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基本知识

目前,中低收入国家由心脏吧、脑卒中、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全世界的80%,且呈快速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北京市2002和2005年的调查均显示:几乎所有慢性病及各类危险因素(如吸烟、不健康饮食)的流行水平都是郊区高于城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与健康观念和保健知识的相对落后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慢性病为何经常呈现家族性高发?

遗传因素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是慢性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家庭成员相似的遗传背景和共同的生活习惯,使得慢性病的发生常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3、家族性高发的慢性病还能预防吗?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冠心病、脑卒中和肿瘤均为多基因遗传病,同时受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作用的总和决定一个人是否易于患病,即易患性。这种易患性高到一定的程度(超过阈值)时才会发病。显然,为预防发病,疾病的遗传度越高,就越应该注意控制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以防止其易患性达到发病的阈值。那种只讲遗传,忽视可改变危险因素干预的宿命论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80%以上的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40%以上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的。

4、以家庭为单位防治慢性病有何益处?

(1)可使家人尤其是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家庭成员慢性病的发病危险;(2)家庭成员掌握必要的防治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患者避免再发和应对突发事件;(3)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还可提高乐趣、增进感情。因此家人一旦患有慢性病,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努力做到帮助患者康复,同时还要注意自身健康。

5、预防慢性病需要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慢性病是众多危险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儿童时期既已养成,甚至一些慢性病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萌芽,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脂质条纹在青少年中就可以检出,因此预防慢性病越早越好。另外,一些儿童已经患上了儿童慢性病,除肥胖外,高血压、糖尿病在儿童中已不少见。因此,慢性病预防既要早开始,还要终其一生,等岁数大了再去预防往往“木已成舟”了。

6、慢性病有哪些危险因素?哪些是可以干预的?

年龄、性别、遗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不健康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吸烟、精神压力过大、过量饮酒等都是慢性病事件的危险因素。除年龄、性别和遗传背景无法改变外,其他危险因素都是可以干预的。

7、为什么说综合干预效果好?

慢性病危险因素间常存在协同作用,即两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其致病作用远远高于两个因素单独存在时的作用之和。因此,针对所有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效果是最好的。

8、一般情况下,控制哪些危险因素对健康更重要?

综合考虑对心血管病干预的效果和成本,除对膳食、运动和心理的基础干预外,我们建议干预的优先顺序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血脂异常→饮酒,如果同时考虑致癌作用,戒烟的位置还应提前。当然,如果情况允许,同时控制住所有的危险因素是最佳状态(综合干预效果好)。

9、为什么说“一边吃降脂药,一边抽着烟”是极不明智的?

我国人群中,吸烟对健康的综合危害(包括心血管病和肿瘤)不低于血脂异常,而且戒烟比血脂异常的诊治所需成本更低。然而,在临床上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人们一边吃着昂贵的降脂药,一边还吸着烟。从干预效果和经济学较多看,这种作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应同时选择戒烟和降脂;如经济拮据,则应首先选择戒烟。

10、确定个体危险因素干预的优先顺序还必须考虑什么?

对具体某个人而言,确定危险因素干预的优先顺序还需要考虑各个危险因素所处的水平。危险水平越高,导致发生慢性病的可能性越大,就越需要优先处理。例如同时患有高血压和肥胖的患者,如果其肥胖程度非常严重(如身高172cm,体重98kg)而血压水平不是很高(如148/96mmHg),此时最急需解决的就是肥胖问题,而且减重的同时血压很可能也得到了控制。当然,确定优先顺序时,最好与社区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在综合考虑危险因素的种类、水平、干预成本和难度后科学制定。

11、非药物治疗到底有多大效果

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物学指标的异常,往往是从行为危险因素向慢性事件发展的中间环节。非药物治疗就是对不健康行为、饮食和心理的改善。非药物治疗是所有预防和治疗的基础,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服药量、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控制药物花费的重要手段。以血压控制为例,体重每降低10公斤,收缩压可降低5-20mmHg;合理膳食(低脂,多吃优质蛋白和蔬菜水果等)可使收缩压降低8-14mmHg;膳食限盐(6克/日以下)可使收缩压至少降低2-8mmHg;增加体力活动可使收缩压下降4-9mmHg;限酒可使收缩压下降2-4mmHg。

12、吃补品或营养品能预防慢性病吗?

补品或营养品都具有不菲的价格。然而,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那种补品或营养品预防慢性病的作用优于合理的膳食。可以说,只要注意合理膳食,任何补品都不必使用。对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缺铁缺钙问题,政府已在大力推广奶制品和铁酱油,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其他营养素缺乏的情况非常少见,除非有明确诊断,千万不可盲目进补,以免摄入过多的热量导致肥胖,不但起不到预防作用,反而会诱发慢性病的发生。

13、为什么说选用中药防治慢性病需慎重?

