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跑比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们班的参赛着来到跑道,他们眼睛看前,耳朵细听者,“预备,开始。”同学们纷纷向前,开始是23B班的同学领先,23A班的熊恩思泽见了,来了一个“饿虎扑羊”,“哈哈,终于超过你了吧。”正在他得意洋洋时,B班的同学像一支离弦的箭一般超过了他,他好像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到了最后一圈,熊恩思泽的脚好像千斤重石一般跑也跑不动,他想:走不动了,再也走不动了,还是放弃掉吧,可是老师说过:“坚持就是胜利。”我不能半途而废,于是,他便努力冲刺,奋起直追,终于得到名次。
下次,我一定要参加,为班级争光。
蔡锷路旁高撑小学4年级李佳豪
今天,学校举行了冬季长跑比赛。
关键词: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特点
1前言
中长跑是典型的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的体能类项目,近百年来世界中长跑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在高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要想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获得最好名次,除必须注重科学选材和科学化的训练因素外,合理安排和正确运用比赛战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谓中长跑比赛战术是根据本人和对手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种专门的方法,来创造优异成绩和名次合理运用战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技术水平,比赛经验和意志品质来创造优异成绩。近年来,在世界重大国际比赛中,如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运动员运用战术优势,获得金牌的例子很多,尤其是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竞争日见激烈,比赛往往在最后一圈,甚至距终点几米时见分晓。所以运动员在诸因素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战术运用是否合理,就成为获得冠军的关键。本文试图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中长跑比赛战术的运用及自己的看法可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查阅收集近几年来国内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时常运用的战术和最佳战术,及所取得的比赛成绩,对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分析,以及上网查询中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有关信息和数据,收集中国体育报刊关于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报道。
2.2观察法:对近几年来举办的田径锦标赛、黄金联赛等大型田径比赛当中,所取得优异名次和成绩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比赛战术进行观察,并对比赛中运用比赛战术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各种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分析:
3.1.1匀速跑战术分析
中长跑的体力分配方案采用匀速跑的方法最好。因为跑的节奏稳定,呼吸节奏也稳定,能保证需氧量和供氧量的平衡,使肌体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因此,以平均速度跑完全程是节省能量的最好方法。要在比赛中准确完成每一阶段的速度要求,就要在平时训练中培养跑的速度感,并建立牢固的动力定型,在训练中经常以达到的平均速度进行各种距离的训练,才能达到预计成绩的控制速度。采用匀速跑战术的运动员在比赛的一开始就使自己保持预选制定的衡定速度,这主要依靠速度和节奏感的综合控制来实现。在激烈的比赛中,场上的变化多种多样,运动员要完成自己的战术计划而不受干扰,就一定要始终保持沉着、冷静的状态。另外,随着体力的不断消耗,运动员要随时依靠视觉、听觉、触觉、温度感觉等来进行自我调节。
3.1.2领先跑战术分析
领先跑战术又称为“创造最佳成绩战术”,是指运动员在起跑后就占据领先的位置,按预定计划分配速度,主动控制跑的速度和节奏,并把领先优势保持到比赛结束的战术方法.
