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播音样态与新型传播思维
案例简介
“一带一路”政策真正产生了哪些效果?对于沿线国家有何裨益?而媒体又是如何通过影像叙事的手段和话语传播,让百姓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这一政策带来的现实改变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情况?《数说命运共同体》作为起步较早、叙事方式方法创新、语言传播生动直观、数据化传播视角大显身手的典型代表,给出了最佳的媒体叙事答案。“数据化”传播是《数说命运共同体》的最大特点,这也鲜明的呈现出数据化时代的媒介语言表达具有大数据做背景、数据可视化为语言传播提供媒介支持、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呈现数据化时代的传播新语态三大特点。数据新闻是一种通过“大数据”来“说新闻”的新闻传播形式,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说新闻,数说新闻的内容主要以一些大数据分析佐证新闻内容,它是大数据、说、新闻的综合。以“说”的形式结合行文节目的编排并播报。在这种新形势下,数据新闻的播报状态需有所跟进,它更加以亲切、口语化等形式进入人们的眼球。在这种新闻形态下,对播音方式提出很多新的要求。
关联知识点:
1.数据新闻:数据新闻的传播特质、语言特点及实操分析。
2.拓展应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播音样态、创作思维、节目传播效果。
[作者:侯月]
案例选择:《新闻1+1》20181203追梦时代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案例选择:《新闻1+1》20200131今日疫情分析对话马国强
关联知识点
[作者:侯月周帅]
案例3:《创新中国》——科技题材纪录片中的技术应用
在叙事素材的选择上,《创新中国》以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的方式讲述故事。在叙事视角方面,该片采用主体与个体相互呼应的方式。在叙事结构方面,该片采用板块式叙事与线性叙事交替的方式。在叙事手段方面,开创性的使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到配音工作中来。
1.“历史镜像”:体现出其见证国家及社会变迁“历史镜像”的作用
2.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帮助摄影师在纪实类纪录片的拍摄中起到辅助作用
3.跨文化传播:突破以往精英访谈方式以故事化传递内容
4.叙事策略:横向铺陈方式进行串联性叙事
[作者:霍美辰孙乐祺宋佳音]
案例4:纪录片《长征》——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016年恰逢长征胜利80周年,为铭记这段珍贵历史,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纪录片《长征》,该片一经播出便引起强烈反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长征》历经8个月,终于于2016年10月13日在央视与观众见面。全片共8集,包括《英雄史诗》、《路在何方》、《伟大转折》、《民心所向》、《战史奇观》、《跨越极限》、《百纳海川》、《永远长征》。
1.“视界融合”理论:当代人带着本时代的“偏见”对其“原初视界”进行“视界融合”
2.口述史与文献纪录片的结合:最大程度的还原历史,尽可能使用客观的评价语言
3.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均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
[作者:霍美辰孙乐祺范媛媛]
案例5:从《本草中国》看传统纪录片的新时代传播
1.纪录片复调结构应用:改变了以往“恋物式传统主义”的单一视角
2.纪录片的社会教育功能:向大众传播传统中医知识,发挥了其应有的知识普及的教育功能
3.纪录片的IP应用:加强对“本草”IP的打造力求增大其营销效果以开发衍生产品
[作者:霍美辰孙乐祺]
案例6:《风味人间》——美食纪录片新范本
1.二级符号意指系统:在能指与所指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并且衍生出了符号的内在意义
2.文化地理学:文本视觉空间后所隐含的文化意义的重要价值
3.跨文化传播:共识与共通基础上的探索
4.传播仪式观:以“设定中心线”法结构呈现
5.故事化趋势:“讲好中国故事”的艺术表现手法
0431-84536486(主任)0431-84536313(研究生)0431-84536480(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