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下厨房的朋友,很多都注意到过这个问题:炖肉时,冷水下锅和热水下锅,会影响到肉的口感、味道和颜色。小酉专门研究过此事。
肉内部的血能不能够出来,当然会影响肉煮熟后的颜色、味道和口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如果做进一步的分析,就会知道,区别其实还和蛋白质的变性有关。
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50度以上时就会开始凝结。当我们生肉放到冷水锅里煮时,肉的内外是均匀升温;肉内部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以及蛋白质中的脂肪等,都会成为肉汁慢慢释放到水里。
这里有个数据:猪肉脂肪的熔点约37度,羊肉脂肪熔点为47度,牛肉脂肪为40~48度。因此,在蛋白质开始凝固前,肉里的脂肪就会开始熔化、流出。
如果我们把肉直接放到热水锅里,肉表层的蛋白质一下子就达到了凝结的温度,肉内部的肉汁就被封在肉里了。
所谓“焯”(chāo),南方也有叫“飞水”的,意思是指将食材放进烧沸的水中迅速过一下水。
当然,如果我们炖肉的目的是想要喝肉汤,那么在炖煮前、就不能用热水焯了,用冷水下锅,水沸后撇去浮沫即可;这样,肉汤的滋味会很浓郁,但煮出的肉就不好吃了,吃起来口感发柴、没有香味。
北方人有一种吃鱼(鸡、肉)的办法,是将鱼(鸡、肉)的先挂上面糊后再用油炸;炸好以后,吃之前再上锅蒸。蒸的时候,一定要等蒸锅的水开了以后再将炸好的鱼肉上屉、放进锅。
再和大家交流一个问题:在炖煮的过程中,如果肉还没有炖好时、发现锅里的水不足,需要加水了,是该加热水、还是冷水呢?
呵呵,此时应该加热水。因为加热水可以让水的温度得到保持,容易把肉炖透,加凉水的话、就起不到这样的效果。和炖肉相同,炖排骨、炖鱼也是一样的道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