典型实例是,1985年摩洛哥运动员奥伊塔创造5000m12min58s39世界记录时的战术,就是全程始终领先跑,并获得了成功,比计划的成绩12min59s快0s61(见表1)。
运用此战术在比赛场上先发制人,在比赛开始阶段就给对手压力,以此来挫伤对手的积极性,削弱其信心,增强自己的信心和斗志。当对手一个个被甩在自己身后时,中长跑比赛中运动员获得了胜利,往往是由于他很好地运用了这种领跑的战术。他们的观点是“我若前程放慢速度,后程也跑不快,不如开始就拼,后程尽力而为之。”而另一部分运动员则是根据比赛任务的需要而运用此战术。领先跑战术大致可分为2种:突然加快跑速领先,这是多数运动员所惯用的方法。采用突然加速、往往使对手感到迅雷不及掩耳,当对手一旦发现,已经被甩开一定距离,使其感到措手不及。常常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以惊人的速度的耐力领先跑,并多次创造世界纪录。逐渐加速,越跑越快,勇于领先,直到获得战术的成功。
此战术特点:是速度耐力好,能以较高速度跑完全程。这种跑法适用于训练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对手,或专项耐力好,而速度和冲刺能力相对较差的运动员,采用此战术,应尽量设法在终点冲刺前把对手远远抛在后面。也有人称这种跑法为“破记录跑法”,是指运动员为了打破记录,在自己实力较强的情况下,不受其他运动员的干扰充分发挥自己最佳的竞技能力。例如“东方神鹿”王军霞也采取了这中战术打破了世界记录。英国长跑巨星戴夫莫尔克罗夫于1982年7月7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比赛中以13:00.42的成绩打破5000米世界记录时,也是采用这种战术。当人们问他为什么采用这种战术时,他说:“我感到这种战术不错,他能充分发挥我的体能,我喜爱这种战术,当意识到这次比赛完全是靠自己的体力跑出这样的成绩,我想我感到更满意。
众所周之,训练水平较高,比赛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如果相信自己的速度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比对手强,就可以果断的领跑,掌握场上的主动权。但更宜疲劳因为在有风的情况下,最前面的运动员会把风挡住,在比赛中有种情况却相反,领跑明显关键,因为你不领跑,你就不会赢,例如逼迫对手过早进入冲刺状态,以便消耗他们最后的体力,选用领先跑战术的运动员应具备的条件:雄厚的训练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良好的速度耐力和控制速度的能力、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必胜的心理素质专项耐力较好但速度略差的运动员多采用领跑的战术。
3.1.3变速跑战术分析
变速跑的比赛战术是比运动员速度耐力和机体代谢转换能力的战术。其能量消耗和比赛难度都是很大的。在比赛全程,运动员主动改变跑的速度和加速的距离,以破坏对手跑的节奏和心理状态,增加对手的能量消耗和紧张程度。从而达到胜利的目的。选用这种战术一般总的成绩相对低一些。
肯尼亚运动员D切利莫1992逆水内在罗马国际田径邀请赛上1000m决赛上1000m
表2D·切利莫10000m成绩分段速度段落的速度变化(见表2)。
可以看到前5000m13min30s27,1000m平均速度2min35s78,前5个1000m的最大速度差为3min63s,后5000m成绩为13min45s26m,1000m平均速度是2min48s52,后5个1000m的最大速度差是19min12s。后半程变速跑的速度变化幅度19s12是世界中长跑比赛中少见的。也正是这一点他取得了胜利。
此战术特点:是从起点到终点,基本上都是以变速跑的形式跑完全程,是夺取冠军,因此采取此战术的运动员必须要有很强的变速能力,即具备高水平的有氧和无氧能力,其次,要有很强的控制能力,速度感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比赛开始,运动员要以较快的速度,去站领有利的位置。当匀速跑一段距离后,再用的跑法,以不断变换跑速的形式,打乱跟跑队员跑的节奏,加重心理负担,达到逐渐甩开对手,而取得最后胜利的目的。例如英国的波伏特尔在1976年和1978年分别获得欧洲杯赛5000米冠军和英联邦运动会10000米冠军的那两次比赛中,都成功运用了这一战术。这种战术实施起来有很大的难度,需要有很强的制能力,如果做不到,很可能会被外界的条件所破坏,所以实施起来一定要慎重。这种战术适用于平时训练有素,能量代谢转换能力较强,而中的成绩相对低一些的运动员。
