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改善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近年来,我市在致力让所有孩子“有学上”和“上好学”的同时,由中央财政、市县财政投入资金,在义务教育寄宿制中小学校实施“蛋奶工程”和“营养改善计划”(统称营养工程),目前,全市享受营养工程人数达到了15.5万人。
为学生健康“加油”
起步早农村学生吃上牛奶鸡蛋
民之关切,正是政府责任之所系。
我市崇礼县率先回应了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拿出20余万元,专门用于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每个中小学生每天免费享受一袋纯牛奶和一个熟鸡蛋。
改善民生,不仅要舍得花钱,更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市委、市政府立足长远,超前谋划探索学生“蛋奶工程”工作。
2011年,是令学生、家长为之欣喜的一年,是令全社会为之振奋的一年!从这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市在全市所有区、县义务教育寄宿制中小学生中实施“蛋奶工程”。即市、县政府为每名义务教育寄宿制中小学生每天免费提供一盒学生奶、一个熟鸡蛋。按照蛋、奶市场价和现有学生数计算,全年按250天计算,每年约需资金6300余万元,全部由市、县两级财政负担。工程使全市受益学校达到351所,约10多万学生。
农村学校孩子彻底告别了用馒头、腌菜作干粮的历史,家长也不再担心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素质状况,这一工程的实施在百姓中产生了强烈反响,纷纷称赞这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广扩面“两项工程”齐步走
2011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武汉会议之后,我市立即着手做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准备工作。
2012年春季学期开学,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开:张北、康保、沽源、尚义、万全、怀安、阳原、蔚县、宣化县9个县被纳入国家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这9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农村(不含县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先行启动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每名学生每天享受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专门用于改善营养状况。
各试点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学生缺什么?需要补充什么营养?各县区、各学校制定供餐模式、供餐营养计划,灵活多样的方式相继“浮出水面”:
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又将“蛋奶工程”列为2012年全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尽管国家试点县营养改善计划不含县城学生,但各县县城的寄宿制中小学生仍继续享受着“蛋奶工程”;其他非试点区、县仍在义务教育寄宿制中小学生中继续实施“蛋奶工程”,将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和地方“蛋奶工程”并行实施,真正扩大了全市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营养改善工程的覆盖面。
硬措施“两个安全”共确保
营养改善工程顺利实施,离不开资金和食品安全。
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农牧局、市质监局等有关各部门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营养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县、局、乡、校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并落实了“四长”责任制,确保了每个环节都有具体负责人和责任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式管理网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我市把改善学校餐饮硬件设施工作作为“营养工程”优质、安全实施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去年,全市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餐饮基础设施建设,彻底解决了学校食堂脏、乱、差问题。
万全县高庙堡小学副校长吕昌明,有着17年的教龄,曾在三所小学任教。他告诉记者,“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为改善学生的用餐条件,保证学生用餐安全,他们学校先后共投入两万余元,为食堂配备了不锈钢电热售饭台、洗涤池、送餐车、调料车等厨具,为存储间和食品库房配备了存储台、冷藏柜,为各教室配备专用不锈钢垃圾筒等用品。
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不能有丝毫马虎。供应给学生的食品全部纳入市、县政府集中采购。比如,全市所有学生奶统一由市政府组织采购,具体操作由市采购办牵头,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农牧局、市质监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招投标,中标单位为全国知名的蒙牛和伊利两大乳品集团公司,市教育局作为采购人与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中标企业负责全市有关学校学生奶的供应、配送,学生奶保质期为6个月,配送到学校时离保质期满不少于90天;鸡蛋由各县政府分别就近集中采购,中标人负责配送到学校,由学校食堂清洗、蒸煮并分发给学生。
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胡凤鸣对记者说:“实行‘营养工程’后,一方面学生体质体能及精神面貌有明显改善,另一方面直接减轻了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对“控辍保学”起到了积极作用。”
