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方法精品(七篇)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医常用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内治法

1.2药膳疗法:黄霏莉[6]药膳疗法将痤疮分为三型:肺经风热型、脾虚湿盛型、脾虚湿盛型。肺经风热型:将枇杷叶洗净切碎,煮沸10~15min,捞去渣后,加入薏米煮粥,粥熟后,将切碎的枇杷肉,放入其中搅匀,食用;脾虚湿盛型:将鲜苋菜、鲜冬苋菜、鲜马齿苋各100g,分别用开水焯至八成熟,捞出后浸入冷水中5~10min,取出控去水,切段,加入调料后拌匀即可;脾虚湿盛型:将桃仁、山楂、贝母各9g煎成汤液,去渣后入粳米煮粥。每日1剂,日服3次,共服30天。

2外治法

2.3面部经络穴位按摩:经络是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通过对穴位的按压,可以调节人体各脏腑的功能。刘宜群等[15]面部经络穴位按摩分三型,肺经风热型主要在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上取穴,可选择百会、大椎、尺泽、曲池、合谷、肺俞、中府、云门、迎香等穴位,脾虚湿盛型主要在足阳明胃经上取穴,可选择承泣、四白、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等穴,气滞血瘀型在足少阳胆经上取穴,主要选择听会、阳白、风池、肩井等穴。

2.4针灸疗法:是利用针灸的美容作用,将腧穴治疗和护理按摩法结合起来,利用按、揉、提、抽等手法,使面部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加速,产生微热,使气血通畅、肌肉弹性恢复。根据中医理论,腧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这些部位既有经气输注,又可以调节内在脏腑功能。

2.4.1针刺:郭焕容等[16]采用刺络放血配合针刺治疗痤疮120例。刺络放血:取穴大椎、肺俞、膈俞、脾俞,皮肤常规消毒后,于各穴周围用一次性5ml注射器针头快速点刺3~5针,每穴点刺后即用闪火法于各穴上拔罐,留罐10~15min,各穴出血量约2~5ml。起罐后清除血液,盐水棉球擦净皮肤,隔日1次,3~7次为1个疗程。针刺:痤疮周围用0.5寸毫针围刺,同时配合体针。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另根据各人证候不同分别配以相应穴位,各穴均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留针期间行针2~3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5%。陈积详等[17]将痤疮分为三型:主穴取双侧的合谷、曲池,脾肺风热配足三里,肺经风热配大椎、肺俞,冲任不调配三阴交。分为二组:单纯针刺组57例,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痊愈30例,显效25例,无效2例。电针组:87例,用G6805治疗仪,断续波,每次通电20min,日一次,20次为一个疗程,痊愈76例,显效11例。

2.4.2火针:陈纯涛等[18]应用火针治疗痤疮1148例。点刺皮损局部(阿是穴):暴露面部皮损部位,选好进针点,常规消毒后用盘龙细火针(直径0.5mm),在酒精灯上烧红至发白之后,垂直快速点刺皮损顶部。若皮损为丘疹、黑头、脓疱,常点刺一下即可,稍加挤压把皮疹上的黑头粉刺或脓疱分泌物、脓栓、脓血清除;若为结节坚硬者,则应在其中心和周围多处点刺,其深度以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刺入结节中部为宜;若为囊肿,刺破囊壁时则有落空感,然后用棉签轻轻挤出囊内容物。无论何种皮损,都应先浅后深,且深度尽量控制在2mm内。一般治疗后第二天开始结痂,且勿用手抓,让痂壳5天左右自行脱落,若痂壳脱落后皮损未消失则再次治疗。5天1次,3次为1个疗程。点刺背部腧穴:常规选肺俞、膈俞、脾俞。热重者加大椎,便秘者加大肠俞,月经不调者加次。皮肤常规消毒后,取火针在酒精灯上将针尖烧红后,迅速直刺各穴,每穴点刺3下,深度控制在5mm内。5天1次,3次为1个疗程。1148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603例(52.53%),显效267例(23.26%),好转171例(14.90%),无效107例(9.32%),总有效率为90.68%。

