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学会共识

唐世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武汉430060,Email:whutangshiqi@163.com

引用本文:

中国营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3,17(3):180-187.DOI:10.3760/cma.j.cn115624-20230105-00008.

摘要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通常代表视黄醇及其活性物质,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只能外源性摄取。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干眼病、夜盲症、免疫系统受损,并增加人群感染和死亡风险。据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12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患病率约为5.16%,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农村地区较城镇地区的儿童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更高,疾病人群相较于健康人群更易患维生素A缺乏症[1]。

此外,相对于维生素A缺乏,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的发病率更高且更容易被忽视。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除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外,还可能导致贫血,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如果缺乏有效的干预,很容易进展为维生素A缺乏。因此,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的早期诊断和改善措施对于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同时,维生素A大量摄入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为了更科学有效地进行机体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我们综合分析国内外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与改善的方法,结合我国国情,撰写了本专家共识,对机体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方法及改善措施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建议,为我国人群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与改善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与指导。

第一部分概述

一、维生素A营养状况判定

维生素A营养状况可以分为5类:缺乏、边缘型缺乏、充足、过量和中毒。

1.维生素A充足:维生素A充足状态是指无临床体征,生化指标正常,生理功能完好,体内总储存量足以应对各种各样的应激状态和短期的低膳食摄入。维生素A的缺乏或过量仅凭临床症状难以确定,需要依据生化指标,临床表现,结合生理状况膳食摄入情况综合予以判定。

2.维生素A边缘型缺乏与缺乏:维生素A边缘型缺乏指人体内维生素A水平可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但是补充维生素A后血清(血浆)中视黄醇水平上升。维生素A缺乏指人体内维生素A水平不足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血清(血浆)中视黄醇水平儿童(≤6岁及以下)<0.35μmol/L,>6岁儿童及成人<0.70μmol/L,并可能出现眼、皮肤等的病理改变。其中眼部症状包括暗适应障碍或夜盲症、干眼症、角膜软化;皮肤症状包括典型皮肤干燥症状及口腔、咽喉、呼吸道及泌尿生殖系统黏膜萎缩、干燥,纤毛脱落等非典型症状。个体维生素A缺乏症的临床诊断需要结合临床指标。

3.维生素A过量和中毒:是因一次大量或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A导致的皮肤、毛发、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性病变,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成人一次摄入剂量超过100万U、儿童超过30万U,即可致急性中毒;不论成人或儿童,如连续每日服用10万U超过6个月,可致慢性中毒[2,3]。出现中毒症状时血中维生素A浓度多为8000~20000U/L。主要有嗜睡或过度兴奋、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症状,12~20h后出现皮肤红肿,进而脱皮,数周后恢复。长期过量摄入维生素A制剂或维生素A的食物会发生慢性中毒,首先出现纳差、体重下降,继而皮肤脱屑、干燥、脱发、牙龈红肿等皮肤黏膜表现,以及长骨肌肉连接处肿胀疼痛,不会迅速出现高颅压和皮肤损害症状和体征。

二、维生素A缺乏现状

目前,维生素A缺乏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率相当高,其中婴幼儿和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率远高于成人。《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显示,2016—2017年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A总缺乏率为1.0%;城乡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A总缺乏率分别为0.6%、1.2%;6~17岁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14.7%;城乡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分别为10.9%、18.1%。2015年中国≥18岁成人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为0.5%;男性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为0.4%,女性为0.6%;城市居民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为0.4%,农村居民为0.7%;18岁及以上成人血清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1%;城市居民血清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3%,农村居民为4.0%[4]。从具体原因来看,包括围生期储存不足、生长发育迅速、营养供给不足、疾病的影响及药物干扰等。

三、维生素A缺乏或过量的健康风险

1.生理学病变:(1)眼部症状:维生素A缺乏最早期的症状是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者可致夜盲症,夜盲症是视网膜暗适应功能紊乱,在补充维生素A之后可恢复;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病,进一步发展可致失明,干眼病是眼的前端形态学永久性改变,不可纠正。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典型临床诊断体征是毕脱斑,角膜两侧和结膜外侧因干燥而出现皱褶,角膜上皮堆积,形成大小不等的形状似泡沫的白斑。(2)皮肤损害: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机体不同组织上皮干燥、增生及角化,如皮脂汗腺角化、出现皮肤干燥、毛囊角化过度、毛囊丘疹、毛发脱落等。易并发感染,特别是儿童、老人容易引起呼吸道炎症,严重时可引起死亡。(3)其他:维生素A缺乏时,易出现食欲降低、血红蛋白合成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四、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估的意义

