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值未刺激,5~20mmol/L;刺激后,约为44m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囊性纤维变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等;降低: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2.唾液钾(K)
正常值未刺激,19~23mmol/L;刺激后,约为18~19m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囊性纤维变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洋地黄中毒。
3.唾液氯(Cl)
正常值未刺激,19~23mmol/L;刺激后,约为18~19m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囊性纤维变性、腮腺炎、口眼干燥综合征;降低: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4.唾液白蛋白(A)
正常值未刺激,<10mg/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口眼干燥综合征;
5.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
正常值30~260mg/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口眼干燥综合征、口腔粘膜白斑、扁平苔藓、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6.唾液溶菌酶(LZM)
正常值1.7±0.2mg/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口眼干燥综合征。
7.唾液尿素氮(BUN)
正常值5.7±1.6mmol/L临床意义与血清尿素氮平行,唾液尿素氮/血清尿素氮约为1.03,唾液尿素氮测定,可作为肾功能的一个指标。
痰液检查
1.痰液量正常值无痰或仅有少量稀薄的痰液临床意义增加,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胸膜瘘并脓胸、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脓肿(痰量>50mL/d),每天咳数百至上千毫升浆液泡沫痰,提示弥漫性肺泡癌。
2.痰液颜色
正常颜色白色或灰白色临床意义(1)黄色或黄绿色:常见于呼吸道感染(伴有脓细胞等);(2)绿色或翠绿色:见于肺部绿脓杆菌感染;(3)铁锈色:见于大叶性肺炎或肺坏死;(4)粉红色:见于肺水肿;(5)红色:见于肺癌、肺吸虫、肺结核等;(6)黑褐色:常见于矽肺、心力衰竭等;(7)砖红色胶冻样:可见于肺炎杆菌性肺炎。
3.痰液性状
正常性状一般无色无味临床意义(1)黏液性:常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2)黏液脓性:由于痰中脓细胞含量不同,可呈不同程度黄色,见于肺结核、支气管炎恢复期等;(3)脓性: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肺脓肿、肺坏疽、穿透性脓胸等;(4)血性:痰中混有血液,见于肺结核、肺癌、肺吸虫病、支气管扩张等;(5)乳白色:提示白色念珠菌感染;(6)浆液性:见于肺水肿、肺淤血、慢性支气管炎等。
4.痰液气味
正常气味无特殊气味临床意义(1)血腥味:常见于晚期肺结核、晚期肺癌、肺脓肿等;(2)粪臭味:见于膈下脓肿和肺相连;(3)恶臭味:见于厌氧菌感染、肺脓肿、肝脓肿脓穿透肺等;
5.痰中异常物质
正常情况没有异常物质临床意义(1)支气管管型:纤维蛋白和黏液在支气管内形成灰白色树枝状,见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2)柯什曼螺旋体※:常见于支气管炎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3)肺石:痰液中的一种钙化小体,见于肺结核患者的肺内异物经钙化随痰液咳出。※柯什曼螺旋体是因痰中黏液丝扭转,肺内二氧化碳张力增加而凝固形成。
6.痰液细胞分类
正常值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及尘埃,无红细胞临床意义(1)红细胞:大量出现表示肺或气管出血;(2)脓细胞:大量出现,见于呼吸道化脓性感染;(3)嗜酸性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肺吸虫病、热带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及肺结核恢复期;(4)色素细胞:较常见的有「心衰细胞」,常见于心力衰竭、肺炎、肺气肿、肺出血患者的痰中;(5)肿瘤细胞:提示呼吸道癌。
7.痰液晶体
临床意义(1)夏科-雷登晶体:见于支气管哮喘、肺吸虫病等;(2)胆固醇结晶:见于肺脓肿、脓胸、肺结核、肿瘤;(3)胆红质结晶:多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4)脂酸结晶:见于肺坏疽、支气管炎、慢性肺结核等;
8.痰液中的寄生虫
临床意义:痰中见到肺吸虫卵,可确诊肺吸虫病;还可见到蛔虫蚴、钩虫蚴、棘球绦虫的棘球蚴及阿米巴滋养体等。
9.痰涂片检查
临床意义:痰涂片做革兰染色,对肺部感染诊断有意义。如发现大量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革兰阴性细菌,是抗菌药物治疗的指征;发现抗酸杆菌,在未获得培养结果前,就可做抗结核治疗。由于痰液中混入的杂菌较多,检获细菌不一定与疾病有关,判断病原菌意义常以优势菌为依据,但须做细菌培养鉴定。
10.痰培养
临床意义:痰培养不仅可鉴别具体细菌感染类型,如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厌氧菌培养、真菌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熏油曲霉菌等),还能针对不同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整理自陈惠中《怎样看化验单》,《临床诊断学》(8年制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