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贯彻江苏“百所高校对接千个产业链党建联盟”行动暨苏州政校企协同助力产学研融合党建共建活动成果,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做好政校合作,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康养产业学院和苏州市体育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达成一致,以运动健康和康复为核心,共建“运动损伤与康复训练”课程,深化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合作,以期深化对健康服务与管理领域的理解并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深入了解体育健康管理的最新知识、技能和科研、洞察体育健康行业的前沿趋势、把握健康管理行业的最新发展脉搏。在苏州市体育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潘志林所长、夏华副所的支持下,由我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组成的“双线融合”智慧体育健康管理暑期实践团队自7月8日开始,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法,走进苏州市体育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并进行多次多场景调查调研。其中,我校档案学专业赵生辉教授还特别指导团队在实践过程中数字化档案建立。
深入调研,科学膳食和营养管理
科学研究,现代科技与健康监测
学习观察,训练方法与健康管理
在实践的第三和第四周,“双线融合”智慧体育健康管理暑期实践团队线下成员深入运动员的日常生活,近距离观察了运动员们的训练场景,并观看了多种运动项目的比赛,涵盖了射击、游泳、乒乓球和自行车等。这些项目比赛让他们对运动员的技能和技巧有了直观的理解。赛后,学生们还旁听了专业按摩师为运动员进行的肌肉放松按摩课程。通过对运动员们这一系列的观察,学生们得以收集到一些有关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健康管理、损伤预防及恢复方法的资料。此外,学生们还积极参加了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科学健身讲座。参与各类体育科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动员们的爱国精神、拼搏精神和协作精神也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线上查阅,资料收集与深入研究
深化认知、突出实践和展望未来
基于我校张宇副教授202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社会教育(社科普及)重点资助项目《社科普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案例研究》、2024年苏州市科普项目《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苏州老年人健康指南(江南文化时令食物营养篇)》、2024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苏州“一老一小”苏味时令食物和营养食谱》阶段成果,“双线融合”智慧体育健康管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还积极参与了校外多个校企合作单位、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社区等围绕“一老一小”、残疾人、孕妇乳母等特定人群的健康营养宣教、传统优秀文化普及、苏味美食非遗技艺和科学体锻等知识和技能学习,用切实行动推动健康中国2030建设,贯彻《苏州饮食文化振兴计划》和“苏式助餐”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精神,为社科普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贡献力量。同时团队还积极投入到《医工交叉“AI+SDG”助力智慧健康类课程教育—基于交互式人形机器人平台》“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和《医工交叉“AI+SDG”聚焦第四餐,助力老年人智慧养生》《聚焦民生需求,智慧家居助力老年悦享生活》“智慧助老”项目中,探索“数字+”“AI+”等技术应用,为健康服务与管理赋能增效。
下一步,依托我校苏州市级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智慧康养重点实验室”平台和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江苏省老年学研究与培训基地,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和康养产业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与苏州市体育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全方位合作,共同推进并做好2024“健康产业运用与管理”微专业教学和实践工作。“双线融合”智慧体育健康管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在体医融合方面深入学习和拓展,为苏州体育运动人才培养,为健康管理贡献力量,提高民众健康素养,实现高质量的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