中药因其调理和安慰作用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迄今为止尚未筛选出一种具有较强降压、降糖和降脂作用的中药。如果长期依赖效果不实的中药,而忽视了针对性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疾病状态长期得不到控制,久而久之,会导致脏器受损直至慢性病事件的发生。一些不法药商,抓住群众认为“中药副作用小,可以放心吃”的心理,大肆宣传“纯中药制剂”,肆无忌惮的夸大其防治效果(可以防治各种慢性病),不仅延误病情,还会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一些中成药为保证治疗效果,还暗地里添加了廉价的西药成分,使得副作用无法判断。提醒广大市民,中药不是绝对无副作用、人很药物都不能包治百病,选用中药防治慢性病也需慎重。

二、戒烟限酒

1、烟草的有害成分及其主要危害是什么?

烟草燃烧可释放几千种化学物质,其中:(1)尼古丁可使人对香烟产生依赖性、损伤血管和支气管内膜、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2)焦油可附着于气管、支气管和肺泡表面,产生物理、化学性刺激,损伤人体的呼吸功能,焦油还含多种致癌物和促癌物,是引起肺癌和喉癌的主要原因;(3)一氧化碳造车组织和器官缺氧,进而使大脑、心脏等多种器官产生损伤;(4)苯丙芘是强致癌物。

2、对待吸烟,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观念?

吸烟是现代的白色瘟疫,吸烟无异于慢性自杀!在我国,吸烟对健康造成的综合危害几乎高于任何其他慢性病危险因素!吸烟害人害己,是不懂科学和不负责任的表现!吸烟应是遭到鄙视的行为!戒烟可使人找回健康、自由和尊重,是勇于为自己和家人负责的表现!戒烟益处多,何时都不晚!

3、戒烟不同时段有何益处?

戒烟的益处是逐渐体现出来的:一般停止吸烟6小时后,心率会下降,血压也会轻微降低;12小时后,尼古丁将被排出体外;24小时后,一氧化碳将从肺部排出,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2天之后尼古丁所致的不良反应就会消失。2个月左右,手部和脚部的血液循环就会增加。戒烟1年之后,患心脏病的危险性会显著降低。戒烟10年后,患病的危险性几乎与不吸烟者一致。当然戒烟还可减少呼吸道症状、除去身上烟味、减少皱纹、恢复性欲及性功能等作用。

4、如何认识“戒烟后,身心失去平衡,很容易生病”的观点?

很多人认为,多年吸烟者一旦戒烟,身心会失去平衡,会很容易生病。如戒烟后,很快得了肺癌。事实上,患肺癌的原因并不是戒烟,而正是因为长期吸烟,已经对身体造成了损害。大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者戒烟后,患各种疾病的危险性都在下降,但癌症的风险下降最慢,要到十年以后才能表现出来。

5、宣布戒烟后又吸了一支怎么办?

戒烟后最好做到一根不抽。但很多尝试戒烟的人在“引诱”、“劝说”甚至“压力”下又开始吸了第一支烟,导致戒烟的心理防线崩溃,造成戒烟失败。其实,万不得已吸了烟并不意味着戒烟的失败,只要坚信戒烟惠人惠己,努力做到以后不再抽,就一定能够戒烟成功。

6、目前对饮酒的正确看法是什么?

适量饮酒对健康有一定好处,可缓解精神压力,使心情放松。国外一些针对葡萄酒的研究还发现适量饮酒还能轻度降低冠心病死亡的危险。但饮酒的确也可引发或者加重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尤其在目前的酒文化环境下,要想做到适量实在太难。因此多数专家并不鼓励饮酒,尤其对中老年人。

7、到底喝多少算适量?

中等量以下的饮酒有益于健康,中等量以上对健康不利。中等量的定义为:男性每天不超过28克酒精(2个标准饮酒量),相当于1瓶啤酒、1两白酒和250毫升葡萄酒;女性每天不超过14克酒精(1个标准饮酒量),相当于半瓶啤酒、半两白酒和125毫升葡萄酒。当然,对标准饮酒量的定义,不同国家略有不同。

8、平时饮酒应注意什么?