2.免疫功能:研究显示,维生素A缺乏会降低人群抵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特别是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增加死亡率。近年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A能促进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抗感染能力,并涉及对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黏膜上皮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的影响[7]。维生素A对机体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有影响[8]。维生素A参与细胞免疫过程,能增强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反应,改变细胞膜和免疫细胞融菌膜的稳定性,提高免疫和抗感染能力[9]。维生素A能促进巨噬细胞活化,提高其对特异抗原的递呈作用使B淋巴细胞活性增强,IgG、IgA和IgM合成与分泌增加,从而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10]。

3.保持器官或组织表层健康:维生素A具有逆转抗炎类固醇对伤口愈合抑制作用的独特能力[11]。补充维生素A在许多炎症条件下是有益的,包括皮肤疾病,如寻常痤疮,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某些形式的癌前和癌症状态,维生素A缺乏会引起炎症并加重现有的炎症状态,在特定情况下补充维生素A可以改善炎症[12,13,14]。

4.抑制肿瘤生长:维生素A防治肿瘤的作用已经在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观察均已得到证实,该作用可能与其调节细胞分化、增值、凋亡有关,也可能与其抗氧化能力有关,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通过低维生素A饮食喂养孕鼠,发现其子鼠肾母细胞瘤发生率相对升高,提示胚胎期维生素A的缺乏干扰了肾脏的正常发育,最终发展为肾母细胞瘤[15]。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A抑制肿瘤细胞浸润可能存在两条途径:(1)抑制对基底膜基质的降解的途径;(2)抑制Ⅳ型胶原酶活性而促使基底膜重建的途径[16]。而其他研究则认为维生素A防治肿瘤的机制为,维生素A能够诱导肿瘤细胞中维生素A酸B-受体的表达,进而对肿瘤细胞的增值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维生素A在氧化剂存在时能够激活线粒体途径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7]。维生素A防治肿瘤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群营养状况的改善,典型的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逐渐降低,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成为了目前我国人群主要的维生素A缺乏形式,其对儿童健康的损害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启动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计划,将有助于消除人群中维生素A缺乏,避免不恰当的维生素A补充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尤其在儿童阶段更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第二部分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办法

关于维生素A的缺乏和过量,仅凭临床症状难以确定,应根据个人疾病史、膳食摄入情况、生化指标,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定。2022年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uropeanSocietyforClinicalNutritionandMetabolism,ESPEN)微量营养素指南建议在接受吸收不良调查的患者中,应考虑血清视黄醇测定[26]。

一、一般情况

1.一般信息:年龄,性别,职业等。

3.维生素A缺乏高危因素:(1)疾病史:是否有影响维生素A需求量增加、消化吸收障碍的疾病,如胃肠道慢性疾病、手术史、肝病史、厌食症等。(2)生活习惯:有无影响维生素A摄入的生活习惯,如节食减肥、熬夜、酗酒、厌食等。(3)孕妇或哺乳期:询问孕周、或婴幼儿的年龄、喂养情况等,以便判定咨询者对维生素A的需求量。(4)其他:长期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各种消化道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史、性传染病史等情况下应高度警惕维生素A缺乏。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清视黄醇:视黄醇是血清维生素A的主要形式,是维生素A缺乏分型的重要依据,2022年ESPEN微量营养素指南推荐通过测定视黄醇来确定维生素A[26]。人群维生素A边缘型缺乏和缺乏的判定指标及判定界值详见表1。

2.相对剂量反应(relativedoseresponse,RDR):RDR是一种间接估计肝脏维生素A储备程度的方法。受试者口服视黄基酯(450~1000μg),测定口服前和口服5h后血浆视黄醇浓度,按公式计算RDR,判断维生素A营养状况。RDR(%)=(5h视黄醇浓度-基础视黄醇浓度)/5h视黄醇浓度×100%。

4.尿液脱落细胞检查:加1%甲紫于新鲜中段尿中,摇匀计数尿中上皮细胞,如无泌尿道感染,>3个/mm3为异常,有助于维生素A缺乏诊断,找到角化上皮细胞具有诊断意义。

5.稳定同位素测定: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法检测血清视黄醇水平可了解机体维生素A的储存状况及动态变化。

6.眼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在干眼病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轻度维生素A缺乏可以导致眼睛结膜角质化形成和黏蛋白分泌型杯状细胞丢失。用醋酸纤维素滤纸轻拭眼结膜,将获得的上皮细胞给予染色、镜检,检测眼睛表面功能性变化。

