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孕妇女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妇女营养分会)
备孕是指育龄妇女有计划地怀孕,并为优孕做必要的前期准备,是优孕与优生优育的重要前提。备孕妇女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着孕育和哺育新生命的质量,并对妇女及其下一代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为保证成功妊娠、提高生育质量、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夫妻双方都应做好充分的孕前准备。
1。调整孕前体重至适宜水平
[提要]孕前体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婴儿死亡率以及孕期并发症等不良妊娠结局有密切关系。低体重或肥胖的育龄妇女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人群,备孕妇女宜通过平衡膳食和适量运动来调整体重,尽量使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达到18.5~23.9的理想范围。
[关键推荐]
(1)肥胖或低体重备孕妇女应调整体重,使BMI达到18.5~23.9kg/m2范围。
(2)保证平衡膳食并维持适宜体重,以在最佳的生理状态下孕育新生命。
[实践应用]
备孕妇女应调整体重至适宜水平。
①低体重(BMI<18.5kg/m2)者可通过适当增加食物量和规律运动来增加体重,每天适量增加奶类、主食和肉蛋类食物的摄入量,根据个人膳食情况,每天可有1~2次的加餐。
②肥胖(BMI≥28.0kg/m2)者应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减慢进食速度,避免过量进食,减少高能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选择低GI、富含膳食纤维、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同时,应增加运动,推荐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2。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
[提要]育龄妇女是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的人群,怀孕前如果缺铁,可导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出生体重以及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因此,备孕妇女应经常摄入含铁丰富、利用率高的动物性食物,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者应纠正贫血后再怀孕。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为避免孕期碘缺乏对胎儿智力和体格发育产生的不良影响,备孕妇女除选用碘盐外,还应每周摄入1次富含碘的海产品。叶酸缺乏可影响胚胎细胞增殖、分化,增加神经管畸形及流产的风险,备孕妇女应从准备怀孕前3个月开始每天补充400μg叶酸,并持续整个孕期。
(1)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增加身体铁贮备。
(2)选用碘盐,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
(3)至少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
(1)如何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动物血、肝脏及红肉中铁含量及铁的吸收率均较高,一日三餐中应该有瘦畜肉50~100g,每周1次动物血或畜禽肝肾25~50g。在摄入富含铁的畜肉或动物血和肝脏时,同时摄入含维生素C较多的蔬菜和水果,可提高膳食铁的吸收与利用率。
常见问题:
红枣能补铁吗?
红枣、桂圆常常被大众作为补血佳品用来改善孕妇的贫血,但认真地为补铁食物排名次,红枣补铁确实不如动物肝脏、动物血,不如猪、牛、羊、马等动物的瘦肉。不仅是红枣,包括通常大家认为含铁较高的菠菜、黑木耳、芝麻酱、海带、草莓等植物性食物,补铁效果都不如上述动物性食物。这是由于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肉里的铁为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而红枣、桂圆、菠菜、黑木耳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人体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在胃酸、维生素C、有机酸等成分的作用下还原为二价铁才能吸收,吸收率较低。总体上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不如动物性食物中的铁,但是在植物性食物中,红枣中的铁含量和铁吸收率还是相对较高的。
(2)选用碘盐,吃含碘丰富的食物
由于食物中普遍缺乏碘,选用加碘食盐可确保有规律的摄入碘。我国现行食盐强化碘量为25mg/kg,碘的烹调损失率20%、按每日食盐摄入量6g计算,可摄入碘约120μg/d,达到成人推荐量。考虑到孕期对碘的需要增加、碘缺乏对胎儿的严重危害及孕早期妊娠反应会影响对食物和碘的摄入,建议备孕妇女食用碘盐,且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g。此外,每周再摄入1次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贻贝(淡菜),以增加一定量的碘储备。
贴士:
海带炖豆腐(鲜海带100g含碘114μg、豆腐200g含碘15.4μg)。
