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在中南海请客四菜一汤资讯

不觉之间3个小时过去,到了吃午饭的时候。耀邦看了一下手表,说:“一早上就接你们来了,我们这里星期天也是三顿饭,我请你们几位吃午饭。”于是大家跟耀邦来到一个简陋的小餐厅。坐定后,他在服务员递过来的单子上用笔画了一个钩。一会儿服务员就端上来一个盘子,里面是四盘菜一盆汤。耀邦笑着对大家说:“四菜一汤,米饭管够,吃馒头也可以。来,大家动筷子。”菜是两荤两素,一盘红烧肉、一盘芹菜炒肉、一盘虾米炒萝卜,还有一盘素炒油菜,汤是西红柿鸡蛋汤。菜可能是大锅菜,比较面,但很好吃。五个人吃这么几个菜,勉强够。

吃完饭,服务员收我们每人半斤粮票,钱由耀邦付。

1988年秋,我去北京开会。这时耀邦已辞去总书记职务一年多了。我很想念他,就约了国家计委办公厅主任、当年的“老共青团员”任景德一同去看他。

耀邦任总书记后,从富强胡同搬到了中南海东侧的会计司胡同,辞了总书记后仍住在那里。

我发现,耀邦明显地瘦了,头上有了不少白发,但看上去精神还好。

他看到我手里的小纸箱,问:“这是干啥?”我急忙说:“百合,兰州的百合,刚上市的。给你补补身体……”他感叹着说:“好远的路,不容易带啊!”随后把我们让进客厅坐下。面对我们的问候,他轻松开朗地说:“身体还好,没有什么大毛病,就是这个腿……”他轻轻拍打了两下膝盖,说:“估计还是关节炎呢,骨质增生可能也有一点。”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发现耀邦和过去有些不同了,他说话不多,也不太像过去那样一见面就问这问那,更多的是静静地听对方说。对个人际遇,他还是缄口不谈。见他这样,我心里有点难过,知道他不能继续工作,心里不快乐。

告别的时候,耀邦让我等一下,急忙跑到别的屋子里拿来两筒茶叶,硬塞给我:“你一定要拿着,我们都是老共青团员。我吃你的百合,你喝我的茶,大家都保重,这样就好……”

没想到,这成了我见耀邦的最后一面。耀邦从湖南回到北京后一个月,也就是1989年4月15日,因心脏病突发而不幸去世。

THE END
1.毛主席曾怒批国宴:吃的还没扔的多,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足够他指出宴请外国人,有四菜一汤就够了。 四菜一汤,比当时中方的家常菜规模要大,足以显示出中国政府对外国宾客的重视。但它又不像以往的国宴一样菜品繁多,尽可能减少浪费现象。 毛主席的建议,周总理等人很认可。他们都是吃过苦的,深知粮食的重要性,不能铺张浪费。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NJTEKL05564UD9.html
2.简简单单四菜一汤的晚餐,一家5口也是够够的了,海淘攻略最近下了几天雨,气温有所下降,终于晚餐不用再空调下面吃啦,就搬到了阳台的石桌上面来进行了一家5口简单的晚餐,四菜一汤也是够够的了,蒜薹炒牛肉,凉拌秋葵,丝瓜蛋https://post.55haitao.com/show/333322/
3.朋友极力推荐的琼海第一鹅“联先鹅肉店”五个人点了四菜一汤,上菜时快时慢,服务都挺好,有求必应。 「白切鹅」味道还行,鹅有点肥,切的部位不佳!点菜时忘记告诉老板娘选鹅腿的部位了。白切鹅「蘸料」还是刚出锅热乎乎的,味道我非常喜欢。「鹅饭」是盛到碗里的,味道一般,没有“糒拱”饭团子的鹅油香。「烧鹅」味道相对海南吃到的还是不错的。 「https://m.dianping.com/review/826934032
4.《死遁后五个人外反派找上门了》帅气的驴^第19章^最新更新:2024……如果桌子上的不是精美的四菜一汤而是外卖,裴霁几乎要PTSD地以为田螺蛇蛇也出现了。 乌图背后的狼尾巴几乎摇到飞起: “你一定饿了吧!快来吃饭吧,吃完饭我送你去上班!” 裴霁:“……” 比蛇都狠。 裴霁冷笑着张口,用自己哑得跟拖拉机一样的嗓音说: “我怎么上班?” 乌图尴尬:“我没注意……你嗓子https://m.jjwxc.net/book2/8039784/19
5.我是如何利用每天24小时的时间我则进厨房烧菜,间隔几分钟又跑到客厅看下孙儿,又担他爬到茶几上,或者一个人上楼梯,三岁的孩子好动,不能让他离开我的视线。 女儿四点半下班,六点之前到家,我差不多五点半已做好菜,每天都是四菜一汤,家有五个人,女婿和老公爱喝点小酒,每天至少一个大荤的菜,那就是家常炒菜之类,还得兼具南北口味。除了https://www.jianshu.com/p/d2bf0bf00ec5
6.新中国十大悍匪之(三)下:呼兰大侠乡长说:“这犯什么纪律呀?菜是四菜一汤,就是盘大点;酒是我个人的,拿出来慰劳慰劳弟兄们,是我的一点心意。” 所长往桌前一坐,抄起酒瓶就往杯里倒了满满一下子酒,头也不抬地说:“董局要是怕违纪,就请董局坐一边吃面条去,我是啥也不在乎了,现在谁要是能把我免职,那我真得好好谢谢他。” 董超笑骂https://www.douban.com/note/724800988/
7.孙禄堂传略(征求意见稿)据孙禄堂的女儿孙剑云讲,那时常有拳师到家里来,来的人无论认识与否,只要报出师承为实,就一定管饭,一般是两荤两素四菜一汤,临走还送给盘缠。孙禄堂不仅周济武林同道,对于一般人也常与接济。 有一年,孙禄堂返乡,临村有一妇女见孙禄堂回来,就问,是否在外面见到过她的丈夫,并告之她的丈夫已经几年没有音讯了,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211/20/506102_11072174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