2.4.5刮痧法:蒋晓霞[24]采用刮痧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痤疮56例,治疗组取项背部督脉经、膀胱经共5线,督脉经从哑门刮至腰俞以下,两侧膀胱经则分别从天柱至大肠俞以下,从附分至胞盲。以刮痧板蘸刮痧油由上向下顺经络下刮,以痧出为度。刮完后,嘱患者饮下2大杯白开水(300ml以上)促进水液代谢,同时中药局部外敷。净面后,以自制的清热去痘面膜,外敷30min后洗去。面膜以清热解毒药为主,配伍少量活血祛风药,根据情况加减;对照组单纯用中药局部外敷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6.1%。

2.4.8足三里注射自血疗法:邬裕琼[28]用足三里注射自血疗法治疗痤疮。方法:足三里穴位注射自血4ml,每周1次;外搽20%金粟兰酊,每日2次,脓疱者,加入氯霉素针0.5g;口服四环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6、葡萄糖酸锌;给予人参枇杷饮加减,每周间歇性服药3剂。设对照组:除不用足三里穴位注射自血的方法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90%。

2.4.9温灸疗法:罗敏然[29]采用温灸疗法治疗痤疮35例。治疗方法:纯艾条温和灸关元、足三里(单)、三阴交(单)、合谷(单)各30min,若舌苔厚腻加灸丰隆,局部痤疮用艾条悬灸。隔日1次。每10次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愈20例,好转9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2.9%。

3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治疗上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常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刺拔罐、面膜等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并且多数医家倾向于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医中药的特色,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痤疮的临床治愈率。虽然近年来中医对痤疮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着不足之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科研设计不严谨,疗效标准不统一,部分文献不设随机对照。因此我们在开展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基础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实验研究是说明中医药治疗机制的方法和途径。目前此类文献报道较少,如何从病理上、生理上说明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②在临床研究中,亟待进行严格的随机双盲研究,制定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和统一的疗效标准,使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药物治疗结果具有可比性,从而增强说服力;③更多地采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有目的地研究有效方药的药效、药理及其作用机制,筛选出疗效确切的方药。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4.

[2]刘肇瑞.北京高二学生痤疮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华皮肤病杂志,2003,36(9):519-520.

[3]刘俊英,贾延明.辨证施治治疗痤疮[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138):81.

[4]刘大文,钱秋海.面部痤疮从心论治[J].北京中医药,2008,27(1):20-21.

[5]冯小菁.面针配合中药治疗座疮135例[J].医学论坛,2006,23(6):189.

[6]黄霏莉,佘靖.中医美容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247.

[7]李海华.中药内服外敷加刺络拔罐治疗痤疮5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9.

[8]张莉.中药治疗痤疮60例临床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17(1):70.

[9]王少安.双黄一白散治痤疮[J].家庭中医药,2008,3(3):60.

[10]刘宜群,佘靖.健康教育丛书-痤疮[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87.

[11]韩树勤,王树才.山百合保健面膜治疗痤疮1629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1,20(4):32.

[12]田东梅.口服痤疮灵加中药倒模治疗寻常痤疮32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644.

[13]郑水立,郭婷婷,陈莹,等.复方颠倒散面膜治疗痤疮37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4):24.

[14]黄瑾,卢源,刘伟芳.中药喷雾及面膜治疗痤疮106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0):490.

[15]郭焕容,顾立.刺络放血配合针刺治疗痤疮12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3):43.

[16]陈积祥,冯世华,廉有山,等.针刺治疗痤疮144例.新中医,1986,5:27

[17]陈纯涛,黄蜀,郑蓉,等.火针治疗痤疮114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1):38.

[18]陈纯涛,黄蜀,郑蓉,等.火针治疗痤疮114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1):38.

[19]王泽锡,文娟.耳针治疗痤疮200例[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0,23(1):61.

[20]袁云霞.刺络拔罐治疗痤疮30例[J].中国民间疗法,1999,7(8):10.

[21]任幼红,张文平,陈竹碧.火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5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4):16.

[22]蒋晓霞.刮痧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痤疮[J].天津中医药,2005,22(1):67.

[23]孟军红.梅花针治疗痤疮28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5):275.