三、体格检查

1.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分析是否有营养不良体征。

2.暗适应能力测定:使用暗适应测试仪进行测定。(1)连接仪器,接通电源、选择好暗适应时照度、更换数字板等。(2)被检查者坐在观察窗前,双眼舒服地紧贴观察窗口,适应1min。(3)被检查者将脸部紧贴观察窗,睁大眼晴注视正前方白板,大灯熄灭后,前方窗口遮板下落,将暴露10行数字,被检查者尽可能将数字由上至下分段读出,直至在10行数字读完或遮板再次挡住数字板为止。(4)被检查者理解测定程序后,检查者按“开始”键,测定开始。(5)检查者更换4种不同的数字板,重复程序(2)和(3)。(6)检查者调节暗适应时的不同照度(以电压表显示值表示:70V、90V、110V、130V、150V),重复程序(2)和(3)。(7)检查者根据被检查者的口头报告,对照所呈现的数字板的原稿,统计被检查者的识别程度(正确的报告行数)。

3.眼部症状:询问眼睛是否有不适、发干、灼烧感、痒感、泪减少,观察是否畏光、流泪,是否有眼结膜、角膜干燥、失去光泽,溃疡、角化等症状,是否出现夜盲或暗光中视物不清外观;结膜近角膜边缘处干燥起皱褶,角化上皮堆积形成的毕脱斑。

4.皮肤和头发:观察上臂后侧和腿部是否干燥、有无皱纹、有无蟾蜍样皮肤改变,上臂后侧与大腿前外侧有无毛囊性丘疹;检查触摸皮肤是否有粗砂样感觉;观察毛发是否干燥,失去光泽,询问患者毛发是否易脱落。

5.指甲:观察指甲形状、颜色、薄厚及大小等,是否变脆易折、多纹。

6.骨骼系统:评估有无骨组织生长发育迟缓、停止情况;评估牙齿是否有裂纹、龋齿、齿龈增生角化。有无转移性骨痛伴软组织肿胀,颞、枕部颅骨骨膜下有无新骨形成而发生隆起。

7.免疫功能:评估机体免疫功能,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情况。

8.神经系统:有无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烦躁、囟门饱满、头围增大、颅缝裂开、视神经乳头水肿和复视、眼震颤等症状和体征。

第三部分维生素A营养状况改善

一、维生素A营养状况改善的目的

二、维生素A营养状况改善的内容

1.维生素A水平正常人群,预防维生素A缺乏:为了预防维生素A缺乏,通过膳食摄入满足每日维生素A生理需要量,可通过以下方面:(1)提高饮食中肝脏、蛋黄、深色绿叶蔬菜、深色或有色水果(如木瓜和橘子)、胡萝卜以及黄色蔬菜(如南瓜、番茄)的摄入量;(2)食用维生素A强化食品如强化饼干、牛奶等;(3)辅助营养补充剂,如多种维生素补充剂、营养包。

2.维生素A边缘型缺乏及维生素A缺乏者的维生素A补充:预防性补充对象:(1)维生素A缺乏流行地区或可疑亚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大量存在地区的儿童;(2)患有麻疹、腹泻、呼吸系统疾病、水痘、其他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维生素A缺乏高危儿童。需要注意的是,在予大剂量补充至少30d内不应再接受其他补充剂量。有夜盲症或毕托斑的妇女每天予以维生素A≤1万U,治疗2周。但对有严重干眼病的育龄妇女(如急性角膜损害),不论其是否怀孕均应予全程治疗。如合并有呕吐或者吸收障碍,则需肌肉注射水溶性维生素A(表2)。

3.特殊人群维生素A补充:ESPEN微量营养素指南推荐,1500千卡的肠内营养应每天提供900~1500μg视黄醇当量,肠外营养每天应提供800~1100μg的视黄醇当量,在脂肪吸收不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口服补剂预防缺乏[26]。

4.维生素A过量:人体摄取的维生素A成人不能>3mg/d,儿童不能>2mg/d。对人体而言,维生素A不可或缺,也不可滥用,只要保证饮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物,即可有效地预防维生素A缺乏,而无须额外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

1.膳食推荐摄入量:我国成人维生素A的RNI,男性为800μg视黄醇活性当量(retinolactivityequivalents,RAE)/d,女性为700μgRAE/d,怀孕中晚期及乳母在700μgRAE/d的基础上分别再增加70、600μgRAE/d,早孕妇女同非孕女性[28]。儿童和青少年的平均需要量和RNI可以利用成人平均需要量和RNI数据,按照代谢体重法计算。