选用变速跑的比赛战术,运动员应具备的条件:高速度的持续跑能力和高速度变速跑中机体代谢转换能力,雄厚的速度和能量储备,最佳竞技状态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运动员心肺系统功能和代谢功能具有较大的优势。从根本上讲,良好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是最后冲刺能力的基础,还要根据比赛最后冲刺的要求进行模拟训练。世界纪录不断更新,训练中从传统的“马拉松式”专项研究训练强度和速度向全面性发展,必须在多年训练中加强对速度和最后冲刺能力的训练,并让中长跑运动员养成在任何一次训练中都以最快速度跑完最后一段距离的习惯。比赛时战术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影响运动员成绩和名次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使比赛选用的战术特征与训练过程相一致,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训练中反复应用,才能显示出战术的作用。一般是运动员运动水平越高战术运用得越自如,战术的作用也越显著。
3.1.4跟随跑战术分析
在中长跑比赛中,无论是世界级大赛,或是国内外中、小型比赛,经常看到有的选手尾随在后,紧跟不舍,最终后来居上取得胜利,这种战术称为“紧跟领跑者”的跟随战术。这种战术的表现形式:起跑后,利用较好的速度,迅速抢占第2或第3位,然后,一直紧跟其后,等到还剩最后一圈时,利用自身具有良好的速度的优势,开始有力的冲刺,超越领跑者。特别是400m速度很好的中长跑运动员,采用跟随战术,只要不掉队,一般都能奏效。例如:捷克运动员福马诺娃在1997年第7届世界田径世锦赛女子800m决赛中,采用跟随战术,整个比赛过程名次保持在2-3名之间,在最后几十米处快速冲刺,以1分56秒68的优异成绩超过对手获得冠军。
此战术特点:是跟随跑的运动员在领跑的运动员后相对放松,节省了能量消耗,以最后冲刺的速度取得胜利,多在预赛、半决赛中选用,或是运动员与对手实力有一定差距,以跟随跑的方法,提高运动成绩。以取胜为目的的跟随跑,一般地说要保持超过对手的实力(即高速度),以便做决定性的冲刺。跟随要密切注意领跑者和其他对手的动向,准备随时在任何距离采取行动,以高速度超过对手,最好在领跑者的右侧。在重大比赛中,中长跑运动员为了战胜对手,往往会让对手领跑,自己紧随其后,时机成熟立即出其不意抢先到达终点,这种夺冠的战术通常对最后冲刺能力强的运动员有利,历届奥运会的事例很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10000m比赛就是一个示例,中国选手王军霞在最后150m左右被葡萄牙的里贝罗超过从而失去了金牌。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选手邢慧娜就是利用这一战术在最后80m超过对手获得金牌。跟随跑战术与领先跑战术相比,跟跑者的心理定向比较单一,常常在大多数赛程中只要集中精力于紧紧跟住领先者,保持“衔接”即可。
选用跟随跑战术运动员应具备的条件:具有较大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优势;运动员变速跑的能力较突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运动员与主要具有较大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优势;运动员变速跑的能力较突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运动员与主要对手实力相近。采用领先跑的运动员一定要头脑清醒,随时观察场上的情况,并注意防止对手的变速跑战术,一旦发现领跑者的跑速,以致自己必须要打乱正常的节奏才能跟进跑时,就要即时放弃,避免盲目地跟谁跑,这时要改用匀速跑战术,同其他队员一起跑进,积蓄力量再寻找机会。如果跑过一段距离后,感觉对手的实力高于安静时,就不要勉强按自己的节奏跑进,等待时机,再继续跟随跑,跑一段后,特别是比赛的后阶段,当发现对手呼吸混乱,动作不协调时,速度下降时,应当机立断,不失时机作超越的尝试。
3.1.5最后冲刺跑战术分析
当今中长跑比赛日趋激烈白热化,往往谁能先合理采用最后冲刺战术,谁就能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获得胜利。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最典型的是我国20岁的年轻新秀邢慧娜在第28届奥运会女子10000m决赛中,一直跟在第1集团的末位,当比赛还剩最后5圈时,邢慧娜逐渐跑在埃塞俄比亚老将图鲁和年轻运动员迪巴巴的后面,处在第3位的位置,在最后1圈时邢慧娜突然开始发力,在最后1个弯道过后超过了跑在最前面的迪巴巴和图鲁。最终以30:24.37的成绩和差不多10m的优势,高举双手第1个冲过终点,为中国夺得了第2枚价值极高的奥运会金牌,同时还创造了新的世界青年纪录。
4结论
[1]贺新武.试论中长跑战术.辽宁体育科技.2002,(6).
