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因为它们的分子式通式为Cn(H2O)m。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糖类中的氢、氧原子个数比不一定的是2:1,也不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并且有些符合通式的物质也不是糖,所以碳水化合物这个名字已经失去原来的意义而很少使用了。
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都属于产生热能的营养素。在进行一切生物反应时必须要有足够的热能。膳食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能,在扣除未被消化吸收部分后的热能值,称为生理热能值。每克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热能值分别为4.0、9.0和4.0千卡。这就是通常用以计算膳食热量的数据。
热量的摄入与消耗,在正常情况下,应处于平衡状态,即摄入量与消耗量相等,是为能量平衡。生物在生长阶段,机体的物质在增加,尤其是蛋白质和脂质,因而有能量的储存。但摄入量超过需要时,即以脂质的形式存于体内。与此相反,在摄入量低于需要时,将消耗自身的物质导致消瘦。
维生素
维生素多多益善。
人体所必需的6种营养成份:
碳水化合物(占所摄入热量的50%~60%)、脂肪(占所摄入热量的20%~30%)、蛋白质(占所摄入热量的10%~15%)、维生素、矿物质、纤维是人体必需的六种营养成份。
思养
思养是对应于营养的一个新概念。营养是每天必须摄入人体、用以组成人体的外界的部分对人体有意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思养是人体每天接触的内在或外在环境中对个体产生作用的刺激。其作用就象营养一样,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生成条件之一。不过,思养的作用是对人体的智能过程发生影响;营养是对人体的生命过程发生影响。
思养分为:按自然属性分为可感物、微量物、结构物和推想物。可感物是自然界一切能被人直接认识的东西,如水等。微量物是人类看不到但是借助人们发明的各种仪器能够认识的物质,如H2O等。结构物是指物质的特性,比喻H(氢)与O(氧)的连接特性。推想物是各种人类现在还不能理解但有可能存在的东西,如氢中的电子的分割物的种类。
以机体作参照物,可分为内原块和外原块,体内来的原块的刺激所引发而产生的人命或生命过程的变化叫做内原块,相反叫外原块。比如肚痛是内原块。
思养很多地方都象“刺激”,但是刺激是被动的,思养是主动的。人体可以通过选择来控制自己智慧的产生过程,小的时候是父母和环境的选择,长大了,是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决定智能的形成。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的“孟母择邻”就是最好的思养对人的智能过程产生深刻影响的例子。
要想让你的子女出人头地,就必须给他们一个个很好的“思养”。就象你给他们补充“钙”“锌”一样,马虎不得半点。你补充他的“道场”,他就是个道人,补充他的“杀猪”,他就是一个屠夫,只有当你补充他的“知识”,他才可以成为“孟子”。
语文、数学、历史等是孩子们最好的思养,但是最重要的思养在他所生活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