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男性35年间,平均身高增长9厘米#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引发了广泛讨论。
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平均身高持续增长:
去年11月医学杂志《柳叶刀》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
所以你的身高拖后腿了吗?
毋庸置疑,基因是决定身高的最强因素(约占全部因素的60%~80%),不过也有一些后天因素有力地影响着身高,让我们逆天“改身高”,比如我们这代人深有体会的饮食营养的影响“肉蛋奶吃起来”!
当年它让挪威14岁的中学生平均长高了10厘米,因为营养、价格实惠、备餐方便,后来奥斯陆早餐被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很多国家复制模仿,走向了世界。
揭晓一下,这份神秘的、古老的“长高早餐套餐”长这样:
是不是看上去毫无食欲,甚至想点左上角小叉叉了?我看到它的第一反应是,这种早餐就算再营养,我家孩子也吃不进去的……
这份早餐包含:
奥斯陆早餐的食物全是符合西方习惯的冷食,并且没有调味,即使是对成年人来说,也确实不好吃,可能比吃不加沙拉酱的轻食沙拉还费劲。
但我们可以想想看,为什么它能帮助孩子长高?我们能照葫芦画瓢地让它“中国化”,换成更好吃(更好看)的食材,让孩子吃得营养吗?今天的内容,也许能拓宽你给孩子准备早餐的思路哦!
还记得一年前张文宏医生让孩子早餐别喝粥,吃牛奶鸡蛋,结果被狂怼吗?
其实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在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里,早餐是离不开热腾腾的米面炸物的。清晨复苏我们味蕾的,是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热干面、水煎包、油茶麻花、粿汁、烧饼油条……它们是走街串巷的烟火气。
《早餐中国》看得人直流口水,非常诱人,但是它也反映出了我们传统饮食结构的一些不合理的方面,比如“四大金刚”的碳水比例太高,实在太油腻了。这样的早餐,从营养的角度来说不够均衡,也不利于一大早的学习和工作。
而奥斯陆早餐的前世今生,就是对张文宏医生“早上不许吃粥”观点非常好的佐证。
首先需要说明,奥斯陆早餐最初是为营养不良的孩子设计的特殊健康餐。
早在1880年代,挪威“贫困学童饮食委员会”就开始为部分营养不良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校餐,此后覆盖到25%的学生,希望以此改善孩子的营养不良问题及社会骚乱。
在一战前后,学校会在晚餐时为孩子提供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炖粥,一般是燕麦粥和热汤。
这种食物搭配和我们老一辈的馒头配大米粥是一个道理,能吃饱,但只是碳水的叠加,营养单一,很缺蛋白质。
那时挪威人大多很穷,孩子没吃饭就上学去了,所以晚餐上的热粥,其实是孩子当天的第一餐,所以孩子们都会吃得狼吞虎咽。
到了1920年代,挪威营养学家,当时奥斯陆的学校负责人CarlSchitz推翻了这种习惯,把在学校吃到的“正餐”移到了早上,希望能改善孩子们早晨的学习状态,顺便让教室“好闻”一些,因为炖粥的味道总是会持续一整天,散不了味儿。
同时他制定了全新的早餐菜谱,这顿早餐的热量与炖粥差不多,但是以黑麦面包、奶酪和牛奶、未加工的蔬果为主,食材全是新鲜的冷食,不用加热。
Schitz教授给出的理由有三点:
奥斯陆早餐最初在一所接收体弱孩子的学校开始试点。1925年秋天,Sandaker学校的炖粥被替换为了冷食早餐,那时候孩子们和老师都不喜欢它,因为这转变太大了!生胡萝卜、面包、水果……所有食物都需要费劲地嚼嚼嚼,让人不得不认真地吃饭。