上个星期五,我们学校在操场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比赛。那天天气晴朗,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赛场。
队员们穿好服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比赛场地。三(3)和三(4)班比赛,三(3)班的小红想:为了这场比赛,我已经练了好久,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每个班选16名赛手,选手们都准备大显神威。“嘟”,哨声响了,比赛开始了。跑道上各个队员都互不相让,全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看看跑在第一的小红,她双脚拼命的奔跑着,把腿上的劲全都用上了,像一条活泼的小金鱼。无论其他队员怎么跑也跑不过小红,再看看不示弱的雪儿,她脚都有些软了,还是想超过小红,只见她一跳,突然就跟小红对齐了。比赛到了最长的跑道,小红心想:这个冠军非我莫属。场外的啦啦队摇着手中的红旗拼命地喊叫着:“加油!加油!”那声音比地震、打雷还要响亮。
最后,小红如愿以偿地夺得了冠军。这真是一场精彩的比赛。
【关键词】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
由于中长跑不受年龄、性别、器材、场地等条件的限制,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已掀起长跑热,长跑已经成为锻炼身体和比赛的重要形式。随着人类体质的不断增强、设备不断完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中长跑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和完善,故而在各种层次的比赛中,参赛运动员之间水平已相当接近,形成强强之争的局面。在比赛中除了要求运动员有最佳的竞技能力、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要求运动员和教练员有合理有效的比赛战术,以便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和取得优异的成绩。
2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研究的对象:国内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
2.2研究方法
3讨论与分析
3.1比赛战术的特点与分析
3.1.1“争创最佳成绩”的匀速跑战术
采用“以创最佳成绩为目的”的战术,要求比赛前制订出严密的速度分配计划,在比
赛中严格按计划完成预定方案,切不可因比赛场上的情况变化而随意改变原定方案。
3.1.2先快后慢的持续加速跑战术
先快后慢的持续加速跑战术是在匀速跑战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配体力的战术形式,使在比赛的全程中逐步加速的一种跑法,这种战术在中长跑中运用较多。特别是我国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两项世界纪录保持者和欧文斯奖获得者)王军霞在1993年七运会10000米比赛中运用先快后慢的持续加速冲刺跑战术,跑出了29:13.74的优异成绩,比克里斯蒂安森保持的原纪录30:13.74提高了41.96,震惊了世界体坛。[]
3.1.3当今世界中长跑战术的特点
当今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成绩十分接近,竞争格外激烈,因此,比赛战术更显得格外重要。各国运动员在各赛次都无绝对的把握进入下一赛次,必须在决赛或半决赛的上一赛次使出一定的体力争夺下一赛次的比赛权。战术的制定和体力分配,不仅仅是在以各赛次上,而是多赛次的比赛全过程。
在比赛的全过程中,体力分配逼近于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竞技状态有关,而且与赛次的多寡有关。在每个赛次的比赛中,体力分配与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水平、战术方案有关。表1是当今世界中长跑体力分配特点。而战术方案制定和战术实施,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竞技状态和对手竞技状态有关。
3.2中长跑运动员参赛战术特征的分析
根据当前世界中、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参赛的特点,我们将其归纳为8种类型的战术,这些战术既有不同的特点,也有着互相联系的共性特征。
3.2.1制定参赛战术的依据
无论哪种距离的赛跑,制定参赛战术必须根据比赛的任务,比赛的条件,对手情况,本人的训练水平,进入下一轮比赛的形式来安排。比赛的任务一般有三种:一是夺取冠军;二是创造最好成绩;三是两者兼而有之。很明显,如是为了夺取冠军,就应选用打乱对手节奏的“破坏性”战术,而为了创造最好成绩,则应选用领先匀速跑战术。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考虑,速度较好的运动员,往往采取跟随战术,跑到所剩距离不远时,突然加速冲刺而战胜对手;而耐力较好的运动员,则应运用匀速跑和加大最后冲刺距离的战术。总之,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参赛战术。
3.2.2占据有利位置
