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谱书的历史谱系食物食材

从日常开始,带你重新发现一个深度日本

江户时代的著名食谱书《料理物语》,国立公文书馆藏

一是广为人知的烹饪名著,如宽文至延宝年间(1661~1681年)的7卷8册的《古今料理集》,还有元禄二年(1689年)的5卷5册的《合类日用料理抄》,正德四年(1714年)的5卷5册的《当流节用料理大全》这一类。这类书籍具有烹饪百科全书式的性质,收罗了很多有关烹饪的信息,而且还公开出版了。

《料理盐梅集》,东北大学藏

与这类书籍相对,还有一部分烹饪书群没有出版,但却也收集了很多的内容。如宽文八年(1668年)盐见坂梅庵写的《料理盐梅集》(鹿儿岛大学玉里文库、东北大学狩野文库)等,是非常有名的厨师写的类似于中世秘传书体裁的烹饪书群。这些内容没有出版,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下来,在烹饪流派中只有身份特殊的厨师才可以看得到。

近世社会的烹饪理论,依然在高级厨师中盛行着旧典制式的理论体系。但是它逐渐从中世式的烹饪中脱离出来,《料理盐梅集》就没有陷入此前的形式主义,发展了极其实用的高超的烹饪理论。

该书认为,在对食品调味时要注意整体的和谐,刀法、煮法也要考虑到是否与四季的食谱相适应,不要追求食品的珍奇。在这类正统派的烹饪书籍中,没有什么出版文化的意识,体现的是重视传统、提高内涵的追求。

另外,元禄至宝永年间(1688~1711年)的《小仓山饮食集》(大阪女子大小泽文库),据推测是四条菌部流厨师干只胜的著作,延享二年(1745年)的《传演味玄集》(东京大学图书馆、西尾市岩濑文库),是由幕府厨师、继承福男氏体系的诸星吮潮斋写的,这两本的作者都是幕府或藩的高级厨师,记载了继承中世以来传统的庖丁流派的烹饪技巧。

中国明代发达的本草学影响了日本

总之这些书与《料理盐梅集》一样,在新的烹饪流派发展的中世时期,竭尽全力地展示了作为权威的均衡性。它们是在中世以来积累的基础上,以高超的水平继承了高超的烹饪技术和知识,以求得更好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近世前期的日本料理的精华,可以说都荟萃在这些烹饪书籍中了。

烹饪知识并不仅靠单纯的烹饪书籍支撑。由于近世前期积累了关于食材的知识,综合性的饮食文化的体系正在建设中。中国明代发达的本草学影响了日本,它要求烹饪者了解各种食材的性质,对食材要有系统性的认识,日本处于学习的状态中,需要积累踏实的研究。

与《料理物语》几乎同时期出版的《日用食性》是完全受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影响的本草书籍。宽永十九年(1642年)京都出版了《和歌食物本草》,该书作者不明。该书用和歌的形式介绍了食材的品质、好坏、食用方法、禁忌等,是本普及食品知识的书籍。

《日用食性》和《和歌食物本草》后来多次再版,还出版了增补版。但是这些都是模仿中国本草学的东西,没有经过在日本的验证过程。其后日本人尝试从中国本草学中脱离,人见必大医生元禄五年(1692年)出版12卷10册的《本朝食鉴》。该书针对日本的食物,一个一个地进行实验加以确认和考察,日本的本草学才开始走上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本朝食鉴》,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贝原益轩于宝永六年(1709年)出版的16卷10册的《大和本草》,是日本本草学追求严格的系统化的重要成果。益轩在该书中认为,“中华认为好的事物,有很多不适合日本人”,肉食对中国人较好,但不适合日本人,他注意到了饮食生活的习惯与文化的不同。内容的真伪暂且不论,他主张从中华思想中解放自立这一点,表明他已意识到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

益轩于85岁去世,在那前一年的正德三年(1713年)写了《养生训》,论述了食物与身体的关系。他从“饮食是生命之养”这一观点出发,认为人要熟悉食品的效能与毒性,健康的主体在于“气”,也就是精神,提倡禁欲式的饮食生活。这种观点并不是益轩一人的,他的作品不仅全国各地的学者们看,还有许多支持者在各地的村庄里。

烹饪知识和食物知识的增加,推动着烹饪理论达到极度成熟的阶段。享保十五年(1730年)出版的《料理纲目调味抄》,可以说是巅峰之作。该书的作者是京都的茶人啸夕轩宗坚,从茶道的立场,认“庶人、游民”为受众对象,逐条论述了他的独特的烹饪理论。