紫菜蛋花汤(紫菜5g含碘216μg、鸡蛋25g含碘6.8μg)。
贻贝(淡菜)炒洋葱(贻贝100g含碘346μg、洋葱100g含碘1.2μg)。
上述菜肴的含碘量分别加上每天由碘盐获得的120μg碘,碘摄入量约为250~470μg,既能满足备孕妇女碘需要,也在安全范围之内。
(3)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
天然食物中的叶酸是结构复杂的多谷氨酸叶酸,进入体内后必须分解出小分子的单谷氨酸叶酸,才能被小肠吸收,生物利用率约为50%,而且由于对热、光和酸敏感,烹调加工的损失率可达50%~90%。人工合成的叶酸补充剂为叶酸单体,稳定性好,可被肠道直接吸收,空腹服用的生物利用率100%,与膳食混合后的生物利用率为85%,是天然食物叶酸的1.7倍。因此,备孕妇女额外补充叶酸,是保证叶酸摄入达到理想水平的有效措施。
在我国,给计划怀孕的妇女和孕妇每天补充400μg叶酸,已成为重要的营养干预政策。
是的,叶酸补充剂400μg/d是目前公认的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最低有效剂量,至少连续服用3个月是为了使体内的叶酸浓度达到平衡稳定的水平,备孕期间应该按此剂量长期服用叶酸,并持续至整个孕期。
3。禁烟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禁烟酒,讲卫生,规律作息。
(2)检查身体,纠正营养缺乏,治疗疾病。
(1)禁烟酒,讲卫生,规律作息
在准备怀孕前6个月夫妻双方均应停止吸烟、饮酒,并远离吸烟环境。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感染、炎症及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愉悦心情,准备孕育新生命。
(2)检查身体,纠正营养缺乏,治疗疾病
下图是备孕妇女膳食宝塔(平均每天进食推荐量)
二、孕期妇女膳食指南
妊娠期是生命早期1000天机遇窗口的起始阶段,营养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母子双方的近期和远期健康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母体乳腺和子宫等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为分娩后乳汁分泌进行必要的营养储备,都需要额外的营养。因此,妊娠各期妇女膳食应在非孕妇女的基础上,根据胎儿生长速率及母体生理和代谢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孕早期胎儿生长发育速度相对缓慢,所需营养与孕前无太大差别。孕中期开始,胎儿生长发育逐渐加速,母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也相应加快,对营养的需要增大,应合理增加食物的摄入量。孕期妇女的膳食仍应是由多样化食物组成的营养均衡膳食,除保证孕期的营养需要外,还潜移默化地影响较大婴儿对辅食的接受和后续多样化膳食结构的建立。
[推荐条目]
1。补充叶酸,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
2。孕吐严重者,可少量多餐,保证摄入含必要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3。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奶、鱼、禽、蛋、瘦肉的摄入。
4。适量身体活动,维持孕期适宜增重。
5。禁烟酒,愉快孕育新生命,积极准备母乳喂养。
1。补充叶酸,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
[提要]
叶酸对预防神经管畸形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促进红细胞成熟和血红蛋白合成极为重要。孕期叶酸的摄入应达到600μgDFE/d,除常吃含叶酸丰富的食物外,还应补充叶酸400μgDFE/d。
为预防早产、流产,满足孕期血红蛋白合成增加和胎儿铁储备的需要,孕期应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铁缺乏严重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适量补铁。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是调节新陈代谢和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必需微量元素,除选用碘盐外,每周还应摄入1~2次含碘丰富的海产品。
(1)。整个孕期应口服叶酸补充剂400μg/d,每天摄入绿叶蔬菜。
(2)。孕中、晚期应每天增加20-50g红肉,每周吃1-2次动物内脏或血液。
(3)。孕妇除坚持选用加碘盐外,还应常吃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1)。如何满足孕期对叶酸的需要
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蛋类、豆类、酵母、绿叶蔬菜、水果及坚果类。但天然食物中存在的叶酸是四氢叶酸的各种衍生物,均为还原型,烹调加工或遇热易分解,生物利用率较低;合成的叶酸是氧化型单谷氨酸叶酸,稳定性好,生物利用率高。因此,孕期除了常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外,还应补充叶酸400μg/d,以满足其需要。每天保证摄入400g各种蔬菜,且其中1/2以上为新鲜绿叶蔬菜,可提供约200μgDFE叶酸。
(2)。如何通过膳食获得孕期额外需要的铁
由于动物血、肝脏及红肉中含铁量较为丰富,且所含的铁为血红素铁,其生物利用率较高,可通过适当增加这类食物的摄入来满足孕期对铁的额外需要。孕中、晚期每天增加20~50g红肉可提供铁1~2.5mg,每周摄入1~2次动物血和肝脏,每次20~50g,可提供铁7~15mg,基本可以满足孕期增加的铁营养需要。
(3)。哪些食物含碘丰富?
