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市玉米生产,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重心,以粒用玉米为主,根据市场需求搞好鲜食、甜糯玉米的特色种植,提高种植效益。继续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积极推广玉米间套红苕、大豆等技术,增加复种指数,发展田埂玉米,增加玉米净作面积,示范推广种植青贮饲用玉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一、做好播前准备,提高播种质量
(一)选用良种。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广大农户应根据需要选用相应的品种,使用达到国标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2023年推荐使用品种有:正红507、川单99、成单3601、成单716、南玉88、荣玉甜9号、锦甜68、荣玉糯1号、雅玉青贮8号等品种。
(二)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在播前晒种2~3天,可使种子迅速发芽出苗,并能杀灭种皮上的病菌。没有包衣的种子,在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可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根据需要选用含噻虫嗪、吡虫啉等成分的杀虫剂,含咯菌腈精甲霜、苯醚甲环唑等成分的杀菌剂或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直播玉米亩用种3~5斤,播种深度在4-5cm为宜。在地下害虫较重时播种时还应施用毒铒防治地老虎、蝼蛄与金针虫。种子与种肥分别播下,严防种、肥混合。
(四)合理密植。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增产的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措施。目前,我市玉米种植密度普遍偏低,应针对区域生产条件和种植模式适度增加种植密度,春玉米可增加500~800株/亩,夏玉米增加1000~1500株/亩,达到亩植4000株以上。播栽方式:播栽单株行距为60-70cm,春播玉米株距25-28cm,夏播玉米株距23-25cm,若播栽双株株行距加宽,行距为90-100cm,春玉米株距33-40cm,夏播玉米株距30-33cm。
二、加强水肥管理,确保穗大粒多
科学的水肥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还是形成合理群体、发挥品种高产潜力、提高成穗率、确保源足库满的保障。苗期主要是长根、增叶和茎节分化,力争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穗期主要是长叶、拔节和雌雄穗分化,力争穗足穗大、个体健康抗逆;粒期主要是开花受精,籽粒形成并灌浆,力争粒足粒大、不早衰、千粒重高。磷、钾肥均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无机纯氮施用总量15-20公斤,在降雨前后按照底肥40%、苗肥20%、孕穗肥40%比列施用。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应用缓效(缓控)肥,一次性底施60-80公斤缓效肥,再看苗追施氮肥一次。
(一)播种期。底肥或种肥随播种带状施用,带施底肥要8~10厘米侧深施,防止烧种和烧苗。播后立即浇“蒙头水”,有利于早出苗、出全苗、成苗壮。抢时播种未浇“蒙头水”且未有效降水的,有水浇条件时立即浇水,播种期以保证种子尽早萌发和出苗后墒情,确保苗全和苗齐。
(二)苗期。苗期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下扎,起到蹲苗的效果,但如果长期干旱则应及时浇水;如遇强降水形成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苗期如遇强风倒伏,一般不用扶正,幼苗可自行矫正。苗期一般不需进行施肥。
(三)穗期。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肥的关键时期,大喇叭口到抽雄期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对水分尤其敏感,如遇旱应及时灌溉,尤其要防止“卡脖旱”造成雌雄穗发育不同步。墒情差时借水追施穗肥,形成大穗。穗肥以氮肥为主,每亩追施氮肥10~15公斤。普通地块施用缓控释肥后如不出现脱肥现象,可不追施穗肥。土壤水分过多也会造成发育受阻,空秆率增加和倒伏,如遇强降雨应及时排水。高产攻关田可采取中耕培土等措施,促进气生根发育,提高植株抗倒能力。
(四)粒期。是籽粒形成和灌浆的关键时期。遇旱及时浇水。后期渍水也会降低根系活力,叶片变黄,引起倒伏,要注意及时排水。开花期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延长叶片功能期。花粒肥以尿素为主,施用时可结合浇水或趁降雨前追施,以提高肥效。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用作叶面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光合产物转化。
三、搞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一)清除越冬虫源,降低虫卵基数。玉米钻心虫主要残留在玉米稿杆内越冬,以一代为害为主,因此,消灭越冬幼虫源是关键,要求在3月底以前把上年残存玉米秸秆处理完。
(二)重视玉米苗期除草。播种后出苗前土壤墒情好时可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莠悬浮剂等土壤喷雾防除一年生杂草,未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或封闭除草失败的田块,可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用烟嘧磺隆、苯唑莠等进行苗后茎叶喷雾除草。为避免药害产生,烟嘧磺隆除草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同时注意喷洒均匀,不重喷、不漏喷,确保除草质量并注意用药安全。
(三)大力推广“一防双减”。穗期容易发生大小斑病、锈病、纹枯病等病害和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蚜虫等虫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一次喷施杀虫、杀菌复配或混合药剂,可防治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保护植株正常生长,提高叶片的光合效能,实现玉米增产增效。
(四)高度重视草地贪夜蛾。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植保预测预报,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及时控制害虫扩散危害。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可采用杀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压低发生基数。重点抓好玉米苗期到抽雄期的幼虫防治,尽量在低龄(1-3龄)幼虫期用药,对幼虫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喷药选在清晨或者傍晚,重点喷施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由于草地贪夜蛾对很多农药具有抗性,药剂可选用农业农村部推荐的草地贪夜蛾的应急防治用药,如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虱螨脲、虫螨腈等,及时开展科学防治,
四、狠抓田埂综合开发、搞好玉米间、套种植
充分利用现有田埂和荒埂资源种植田埂玉米,既能提高土地和温光资源的利用率,又能提高复种指数,是行之有效的增产增收措施。选用适宜的杂交玉米品种,采用塑料盘育苗,挖窝带土移栽,种管并重,要施足底肥、追肥和攻苞肥,尤其要搞好田埂玉米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玉米单株产量。
平坝区要搞好玉米与红苕套种,建议选用品种以菜用(甜糯)玉米为主。亩植2000株左右,以育苗移栽为主,也可在适期内直播。
五、抓好菜用秋玉米种植
充分利用我市夏末初秋良好的温光自然资源,搞好菜用秋玉米种植。主要技术措施一是选用熟期偏早、生育期较短、以鲜食为主的品种。二是利用早茬口早播早栽。秋玉米采用塑料盘育苗移栽,7月下旬8月上旬(立秋前)进行育苗,8月底之前移栽,迟播迟栽玉米产量很难提高。三是要搞好深沟高厢。因我市秋季的雨水较多,因此在前作收获后应立即开沟排湿防涝,理好四边沟和厢沟,做到深沟高厢。其余种植技术措施与春、夏玉米基本一致。
六、示范推广种植青贮饲用玉米
青贮饲用玉米是指在适宜收获期内收获包括果穗在内的地上全部绿色植株,并经切碎、加工,并适宜用青贮发酵的方法来制作的青贮饲料,它具有营养丰富、气味芳香、消化率较高,且一年四季可均衡供应,是解决牛、羊等牲畜所需青粗饲料的最有效途径。2023年我市将示范推广种植青贮饲用玉米,以进一步搞好我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其栽培技术与普通籽粒玉米一样,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有利于获得高产。二是选择青贮专用玉米品种,亩保苗数在5000-6000株。三是青贮玉米的最适收割期为玉米籽实的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此时收获可获得产量和营养价值的最佳值。
七、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包括大豆玉米带状套作模式和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套作模式适宜我市春玉米种植区,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适宜我市小麦(油菜)收获后的夏玉米夏大豆间作种植区域。
主管单位: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主办单位:绵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