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霖: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

党的16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而健康就是迈向小康社会的通行证!要想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因为人之所以能够维持生命、工作、思维,都依靠食物中的营养供应。据统计,一个人一年的平均饮食消费量达1吨之多。如果膳食安排不合理,就会每天都损害健康,日久天长,自然带来百病丛生的后果。营养可以影响你的思想、行为和感受,也与你的心理与生理状态有关。总之,营养状态的好坏和正确与否将决定你生命的价值和个人的成就,同样也与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紧密相联。人类自开始农业生产活动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膳食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总趋势是改善了营养,增进了健康,提高了生产力。

食物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基本的生物学法则决定了食品工业是“天下第一产业”,也是人类的“朝阳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食品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2002年增长速度达15.7%,同年餐饮业产值达5000亿人民币,从业人员2200万人。2003年虽然有“非典”的影响,但食品工业仍以18.6%的速度增长。营养并非无本之木,其是依赖于食品产生的。因此可以描述为:食物好比是皮、营养则好比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物资短缺、食物单调,想吃的东西买不到,现在商品琳琅满目,许多人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应当怎么吃了。法国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

吃饭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然而人类通过漫长的历程才从“吃饱求生存”发展到懂得“吃好求健康”。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传统食疗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各民族的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它形成发展的几千年中,浸透着祖先和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正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一、吃什么和怎么吃关系着民族的命运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居首位、为15%,膳食营养因素的影响仅次于遗传、为13%,远高于医疗因素(仅8%)的作用。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居于首位的就是合理膳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食疗养生的理念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则是明代医药学巨匠李时珍对膳食营养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

人类吃的食物不外乎以下五类,第一类是谷物粮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第二类是动物性食物,包括富含动物蛋白质的瘦肉、禽、蛋、鱼类等;第三类是富含植物蛋白质的豆类,以及乳类和乳制品;第四类是蔬菜、水果;第五类是油脂。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此外,食物中还含有许多具抗氧化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人体对不同的营养素需要量相差极大,蛋白质、脂肪每日需几十克,而微量元素硒、维生素B12每日仅需若干微克。营养学家把每日需要量在1克以上的营养素称为宏量营养素、包括六大类40多种;将每日需要量从微克到毫克级的营养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称为微营养素。

不同食物的营养素成分不同,如米、面等以淀粉、即碳水化合物为主;牛奶、大豆、鸡蛋、瘦肉以蛋白质为主;水果、蔬菜则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食物间的千差万别要求我们想做到膳食平衡,营养全面,就一定要不挑食、不偏食。由于世界各国人口、生产力水平、生活习惯各异,特别是农畜产品、鱼类等食品生产数量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食物结构。如欧、美等国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泰国为典型的素食结构;日本吸收东西方膳食的优点,植物与动物蛋白搭配比较合理,加之政府对膳食营养比例、食品构成、消费比重的重视,使日本人均预期寿命现在居世界前列。

我国目前恩格尔系数(食品类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已低于50%,初步进入了小康,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直接成果之一。我国传统膳食结约70%的热量与67%的蛋白质来自占食物总量约60%~65%的主食、谷物等粮食。虽然钙等矿物质与铁、锌等微量元素供应不足,维生素A及B族维生素相对短缺,但传统食物结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1990年17岁的男性青年比1975年同龄人身高增加4.3厘米,体重增加5.9千克。出生预期寿命也从建国初期的44.39岁上升到70岁以上。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食物消费也存在巨大差异——即:“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在,贫困病与富裕文明病并存”。全国仍有相当比例的人口没有彻底解决温饱,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因营养过剩、体力活动减少,肥胖群体迅速增加。2004年10月12日,卫生部新闻发布会宣布的2002年8月~12月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约1.6亿人,比1991年增加7000多万。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6%,全国共约2000万患者。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从1996年的4.6%上升到6.4%。

2001年公布的统计报告称:有3000万20岁以上的中国人肥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和动脉硬化等“文明病”泛滥,肥胖已成为社会“公害”。在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居民死因顺位已从50年代的麻疹、肺结核和老衰让位于现在的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其中心脏病的死亡率已超过日本。因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死亡的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64%以上(全国每年约200万人),占国民死因首位。糖尿病患病率1979年仅占全部人口的0.67%,1998年上升至3.21%,2001年北京等地区糖尿病患病率竟高达6%!营养偏颇的现代“文明病”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给中华民族敲响了警钟!