小量规律饮用对身体健康有利,最好同时进食其他食物,不要空腹饮用。葡萄酒优于白酒。注意酒类所含的热量,1两白酒相当于3两米饭的热量,啤酒和果酒中还含有其他能量物质,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饮酒对体重的影响。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饮酒会使老年人血压波动较大,建议老年人不喝或每天饮酒不超过1个标准饮酒量。家庭成员内饮酒时,量容易控制,可鼓励小饮,但避免自己贪杯。工作关系或朋友间聚会,努力做到能不饮则不饮,能少饮不多饮,能饮度数低的不饮度数高的,并尽量做到不逞强、不强人所难。

三、运动

1、为何要提倡增加身体活动?

因为现在慢性病太多见,而身体活动太少是重要原因。人们每天除了睡眠之外有很多身体活动,如刷牙洗脸,做家务事;外出途中;上班的活动;休闲体育活动等等都需要消耗能量。几十年前家务事很繁重、走路、骑自行车很普遍,人们的身体活动量比现在多,能量消耗多;加上那时的热量摄入水平也比现在低。现在生活中机械化电气化程度高,人们身体活动减少,机体的肌肉萎缩代之以脂肪。这都是慢性病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增加身体活动,尤其是体育锻炼。

2、怎样增加身体活动?

增加身体活动是保持体能、维持健康最基本要求,要做到:少静多动、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能走路不骑车、能骑车不坐车、能走楼梯不坐电梯,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防治慢病的效果才能最好!

3、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哪些重要作用?

(1)防治代谢综合征:合理运动可以通过控制体重、增加肌肉减少脂肪、改善胰岛素抵抗来防治代谢综合征。

(2)预防心脑血管病:经常参加适量运动的人心脏肌肉较强壮、心腔较大、血容量较多、冠状动脉的弹性较好、血管腔较大、侧枝循环较丰富;经常运动者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辅助戒烟、减少喝酒、降低精神焦虑等。

(4)促进骨骼健康:运动对延缓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非常重要。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增强肌肉量和肌力的增加,同时增加对骨骼的拉力、剪切力和挤压力等机械刺激,受力部位的骨量因此而增加。在阳光下运动促使维生素D合成增加,钙流失减少。运动时体温的增高,减弱破骨细胞的活性并延缓骨质丢失的速度。运动还有助于提高人体平衡能力、灵活性,以减少摔跤和骨折的发生。

(6)促进家庭和谐:家庭成员每周在一起健身1-2次,每人自己健身2-3次,每次30分钟,能促进亲情、爱情、友情,有利于夫妻生活甜蜜、儿童健康成长、中年身体强壮、晚年生活幸福。

4、体育锻炼最需要了解的哪几项基本原则?

(1)周密计划:半途而废不可取。

(2)循序渐进:强度过大害处多。

(3)持之以恒:终身锻炼效果好。

(4)因人而异:适合个人才科学。

5、好的运动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6、具体运动方式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三种方式缺一不可:有氧代谢运动、抗阻力量性运动、伸展柔韧性运动三种主要类型。在健身计划中应该都包括在内。有氧耐力性运动主要是改善和提高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这类运动有步行(散步、快走、定量步行及竞走)、慢跑(或健身跑)、走跑交替、自行车、跑步机上跑步、有氧舞蹈、健美操和不剧烈的球类运动等。抗阻力量性运动是以增加力量、健美形体为主的运动,如利用哑铃、杠铃、弹簧和橡皮筋等负重法或抗阻法进行的力量练习。伸展柔韧性运动是拉长肌肉和韧带以调整呼吸节律为主的运动,如瑜伽、医疗体操和各种养生气、功等等。无论在进行有氧运动或力量运动之前的准备活动,和结束后的整理活动都不能缺少伸展柔韧性运动。

7、如何用数脉搏的方法控制运动强度?

最简便的方法是自己测量腕部桡动脉搏动的频率,一般是与心率搏动一致。在未运动前先测量15秒自己的安静脉搏乘以4,知道自己安静脉搏/分;然后开始有氧运动20分钟,运动结束即刻测量脉搏15秒跳动的次数,然后乘以4,可以据此推断运动中的每分钟脉搏。如果脉率在170-年龄左右,这样的运动是在自己的有氧代谢强度范围。既安全又有效。

9、“爬山”一定是有氧代谢运动吗

不一定。海拔太高、山坡太陡时连续爬山肯定会气喘吁吁,不属于有氧运动;山坡不陡,走路非常快,气短缺氧也会发生;如果身体不好甚至有心脏病,坡度不大的山慢慢爬也可能导致缺氧甚至心脏病发作导致猝死。只有身体基本健康的人,在适当海拔、不太陡的山坡上,以个人有氧靶心率(170-年龄/分)来控制爬山强度的情况下,才能说这样的爬山是有氧代谢运动。

10、有氧运动是否都有利于身体健康?