虽然奥斯陆早餐的“试运行期”很不讨好,但它的结果获得了一片赞誉,非常让人惊讶:孩子们的体重显著增加!身体也变好了,变得不容易生病了。
和没有参加奥斯陆早餐计划的同龄孩子相比,吃这份食谱的14岁孩子的身高,从153.4厘米增至162.8厘米,增长了近10厘米。
因为便宜、营养、真的“有效果”,1932年起,奥斯陆的所有学校都引入了奥斯陆早餐,同时它也走向了全世界。
再说说“早餐要吃好”更长远的成效。
挪威一项基于国家统计局数据的研究表明,横跨30年,覆盖26个挪威城市的奥斯陆早餐计划,对孩子们的营养状况、学业和就业表现,都有长期积极的影响。
时至今日,奥斯陆早餐依然影响着挪威人的早午餐习惯,而且不仅孩子们这样吃,大人、上班族、体力工作者都这样吃!他们现在的“外带午餐”matpakke长这样:
和奥斯陆早餐相比,好像变化也不大……
总结一下,原因有两个:
均衡的、适合孩子年龄的饮食搭配,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合理摄入,能够影响孩子的成长。
其中很重要的宏亮营养素是蛋白质,而重要的微量元素包括钙、维生素D,维生素A等。
和改良前的早餐相比,奥斯陆早餐在这些方面都做得更好,而且营养均衡得多。
不过以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黄油并不是一种特别健康的选择,因为它主要含有饱和脂肪。摄入过多饱和脂肪,会升高人体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
通常来说,相较于动物油(猪油、黄油),植物油如菜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橄榄油等,其中的饱和脂肪含量都没有超过20%,都是比较好的“脂肪”的选择。另外,鱼类的脂肪也多为不饱和脂肪,是健康的脂肪类型。
当然,饱和脂肪还是有优点的,包括让食物吃起来质地更细腻、口感更好。黄油也有其特殊奶香味。
总之,瑕不掩瑜,奥斯陆早餐的营养是比较均衡的。
维生素D对构建与维持骨骼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帮助人体从肠道中吸收钙,并确保骨骼正常的更新和骨矿质化。
但需要注意的是天然鱼肝油的VA、VD含量不适合婴儿,因为维生素A剂量太高,婴幼儿用的鱼肝油需要调整其营养素含量。
总体来看,奥斯陆早餐显著改善了孩子们的营养,但同样的方案在别的地区未必能达到那么好的效果。它带给我们的启发是,以奥斯陆食谱为参考,什么样的早餐才算营养均衡呢?
之前看BBC的纪录片《健康饮食的真相》,其中一个片段是对比了3种早餐形式。它们的热量相当,但是你觉得哪种更健康呢?
即食燕麦/小麦:
新鲜水果+酸奶:
培根+煮鸡蛋:
我猜大多数朋友会选1或者2。但实际上,这三种早餐搭配,都有不均衡的地方:
即食燕麦/小麦片看起来很健康,但是纯主食,缺少蛋白质和新鲜蔬果;而水果酸奶和培根鸡蛋,则是缺少主食。
而加一种,我们小时候常吃的牛奶+鸡蛋,其实也是错误早餐形式,因为缺少主食,让蛋白质“白白浪费”,去做供能小兵了(别人本来是合成肌肉的大将),很可能过会儿就饿了。
一份营养均衡的、能吃饱的餐食,无论是三餐中的哪顿,理想的配比都应该是这样的:
对于孩子的早餐,全谷类、蛋白质类(肉蛋奶)和新鲜的蔬菜、水果,最好都能给到,具体来说可以这样搭配:
而对于我们吃惯了的中式早餐,一份有菜有肉,食材丰富的包子/蒸饺,清汤粉面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呀,比如顺德的生滚粥,兰州拉面,都是优秀种子选手。
而对于喜欢西式早餐的朋友,如果嫌弃奥斯陆早餐都是冷食,你可以换种思路,把它重新排列组合,再加一些冰箱里有的食材。
比如把全麦面包的“内容”换成热热的煎鸡蛋、胡萝卜炒蘑菇、煮鱼肉、玉米粒等等,还可以做成开放性三明治,让孩子自己动手“组装”,再加上黄干、西红柿、清炒蔬菜,牛奶和水果,就是元气满满的一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