为了占据有利位置,起跑后就要提高速度,这一点在中距离比赛尤为重要。由于中距离跑距离较短,许多速度较好的运动员往往因位置没有抢占好,被包在里面而无能为力,终导致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进行长距离项目的比赛时,因慎重,冷静的考虑。以避免由于徒劳的竞技消耗体力,合理的战术是尽可能跑在内道,只有在无法找到更有力的位置时,才可在弯道超人,即使这样,也应该尽可能靠近内道。否则,所有超人策略就应在直道上实施,才不至于多跑距离。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通过对部分中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的比较分析,我们把中长跑运动员的比赛战术归纳为:“争创最佳成绩”的匀速跑战术、“丢掉尾巴”的领先跑战术、跟随跑战术、变速跑战术、自我分配体力跑战术、“先慢后快”的持续加速跑战术、“打乱对手节奏”的破坏性战术和“最后冲刺跑”战术。
4.1.2本文归纳的中长跑战术虽有不同的特点,但也有共性的特征,即都有相同的制定参赛战术的依据,都必须遵守共同的运用战术的基本原则,都必须合理地进行速度的分配。
4.2建议
当我国中长跑在实力和人数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绝对不应忽视战术的训练和运动员智能的训练,在突出速度,特别是突出冲刺能力训练的前提下应再加强运动员运动战术经济化(或叫节省化)的研究和训练,才能使我国这一优势项目得以长盛不衰,使我国中长跑运动发扬光大,为祖国争得更多的荣誉。
参考文献:
[1]《世界田径》任保国1996年第5期
[2]《田径》2006年01期20—22
[3]《体育与科学》2005年3月第26卷第2期68—70
[4]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理论和方法》郑建岳91—97
[5]《中长跑障碍》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53—57
[6]《谈中长跑比赛时的战术安排》摘自《田径指南》94年4月
[7]《辽宁体育科技》扬松岩2003年第3期2—3
[8]《中长跑运动方法学》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许世岩280—281
[9]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体能及技、战术训练杨松岩辽宁体育科技2003.32—3
【关键词】营养缺失机能下降科学饮食全面恢复
下面将就各种营养素在青少年长跑运动中的消耗情况与体能状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营养缺失之间的因果关系。
1糖
1.1糖类营养的缺失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1.2运动中糖的补充
1.3运动后糖的补充
训练或比赛后,及时补充糖分,保证赛后的正常生理活动需要,使运动能力能尽快得到恢复
1.3.1在比赛终点服用100~150克糖,促进血糖恢复和减少血乳酸含量。
1.3.2赛后应多食含糖量高的食物来补充所缺失的糖分。
1.3.3补充的量应根据训练比赛后糖的消耗量、和赛后的正常生理需要量和运动员个体对糖的吸收情况来决定膳食中糖的供给量。
2脂肪
2.1脂肪类营养的缺失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如果在运动后,导致脂肪在体内的不足,将导致:
2.1.1不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对维持体温的恒定有影响。
2.1.2心脏及肾脏等重要的器官缺乏脂肪的缓冲保护,容易受振荡和运动损伤。
2.2运动后脂肪的补充
由于脂肪不易消化吸收,所以在运动中是不应补充脂肪的,否则只会增加运动员的负担。补充脂肪时,应多食用植物性脂肪和磷脂(大豆中含量高)为宜,动物性脂肪不宜超过热能的10%。
2.3过多的摄入脂肪对运动的影响
2.3.1脂肪摄入量超过总质量的30%时,对训练和比赛是不可取的。
2.3.2食物中脂肪过多,增加体重和运动负荷,影响运动能力。
3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根据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可将蛋白质分为完全性蛋白质和非完全性蛋白质。
3.1运动后人体内蛋白质的消耗情况及不良影响
在长跑运动结束以后,运动员身体的新陈代谢达到了最高峰,组织蛋白的更新、运动中组织的损伤修补以及热能提供亦增加了对蛋白质消耗。女运动员还会出现月经不调,这将严重影响训练比赛水平。所以赛后及时补充运动中消耗掉了蛋白质,将有迅速修补受损组织,提高免疫力,最终恢复运动能力的重要意义。
3.2运动员的蛋白质补充
3.2.1蛋白质的补充要适量平衡,过多或过少对运动员的身体恢复并无益处
由于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较高,代谢产物氨是一种有毒物质,由肝脏将氨转变为尿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随尿排出体外,这会增加肝、肾负担,对运动员的恢复是不利的
3.2.2不仅要注意蛋白质的数量,而且还要注意蛋白质的质量
在运动员的膳食供应中,应供给氨基酸齐全、比例合理的蛋白质,比如:鸡蛋、牛奶等食物,大豆是最理想的优质蛋白质食物。
4水
4.1水的代谢功能与缺失对运动的影响