[24]邹本桂.穴位埋线治疗痤疮86例[J].中国乡村医生,2000,12:33.

[25]赵喜新,吕晓蕊,冉鹏飞,等.埋线配合局部针刺治疗痤疮50例[J].中国针灸,2008,28(8):615.

[26]邬裕琼.足三里注射自血疗法为主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1,23(5):370.

关键词:中医;骨折;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对创伤骨折的方药治疗,唐代确立了以活血化瘀、养血舒筋和补益肝肾为主的骨折初、中、后期的治疗原则,经宋、元时期的充实,明、清时期的总结和发展,逐渐得到了完善。本文就现代中医治疗创伤骨折的常用方法做具体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中医治疗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男性22例,女,8例,年龄13-67岁。其中,车祸骨折19例,跌打骨折11例。

1.2方法30例患者,根据不同病症,给予中医的内治和外治疗法。具体如下:

1.2.1内治

初期治疗:在治疗中,对出血不多的创伤,常与活血化瘀药同用,若遇出血过多时,则须配合补气摄血之法,以防止气血虚脱。本期的外用药主要以膏药外敷为主,能加速瘀肿的吸收消散,常用方有海桐皮汤、接骨膏、乌龙膏、定痛膏、散瘀和伤汤等。

中期: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

后期治疗:骨折损伤后期,筋骨虽然接续生长,但经破血活血药的应用,或缺少功能活动,使气血虚弱、肝肾受损,治法按气血、脏腑的虚衰情况辨证,施以补益药物。

1.2.2外治

外敷药:将药物研细为末,用药汁、醋、酒、油类或凡士林混合调拌成糊状,按损伤部位的大小,将药摊于相应的纱布或厚纸上,覆盖于局部。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果

15例治疗组患者经过中医的内外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14例患者康复良好,1例经治疗仍出现损伤处红肿、明显疼痛。对照组12例患者康复良好,3例治疗效果一般。治疗组15例中为治疗组治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率为80%。对照组治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

3讨论

中医骨伤的早期内治疗法宗旨体现八个字:攻下逐瘀、行气活血。

攻下逐瘀法:创伤恶血滞留,壅阻于经道,局部红肿,黯红,疼痛,身热,腹胀,大便秘结,舌质暗滞,苔黄,脉数。瘀血不支则新血不生,取攻下逐瘀之法疏通经络气血。方药选用大成汤、当归导滞散、复元活血汤、夺命丹、地鳖紫金丹、抵当汤等治之。攻逐瘀血的药物苦寒泻下,效力竣猛,对体虚、妇女妊娠、经期、产后禁用。

行气活血法:创伤后,经络气血运行逆乱,致气滞血瘀,局部肿胀、疼痛,但无蓄血和里实热证。唯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新血不生,所以方药选用复元通气散、紫金散、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顺气活血汤、清心药方等。行气活血法的方药并不峻猛,必要时可与攻下法配合运用。

中医骨伤的中期治法有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

和营止痛法:骨折损伤中期,气滞血瘀,肿胀瘀痛尚未消除,须进一步调气血,和营阴。常用方药有七厘散、少林治伤十三味总方、和营止痛汤、定痛汤、疼痛和血汤、正骨紫金丹等。

接骨续筋法:骨折中期,骨已正,筋已顺,但形成的骨痂尚未坚实,仍有瘀血不去。用祛瘀生新,生骨续筋之法。选用方有活血丹、续骨丸、自然铜散、接骨紫金丹、五伤接骨膏等。

舒筋活络法:创伤骨折后,局部肿胀疼痛基本消失,但有筋络挛缩,关节僵硬,屈伸不利。以调整机体气血功能、消除凝滞、舒筋活络为主。常用方有牛七散、地黄散、续骨活血汤、舒筋汤、蠲痹汤等。这些方药,既可内服,也可以用于外洗外敷。

中医骨伤的后期疗法主要为补气养血法。补气养血法补益气血滋养筋骨之法。适用于外伤筋骨,内伤气血,以及长期卧床不能活动,日久致体质虚弱,气血亏损,筋骨萎弱,或迟缓愈合。常用的方药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汤等。