11、节假日突击进行体育锻炼是否可取?

12、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可有可无吗?

13、足踝关节扭伤后赶紧按摩的做法是否正确?

这是错误的做法,会加重软组织的损伤,增加关节内出血,对将来的恢复非常不利。运动中不小心扭伤足踝关节是非常常见的,首先要预防为主,做好准备活动,充分活动开各部位的关节是最主要的预防方法。一旦扭伤后采取三部曲:制动、加压、冷敷。伤者立即坐下或平躺(脚高头低位、患肢高于心脏),通过加压包扎足踝关节,活动度减低,而且关节内的出血减少;最好在6小时内进行冰敷,至少是低于体温的自来水毛巾敷;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判断是否有骨折或韧带的断裂,如果怀疑则必须迅速送往医院治疗。

四、膳食

1、生活方式中,导致多种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哪些?

(1)膳食不合理;(2)身体活动不足;(3)吸烟。

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如何将食物进行合理分层的?

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占居第二层,每天应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包括什么?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量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如饮酒应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4、吃粗粮与吃精细的米面相比有哪些好处?

习惯上,把日常吃的大米、小麦面粉(俗称白面)称作细粮,把玉米、小米、高粱和薯类称作粗粮。现在人们主食多以大米、白面为主,粗粮已很少上日常餐桌。其实吃粗粮有多种好处。粗杂粮中的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比细粮丰富,并且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加快胃肠蠕动,促进体内的废物及有害物质的排出,对便秘、痔疮、大肠癌、糖尿病等有一定预防作用。因此安排主食时应该粗细搭配。

5、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食盐摄入量是多少?

每人每日小于6克。目前北京市居民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平均为12克左右,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标准的2倍以上。

6、哪些食物钠含量较高?

酱油、咸菜、味精以及一些成品半成品食物。

7、中国应用学会推荐的油脂的摄入量是多少?

每人每日油脂的摄入量为25克。目前北京市每人每天油脂的摄入量是83克,是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的3倍以上。

8、“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多吃”的观点是错误的?

对食用油的正确认识应当是:植物油也要限量。植物油也是纯脂肪,是热量很高的食物,如果吃得过多会造成热量过剩,引起肥胖和其他慢性病。并且,很多植物油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如果吃得过多,很容易在人体内被氧化成过氧化脂。而过氧化脂在体内积存能引起脑血栓、心肌梗死和肿瘤等病症。另外,除了植物油外,适当吃一点动物的脂肪,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首先控制每日总的食用油摄入量在合理范围,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每日摄入油脂类不超过25克。在这个前提下,再合理搭配各种食用油的摄入量。

9、中老年人能不能吃鸡蛋、猪肝?

由于蛋黄和猪肝含胆固醇较高,而胆固醇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很多中老年人不敢吃鸡蛋和猪肝。但是蛋黄和猪肝除了含胆固醇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B族维生素以及铁、钙、镁等无机盐,适量摄入鸡蛋和猪肝,可以预防夜盲症、多发性神经炎、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此外,蛋黄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可以帮助降低血胆固醇。因此只要不是太多,中老年人吃点猪肝和鸡蛋一般不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还能从这些食物中摄取各种有益健康的营养素。

10、保健食品能否代替膳食中的营养?

我们对保健食品的正确认识应当是:保健食品既不能代替平衡膳食,也不能代替治病的药品。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全面的营养素,主要靠一日三餐的正常膳食来供给。如果想主要靠保健食品来获取营养,必然会造成营养方面的偏差,产生营养不良。此外,保健食品是针对特定人群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人们只有针对自己的特殊需要,选择适当的保健食品,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例如,延缓衰老的保健食品,主要适用于中老年人;调节血脂的保健食品,则只适用于高血脂人群。