水是人体运动中消耗最多的物质。长跑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水盐代谢旺盛,水分大量丧失。合理的及时的补充水分有助于机体的血液循环和体热的散发。
4.2运动员水(饮料)的补充
人体在运动一个阶段后,体内将丢失大量的水分,饮用饮料可以保持和恢复已消耗的能量和丢失的体液。一般补液原则是:
4.2.2运动中应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补水,每15~20分钟左右喝一次,每次不超过250毫升,每小时不超过1000毫升为宜。
4.2.3运动后的补水量=体重丢失量,运动中每丢失1千克体重,补充1000毫升的水;
5维生素与矿物质
5.1维生素与矿物质的代谢与缺失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在青少年长跑运动中,运动员的新陈代谢旺盛,导致体内的矿物质如钙、钾、钠、锌等被大量消耗,并随汗水和尿液排出体外,之后运动能力下降。
5.2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
5.2.1维生素的补充
5.2.2矿物质的补充
运动中消耗掉的多数矿物质基本上能从运动员正常的饮食中得到补充,而且必须经常适量补充,如钙、镁、钾、钠、锌、铁等。
女子青少年长跑运动员缺抶性贫血的发生率较高,应多吃瘦肉、鸡蛋、猪肝、绿叶蔬菜等含铁高的食物,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维持血红蛋白水平,预防缺铁性贫血。
6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利于营养吸收和体能恢复
6.1一日三餐的热能供给要作合理安排。
6.2在训练及比赛后,至少要休息40~50分钟以后才进餐,否则会引起胃肠性炎症。
6.3运动员饮食需适量,防止暴饮暴食。
6.4不宜多吃巧克力。
7结论
[1]王维群.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保健学》教材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6.
[3]季浏等.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4]陈永清.运动营养指南[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
一、合理可行的目标
目标是行为决策的前提,首先要使运动员明确比赛的任务和奋斗的目标,激发积极参与比赛的动机,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动员自己,自觉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其次,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过多考虑比赛成绩和名次,否则会使运动员背上思想包袱,导致怯场和比赛失常,所以确立合理可行的目标,可激发运动员积极参加比赛的动机。过重的心理压力、不合理的竞赛目标,会对竞赛成绩和心理状态造成不良影响。毕竟这些运动员在心理、生理处于生长发育期,不能施加过重的精神负担。再次消除胆怯心理,还能帮助运动员形成一个争强好胜的良性兴奋中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
二、比赛中的注意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而中长跑比赛中对注意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少年运动员的注意力易分散。中长跑的注意更有着自己的特点,既要求注意在任何时候高度集中,哪怕是稍有一点分散都会导致全局的不利,同时还要合理分配。在比赛中既要注意技术动作的合理、正确性,又要注意到神经系统的放松性,以及战术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注意速度的变化,达到快速灵活转移的程度,并在这种快速的转移中,注意还要有正确的选择性,使注意力集中和分配在适当的客体上,密切注意竞争对手的动向,因此,中长跑的训练比赛对注意要求相当高。它对胜负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加强持续注意力的练习。
三、稳定的情绪
情绪对运动员来讲具有相当重要的因素。原因在于其一,中长跑比赛是单独的对抗运动,运动员个人把握战局。所以要求运动员的情绪有较高的稳定性。其二,在弧身奋战中,运动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裁判的、观众的、自然环境的各种刺激,这就大大增加了运动员的负担,加深了情绪的体验强度。其三,比赛场上战局错综复杂、瞬息万变,领先和落后的不时交替,常常出现的对峙局面,甚至直到最后几秒钟才能决出胜负。这就使运动员每时每刻都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也可能是消极的减力情绪,因此,中长跑的情绪体验特点,是运动员增力情绪由稳定而逐渐上升。这种增力情绪有助于控制自己的动作和力量,如果中长跑中情绪过于强烈就会破坏跑的正常速度和战术,因此,情绪稳定性对中长跑来说是关系重大的。
五、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在中长跑训练和比赛中能帮助提高运动成绩,对战胜对方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解决战术任务时能帮助运动员迅速而正确地判断变化着的环境。思维能力不仅体现在战术上,而且对于较快地掌握动作技术也有重要意义,所以思维能力对中长跑运动员来说是必需具备的品质。