二、平衡、健康的膳食结构在东方、在中国

1.平衡膳食理论——20世纪营养学的最大贡献

1968年,瑞典提出名为《斯堪的那维亚国家人民膳食的医学观点》的膳食指导原则,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建议各国仿效。至今,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公布了各自的《膳食指南》。《膳食指南》是根据平衡膳食理论制订的饮食指导原则,是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的陈述性建议,目的在于优化饮食结构,减少与膳食失衡有关的疾病发生。我国政府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1997年4月,再次发布了修改后的新的膳食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三、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六、吃清淡少盐膳食;

七、饮酒要适量;

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重庆市政府提出的“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五谷杂粮要吃够”的口号,在一定意义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膳食平衡的思想。

2、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地中海式饮食”

生活在欧洲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居民心脏病发病率很低,是世界上长寿地区之一。研究这一现象给人们不少启示。大量调查分析发现这与该地区的饮食结构——“地中海式饮食”有关。

地中海人常饮用干红葡萄酒,其中含有人们所熟悉的阿司匹林的基础成分——水杨酸。红葡萄酒中水杨酸的含量比白葡萄酒几乎高1倍,长期适量饮用干红葡萄酒等于服用了小剂量阿司匹林;众所周知,低剂量阿司匹林有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心肌梗死的功效。此外,葡萄皮含的白藜芦醇,也是具有潜在抗癌功能的物质。在红、绿葡萄中均含有此物质,但红葡萄中含量更高。

近20年来,地中海国家的肉食消费日益增多;与此同时,蔬菜、土豆和面包的消费有所下降,但鱼仍然是其食谱中的基本食品。地中海地区的人民明白,他们的传统饮食是有利于健康的。而地中海式的饮食最重要的特点是——既简单清淡,又富含营养。

3、美国推行的“食物指南金字塔”

1996年1月美国农业部推行了“食物指南金字塔”,提出了居民每日选择食物品种和数量的建议。目的在于减少心脏病、高血压、某些癌症、糖尿病等与饮食有关疾病的发生。围绕食物指南构图的争论一度十分激烈,1992年秋,这张图形公布后立即遭到美国肉制品和奶制品商的猛烈批评,认为其不符合西方居民的生活需求,美国农业部长马迪根的主张受到了全方位的抨击。此后,在耗费了86万美元、完成了进一步的科学验证后,才证实了食物指南金字塔的设计是科学的。

2005年1月美国农业部又推出了的标题是“走向健康的一步”的、新的“饮食指南”。修改后的食物指南金字塔要点是“强调要吃得适度、不过分,同时要运动”。新金字塔是由从上到下6条不同颜色(代表各种食物)、不同宽度(代表总热卡比例)的带组成的三角形。橙色代表谷类、绿色为蔬菜、红色为水果、兰色为奶及乳制品、紫色为肉和豆类、黄色代表油脂和备用热卡(可以随意支配的热量);其中橙色最宽、黄色最窄;在金字塔的左侧还有一个楼梯,有一个人在台阶上攀登,代表要结合体育运动。塔基的“每日”字样是针对建议每天吃的食品,如全麦面包等;塔顶的“偶然”字样则针对油酥糕点等高热量的甜食。新“饮食指南金字塔”共有12个版本,以适应不同人群个体的需要,采用哪一种版本取决于每个人的体力活动量和热量摄入量。上网查询(www.MyPyramid.gov)就可以得到根据你的身体参数等具体情况计算出的数据。

制定新“饮食指南金字塔”,目的在于使美国人能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营养与运动相结合的、比较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便对付在美国越来越严重流行的肥胖病。其特点如下:

1、强调膳食多样化,蔬菜要花色品种多,而且要多吃豆类蔬菜以及深绿色与橙色的蔬菜。

2、强调要尽量选食有“全”字的全谷类食物——全麦面包、全麦饼、麦片等,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3、强调食物要控制低脂肪,油脂来自鱼、果仁及植物油。限制全脂奶、牛油、奶油、猪油以及冰激凌,对植物油中的椰子油、棕榈油也需要限制。

5、强调要重视水果、食用水果的品种多样化,但是对饮用果汁要节制。

6、设置了备用热卡——即可以随意支配的热卡,指用于酒、啤酒、饮料、糖果、奶酪、肥肉、甜食等。

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指出,食物、营养因素在各种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著名的专业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美国医学学会杂志》都指出,食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成分能帮助对抗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骨质疏松症。食物中含有的植物营养素——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还能延缓衰老。专家们一致认为,改变传统的西方的饮食结构可以使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延长10年。

4、中华民族的传统膳食结构

怎样才能做到平衡膳食呢?就是要根据身体需求,调整膳食结构,科学配餐。注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膳食纤维等几大营养素的比例,粮食、果蔬和动物性食物的合理搭配。《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保其正色”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有关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有如下精辟论述: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

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

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

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

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

人在一生中,通过一日三餐把近百吨的水、粮食、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食物一口一口地吃下去,由婴儿长大成人,塑造了自己的身体与健康,一个人一年的饮食量达一吨之多。一日三餐的科学分配要根据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决定。如果按食量分配,每个人一天吃500克主食的话,早晚应各吃150克、中午200克,即采用3:4:3的三餐分配比例比较合适,就是我们常说的“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科学配餐有以下五项原则:

①确保膳食构成的食物结构合理,各种食物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保持营养平衡。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百分比应分别是10%~15%,20%~30%,60%~65%。

②一日三餐的能量比例应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热量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

③保证富含优质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的供给量。蛋白质除部分由粮食提供外,总量的1/3~1/2必须由大豆、肉类、蛋类供给。除植物油和食物本身所含的脂肪外,还应搭配部分动物脂肪、即通过食物中适量搭配肉类来解决。

④蔬菜水果的供给量每人每天需800克左右(其中4/5为蔬菜、1/5为水果)。蔬菜中最好有一半是绿色或有色的叶菜,品种应当多样化,不仅包括根、茎、叶、花、果类蔬菜,还要搭配豆类蔬菜、菌类和藻类。

⑤膳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食要做到杂与精、干与稀的平衡;副食调配要做到生熟菜搭配、荤素搭配平衡。在荤菜方面,既要有四条腿的猪、牛、羊(任选其一种),又要有两条腿的鸡、鸭、鹅,还要有一条腿的鱼和菌类。由于烹调食物原料的品种与食用部位不同,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因此,通过科学搭配,就能保证每道菜所含的营养更全面、合理。

三、健康促进发展,牢记“营养经济学”

2001年,全国卫生资源消耗6,100多亿元,因疾病、伤残造成的损失约7,800亿元,总计近14,0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众所周知,“三峡工程”十五年的总投资才2000亿元!国家“九五”攻关完成的研究表明:在疾病的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

食物、能源、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四大危机,其中食物营养问题最为突出。我国国民营养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呈现像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那样大的差距。如果引导得当,不仅有进一步缩小的可能,而且能够利用我们传统饮食文化的固有优势,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因营养失调所出现的“文明病”的困扰。但“洋快餐”的错误导向,导致众多饮食误区存在、盲目的食物消费、资源的浪费,造成“文明病”泛滥等众多严峻的现实令人触目惊心。

糖尿病被称为“无形的杀手”,糖尿病的治疗费用非常昂贵,欧美发达国家目前5%~10%的保健预算用于糖尿病防治,日本1998年防治糖尿病的费用为169亿美元、占卫生总预算的6%。国际糖尿病协会预测:“在未来十年中,糖尿病将会使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卫生预算难以维继”。然而,流行病学的研究却清楚地表明,平衡的膳食和充足的锻炼在一开始就能阻止糖尿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将其总结为一句话——“管住嘴,迈开腿”,这也是进行糖尿病防治最节省费用、最有效的方法。

