至点上,在距离太阳最为遥远的冬至日里,虽万物凋零,寒风凛冽,可瑟缩中压不住生长的跫音;虽寒风袭袭,棉衣加身,可我的心里却温暖如春。冬日尚暖,情暖冬至,人心尚暖,回味无穷。(于长季)

THE END
1.天涯海角北纬20度·椰城海口背包自助游记海口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点 海府路的五公祠是全国重点文保,象征着海南的古代。苏东坡于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被贬来琼,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留存遗迹;明万历年间在此修苏公祠祭祀,后经历代扩建,除苏公外又合祭被贬来琼的唐宋5位历史名臣,并改名为“五公祠”。 这是一处展示中国古代贬官文化、海南历http://en.explorehainan.com/sitefiles/hnly_zh/html/lvyou/beibao/22.shtml
2.◇决策参考报告202404◇综述:淄博和哈尔滨爆火背后的共性及可复制经验“淄博烧烤”正是通过展现“好客山东”的地域文化,促使消费者对淄博产生认知性、情感性和行为性的文化认同,最终提升了消费者的烧烤意愿,推动“淄博烧烤”火爆出圈。一方面,“小火炉”和“三件套”融合了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符合人们对美食的追求,能激发消费者对淄博当地文化的好奇与喜爱(即认知性文化认同)。另一方面,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401/t20240124_475541.htm
3.北海道就要这么玩!四季玩法大公开「食の味」美食每刻,诱惑难挡 旅行除了买买买就是吃吃吃,北海道绝对是吃货的天堂! 【最具代表性的三大蟹】 一般北海道市面上能吃到的螃蟹有三种:帝王蟹、松叶蟹和毛蟹,统称为三大蟹。帝王蟹体型最庞大,蟹腿肉多紧实,适合日式涮锅或者烤着吃,最佳食用季节是3-10月。松叶蟹肉质甘甜,适合烤制,最肥美在7-12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251.html
4.冬天最适合吃什么美食?冬天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自身调节去适应,因此就涉及到吃什么好的食物来调节,适合在冬天吃的食物挺多的,素菜类如:白萝卜、胡萝卜、莲藕、地瓜、黑木耳、黄瓜、柠檬等,肉类如:羊肉、牛肉等。要说适合冬天吃的美食,白萝卜炖羊肉最好了,白萝卜炖羊肉是一道以白萝卜、羊肉作为主要食材,以酱油、葱、姜、八角、桂皮、大https://weibo.com/p/2313474322167411069941/wenda_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