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施剑松)北京中小学生在校内不用再吃盒饭了!今年秋季新学期,北京市由校外供餐的中小学校,都将实现“桶餐到班”全覆盖。这是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教委获悉的。根据北京校园餐管理新规,全市中小学将统一提供非一次性餐具、落实校领导陪餐制度并推进智慧食堂建设,让学生在校吃得更卫生、更营养、更健康、更安全。
上午10点,北京朝阳区白家庄小学的后勤员工已经将当天供餐全部装桶备好,一起准备好的还有经过120℃热风消杀的不锈钢餐具。上午11点50分,桶餐和餐具被送到各班,由班级当天陪餐的班主任组织孩子们分组排队取餐。
根据提前公示的菜谱,该校的午餐是土豆牛肉、香菇青菜、紫米饭和西红柿蛋花汤,还有一个纸杯蛋糕和一根香蕉。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饭量大小取餐,没吃饱的还可以加。
“饭菜都是热乎的,好吃。”六年级学生张欣怡说,“以前每天上学大家还要拎着饭盒,现在学校提供卫生餐具,很方便。”
“为了让学生们吃到热气腾腾、口感更佳的午餐,学校全体干部教师集思广益、现场演练、优化配送流程。学校还针对全体教师、班主任、分餐志愿者分层开展培训。”白家庄小学后勤部门张经理说。
随着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北京部分学校还在积极探索构建智慧食堂。北京广渠门中学经过多年探索,在多样化就餐形式、数据分析、菜品设计与搭配、信息共享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智慧食堂的建立,改变了过去套餐的单一选择,现在有多种套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预订之后,每天到校刷卡即可取餐。系统上线以来,受到了学生和家长广泛好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总监、副校长符娟说。
校级领导陪餐制是今年北京市推进校园餐工作的另一项举措。按照要求,新学期北京每所学校应制定陪餐方案,每餐均应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与学生共同用餐。书记、校长在校期间无特殊情况应当陪餐。陪餐的同时,他们要对饭菜进行评价,并及时解决陪餐过程中发现和学生反映的餐食质量、数量、温度、卫生、餐饮浪费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