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长版”三伏天启幕,12省份极易出现中暑天气
今年6月以来,我国华北、黄淮等地经历多轮高温天气,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山东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均突破当地历史极值。江南、华南等地,则多以闷热高温天气为主。
三伏还未到来就已经这么热,入伏后会不会更热?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称,今年头伏期间,华北平原等地高温将先消减再发展,而南方部分地区将维持大范围高温闷热天气,桑拿天将超长“待机”。其中,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新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西、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区热力值拉满,在部分时段极易出现中暑天气。
全国头伏中暑指数地图中可以看出,今年头伏期间,比较容易中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江南、华南以及新疆地区。王伟跃表示,7月11日至12日,华北平原高温逐渐被雨水浇灭,14日起高温再发展,从干热转为闷热。江南、华南等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头伏期间气温较高(35℃以上高温天气一般7~9天),湿度较大,以闷热天气为主。
据介绍,三伏天有30天“普通版”和40天“加长版”。今年是“加长版”,7月11日入伏,8月19日出伏。这是自2015年以来连续第9年三伏长达40天。
全球海面温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今年5月和6月,全球海面温度都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是北大西洋的海洋表面温度创下空前纪录。在爱尔兰、英国和波罗的海周围,都观测到了极端的海洋热浪。
一直以来相对稳定的南极海冰,其面积在6月份达到自卫星观测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比平均水平低了17%。
美国缅因大学提供的气候分析数据,7月6日地球平均温度达到17.23摄氏度,创下历史新高。此前的历史纪录是7月4日的17.18摄氏度。而在本周一之前,全球平均气温纪录出现在2016年8月。
虽然“天气越来越热”正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但一周之内三次打破高温纪录,还是让人感到难以相信。
全球多地受热浪炙烤,气温屡创纪录
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多地最高气温普遍超过40摄氏度,泰国西部玛克省气温一度达到创纪录的44.6摄氏度;老挝、越南分别录得43.5摄氏度以及44摄氏度以上高温。
北美洲也遭遇高温天气。美国气象部门近日表示,美国南方大部地区正经历本季度迄今为止最严重的高温。德尔里奥等城市单日气温多次超过43摄氏度,持续高温天气已造成至少17人死亡。加拿大遭遇记录以来最严重野火。气象部门表示,虽然6月中旬部分地区曾有降温降雨,火情稍有缓解,但最近大部分地区又回归炎热干燥,野火形势再度加剧。
厄尔尼诺7年后卷土重来,预计气温还将升高
对于全球平均气温数据连破纪录,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学家罗伯特·罗德表示,这是全球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
世界气候研究项目负责人迈克尔·斯派洛说,“在厄尔尼诺年,大气中的温度会升高,因为热量从海洋转移到大气中。现在实际上只是刚刚开始这一过程。因此,厄尔尼诺的影响在今年晚些时候会更大。”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将在全球多片陆地和海洋中引发更多极端高温。该组织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2023至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概率达到98%。
气象专家还表示,除厄尔尼诺现象外,全球气候变暖也是极端天气现象发生频率增加的重要推手。各国须为应对更频繁、更强烈的气候灾难做好准备;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完善极端天气预警机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避免高温时段持续户外活动,特别严防热射病
据北京新闻广播报道,7月2日,北京一名49岁导游晕倒在大巴车内不幸去世,医院证明其因热射病去世。近一个月,北京等多地已出现多例热射病确诊、死亡病例。
据介绍,热射病是重度中暑中最凶险的一种,表现为体温升高,但排汗机制失效,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上游新闻综合中国天气网、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羊城晚报、红星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