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特色菜肴的菜谱

全国各地特色菜肴的菜谱菜系,也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的菜肴流派。

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

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

中国餐饮文化历史悠久,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

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即苏菜、闽菜、川菜、鲁菜、粤菜、湘菜、浙菜、徽菜。

中国人发明了炒(爆、熘)、烧(焖、煨、烩、卤)、煎(溻、贴)、炸(烹)、煮(氽、炖、煲)、蒸、烤(腌、熏、风干)、凉拌、淋等烹饪方式,又向其他民族学习了扒、涮等方式,用来制作各种菜肴。

经历代名厨传承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菜系:除影响较大的鲁菜(山东)、川菜(四川)、苏菜(江苏)、粤菜(广东)、浙菜(浙江)、闽菜(福建)、湘菜(湖南)、徽菜(安徽)八大菜系外,还有东北菜(东北)、赣菜(江西)、京菜(北京)、冀菜(河北)、鄂菜(湖北)、本帮菜(上海)、客家菜、清真菜等地方特色菜系,代表了各地色、香、味、形俱佳的传统特色烹饪技艺。

>>>>烹饪历史宋北甜南咸早在宋代的时候,中国各地的饮食已经有了区别。

《梦溪笔谈》卷二四中记录到:“大底南人嗜咸,北人嗜甘。

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

”在当时,中国的口味主要有两种,北方人喜欢吃甜的,南方人喜欢吃咸的。

当时中国没有吃“麻辣”的,因为,当时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国。

到了南宋的时候,北方人大量移民南方,因此,甜的口味逐渐传入南方。

明京苏广三式南宋时候,北方人大量南迁。

逐渐地,北方的饮食文化影响了南方。

在南方地区形成了自己的派系。

到了明代末期,中国饮食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

京式偏咸,苏式、广式偏甜。

清四大菜系到了清代的时候,据杭州徐珂所辑《清稗类钞》中记载“肴馔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苏州、镇江、扬州、淮安。

清代中期的时候,川菜已经形成,到了清末就成为四大菜系之一了。

鲁菜也属于京式菜系,因为鲁菜影响力大于北京菜系,所以往往用鲁菜代表京式菜系。

苏式菜系绝大部分是在淮扬地区,所以苏式菜系也称为淮扬菜。

粤菜大部分在广东。

于是就形成了京(鲁)、苏(淮扬)、广(粤)、川四大菜系。

民国八大菜系民国开始,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苏式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

广式菜系分为粤菜、闽菜,川式菜系分为川菜和湘菜。

因为川、鲁、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

后来形成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川、粤、苏、闽、浙、湘、徽、鲁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

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

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和徽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菜犹如君临天下的北方帝王;粤、闽菜宛若风流儒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八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

川菜四川菜系。

分为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的上河帮、川东重庆为中心的下河帮、川南自贡为核心的小河帮。

四川菜系各地风味比较统一。

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区和湖北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川菜馆。

川菜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间最大菜系。

川菜风味包括重庆、成都和乐山、内江,自贡等地方菜的特色。

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

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等是主要调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无不厚实醇浓,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各式菜点无不脍炙人口。

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有炒、煎、干烧、炸、熏、泡、炖、焖、烩、贴、爆等三十八种之多。

在口味上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长,以味的多、广、厚著称。

历来有"七味"(甜、酸、麻、辣、苦、香、咸),八滋(干烧、酸、辣、鱼香、干煸、怪味、椒麻、红油)之说。

鲁菜即山东菜系,由齐鲁、胶辽、孔府三种风味组成。

是宫廷最大菜系。

以孔府风味为龙头。

山东菜系对其他菜系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人认为鲁菜为八大菜系之首。

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

山东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

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

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文化发达。

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

如胶州大白菜、章丘大葱、苍山大蒜、莱芜生姜都蜚声海内外。

粤菜即广东菜,由广府、客家、潮汕三种风味组成,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粤菜馆。

在国内、海外影响极大。

所以,也有不少人,特别是广东人认为粤菜乃八大菜系之首。

不仅香港、澳门,而且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

粤菜是国内民间第二大菜系,地位仅次于川菜。

在国外是中国的代表菜系。

粤菜以广府风味为代表。

闽菜闽菜是以闽东、闽南、闽西、闽北、闽中、莆仙地方风味菜为主形成的菜系。

以闽东和闽南风味为代表。

闽南菜具有清鲜爽淡的特色,讲究佐料长于使用辣椒酱、沙菜酱、芥末酱等调料。

闽南菜的代表有海鲜,药膳和南普陀素菜。

闽南药膳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海鲜制作药膳,利用本地特殊的自然条件、根据时令的变化烹制出色、香、味、形俱全的食补佳肴。

