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香、睡得好,身体健康是每位老年朋友步入老年生活的三大目标。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各项功能的退化,老年朋友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其中一个就是“营养不良”。
96岁老人每日吃鸡蛋、牛奶仍营养不良
96岁的杨老先生,是位身体硬朗的高龄长者,本身有多种慢性病,但前些年控制得不错。2个月前,杨老先生住进了福州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原因是他被诊断患有慢性心衰、支气管扩张、高血压病3级、高血压心脏病、2型糖尿病、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腰椎退行性病变等多种老年慢性病及低蛋白血症、低钠、低氯电解质紊乱等营养代谢性疾病。住院后,在福州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多学科团队的综合评估下,医生发现他存在肌少症、衰弱综合征、营养不良及跌倒高风险等“老年综合征”。
“此次引起他疾病控制不好、出现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原因是长期营养不良。”医生详细询问,家人表示这两年杨老先生消化功能不好,一天三餐吃的越来越少,食物种类也比较单一,基本不吃鱼虾肉,只挑一两种容易咀嚼吞咽的。为了让杨老先生营养充足,子女们要求他每天早上喝一瓶牛奶吃一个鸡蛋,但没想到这样还是出现了营养不良。经过医护团队综合评估诊治,并重点进行营养干预后,杨老先生身体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正常范围。
“杨老先生的病症,不是单纯的疾病问题,还合并了长期的营养缺失,治标还得治本。”福州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张立欣介绍,针对杨老先生存在的问题,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后,为他制定了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与护理计划。通过采取实施营养筛查监测、干预及相应的肌力、平衡、耐力训练综合治疗方案。
老年人吃得好吃得对四条核心“食谱”很重要
“蛋白质缺乏尤其是优质蛋白缺乏,是老年朋友营养失衡中最大的问题。”张立欣表示,随着年龄增大,老年朋友蛋白流失严重,更需要额外补充优质蛋白,但大多数老年朋友饮食结构极其简单,过度清淡饮食,导致蛋白摄入严重缺乏。虽然牛奶鸡蛋中也含有蛋白,但仅从这两种食物中获取全身所需要的蛋白,摄入量明显不足。
那么,老年朋友怎么吃才能吃得好吃得对?张立欣介绍,2022年4月26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其中针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出了四条核心推荐。老年朋友可以参照核心指南,安排一日三餐。
1、食物品种多样,动作性食物充足,常吃土豆制品
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选择质地细软,能量和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粗细、荤素搭配合理,提倡选择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鱼禽肉蛋奶和豆,适量蔬菜配水果。
2、鼓励共同进餐,保持良好食欲,享受食物美味
热闹和谐的用餐氛围会改善老年人的心情。多人一起用餐会增加老年人的食欲。对于有沮丧、压迫感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可以与邻近的老人或家中老小一起用餐,尽情享受美味食物所带来的愉悦。鼓励老年人和家人一起进食、力所能及地参与食物制作,融入家庭活动,有助于增进食欲和进食量。对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强调营造良好的社会交往氛围,集体进餐改善心理状态,保持乐观情绪。对于不能自己进食的老年人,陪护人员应辅助老年人进餐,注意观察老年人进食状况和用餐安全,预防和减少误吸的发生。
3、积极户外运动,延缓肌肉衰减,保持适宜体重
而高龄老年人身体活动原则:
①少坐多动,动则有益;坐立优于卧床,行走优于静坐。
④强调平衡训练、需氧和抗阻活动有机结合。高龄老年人可先进行平衡训练和抗阻活动。
⑤卧床老年人以抗阻活动为主,防止和减少肌肉萎缩。
⑥坚持脑力活动,如阅读、下棋、弹琴、玩游戏等,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4、定期健康体检,测评营养状况,预防营养缺乏
老年人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定期营养筛查评估,掌握体重、肌肉、皮下脂肪等反映营养状况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预防营养不良;防止因营养缺乏而引起或加重慢性基础性疾病的发生。适时合理补充营养,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