《料理纲目调味抄》,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他认为,所有的乡应都在座席的装饰、刀功、煮法、搭配、盛放方式、餐具方面追求华美,但这些都不应该过于华美和奇特。餐饮应与时节相配,但也不可过度追求刚刚上市的新鲜食物,要重视新鲜的食材,考虑味道的平衡,失去了和谐的搭配和时机的餐饮是没有生机的、死亡式的。

宗坚把烹饪比做能,将食谱比做节目,将食材比做演员,调味比做演技的内容,建议不仅要用舌头,还要用眼、鼻甚至心来品味烹饪这种综合艺术。近世初期的怀石思想作为一种成熟的、具体的烹饪理论产生了,而且它在庶民阶层的大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时期出版了几种果子烹饪书籍。果子是为餐饮锦上添花的食品,关于它的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与普及也在推进中。此前的《料理物语》等书中也有一部分关于果子的条目,享保三年(1718年)出版了专门的《诸国名物御前果子秘传抄》。该书大量描述了南蛮果子,与此相对,宝历十一年(1761年)的《古今名物御前果子图式》中那部分内容明显减少,和果子的制作方法也渐趋精细,描述也更加详细。

金平糖

和果子的原型在茶道流行的中世时期就已产生。在西鹤的《日本永代藏》中介绍了金平糖的做法,蛋糕和圆松饼等南蛮果子也对和果子的制作方法有着巨大的影响。进入近世后,砂糖和鸡蛋被广泛利用,和果子也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享保前后迎来了成熟期。

THE END
1.最早的食谱书是()最早的食谱书是() A《西方饮食文化》 B《当筷子遇上刀叉》 C《食经》 D《四大菜系》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https://www.examk.com/p/1546919089.html
2.美食相关书籍:北魏《齐民要术》卷七南北朝《食珍录》隋代虞悰《食珍录》称得上是已知浙江最早的菜谱专著。 《食珍录》作为一部以南方风味为主的食经,正好与以北方风味为主的崔浩《食经》南北辉映,分别代表了当时南北方不同的饮食特色和风味,以及南北士族地主在饮食学上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也标志着当时已经形成了南北不同风味的菜系。https://www.jianshu.com/p/bf1cc582d3f9
3.天朝最早的西餐食书都说了点啥?天朝最早的西餐食书都说了点啥? -【造洋饭书】① 文/逯耀东 清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美国基督教会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造洋饭书》,“洋饭”就是现在所谓的“西餐”。 不过,这本书的出版,并不是为了在中国推广洋饭,而是为了培训做洋饭的中国厨师,解决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吃喝问题。所以,这本食谱很可能不对外https://m.douban.com/note/630156151/
4.古代关于食谱方面的书有没有古代关于食谱方面的书有没有告诉自己要坚强 2024-11-15 1、隋代谢讽《食经》; 2、唐韦巨源《烧尾食单》; 3、宋虞宗《食珍录》; 4、司膳内人《玉食批》; 5、陆游《老学庵笔记》所录“宴金国人使九盏”; 6、周密《武林旧事》载宋高宗《幸清河郡王第供进御宴节次》; 7、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六https://m.edu.iask.sina.com.cn/jy/1VeicxjibB.html
5.中国古代烹饪书籍《食珍录》:我国古代饮食专书之一,写于南北朝时期,作者是余姚人虞悰。《食珍录》一重要内容是关于各种肴馔的“饮食方”,即烹饪原料与烹制方法、程序以及某些食疗方的介绍。从这一方面看,虞悰《食珍录》称得上是已知浙江最早的菜谱专著。 《清异录》: 北宋人陶谷撰著,这是他杂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写的一部随笔集。书中https://m.zupu.cn/daodu/zggdprsj
6.古代美味探秘中国古代菜谱书籍古代美味探秘中国古代菜谱书籍 简介一、《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医学和药学著作之一,记载了几千种植物及其用途。其中,不仅包括了许多食材的介绍,还包含了一些古老的烹饪方法。例如,它提到了“熟鸡子”,即煮熟后的蛋黄,可以用于调味,并且有助于消化。在这部经典之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关于食物https://www.78sjdwyn.cn/mei-shi-gong-lve/192361.html
7.最早的食谱书是()最早的食谱书是() A.《西方饮食文化》 B. 《当筷子遇上刀叉》 C. 《食经》 D. 《四大菜系》 查看答案https://m.shangxueba.com/ask/18556025.html
8.最早的食谱书是()最早的食谱书是()A.《西方饮食文化》B.《当筷子遇上刀叉》C.《食经》D.《四大菜系》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d7af1713359a452cad33863538aa2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