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午11时40分,7辆贴有中小学生送餐标识的专用送餐车准时驶入郑州市二七区政通路小学、陇西小学等6所学校,随后由身着统一工作服,戴着手套、口罩、帽子的“全副武装”送餐人员,把一箱箱热气腾腾的饭菜、一桶桶美味可口的靓汤送上了孩子们的餐桌,这标志着二七区中小学“美好午餐”的新模式正式启动。
午餐荤素搭配,许多学生说“好吃”
中午12时,记者来到政通路小学四年级三班。此时,学生们正在吃午餐。红色的配餐盒里,盛有米饭、红烧肉、西兰花和烧豆腐,另外每位学生还配送了一份营养菌汤和一根香蕉。
该班的孙乐妮小同学开心地说:“爸爸妈妈上班都很忙,以前中午放学后吃饭总是回家凑合,现在可以在学校吃了,很开心,饭菜的味道也特别好。”采访中记者发现,吃配餐的学生中,男孩喜欢红烧肉的多一些。
据学校老师介绍,为学生们配送的营养午餐,一份只需12元,荤素搭配,并且每天的食谱都不一样,由专业的配餐公司进行加工制作,可以说是变着花样地让学生们吃好。
在学生们就餐前,来自二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专业人员首先对当天送的配餐进行了食品安全抽样检测和留样,在确定各项指标达标后,才让送餐工作人员把饭菜端到孩子们面前。
二七区首批6所小学的4300名学生中午吃上配餐
据二七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为实施大民生工程,构建“温暖二七”,二七区就解决中小学生午餐展开了多年的调研活动,由二七区教育体育局、二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二七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对多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试点改造升级了74中、13中等学校食堂,积极推行“名厨亮灶”工程,大力整治校园周边饮食环境,拿出了多种中小学午餐供餐方案、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工作。
二七区共有区属中小学校78所,在校学生7.5万余人,目前采取学校食堂供餐的学校有23所,已提供近两万名学生就餐。11月11日,该区6所小学的7个校区实施试点配餐后,能够再解决4300名小学生的就餐需求,供餐学校总数达到30所,午餐供应学校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据政通路小学的景校长介绍,该校有2500多名学生,目前有800多名学生需要中午在学校用餐。为了做好午餐配餐工作,学校在每个班除了安排一名老师监管外,还配有一名学生家长志愿者进行监督。配餐公司将为家长提供一份免费的配餐,让家长亲自体验孩子们吃的饭菜味道和质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让配餐企业及时进行整改。为了更好地推广“美好午餐”工作,学校配套开展了托管延时服务,即孩子们午餐后,由老师和家长志愿者一起看管,让孩子在教室里小憩或者学习。下午放学后,将再延迟一个小时对学生的看护,以便家长接送。
严格把关,慎重选定有资质的专业配餐公司
二七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张卫民告诉记者,为把好事办好,扎实推进美好午餐工程,二七区深入调查研究,准确了解全区学校有就餐意愿的学生人数、现有供餐单位可提供的就餐人数和校内食堂集中供餐的潜力挖掘等情况,全面准确摸清底数,组织工作人员先后到深圳、青岛等地区学习考察,论证各种供餐模式的优缺点,吸收借鉴学生午餐供餐先进经验,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牵头,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联席会议,制定出台了《二七区中小学午餐供餐实施方案》。
二七区按照“政府引导、学校主体、家长分担、社会协同”的基本思路,“透明、自愿、公益”的基本原则和“中学以校内食堂供餐为主、小学以校外配餐为主”的基本模式,由试点学校、试点区域逐步推进,以点带面,迅速覆盖。
为了让学生们的午餐透明化,该区发布了《二七区公办中小学午餐供餐竞争性谈判公告》,在二七区教育体育局、二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二七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指导下,在二七区驻二七区教育体育局纪检监察组的监督下,由供餐学校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共计40余人组成评审组,采用午餐供餐企业展示答辩会的方式,从13家供餐企业中筛选出3家企业并共同进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两家企业为二七区的6所小学进行试点供餐服务。
据了解,2020年元旦后,二七区所有中小学将完成食堂提档升级和集中配餐供餐供应准备工作,开始试供餐,明年寒假后,所有学校将实行午餐供餐全覆盖,二七区的孩子们将享受到美好午餐的新模式服务,届时,随着“美好午餐”新模式的启动,学生餐后在校内的午休和下午放学后的“放心托管”延时服务新模式也将全部配套施行。
多方监督,让配餐既营养又安全
据介绍,二七区严格按照郑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要求,把为中小学生提供午餐作为头等民生大事来抓,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午餐供餐工作。为确保学生能吃饱吃好,二七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供餐学校,全面了解、详细指导各项工作,二七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南中洋每天到学校督促、了解工作进度,二七区教育体育局从细节上下功夫,编制了涵盖14个方面、28项内容的《二七区中小学午餐供餐筹备工作情况表》,由专人深入学校逐项进行服务指导。
每次装餐的保温箱开启时,要由二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专业人员进行检验、测量、留样,确保午餐品质和就餐温度,之后,由工作人员送上学生的餐桌。
为了给学生营造足够优良的就餐环境以及帮助孩子们逐步养成一套科学的用餐程序,各供餐学校针对学生的特点,各自开发了美好午餐“食育”课程,从就餐礼仪、自我管理、用餐流程等方面对参加就餐的学生分年级进行了全面培训。
金水区:目前可保障23112名学生在校午餐
据了解,金水区现有区属中小学61所,包含区属小学51所、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06626人。该区教体局创新谋划四种供餐方式,多措并举,已实现17所中小学提供午餐服务。目前可保障23112名学生在校午餐。
这四种供餐方式分别是:
二级机构托管食堂。郑州冠军中学、金水区文源小学等3所学校将食堂托管给教体局二级机构,自主招聘员工对餐厅进行运营和管理。
餐饮公司运营食堂。郑州龙门实验学校、郑州丽水外国语学校等6所学校将食堂委托给具有资质的餐饮公司,更好地保障学生午餐质量。
学校团队自营食堂。金水区艺术小学、金水区实验小学等3所学校自聘厨师及工作人员组建食堂供餐团队,不以营利为目的,运营管理自主性强,更好地把控膳食搭配和午餐质量。
借助邻近学校供餐方式。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金桂校区、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长安校区等5所学校借助位置邻近的郑州丽水外国语学校、郑州冠军中学、金水区艺术小学宏康校区食堂对本校学生进行午餐配送服务,既节约了学校场地空间,也减轻了运营管理压力。
在拓展拓宽孩子进餐渠道的同时,金水区教体局牢牢把好食品安全关口,要求校领导每餐与学生共同享用,家长代表每周陪餐不少于2次,并对学校食堂食材采买、食品加工等流程全程检查。依托网络传输技术,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学校供餐各环节、全时段、全方位监控。
惠济区:已在积极筹备中
对于供餐,惠济区也有这样的贴心筹备。该区要求,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代表召开座谈会,或者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供餐的满意度,充分征求家长意见,结合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提升午餐质量,更好解决学生就餐问题;学校老师要充分为学生考虑,进一步完善供餐质量。
同时,在完善课后延时服务制度方面,惠济区提出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体育、艺术、科技、劳动、健康教育等各类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