六、决胜的意志
当天,我就开始练长跑。可是刚慢跑了几百米就气喘吁吁了,只好改行走,然后再跑几百米,第一天的训练量断断续续地加起来只有1000米。就是从这种状态起步,一天比一天跑得远,一个月后,我真的站在了天安门广场5公里小马拉松比赛的起跑线上,随着奔跑的洪流踏上了征程。我看到许多参赛者的脸上画着京剧脸谱,还有各式各样的装扮,人们奔跑着、欢笑着,简直就是一场长跑嘉年华会!我享受着这新鲜的一切,不知不觉地就跑完了5公里,最后几百米还冲刺超过了不少人。这就是我与长跑比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接着,我找到了组织――北京市长跑俱乐部,成为东城分部的一名队员。队长和队友对我很关心,给予了不少指导和帮助,我每天也是清晨5点开始训练,迎着每一次壮丽的日出奔跑。半年后参加了北京国际公路接力赛;一年后,顺利地完成了北京百公里山地纵走大赛;两年后,我参加了2006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马拉松全程比赛。
从那以后,我参加了国内多个马拉松比赛。现在,训练、参赛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和所有长跑爱好者一样,我享受着运动和比赛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是运动后的神清气爽,是取得进步后的成就感,是培养做事坚韧不拔的品质,是比赛沿途观众的加油助威声使一个普通人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乐在其中。
目前,我已减掉了8公斤的体重,而且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我以前的“三高”指标已全部正常!
长跑不仅使我获得了健康,而且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是一名报社记者,在参加一些赛事的同时,还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对赛事的赛道――公路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报道。如2007年的北京山地健行大赛和首届郑汴国际马拉松赛等。此外,我把长跑爱好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如2007年9月10日,为了庆祝北京第一条奥运轨道交通工程地铁,5号线即将通车,我沿5号线近30公里的地面线路长跑,被《法制晚报》和北京电台报道,并通过这两家媒体,发出约请跑友在5号线通车当天进行正式庆祝长跑活动的倡议,得到了不少跑友的热情支持。
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随之产生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也迅猛增加。当时许多科学家指出:如果政府不去引导,个人不去注意,慢性病不仅只是让人们饱受疾病之苦,一个国家也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还指出:当慢性病人群的比例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美国的经济发展将会倒退10年。有资料表明,2007年美国仅心脑血管病的医疗费就达2500亿美元之多,慢性病已使美国的经济运行成本翻了一翻。这个问题的症结源于“两个增加,一个减少”,人们投资饮食的费用迅猛增加,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度增加,而体力支出减少。现今,美国国内自觉锻炼的人群非常大(其中跑步的人群最大)。美国每年都举行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长跑比赛上百次,参赛人数有的多达万余人。参加比赛的人提出这样一个口号:“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去参加。”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已有三千万人参加到健身跑的行列中来,也就是说每8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沉浸在“长跑热”之中。
俄罗斯的健身跑活动开展得也很普遍,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还成立了不少跑步俱乐部。他们不仅在天气暖和的日子里多次举行长跑比赛,就是在寒冷的冬季也举行比赛。一个跑步俱乐部曾在零下28℃的严寒季节举行群众性的长跑比赛,参加比赛的人数很多。
法国一直把体育锻炼作为增进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在运动场上、森林里和公园中,到处可以看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们。从2000年以来,法国每年都开展“心脏健康之路”的健身跑活动;去年参加这个活动的人数就有30万人之多。
从今以后,小兔子每天都认认真真的练习长跑。
可是乌龟呢?从此,它不但没有练习长跑,而且还到处夸耀自己上一次长跑赛过了兔子,它渐渐的变得骄傲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