THE END
1.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ppt认识营养与肿瘤、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关系。掌握预防上述慢性病的饮食原则。主要内容21. 什么是慢性病? 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2. 主要包括哪些? 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糖尿病、肥胖、恶性肿瘤等疾病。慢性病概述33. 膳食和慢性病的https://m.taodocs.com/p-109902220.html
2.营养预防四大慢性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脂和糖尿病肥胖症八大营养措施 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础。而良好的生活方式的核心可归结为四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有人将其称为健康的“四大基石”。在预防四大慢性疾病方面,四大基石应齐头并进,缺一不可,过于侧重或偏废其中一种,都将导致整体预防计划的失败。 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30551.html
3.如何制定膳食政策?怎么吃更降?这些都离不开营养学研究自古以来,我们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食物被视为养生和预防疾病的手段。(这里特别提醒一下,患病后如果有服药需求,必须遵医嘱。)2024年6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新时代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策略和行动》白皮书中,提到山药、白扁豆可健脾,木瓜、小茴香可和胃以及枸杞子、黑芝麻可补肝肾等常见食材及功效。琳琅满目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411407904225446&wfr=spider&for=pc
4.营养与疾病预防—常见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营养指导(营养与膳食指导营养与疾病预防—常见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营养指导(营养与膳食指导课件).ppt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慢性病的预防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熟悉高血压的的等级划分,了解高危人群。了解常见高血压的干预知识。能指导高血压患者合理选择食物,安排膳食。能提出高血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17/8025073063006101.shtm
5.《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发布学术交流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是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此前的2004年,原卫生部发布了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十年间我国居民营养和慢性病状况的变化,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近年来的监测、调查的最新数据,结合国家统计局等https://www.cnsoc.org/acadconfn/70172120296.html
6.营养指南新时代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科学共识合理膳食和均衡营养是维持生命、保障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生命质量、增强机体防病能力、延长健康寿命的物质基础,是疾病预防、康复和提高全民健康的基石。 慢性病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是我国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研究证实,不合理膳食在肥胖、糖尿病、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MjY3Mzc0OQ==&mid=2247628374&idx=2&sn=f8cebfee38d70559d4aa6d016c9eaee6&chksm=cea275913ef53c7cbaa96f0ce37242259cf734f2cd17eec468e4ecd0fbb864c09a46e4924163&scene=27
7.我国居民膳食多样化与营养状况及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膳食多样化与营养素的充足状态、成人BMI等营养状态指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某些营养相关性慢性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了解我国居民膳食多样化水平现况及其与营养充足状态及营养相关性慢性病的关系,对于指导居民正确理解膳食指南中“膳食多样化”的科学含义、通过合理膳食提高膳食营养质量、预防营养相关性慢性疾病,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84501-1011211180.htm
8.营养及慢性病预防知识讲座.pptx食物多样化尽量摄入多种食物,以保证获得全面的营养素。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个人需求和活动水平,合理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合理的膳食搭配慢性病预防知识02糖尿病主要成因包括遗传、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等,长期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也是糖尿病的诱因。心血管疾病主要成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长期吸烟、缺乏运动等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1826527.html
9.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各级各类养老及涉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基层管理者、社区服务与管理员、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员、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工作人员、民政事务管理人员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等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照护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10.老年营养降知识发烧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易变得更瘦,因其缺乏脂肪贮存而只能使组织蛋白质燃烧以挺供能量。 2.如何预防老年人的营养不良与体重不足(1)保证充足的食物摄入,提高膳食质量增加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选择食物时,更应注意保证奶类、瘦肉、禽类、鱼虾和大豆制品的摄入,按照饮食习惯烹调合乎口味的膳食,以保证能量http://www.hnyxh.cn/detail/1551394255338422272
11.合理膳食范文11篇(全文)总之, 合理的膳食不仅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 而且长期的合理营养可以维持人们的身体健康, 增强免疫力, 预防疾病, 在此基础上, 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适量的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态,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做到均衡饮食, 努力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2s2i6dn.html
12.中国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膳食营养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从膳食中摄入的能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过多以及蔬菜水果摄人不足等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而合理科学膳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包括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石。https://www.juluyiliao.com/8302.html
13.AHA重磅指南:做好10大饮食要点,改善心血管降!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在生命过程中普遍存在。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尤其是在怀孕时经历过超重或肥胖的女性中,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以及增加后代肥胖风险。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预防儿童肥胖症是保持和延长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的关键。努力实现和维持从出生到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行为,仍然是减少对心脏代谢疾病(肥胖、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2bdc220038ca
14.慢性病的病因与防治三、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 1、纠正错误饮食; 2、注意劳逸结合,减少、或避免熬夜; 3、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适量水果,详见“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宝塔”。如馒头、蒸包、面条、米饭、稀饭、面包,各种蔬菜,以季节性蔬菜为主,反季节性蔬菜为辅,适量吃干货如木耳、干蘑菇等。 http://www.100md.com/html/200801/1852/2246.htm
15.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34、冬春季如何预防慢阻肺? 冬春季节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好发季节。其中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因此,要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冒及其他疾病感染,避免长时间在烟雾弥漫的房间和污染的空间里逗留,同时避免接触感冒伤风的病人。慢阻肺患者应及时注射流感疫苗。注意膳食营养合理,平时摄入足够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和奶类https://www.szftmb.cn/kszj/mxb/jkzx/200811/content_06_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