大多数食物中碘含量较少,海产品中如海带(鲜,100g)、紫菜(干,2.5g)、裙带菜(干,0.7g)、贝类(30g)、海鱼(40g)可分别提供110μg碘。
2。孕吐严重者,可少量多餐,保证摄入含必要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孕早期胎儿生长相对缓慢,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也无明显增加,应维持孕前平衡膳食。如果早孕反应严重,可少食多餐,选择清淡或适口的膳食,保证摄入含必要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预防酮血症对胎儿神经系统的损害。
(1)。孕早期无明显早孕反应者应继续保持孕前平衡膳食。
(2)。孕吐较明显或食欲不佳的孕妇不必过分强调平衡膳食。
(3)。孕期每天必需摄取至少130g碳水化合物,首选易消化的粮谷类食物。
(4)。进食少或孕吐严重者需寻求医师帮助。
(1)。孕早期平衡膳食
孕早期胎儿生长相对缓慢,所需能量和营养素并无明显增加,孕妇应继续保持孕前平衡膳食,无需额外增加食物摄入量,以免使孕早期体重增长过多。
(2)。早孕反应明显者不必过分强调平衡膳食
(3)。保证每天摄取至少130g碳水化合物
孕吐严重影响进食时,为保证脑组织对葡萄糖的需要,预防酮症酸中毒对胎儿的危害,每天必需摄取至少130g碳水化合物。应首选富含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粮谷类食物,如米、面、烤面包、烤馒头片、饼干等。各种糕点、薯类、根茎类蔬菜和一些水果中也含有较多碳水化合物,可根据孕妇的口味选用。
食糖、蜂蜜等的主要成分为简单碳水化合物,易于吸收,进食少或孕吐严重时食用可迅速补充身体需要的碳水化合物。进食困难或孕吐严重者应寻求医师帮助,若呕吐严重,尿酮体(++),可考虑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必要量的碳水化合物。
3。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奶、鱼、禽、蛋、瘦肉的摄入
孕中期开始,胎儿生长速度加快,应在孕前膳食的基础上,增加奶类200g/d,动物性食物(鱼、禽、蛋、瘦肉)孕中期增加50g/d,孕晚期再增加125g/d,以满足对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钙、铁等营养素和能量增加的需要。建议每周食用2~3次鱼类,以提供对胎儿脑和视网膜发育有重要作用的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1。孕中期开始,每天增200g奶,使奶的总摄入量达到500g/d;
2。孕中期每天增加鱼、禽、蛋、瘦肉共计50g,孕晚期再增加75g左右;
3。每周最好食用2~3次深海鱼类。
(1)。如何使奶的总摄入量达到500g/d
(2)。孕期如何增加鱼、禽、蛋、瘦肉的摄入
孕中期孕妇每天需要增加蛋白质15g、钙200mg、能量300kcal,在孕前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额外增加200g奶,可提供5~6g优质蛋白质、200mg钙和70~120kcal能量,再增加鱼、禽、蛋、瘦肉共计50g左右,可提供优质蛋白质约10g,能量80~150kcal。
孕晚期孕妇每天需要增加蛋白质30g、钙200mg,能量450kcal,应在孕前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每天增加200g奶(250g),再增加鱼、禽、蛋、瘦肉75g共计约125g。
同样重量的鱼类与畜禽类食物相比,提供的优质蛋白质含量相差无几,但鱼类所含脂肪和能量明显少于畜禽类。因此,当孕妇体重增长较多时,可多食用鱼类而少食用畜禽类,食用畜禽类时尽量剔除皮和肉眼可见的肥肉,畜肉可优先选择牛肉。此外,鱼类尤其是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鲱鱼、凤尾鱼等还含有较多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胎儿脑和视网膜功能发育有益,每周最好食用2~3次。
4。适量身体活动,维持孕期适宜增重
(1)。孕期适宜增重有助于获得良好妊娠结局,应重视体重监测和管理;
(2)。孕早期体重变化不大,可每月测量1次,孕中、晚期应每周测量体重;
(3)。健康的孕妇每天应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1。孕期体重监测和管理
应从孕前开始对体重进行监测和管理,孕期每周测量体重。孕早期胎儿生长速度较慢,孕妇体重不应有太大变化,以0.5-2kg为宜,此时要注意防止孕妇多吃少动导致体重增长过多,也要防止早孕反应引起体重下降过多,警惕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孕中、晚期每周增重0.4kg为宜,需根据体重增长速率调整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水平。体重增长不足者,可适当增加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摄入,体重增长过多者,应在保证营养素供应的同时注意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并适当增加身体活动。除了使用校正准确的体重秤,还要注意每次称重前均应排空大、小便,脱鞋帽和外套,仅着单衣,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监测的有效性。
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数据资料建立孕期适宜增重推荐值,建议以美国医学研究院(IOM)2009年推荐的妇女孕期体重增长适宜范围和速率作为监测和控制孕期体重适宜增长的参考。不同孕前BMI妇女孕期体重总增重的适宜范围及孕中、晚期每周的增重速率参考值见表3。孕早期体重增长不明显,早孕反应明显的孕妇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均为正常。应注意避免孕早期体重增长过快。
2。孕期如何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