南普陀素菜出自千年名刹——南普陀寺,它是典型的传统寺庙素食,以米面、豆制品、蔬菜、蘑菇、木耳等为主料,出名的菜肴有40多种,每一道菜要么以色泽取名,如“彩花迎宾”,要么以主料取名,如“双菇争艳”,要么以形态取名,如“半月沉江”。

闽南菜还包含了当地的风味小吃,无论是海鲜类的海蛎煎、鱼丸、葱花螺、汤血蛤等,还是肉食类的烧肉棕、酥鸽、牛腩、炸五香等,亦或是点心类的油葱果、韭菜盒、薄饼、面线糊等都令人垂涎欲滴,想要大块朵颐一番。

苏菜即江苏菜系。

江苏菜系在烹饪学术上一般称为“苏菜”,而在一般餐馆中,常常会被称为“淮扬菜”。

由徐海、淮扬、南京和苏南四种风味江组成,是宫廷第二大菜系。

今天国宴仍以淮扬菜系为主。

江苏菜系由原江浙菜系分出。

原江浙菜系可分为淮扬风味、南京风味、苏南风味、浙江风味和徽州风味。

后来浙菜、徽菜以其选料讲究,刀工精细,咸甜适中,讲究造型,鲜明特色各为八大菜系之一。

原山东菜系的徐海风味和原江浙菜系的淮扬、南京和苏南风味组成淮扬菜。

以淮扬和苏南风味为代表。

浙菜即浙江菜系,以杭州菜为代表。

浙江菜系各地风味比较统一。

主要流行于浙江地区。

和江苏菜系中的苏南风味、安徽菜系中的皖南、沿江风味较近。

浙江菜有悠久的历史,它的风味包括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方的菜点特色。

杭州菜重视原料的鲜、活、嫩,以鱼、虾、时令蔬菜为主,讲究刀工,口味清鲜,突出本味。

宁波菜咸鲜合一,以烹制海鲜见长,讲究鲜嫩软滑,重原味,强调入味。

绍兴菜擅长烹制河鲜家禽,菜品强调入口香绵酥糯,汤浓味重,富有乡村风味。

温州菜也称“瓯菜”,瓯菜则以海鲜人馔为主,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二轻一重”,即轻油、轻芡、重刀工.浙江菜具有色彩鲜明,味美滑嫩,脆软清爽,菜式小巧玲珑、清俊秀丽的特点。

湘菜即湖南菜系,以长沙菜为代表。

湖南菜系各地风味统一。

主要流行于湖南地区,是民间第三大菜系。

湘菜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个地区的菜点特色。

湘江流域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

其特色是油重色浓,讲求实惠,注重鲜香、酸辣、软嫩,尤以煨菜和腊菜著称。

洞庭湖区的菜以烹制河鲜和家禽家畜见长,特点是量大油厚,咸辣香软,以炖菜、烧菜、蒸菜出名。

湘西菜擅长制作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风鸡,口味侧重于咸香酸辣,有浓厚的山乡风味。

湖南菜最大特色一是辣,二是腊。

徽菜即徽州菜系,不等同与安徽菜。

徽菜主要流行于徽州地区和浙江西部。

和江苏菜系中的苏南菜、浙江菜系较近。

徽州菜主要有两百多个品种,风味主要特点是:擅长烧、炖,讲究火功,很少爆、炒,并习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善于保持原汁原味。