世界上有许多关于科学的营养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前途的事例。众所周知,印度用水牛奶完成了“白色革命”,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展示了发展中国家推行科学营养,提高健康素质的成功经验;而北欧国家挪威,却依靠“一勺野生鳕鱼肝油,强壮了一个国家”。挪威根据其国情,强调学生每天要吃一勺野生鳕鱼肝油,结果大大提高了这个位于北极圈内国家的人均寿命和健康水平。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总干事曾赞许地指出:“希望通过科研和努力,使人们进入一个新时代,让野生鳕鱼肝油成为每天饮食的组成部分”。挪威现在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国家。

重视营养科普,让人民群众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张,可以预防许多疾病。采取有效的营养措施,能大幅度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北欧国家芬兰,有一个省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芬兰将该省作为这些疾病的重点防治试点省,5年内用于宣传教育和防治措施的经费约100万美元。此后该省居民因心肌梗死、脑血栓、脑溢血发生偏瘫的患者数目大幅度减少,五年内总共节省了600万美元的医疗支出,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事例。

四、文明人吞进了“文明病”,用自己的牙齿在制造坟墓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营养过剩和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营养过剩正在危害健康,各种致命的慢性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脂肪肝、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发病率大幅度提高。发达国家每年死于此类疾病的约820万人,发展中国家近1170万人,占死亡总数的45%左右。饮食误区是导致营养偏颇的现代“文明病”泛滥的主要原因,因此,以中国饮食为代表的东方膳食结构,正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因为生物致病因子得到有效的控制后,环境致病因子已成为人类致病的主因,而膳食因素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素,因此膳食结构是否合理对人类健康极其重要!“文明病”是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这一组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疾病,西方称之为“五病综合征”。这是一组与营养有密切关系的富裕型疾病,系因不科学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日积月累而成,过去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而现在其发病年龄段却在不断下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我国传统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搭配足量的豆类及其制品,副食主要是新鲜蔬菜等天然食品、不作精细加工,糖主要是传统的红糖、且食用量较少,茶为日常大众化的天然饮料,并食用包括醋、酱在内的许多发酵食品,烹调大多使用素油。国外营养学家认为上述中国传统膳食结构是预防“文明病”的最佳膳食。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膳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以上海为例:1992年该市城乡居民粮食摄入量比1982年减少了22%,动物性食物的消费增加了1.5倍,其中畜肉上升了3.6倍、乳制品增加了5倍,油脂消费增加约70%;吃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的“洋快餐”,喝含糖洋饮料日趋普遍。脂肪提供的热量从1959年的9%上升到27%,超过全国城市平均水平(25%),并已高于日本(24%)。与此同时,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已成为该市头三位死亡原因,与饮食营养关系最密切的心脏病死亡率已超过日本,与战后日本的变化极为相似。这一切都非常清楚地说明:随着膳食结构“西化”,“文明病”已登陆中国。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郑树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与美国斯坦福和南加州大学合作,对移民美国的华人大肠癌发病率调查发现:生活在同一纬度、同样居住环境的加州华人大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远高于浙江人。将美国加州与浙江两地进行对照,以1个病人与3个健康人的比例,各选择1200人进行生活习惯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移民美国20年的华人,因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又缺少运动,日积月累、使他们在健康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浙江居民高3~5倍。显而易见,“西化”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是导致大肠癌高发的罪魁祸首。大肠癌发病有83%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其主要诱因就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西方膳食模式。

WHO则认为“我们可能低估了在中国体重超重造成的影响”。因为在西方,BMI指数25以上为体重超重,30以上为肥胖。而对亚洲人而言,BMI指数23就是体重超重,超过26就是肥胖。

注:BMI指数等于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人生在世,无非要学习两种知识:一种是谋生的知识。这是生命存在的基础。另一种就是关于养生的知识。这是为了健康长寿。所以,我们古代,有很多话都说了这么一个道理:与其救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无疾之前。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调查发现,人到晚年消耗的医疗费用占一生的40%。很多人的医疗费用都是在离开这个世界的前28天花的,到了抢救的时候,多少钱都舍得花了。