膳食或食物中总RAE(μg)=全反式视黄醇(μg)+1/2补充剂纯品反式β-胡萝卜素(μg)+1/12膳食全反式β-胡萝卜素(μg)+1/24其他膳食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μg)。1μg全反式视黄醇=1μgRAE;1μg膳食全反式β-胡萝卜素=0.0833μgRAE;1μg其他膳食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0.0417μgRAE。

四、维生素A缺乏或过量人群的随访管理

1.建立健康档案,登记个人信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定点医疗服务单位为依托,建立人群健康档案,完善个人信息的登记,形成连续的、可追踪风险管理模式。

3.监测转归:所有接受干预的维生素A缺乏人群,应根据前述的干预效果评估要求进行临床转归的监测。

第四部分总结与展望

本专家共识提供了一个经济效益高、可操作性强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的管理模式,通过营养状况评价-干预-评估形成闭环管理模式,能更好地维护人群中维生素A水平,促进机体健康。

执笔专家:杨月欣(中国营养学会);唐世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韩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马爱国(中国营养学会);陈伟(北京协和医院);盛志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编写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春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宗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褚熙(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高向阳(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葛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郭智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何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贺媛(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胡世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红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姜宏宇(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景波(深圳大学总医院);林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刘景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刘绍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吕永曼(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马骁(中日友好医院);王建刚(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王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吴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徐丽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徐群(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闫炎(北京电力医院);姚颖(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曾强(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朱梓含(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THE END
1.营养问题范文12篇(全文)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结构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三大热源,一般侧重碳水化合物的摄取。而对于中学生成长发育和必须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不足,导致不少中学生身体偏胖或过瘦,智力发育缓慢,严重者甚至出现血压过高、胃炎、心肌发育不良等疾病。中学生不吃营养早餐或早餐营养不良,往往会导致上课注意力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u8isbv0.html
2.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需要,掌握养老及涉老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现代养老机构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老年人实施整体照护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老年照护、养老护理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具应用、民政事务管理等领域的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3.膳食营养指导与食谱编制20240528132520.pdf一、营养配餐的概念与意义 营养配餐是按人们的身体需要,根据食物中各种营养物 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 摄入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即达 到平衡膳食。营养配餐是实现平衡膳食的一种措施平 衡膳食的原则通过食谱才得以表达出来,充分体现 其实际意义。 二、营养配餐的目的和意义 1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528/5143312314011214.shtm
4.合理的营养膳食的重要意义在哪里合理的营养膳食的意义一、合理的营养膳食的意义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人们通过饮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维护自身健康。 基本前提是:营养的满足应该主要通过饮食来完成。食物能够提供对身体有益的一系统营养物质和其他合成物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强化食品和膳食补充物可能会帮助增加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112717.html
5.2012年公共营养师三级知识:第十节公共营养公共营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居民膳食指南的制订;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营养调查与评价;营养教育;食物与营养的政策和法规。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公共营养快速发展起来。1997年正式公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0年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2-7/201207161007001089.html
6.营养与饮食论文摘要:膳食、营养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遗传疾病多与正当的营养素摄入有关,使得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多或不合理均会引起疾病即营养性疾病。而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全身代谢性疾病,是胰岛素分泌绝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9cj69c9.html
7.头条文章8、最常用于较大人群的膳食调查方法是( ) A、称重法B、记账法 C、食物频率法 D、24h膳食回顾法 【正确答案】:D、24h膳食回顾法 9、5岁儿童钙的RNI值是( )mg A、400 B、500 C、600 D、800 【正确答案】:D、800 10、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人每日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是( )μg 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4761051924398325
8.教育部:营养改善计划配套文件系列答问热点聚焦新闻一、为什么出台营养改善计划配套文件 问1:有了国办发〔2011〕54号文件,为什么还要制定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 答: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营养状况有了大幅度改善。但由于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营养科学知识宣传普及不够、膳食结构不合理等,农村中小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1206/15/28087.html
9.《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问答降科普核心提示:《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 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制定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改善糖尿病患者日常膳食,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 一、《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 年版)》制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http://www.yxzyyw.com/html/kjyd/jiankangkepu/2023/0509/1829.html
10.食品营养标签的基本定义和实施食品营养标签是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2.为什么我国要制订食品营养标签? 制定营养标签管理办法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和规范企业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http://www.chc.org.cn/news/detail.php?id=6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