【蛋奶工程前世今生】崇礼县:一颗鸡蛋带来的深远影响
“鸡蛋工程”这个词,于2006年在崇礼“诞生”。时任崇礼县县长的诸国儒考察乡镇学校教育,发现山药蛋、大白菜、咸菜疙瘩仍是学生餐桌的主角,平日里连一颗鸡蛋也吃不上,学生营养不足。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绝不能让崇礼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诸国儒回到县里,与领导班子成员商议后做出决策,由县财政出资24万元,实施营养餐项目,为全县农村寄宿制学生每天早餐提供一颗鸡蛋,用以增加学生营养。期间,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到崇礼县考察工作时称这种做法为“鸡蛋工程”,表示“一颗小鸡蛋,是个大工程”。
随着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县委、县政府于2007年再次追加投入25万元,为每名在校寄宿制学生早餐再增加一袋牛奶,“鸡蛋工程”变成了“蛋奶工程”。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得知崇礼县的做法后,称赞其做法。2007年4月2日基金会秘书长卢迈一行到崇礼县就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确定崇礼县和广西都安县为营养改善项目全国仅有的两个试点县,在崇礼县进行了近2年的学生营养餐实验,通过提供营养餐,检验寄宿制学校提供营养补助对促进学生成长的效果,同时探索保证食品安全,加强财务规范的办法,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010年底,基金会的评估报告《建立学校供餐机制,改善农村学生营养》送到温家宝、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手中,农村学生营养问题再度引起国家重视。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我国开始正式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典型示范】
高庙堡小学:提前一周制定“营养餐”
5月20日中午12点,万全县高庙堡小学的下课铃声清脆地响过,学生们涌向学校食堂,陆续从打饭窗口,端出一盘盘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今天的营养餐是丸子。这可是我爱吃的。”五年级学生李权特别留意了下黑板上的字样,和身后的同学说笑着走向打饭窗口。
在校园公示栏里,会公示一周的“营养餐”食谱。周一丸子、周二排骨、周三西瓜、周四炖肉、周五饺子,这是5月20日至24日的食谱。据了解,在不提高膳食成本,不增加家长负担的前提下,周一至周五的午餐分别增加鸡腿、鸭腿、炖肉、排骨、丸子等膳食。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食谱由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组成的“膳食委员会”提前一周制定出,并在校园公示,采购人员按食谱进行采购,做到“当日食品,当日食用”。
在校长梁荣的办公桌上,有一套特殊的“营养餐”管理台账,里面包括了《学生营养餐食品采购记录本》、《学生营养餐食品留样记录本》、《享受营养餐学生花名册》、《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发放流程》等规章制度。
“只有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的制度,才能使学校的管理有章可循。”梁荣告诉记者,学校设置了营养食品专用库房,责成专人具体负责管理,严把收货、储存、发放、用餐四大环节工作质量。特别是把食堂管理制度,食品采购、采购索证验收制度,食品发放及食品存储制度和突发事件紧急处置等内容,纳入营养改善计划管理中,并上墙明示。
乡里共有16个行政村,其中8个行政村264名学龄孩子都集中在这里上学。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87名寄宿生可享用3元营养餐外,同时采用企业供餐的方式,让177名非寄宿生吃上牛奶面包。学校每天晨读后向全体非寄宿生发放牛奶面包,奶制品由学校安排后勤人员提前进行适度加热。
场地寄宿制小学:“蛋奶工程”的样板
五月,鲜花吐蕊。
5月21日清晨5点多,崇礼县高家营场地寄宿制小学食堂已是灯火通明,蒸汽腾腾,食堂的工作人员穿戴着工作服、帽子开始清洗鸡蛋。经过粗洗、精洗和再冲洗之后,将鸡蛋放进大锅里高温煮熟。
早上6点20分,女生宿舍亮了灯,六年级学生杜燕揉了揉眼睛,伸了个懒腰下了床,叠放好被褥,开始梳洗。7点20分,杜燕与同学一起欢快地走进食堂,从打饭窗口领取了一个熟鸡蛋,端着一碗稀粥、拿个馒头找了位置坐下,开始食用她的早餐。
这是一所拥有135名学生的寄宿制小学。由于学生都是来自大山深处,90%的学生都在学校寄宿。自实施“蛋奶工程”以来,每天保证寄宿学生一袋奶和一个鸡蛋。
学校食堂储物间,一袋袋米面油、一箱箱牛奶摆放有序,操作间干净整洁,餐厅一尘不染,厨房干净整洁。“每次都会索取同一批次的质检报告,将牛奶、鸡蛋查收无误后,放进储物间。”正在码放货物的保管员张仲林告诉记者:“登记造册后,还会随机拿出两袋奶和两颗鸡蛋,放入冰箱里,直到同批次食用完后无异常,才会将留样处理掉。
下午4点多,课外活动后,杜燕与同学回到教室,老师为班里的寄宿学生每人发放了一盒装蒙牛奶,大家三五成群,开心地坐在课桌前边喝奶边聊,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杜燕脸上写满了快乐和满足。
【回顾】历年学生营养日主题
2003年是:“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2004年是:“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2005年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
2006年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副标题:预防慢性病,从青少年抓起
2007年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营养、健康,和谐同行”
2008年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
2009年是:“食品安全营养、孩子健康成长”——“远离肥胖与慢性病”
2010年是:“全面、均衡、适量”——“远离肥胖与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