我国的国民健康状况:2007年5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在全球193个国家中,中国国民的平均寿命男性是71岁,女性是74岁,平均健康寿命男性是63岁,女性是65岁。也就是说,在我们国家男性平均有8年,女性平均有9年是带着疾病度过的。

人类最大的财富并不是金钱,而是拥有健康。因为财富是人创造的,而健康是不能完全靠金钱买到的。人只有保持健康才可能拥有一切。

人类对健康的追求使得全球健康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钢铁工业的产值。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因营养过剩死亡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因营养不良死亡的人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大概有1/3的患者死于药物滥用。我国每年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达到250万,是传染病人数的10倍。

现代医学面临的困境是药越吃越多,病越治越多。药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病菌的变异速度,所以,科学家早就呼吁:人类如果再不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感冒将会成为人类的不治之症。

聪明人投资健康,明白人储蓄健康,普通人忽视健康,糊涂人透支健康,愚蠢人把健康托付给医院和医生。

到了冬腊九,大夫抄着手,吃了胡萝卜,百病化无有。

食物是神造的,药片是人造的。

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首先提倡豆腐代替肉的国家是德国。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三天不吃青,俩眼冒金星。蔬菜有疏通之功效,为什么叫蔬菜?蔬者疏通也。什么叫菜呢?草能吃者为蔬,菜,就是采草嘛。神农尝百草不是为了找药,是为了找食物。能吃的叫菜,不能吃的叫草,能治病的叫药。