若无医学禁忌,多数活动和运动对孕妇都是安全的。孕中、晚期每天应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需要中等程度的努力并可明显加快心率,一般为运动后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50%~70%,主观感觉稍疲劳,但10分钟左右可得以恢复。最大心率可用220减去年龄计算得到,如年龄30岁,最大心率为220-30=190,活动后的心率以95~133为宜。常见的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游泳、打球、跳舞、孕妇瑜伽、各种家务劳动等。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孕前的运动习惯,结合主观感觉选择活动类型,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5。禁烟酒,愉快孕育新生命,积极准备母乳喂养
烟草、酒精对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容易引起流产、早产和胎儿畸形。有吸烟饮酒习惯的妇女必须戒烟禁酒,远离吸烟环境,避免二手烟。怀孕期间身体的各种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孕妇的情绪,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适应,愉快享受这一过程。
母乳喂养对孩子和母亲都是最好的选择,成功的母乳喂养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准备,还需要积极的心理准备。孕妇应尽早了解母乳喂养的益处、增强母乳喂养的意愿、学习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为产后尽早开奶和成功母乳喂养做好各项准备。
(1)。孕妇应禁烟酒,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和不良空气。
(2)。孕妇情绪波动时应多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向专业人员咨询。
(3)。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愉悦心情。
(4)。孕中期以后应积极准备母乳喂养。
1。孕妇需避免烟酒和不良生活环境对胎儿的危害
孕妇除了禁止吸烟饮酒外,还要注意避免被动吸烟的影响,尽量避免身处于通风不良和人群聚集的环境中。
2。尽情享受孕育新生命的快乐
孕妇要积极了解孕期生理变化特点,学习孕育知识,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出现不适时能正确处理或及时就医,遇到困难多与家人和朋友沟通以获得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家人也应多给孕妇一些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运动、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均有助于释放压力,愉悦心情。
3。母乳喂养需做哪些准备
母乳喂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母亲的产后恢复均十分重要,对宝宝和妈妈都是最好的选择。绝大多数妇女都可以而且应该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孩子,任何代乳品都无法替代母乳。成功的母乳喂养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准备,还需要积极的心理准备。孕妇尽早了解母乳喂养的益处、加强母乳喂养的意愿、在保证孕期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同时,做好乳房的护理,学习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产后尽早开奶和顺利哺乳,可大大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①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母乳喂养可给孩子提供全面的营养和充分的肌肤接触,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还有助于产妇子宫和产后体重的恢复、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对母体也有很多益处。健康妇女都应选择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最好坚持哺乳至孩子满2周岁。
②营养准备:孕期平衡膳食和适宜的体重增长,使孕妇身体有适当的脂肪蓄积和各种营养储备,有利于产后泌乳。正常情况下,孕期增重中有3~4kg的脂肪蓄积是为产后泌乳贮备能量的,母乳喂养有助于这些脂肪的消耗和产后体重的恢复。
③乳房护理:孕中期开始乳房逐渐发育,应适时更换胸罩,选择能完全罩住乳房并能有效支撑乳房底部及侧边、不挤压乳头的胸罩,避免过于压迫乳头妨碍乳腺的发育。孕期应用温水擦洗乳头,忌用肥皂、洗涤剂或酒精等,以免破坏保护乳头和乳晕的天然油脂,造成乳头皲裂,影响日后哺乳。
下图是孕期妇女膳食宝塔(平均每天进食推荐量)
本指南适用于出生后1~180天内的婴儿。0~6月龄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高于其他任何时期。但婴儿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较低。母乳既可提供优质、全面、充足和结构适宜的营养素,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完美地适应其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并促进其器官发育和功能成熟。此外,6月龄内婴儿需要完成从宫内依赖母体营养到宫外依赖食物营养的过渡,来自母体的乳汁是完成这一过渡最好的食物,基于任何其他食物的喂养方式都不能与母乳喂养相媲美。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内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母乳中的营养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构成一个特殊的生物系统,为婴儿提供全方位呵护,助其在离开母体子宫的保护后,仍能顺利地适应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健康成长。
