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明(左)和他的徒弟陈大伟正在拍摄鲁菜教学视频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见习记者冯松豪摄
从业50年退休老厨师再次出道做视频博主
3月28日上午,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在位于济南仲宫的一处小院里采访了陈宗明,这里是他们鲁菜教学视频的拍摄现场。
2021年5月,陈宗明和徒弟陈大伟在社交平台以“师父和我做鲁菜”为账号,开始发布视频,记录两人筹备拍摄鲁菜系列视频的过程。到了8月份,账号发布了一条17分钟的视频《10大经典鲁菜系列①九转大肠,洗汆煮煸烧煨,甜酸咸香苦辣兼,集传统烹饪技法的大成之作》,一头银发、身穿灰色中式服装的陈宗明操着一口地道的山东话正式开课了。
在新黄河记者采访中,陈宗明是这样介绍自己的:1972年师从鲁菜泰斗颜景祥,在鲁菜行业从业50多年没改行。“我就是一个鲁菜老厨师。”他这样称呼自己。
在此之前,他一直隐身在饭店后厨,直到退休。在网络世界没有几条关于他的有效信息,他似乎是在鲁菜江湖横空出世的高人。但他的出现却不是要跟人一较高下的,他是来向更多人撒播鲁菜烹饪兴趣的种子的。
在鲁菜厨房低调了50年的陈宗明也即将步入古稀之年,技能、经验、人生阅历都有了,他觉得不能再低调了,而且鲁菜的发展也不允许他继续低调了。老师父出山,他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油乎乎、黑乎乎”不是鲁菜真正模样
“2021年4月底,师父租下一个小院,经过3个月的装修,我和师父开始拍摄系列鲁菜。原因是我在工作中,发现我们传统的饮食文化正在慢慢消失……我只是想拍下我师父和鲁菜,这代表了传统烹饪的一角。”陈大伟在视频简介里这样写道。
在4年前一次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陈宗明结识了在媒体做编导的陈大伟,一个懂鲁菜,一个会拍摄,两人一拍即合,决定通过拍摄短视频的形式向大众教授鲁菜制作技法。陈大伟向陈宗明拜师,成为“关门弟子”,此处加引号是因为师门没有关起来,反而随着视频的广泛传播向全世界敞开了。
“我怕传统鲁菜在这个快餐时代消失。”陈大伟说,山东有山有水,有平原、有海洋,物产丰富、食材多样,为烹调技法的形成打下了丰厚的物质基础,鲁菜也因此成为中国唯一的自发型菜系,是其他菜系的母菜系,其他菜系的很多技法都来自于鲁菜。陈大伟说,师父陈宗明师承鲁菜泰斗颜景祥,有着非常系统和完整的鲁菜烹饪技法,对鲁菜甚至对山东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财富,而且他愿意倾囊相授。因此拍摄初期,师徒两人就统一了思路,带着一颗记录和传播鲁菜的心去拍摄视频,让不懂鲁菜的人认识鲁菜,让感兴趣的人能学会鲁菜。所以他们的视频往往很长,短则十几分钟,长则四五十分钟,放眼视频类社交平台,这个时长也是少之又少的。
陈宗明的良苦用心被看到,也感动着热爱美食的人和餐饮从业者。但陈宗明并不是为盛名而来,他本心依然是想让更多人认识真正的鲁菜。
“我看到有人说鲁菜‘油乎乎黑乎乎咸乎乎’我就生气啊,我想让那些说这话的人都看看什么是真正的鲁菜。”陈宗明在采访中多数时候平静讲述,提到这里,他按捺着情绪。
真正的鲁菜是什么陈宗明说,是烹饪和文化的融合。鲁菜和山东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山东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讲究“和”,鲁菜也是讲究“和”,辣而不利、酸而不呛、甜而不齁、咸而不重,时时处处讲究不偏不倚。离开了山东文化的本质,鲁菜就不能称之为鲁菜了。
不断有人慕名而来,想向陈宗明拜师学艺。所以陈大伟这个“关门弟子”没有关成,陈宗明又收了六七个徒弟,其中就包括爆火B站的“美食作家王刚R”。这个3月,王刚从四川不远万里带着团队前来学艺,陈宗明潜心教授,还为此一再推辞了新黄河记者的约访。
我不是大师但我想再活500年
视频外的陈宗明和视频里的他一样,面对鲁菜有些执拗的严肃。
视频里的他讲起鲁菜来就像一部鲁菜“活字典”,关于技法、食材信口拈来。即便如此,他依然认为自己需要不断学习。“至今我做出的菜不敢自己尝第一口。”在他眼里,鲁菜的烹饪没有天花板,做出的每道菜都不是最完美的,而自己穷尽一生追逐的就是一个不存在的完美,才会不敢去尝第一口,说出这句话他哽住了喉。
“我师父颜景祥过去教导我进了厨房就要龙睛虎眼,火候差个一秒半秒就不是那个味道了。”他也这样严格要求着徒弟们,看到徒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会训斥,还会拍桌子。但他还会反思自己有没有过分严厉,害怕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不好好学了。
网友被陈宗明的技艺和不吝赐教的态度折服,尊称他为大师,他却说自己当不起“大师”这个称呼。“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大师我就是一个做饭的。一个行业要出现一名大师,是一个时代性的大事,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引领一个时代的潮流,推动社会进步。我自认只是尽心做好了本职,只是知识、经验比别人丰富一点。”陈宗明说,“人不能自卑,也不能盲目自大。”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刘杰)
原标题:百万“吃货”围观学习69岁“活菜谱”让全网重新认识鲁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