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就说说秦镇米皮来自叮叮美食札记00:0005:58
编者语|Editorial
若非真正深入的了解,那么对于很多事情的真相,止多停留在仅知皮毛的层面。拿食物来讲,如果你只能评价出它的好吃与否,那必然说明你不够了解它,特别是叮婶已放出自己是#全西安集爱吃与人品为一身的资深吃货#的壮志豪言,因此这种对食物懵懵懂懂的状态是坚决要要不得的(毕竟叮婶还想靠它发家致富嘞哈哈)。
西安——秦镇——户县,48小时的寻味之旅,叮婶将以真实的所见所看所知,走心的推荐属于户县的两道代表性地方名吃,先从秦镇米皮开始说起。
名声赫赫的秦镇米皮
说起户县的美食推荐,秦镇米皮绝对是坚挺的排在首位。每天都有很多专程来此地吃皮子的食客,周末与节假日更甚,不管是秦镇大桥还是老街旁,都是人车人人车车水泄不通的阵势。
如你也来过秦镇,那你是否会觉得:秦镇整体的模样并不出众,甚至直白来说,真的就是那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老农村景象。但它却是特别的,这个镇子并不大,可但凡是热闹点的街落上,都密密麻麻的排布着卖秦镇米皮的铺子,各种“独一家”、“第一家”的醒目招牌足足有上百家之多。也许,这一碗碗正宗的油拌皮子,正是如今的秦镇最特别的存在。
这里是秦镇
秦镇全称秦渡镇(因北朝前秦苻坚在此设立渡口,故名秦渡镇),过了长安,就是秦镇北口,一处秦镇桥,成了长安与户县的分界线。秦镇地处户县的东面,毗邻长安八水之一的沣河,总面积40方公里,这里曾有历史上著名九楼十三堡,这里还有保存完整的秦镇南城门,这里尚有一条由很多处老房子组成的古镇老街。
▲秦镇老石桥
对于一座城历史的追溯,食是躲不开的必须要提。秦镇的皮子在历史上出了名的。相传,在秦始皇时期,关中大旱,沣河缺水,田间的稻子干枯,当所有人都在火上眉梢如何“上供”时,有个叫李十二的,将稻穗米碾成米面,蒸出面皮后呈上,没想到,这样“新奇的吃法”竟获得秦始皇的夸赏,皇帝食之悦之,百姓就更是奇特它的味道。慢慢的,米皮被越来越多人学着去做,也渐渐养成了秦镇人爱吃皮子的饮食习惯。几代秦镇人铸就了一个小镇子百余家米皮店的辉煌。
好吃是可以有共鸣的。吃过就能记住并想念的味道,一定有它独有的秘方在。作为陕西凉皮四大花旦之一,秦镇米皮讲究“筋、薄、细、软”,好皮子是白如玉的模样,吃到嘴里如膏脂一般,很润。吃秦镇米皮,讲究少盐,少醋,少调料水,辣子油担当重任,秘制辣子油的手艺,直接决定了油拌皮子的好吃与否(可见,“老板,多放点醋”的这种你管我愿意的吃法其实并不是吃秦镇米皮的正确姿势)秦镇米皮正确吃饭:一定要边拌边吃,边吃边拌,要让辣子油时刻都浸在皮子上,吃完碗底若是没油,恭喜你!可算是吃对了一回。
秦镇米皮的最大亮点,就体现在辣子油上,区别于常规的油泼辣子的技法(用油泼辣子),秦镇米皮所用的辣子油是将辣子给热油立放,除了这一区别,各家还有他们做辣子油的秘籍,当然了,香辣是最完美的追求(鉴于商业机密,婶就不再细说具体做法)
图解秦镇皮子的制作全过程
▲第一步:泡米,磨米浆
▲第四步:晾凉后,用特制大铡刀切成条状
▲第五步:拌入盐醋调料水和炒过水的豆芽芹菜
▲第六步:沾一层辣椒油搅拌开咥
叮婶亲测的秦镇“第一味”
百余家店的存在,有时候真不知道哪家才是真正的最地道。48小时的为吃坚守,叮婶终于还是在秦镇老街上找到了一家比较“低调”的皮子店——吕家米皮老店,说它低调,是因为他家并没有把店装修的那么浮夸,招牌的字也不大。但皮子确实是正儿八经的实力派,吕家米皮老店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了,从改革开放大锅灶时期结束后,就开始经营起来。(今天推文里的所有图片,全部取景于此)
▲吕家米皮老店门口
结束语|Conclusion
一城一味,以上对城味的纪录,正是叮婶对#秦镇#的印象。据镇上的人说,也许不久后,这里就会被改造成类似于袁家村一样的风俗村。48小时的驻足,讲真的我很喜欢现在老街里的老房子,旧的照相馆/鞋铺/杂货铺,都最真实的存在于这小镇上。在一碗地道的秦镇米皮,一份小糖糕,一瓶特色的黄酒的故事里,叮婶对秦镇的了解从懵懂到深刻,同样的,希望这份香辣筋薄瓤的味道,可以被更多的喜爱与更好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