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还有倒计时3小时,春装第二弹直播就开始啦!
昨天发了预告,感受到你们磨刀霍霍向牛羊了!
没预约的抓紧吧!今天二条再放一遍详细预告。
周末了,咱们聊点轻松的。
这周带DD出差,家里一个留守的大女儿,一个留守的老父亲。
前天还有妈妈留言:
我开始也怕CC不开心,晚上视频都有点心有戚戚。
没想到,人父女俩好着呢,当天三八,CC还贴心的给我准备了妇女节礼物!
一个看起来就很便宜的手链、一朵看起来更便宜的假花、一首中间断了4次的钢琴曲表演:
C爸天天跟我邀功:
话里话外,都是我不在,父女俩如何如何和谐……
要说唯一让老父亲发愁的,就是备饭问题,尤其是早饭。
平时都是C爸早早去上班,比CC走的都早,娃的早饭他很少干预。
现在:
哈哈,虽然麻烦了点,但我看C爸的早餐准备,还是很到位的。
01
早饭要吃好,不是说说而已
你知道一日三餐中哪一餐对娃身高影响最大吗?
答案是,早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说:早餐提供的能量,应该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
民间就有谚语: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
这还真不是空口无凭。
研究发现,早餐对孩子的身高生长确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于孩子来说,早餐不仅影响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还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呢。
毕竟,经过了一晚的“消化”,如果早餐不及时给娃补充优质能量,脑细胞活力不足,很可能一上午做什么都注意力不集中。
看到这儿,有妈妈可能疑惑了:“早餐我们家也没少吃啊,也没见他比人家别的孩子高、比别人聪明?”
嗐,这并不奇怪。
虽然不想承认,但可能有90%的家长都没给娃吃对早餐,包括刚开始养娃的我。
因为要想发挥早餐的作用啊,可不只是吃得饱,关键是要吃得好才行呢。
一点不夸大其词地说,让孩子平均长高10厘米的早餐,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那就是,长高秘籍——奥斯陆早餐。
说起来,还得追溯到1927年的挪威。
当时的挪威政府推行了一项“奥斯陆早餐计划”,邀请当时著名的营养学家设计食谱。
这一设计,不得了了。
不仅让参与该项目的孩子们的平均身高增加了10厘米,而且免疫力增强了,学习成绩也变好了(据说成年后比其他孩子收入都增长了不少)。
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我都震惊了,这到底是给孩子吃了些啥?
揭秘时刻!
这份早餐食谱长这样:
当时这份食谱,被很多国家争相效仿,且均有成效。
乍一看平平无奇,却给孩子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搁谁,谁不心动啊?
就算放到现在来看,这也是一份科学营养的食谱。
里面的每一个食物一一对应着:
1、碳水
2、脂肪
3、蛋白质
4、钙质
5、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
眼尖的妈妈们大概也发现了,这……其实也没啥嘛,其实就是涵盖了健康饮食的4大类。
众所周知,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分类:
均衡饮食搭配中,谷类薯类(米饭、面条、土豆、地瓜等)、肉蛋奶、坚果豆类、蔬菜水果这4大类,最好都要涉及。
看来全世界的建议都是一致的,想要宝宝身体和认知的双重发育,就一样都不能落下。
早饭甚至比午饭、晚饭更重要。
02
如何实现快捷营养早餐?
1、改变饮食结构
我知道中式的早餐白粥、面条、豆浆、油条等深受大家喜欢,说实话我也喜欢。
孩子如果喜欢,偶尔吃可以,长期吃,饮食结构就太过单一了。
因为碳水化合物占比较多,属于低营养、高热量,不能为生长发育提供足够营养。
还有听起来很健康的牛奶+鸡蛋组合,确实能给娃提供足够的优质蛋白和钙质,但没有碳水和蔬菜,显然营养也没有均衡。
那合格的早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根据上边的奥斯陆早餐原则和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我们可以总给出一则万能早餐公式:奶制品+肉蛋+主食+蔬果。
NO,NO!
公式看上去复杂,但其实,实行起来并不难。
比如爱喝粥的家庭,粥里加上瘦肉、蔬菜,营养就能翻倍。
爱煮面的家庭,番茄做个锅底,喜欢的蔬菜、肉、蛋都能往里放。
还有手抓饼,放鸡蛋、蔬菜、肉肠、芝士、坚果碎,没有孩子能不爱?
