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随着社会的统一程度以及与其他国家的交流频率逐渐增加,国内的饮食结构也在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不仅如此,随着国力的增强,人们也不仅仅是追求能够吃饱,而是开始追求吃得好。
取材网络
在这种情况之下,曾经只是用来满足温饱的事物也开始被冠上各种不同的雅称,从这些雅称之中,也能够清楚地看出其中所能体现出的不同文化内涵。
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耕文明,中国对于水稻等粮食的种植甚至能够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到了秦汉时期,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更是让米饭变得没有之前那么稀奇。
而且在唐朝时期,米饭还被改良出了不同的做法。唐朝宫廷御厨有“清风饭”,是用上好稻米蒸成的晶莹剔透的“水晶饭”,再加以龙睛粉、龙脑末、牛酪浆等调料并予以冰镇,以供暑热时节食用。
在民间,广受欢迎的“蔗浆菰米饭”,是把甘蔗汁甜浆浇在煮熟的菰米上做成的甜品米饭。这种米饭在制作方面并不算是十分麻烦,而且吃上去相对来说也比较好吃,可以说是深受唐朝人民所喜爱。
除了民间盛行的甜品米饭之外,在唐朝的西南地区,“荷包饭”颇为流行,这种食物就像是当今的荷叶包饭一样,采用新鲜荷叶将米饭进行包裹之后上火蒸熟,吃上去更是拥有着一种独特的清香之感。
除了米饭之外,小麦的种植也让面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而由面粉所制作成的各种饼类食物,更是被不少达官贵人所喜爱。除了达官贵人所喜爱的各类饼类之外,胡饼之类的面食已经流入寻常百姓家,并被不少平民老百姓所喜爱。
不仅如此,除了胡饼之类的饼类面食之外,唐朝时期都已经有了面条还有馄饨之类的面食。尤其是馄饨,其馅料的种类甚至都达到了24种之多。根据史料记载,但是馄饨的馅料能达到24种是为了对应二十四节气,可想而知在唐朝时期人们对于吃食是有多么关心了。
除了对各种食物的开发和改良,饮品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自古以来,我国就已经有了酿酒的习惯,光是在《齐民要术》之中,就已经记载了三十多种的酒类酿造方法,其中甚至还有不少种类的药酒。
唐代酒类更加多样,作为唐朝最为著名的诗人,李白曾诗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兰陵酒”当时在秦朝已负盛名。
唐朝宰相裴度也爱饮酒,他在寒冷的冬天将龙脑凝结成块,雕刻成小鱼形状,投入滚烫的沸酒之中,名之曰“鱼儿酒”,倒也确实是别有一番兴致。
除了对酒类的喜爱之外,唐朝时期也已经有了人工制茶的手段。就像是现代还在使用的蒸青法和饼茶法在唐朝时期就已经趋于成熟,再加上唐朝时期已经开始进行人工栽茶,到了秦汉时期自然也变得更加完善了许多。
在这种情况之下,自然能够吸引到更多民众对于茶饮的喜爱。而且茶叶不但能够醒酒,同时对于身体也有一定程度的好处,在喝完酒之后来上一杯热茶,对于当时还没有太多娱乐方式的秦汉人民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种享受。
对于古代人民来说,大多数人追求的不过只是温饱问题,在满足了这些之后,文人们追求的更多的还是发自内心的“雅”。
这种“雅”不仅能够体现在行为上,同时也能够体现在其他地方。就像是普通的食物,有些文人也会给它们起上一个听起来比较文雅的名字。
就像是宫内经常吃的“水晶饭”,在制作上其实也不过就只是加上了各种调料并加以冰镇的甜点,当时在改了个名字之后,便让这种食物听上去就变得文雅了许多。
而且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不少人吃东西还是会去追求一个色香味俱全的,缺了哪一样,都会让食物产生一定程度的折扣。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就能够让原本普通的食物增添几分文雅。
不仅如此,就像是秦朝时出现的那些拥有着24种馅料的馄饨,其中更是体现出了人民对于二十四节气的尊敬,以及对饮食文化的体现。
除了对食物的名称的改变之外,对于盛放食物的那些器具也经过了不同程度的美化和改良,综合看来,秦汉时期饮食结构的改良确实是给让老百姓对于不同食物的看法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从这些对名称的改变之中也不难看出,其中确实是体现出了不少秦汉时期人民的文化内涵。再加上秦汉时期文人们所写的各种著作,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这些文化内涵中所蕴含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