不少菜肴都是用木炭火单炖、单火靠,原锅上桌,不仅体现了徽古朴典雅的风格,而且香气四溢,诱人食欲。

其代表菜有:"清炖马蹄鳖"、"黄山炖鸽"、"腌鲜鳜鱼"、"红烧果子狸"、"徽州毛豆腐"、"徽州桃脂烧肉"。

THE END
1.蒸菜做法大全蒸菜谱大全家常做法蒸 最近流行 最受欢迎 减脂蒸菜决决子 5 人做过 香菇蒸滑鸡 评分7.9256 人做过 低脂健康吃腻了油炒那我们就换蒸的简单快手的金针菇蒸牛肉你值得拥有 评分7.835 人做过 把猪肉放锅里蒸一蒸,出锅真是太香了,第一次见这样做的,真解馋 9 人做过 香酥排骨蒸土豆 https://m.xiachufang.com/category/51750/
2.100道素食养生斋菜菜谱做法窍门素食斋饭菜谱大全及做法→MAIGOO100道素食养生斋菜菜谱做法窍门 素食斋饭菜谱大全及做法 摘要:现在生活当中虽然吃肉食的人多,但还是有很多人是坚持吃素食的,这种饮食方式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很多益处的。吃素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胆固醇、保护肠胃、平和心境、减轻体重、延年益寿。即使不是素食主义者,也可以经常做一些素菜吃。那么下面为大家分享100道家常养生https://www.maigoo.com/goomai/223468.html
3.经典养生蒸菜100道+百姓家常菜(全2册)新手蒸菜食谱入门详pdf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下载次数:1427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创建日期:2024-11-07 02:12:53 发布日期:2024-12-09 连载状态:全集 书籍作者:邱克洪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经典养生蒸菜100道+百姓家常菜(全2册)新手蒸菜食谱入门详解图解蒸菜菜谱大全减脂营养餐食谱 https://read678.com/JdBook/index/47011
4.《经典养生蒸菜100道:原汁原味,好吃蒸菜》(邱克洪)简介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经典养生蒸菜100道:原汁原味,好吃蒸菜》,作者:邱克洪,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经典养生蒸菜100道:原汁原味,好吃蒸菜》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经典养生蒸菜100道:原汁原味,好http://product.dangdang.com/29756382.html
5.100道菜谱怎么样高血压这样降 100余道高血压调理菜谱,主任中医师教您四季调养护健康 2000条评价 经典养生蒸菜100道+家常小炒大全(全2册)新手蒸菜食谱入门详解图解蒸菜菜谱大全减脂营养餐食谱 2000条评价 【官方正版】经典养生蒸菜100道正版书籍家常蒸菜大全零基础也能做少油健康精选百道经典蒸菜满足味蕾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https://m.jd.com/cppf/17136fa5cc8dd40d611c.html
6.简单好吃100道家常菜菜谱,菜谱家常菜100道炒菜家常菜,是每个人心中温暖的回忆。简单易做,美味可口,不仅能够满足我们的味蕾,还能带给家人满满的幸福感。今天,就为大家带来100道简单好做的家常菜菜谱,让你轻松打造美味餐桌。 标签:家常菜,菜谱,美食 一、凉菜类 1. 凉拌黄瓜 2. 凉拌木耳 3. 凉拌海带丝 https://www.lancaihong.com/news/yscs/1456.html
7.经典再现100例精美的蒸菜图片欣赏《经典蒸菜100例图片大全》中的每一道菜都是一幅艺术画卷,一张摄影作品,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食品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现代人对于生活品质提升的追求。在这本图鉴中,你可以看到从简单到复杂,从家常到高级各式各样的蒸菜,每一种都是对传统烹饪技艺与现代审美理念完美结合的体现。 https://www.nu445dn1f.cn/te-chan-xiao-chi/814632.html
8.舌尖上的中国作文老鸭煲;虾酱、虾膏;醉蟹;金华火腿;苏式酱汁肉;梅菜烧肉;酱鸭;苗家腌鱼,苗家腊肉臭桂鱼;折耳根炒腊肉;腊味煲仔饭;蜜汁叉烧;腊肠;辣白菜;南安腊鸭;刀板香;蜜汁火方;香烤乌鱼子第5集 厨房的机密要统计中国菜的菜品数目、毫无争议地分别菜系,是一件险些不大概完成的事。烹炒煎炸蒸,火候,食材,调味偶然候,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73829.html
9.干蒸菜,降美味新吃法干蒸菜,健康美味新吃法 在新天地街这边有一家以干蒸菜出名的家常菜馆。环境没的说。干净整洁卫生。特别大的一个电视大屏幕。可以在这边喝酒看球跟朋友聚会都可以的。而且没有预制菜。所有菜都是现点现蒸。吃了不怕上火。味道又好。米饭不够随便加。老板服务员都很热情周到。套餐也很划算。真的是打工人用餐天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8426344?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0.豆浆食谱100种做法豆浆家常做法用料:干黄豆 100克 水 650克 纯净水或开水 600克 步骤:1.100克干黄豆泡水4小时以上或过夜。泡过水的黄豆约200克,热水650克,放入主锅。时间25分钟/100度/小勺,不用加小盖,加小盖会溢锅。如果需要同时用蒸锅蒸菜,温度调到底至V键。 2.煮好后加小盖打磨豆浆,时间3分钟/速度10,慢慢加速到10。 http://www.zzfmdn.com/article/345549
11.100克南瓜蒸菜的热量有多少大卡(南瓜蒸菜营养价值成分含量表南瓜蒸菜制作材料 南瓜 500克 籼米粉(干,细) 50克 大葱 10克 料酒 10克 香菜 10克 春明 香油 5克 食盐 3克 味精 1克 饮用水 200克 1.南瓜去皮,洗净,切成适当的块,加入米粉、精盐拌匀,装盘上屉蒸。2.葱切丝、香菜切小段,用料酒、香油、味精调成味汁,待米粉南瓜蒸熟后,浇在碗中即可https://www.zaixianjisuan.com/reliang/nanguazhengc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