吃生萝卜喝俨茶,气得大夫满街爬。

一日食数枣,终生不显老;粥里加红枣,胜似灵芝草;门前一棵枣,童年直至老;要想皮肤好,喝粥加红枣。

以形补形,以脏补脏(植物是像什么补什么,动物是吃什么补什么):核桃像大脑,所以补脑;豆类像睾丸,所以补肾;杏仁像心脏,所以补心;百合像肺叶,所以补肺。

THE END
1.降科普丨学生营养膳食指南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做到合理膳食更加重要。为向同学们普及合理膳食相关知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从中心健康促进与教育资源库中遴选了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长图,现予推送,欢迎大家关注。 原标题:《健康科普丨学生营养膳食指南》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46256
2.小孩降饮食食谱医疗健康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对于孩子的健康问题更是备受重视。小孩健康饮食食谱表作为一种科学的饮食指导工具,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小孩健康饮食食谱表的原理、效果以及常见问题和答案,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http://www.xlnu.com/news/678021.html
3.家庭也需膳食计划日前,广州市卫生部门对本市幼儿园进行了卫生常规检测,结果显示今年幼儿园食具的消毒工作达到100%合格率。但除了幼儿园的食具卫生外,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在幼儿园饮食的营养是否均衡。 为此本报今期开辟“幼儿园膳食”专版,全方位为家长逐一剖析。本报记者 钟蕴华 https://www.yuer123.com/34088.html
4.巧手妈妈必知的营养知识力求各营养素均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值接近1:1:4~5,这3种营养素所供热量,占总热量的12%~15%、20%~30%、50%~60%。每餐热量分配要求是早餐25%、午餐35%、午点10%、晚餐30%。宝宝1~3岁热能供给量为1100~1200 千卡,蛋白质40克,其中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1/3~1/2。 http://pregnant.hwxdq.com/baike/share?id=51332&clientid=1191417812
5.学生的一日三餐热量比.应合理安排:早:中:晚约为()A.1:6:4B.4:4:2学生的一日三餐热量比,应合理安排:早:中:晚约为( ) A.1:6:4B.4:4:2C.3:3:3D.3:4:3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均衡的营养能够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因此,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 http://www.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3b5cd79c5c6d292da58bcf46e85378ba
6.孩子不长个不能靠补赖氨酸揭秘长高五要素北京晨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赖氨酸是一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缺乏的确会影响生长发育,不过,它主要的来源为肉类和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生活水平普遍较高的城市,通过日常饮食一日三餐即可获得足够的赖氨酸,并不需要额外补充。过多的赖氨酸摄入也不会达到“促身高”的目的。 https://www.zjol.com.cn/hot/201805/t20180524_7341791_ext.shtml
7.儿童1型糖尿病护理(精选八篇)根据1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为患儿制订饮食计划, 每日所需热卡为1 000+年龄×80。 (1) 热量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0%~55%, 蛋白质占15%~20%, 脂肪占25%~30%; (2) 食物选择:蛋白质以动物蛋白为主, 脂肪以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主, 一日三餐按1/5、2/5、2/5比例分配, 对于年龄小的患儿可以按每天5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000fd5.html
8.三餐什么时候吃最能消化?生活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益于健康,利于保持充分的精力和体力。科学合理的饮食要注意进食的时间、合理营养搭配,并根据机体能量消耗合理摄入热卡。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并不合理,专家建议少吃多餐,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建议:早餐──7:00此时,体温开始上升,脉搏开始加快,交感神经http://www.cuduwang.com/wapNews.asp?dataID=39915
9.儿童消瘦的原因有哪些39问医生如果体重持续下降,建议及时带孩子就医以确定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由于长期摄入食物中蛋白质和热卡不足导致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缺乏,影响身体正常生长发育。这会导致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来改善状况,如增加鱼肉蛋奶https://wapask-mip.39.net/question/86114147.html
10.维生素缺乏会怎样001阅读.doc所以,如果不是加班加点,不是时间特别紧张,最好还是远离快餐食品,更不能一日三餐以方便面、面包之类充饥了事,因为长此下去,迟早会疾病缠身的。  水果蔬菜治疗百日咳  ?  百日咳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拌有深长的鸟啼样吸气声。 食疗方法: 白萝卜洗净、绞汁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420/101252150.shtm
11.孩子春困,几个小妙招轻松搞定!合理安排一日三餐:早饭应吃些含淀粉的主食,它代谢后生成的糖类是大脑惟一可利用的热卡,且应增加蛋白质的副食,如蛋奶、豆浆和肉,以保证全天旺盛的精力,占总热量的30%;中餐应适当多食些高蛋白营养品,如豆制品、花生、鱼禽蛋等,以补充机体的消耗。这些食品中蛋氨酸含量高,后者具有抗寒和抗病之功效。晚餐不宜多吃,http://jwcweb.lcu.edu.cn/sxzj/Html/201304/974.html
12.医学减重定稿常合理的供能比是:碳水化合物供能占 55%~60%,蛋白质供能占15%~20%,脂 肪供能占25%~30%。1g碳水化合物或蛋 白质可以提供能量4kcal,而1g脂肪可以提 供能量9kcal。在此,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将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设定为60%,蛋白质供 能比设定为15%,脂肪供能比设定为25%。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出该患者每天https://www.360doc.cn/document/20654250_1122264413.html
13.糖尿病饮食治疗12篇(全文)然后根据蛋白质供热占总热量的15%~20%,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0%~60%,来确定每日所需三大营养素的供给总量,最后对一日三餐进行热量分配,一般早、中、晚餐各占30%,中餐占40%,也可以按照生活习惯三餐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确定了总热量后全天食量按1/5、2/5、2/5或1/3、1/3、1/3或1/7、2/7、2/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n8vtznx.html
14.血糖高一日三餐怎么吃对于血糖高的患者,首先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制定好一天的总热卡,同时减少升糖指数较高食物的摄入。 根据总热卡来进行一日三餐的食物种类和量的分配,总热卡可以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以及劳动输出量计算出来。建议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能量由碳水化合物来提供,常见的就是米和面。剩下的能量可以由蛋白质(如鱼虾、瘦肉)、少量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voice.html?contentId=386167
15.血糖高一日三餐怎么吃?权威问答按照总热卡进行一日三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的分配,可以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以及劳动输出量进行总热卡计算。推荐碳水化合物为50-60的能量,一般情况下为米面。剩余的能量可通过蛋白质(如鱼虾瘦肉)、少量油脂(主要推荐为植物油)、新鲜蔬菜和低糖水果提供。以这些总热量为基础来分配一日三餐,建议早餐和中餐要比吃好一些,https://www.cndzys.com/ylcore/wenda_detail/9_567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