6月龄内婴儿处于1000天机遇窗口期的第二个阶段,营养作为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发育和后续健康持续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母乳中适宜数量的营养既能提供婴儿充足而适量的能量,又能避免过度喂养,使婴儿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因此,对6月龄内的婴儿应给予纯母乳喂养。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1)。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
(2)。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3)。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4)。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
(5)。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2。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提要]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此外,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是最佳的营养支持,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质量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应积极支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护母乳喂养。
(1)。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2)。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6~8次或更多。
(3)。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
(4)。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者,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作出决定。
3。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的焦躁心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及时就医。
(1)。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3)。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4)。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
4。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提要]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的最方便途径。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10μg(400IU)。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
(1)。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310μg(400IU)。
(2)。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3)。新生儿出生后应肌内注射维生素K11mg。
5。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提要]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选适合6月龄内婴儿的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婴儿。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的健康不利。
1。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
2。以下情况很可能不宜母乳喂养或常规方法的母乳喂养,需要采用适当的喂养方法如配方奶喂养,具体患病情况、母乳喂养禁忌和适用的喂养方案,请咨询医师或营养师:
a。婴儿患病;b。母亲患病;c。母亲因各种原因摄入药物和化学物质;d。经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
3。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6月龄内婴儿。
6。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提要]身长和体重是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6月龄前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婴儿生长有其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即是健康的生长状
态。
1。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2。6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
3。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
4。出生体重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
5。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
下图是6月龄以内喂养指南关键推荐示意图
[未完待续]还有产妇膳食指南、7~24个月婴幼儿喂养指南和2~6岁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