其实梳理下来,早餐里奶制品、谷物、水果、坚果都是现成的,最难实现的,就是肉和蔬菜。
我的快手早经验是——
▼肉:
要么肉馅散吃:提前搅好肉馅分成小包,或者之前直播的牛肉饼,每天提前化出来一块,炒散放在粥、面、汤里。
当然了,不打散就直接做成牛肉饼,早晨煎熟加片叶子、加片芝士、加个煎蛋,配盒牛奶就是完美的一餐。
要么炖肉凉切:周末晚上卤上一块牛腱子/猪头肉,早晨直接凉切,超级方便。
▼蔬菜:
炒菜自然麻烦,所以早上适合生菜、拌菜,或放面条、粥里。
还有一个非常方便,一站式全包的终极大招,就是包子、饺子、馄饨。
肉、蛋、菜,想放啥放啥,做好冷冻起来,早晨起床先蒸\煮上再洗漱,十来分钟就搞定。
总体上就是,提前处理好半成品,早上再加工下,简单、快捷、营养均衡,关键是可以根据孩子喜好来。
2、改变我们的烹饪方式
中国的饮食方式更喜欢炒、炖,但这两种方式其实会较多的破坏掉蔬菜中的VC,孩子好不容易吃那么一两根绿色,结果还没吃到啥营养,是不是想想都觉得扎心。
综合说来,蒸、快炒、微波炉这几种烹饪方式,更能保留蔬菜营养价值。
比如西兰花洗净,焯水后,加点生抽、豉油,连盐都不用放。
喜欢放油的,可以切点蒜泥浇点热油,比炒的还好吃。
像这种蒸、煮、凉拌的菜,不仅保留营养更多,而且,还能切实的做到少油少盐。不仅孩子吃更营养健康,减肥吃也很不错哈。
这样既安全,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里面的VC不流失。
当然洗菜和切菜也有讲究,因为我们用刀切蔬菜后,蔬菜中的部分细胞就破碎了,里面的VC不仅会接触空气和氧化酶被氧化,还会溶到水里被带走。
菜内的VC和氧气接触的面积越大,VC流失的越多。
切完放一会,再洗一洗,泡一泡,完了,至少20%以上的VC都流失了。
这还没烹饪呢……
正确的方法是先洗再切、能切块不切碎。
3、改变心态
改变饮食习惯很难,做到平常心更难。
因为,很可能你无比用心的做好一顿堪称完美的早餐,但娃吃不吃全靠缘分。
每每这时,你都想问候下孩子的童年。
但,还是那句话,当我们带有目的去做某件事时,孩子是可以感觉到的,ta会天然的反抗你。
所以,吃饭这件事,可以用心,但一定不要强迫。
CC3岁左右也经历过一段“修仙”的日子,佛系如我也看不下去了。
早餐啥也不吃也就半袋奶,到了中午依然不饿,一双筷子杵半天夹一粒米……
“行吧,行吧,不吃下桌。”
指望晚上多吃点?抱歉,晚上也并没有饿的迹象。
如果非让吃,就蜻蜓点水意思一下扒拉两口,然后像完成任务一样的点问我:“妈妈,我吃饱了,我能走了么?”
我能拦么?
又一顿应付过去了。
不用各种套路逼娃吃饭,是我作为老母亲最后的体面。
我最后就彻底放弃治疗了,心想傻子都能感觉到饿吧,我天天去楼下遛你释放精力,不给提供额外小零食,饿了你自然就吃了。
结果连续好些天,都是这幅修仙状态,直到我觉得她是不是真的要突破能量守恒定律,要飞升上仙的时候,她突然食欲又好起来了。
总之一句话,老母亲在娃吃饭这件事上,就该做到人狠话不多。
提供营养均衡的三餐是我们的课题,吃不吃,吃多少是孩子的课题。
吃的不多,大多是身体不需要、没到时候。现在的CC,个子蹭蹭长,每天都巨能吃,9岁的饭量比我这30岁的还大,我们的做饭水平并没提升、她也没吃什么灵丹妙药,就是单纯的,发育的时机来了。
北方有句谚语,叫“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放心,你的孩子也终会有这一天的!
没有一个优秀孩子真的在放养中长大,若父母从无远虑,那孩子必有近忧
听说你家娃也不爱吃饭?学会这3招保你不再为娃吃饭发愁!
就是这3句话,毁了孩子的吃饭习惯!
我们是CC爸妈,家有一双儿女CC&DD。
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
C妈:报社育儿主编,畅销书《家长好脾气,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公众号:CC爸妈(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