1.1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我校非护理专业的医学生,主要是针灸推拿、骨伤、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等临床专业的医学生,《常护》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也就是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

1.2教学内容

1.3教学方法

我校《常用护理技能操作》课程共计45学时,每次课3个学时。其中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2。授课教师选择近3年来一直承担《基础护理学》教学,讲师及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实验课采用改良式PBL技能教学模式和情景教学法,以临床真实病例导出教学内容。教师示教操作技术并强调注意事项,学生练习时采用角色扮演法、下课前回示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各种注射技术、生命体征的测量及插胃管等操作,要求学生互相练习,真人实做。

1.4考核办法

通过形成性教学评价,我们将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学习活动、形成性课后练习的反馈、以及实验技能、理论考试成绩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中。

1.5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分别在课程结束后、实习结束返校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满意度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不记名,问卷回收率99.2%。

学生选修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很大,选修班级也呈逐年增加。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反馈,开设了《常护》课的班级学生相比较于没有开设该门课班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上手更快,无菌观念、动手能力和急救处理能力均较强。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也提高,99%的学生认为实习前开设《常护》课十分必要,拓展了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自己能更好的适应临床见习和实习。特别是无菌操作、隔离技术以及常用的急救技术,95%的学生认为填补了自身知识的盲点。

3.1开设《常用护理技能操作》的必要性

3.1.1使医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见习和实习

由于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范畴没有十分明确的划分,有些医院如插胃管、静脉采血、PICC等护理技术由医生来完成。另一方面,中医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走入临床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普遍反应无菌意识淡薄[1],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急救处理能力不强[2]。有些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甚至连最基本、最简单的测血压都不会,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学校、医院更加注重医学生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中医院校的医学生掌握常用的护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3.1.2紧扣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项目,为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奠定基础

我校非护理专业医学生毕业后大多要考中医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证,而中医执业医师和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项目中,有着为数不少的操作题均为护理操作。如无菌技术操作、穿脱隔离衣、安全搬运患者、戴无菌手套、导尿、插胃管、外科换药、心肺复苏等。因此开设《常护》课程,有利于学生更早、更好地掌握这些操作,为日后的从业资格证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3.1.3培养学生中医人文精神和爱伤观念

中医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仁”,“仁”即“仁爱”,是对患者的恻隐之心、怜爱之情,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3]。为了培养学生的中医人文精神和爱伤观念,部分护理操作如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插胃管、搬运患者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真人实做,让学生相互进行医患模拟训练。学生亲身感受插胃管的痛苦体验和注射时的痛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感同身受”这四个字的含义。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更加体恤患者的痛苦,从而苦练基本功。将“大医精诚”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和仁爱之心发扬光大。

近5年来开设《常护》课程的学生普遍反映,所学到的常用护理操作无论是在临床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我校开设《常护》课程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开设《常护》课程可以显著增强我校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一方面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些常用临床操作,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实现从医学生到临床工作者的转变。另一方面使医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够从整体医疗护理的观点出发,实现医疗和护理的无缝隙对接。

参考文献

[1]张弛,谭生奎,姚洪武,等.中医学生临床思维与动手能力存在问题分析.中医教育,2006,(25)3:20-22.

关键词:肿瘤康复治疗;中医食疗法;辨证

食疗法指的就是借助食物预防与治疗疾病的方法[1]。中医养生学一直都比较注重食养食疗,具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的理念[2]。在中医辨证理论中,食疗法更加重视系统性与整体性,通过改善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对肿瘤生长的内外环境予以改变,逐渐修复肿瘤破坏脏器的功能结构,补充肿瘤消耗能量,达到康复治疗效果。

1.肿瘤中医食疗的辨证分型

1.1正虚

通过对肿瘤发病原因的分析可知,正虚是肿瘤发病的内在因素。一般而言,正虚主要包括气虚、阳虚、阴虚、血虚[3]。

1.1.1气虚

气虚患者的表现主要有形体消瘦、语声低怯、少气懒言、脉虚弱、舌淡苔白、体倦健忘等[4]。此病症的中医食疗食材主要包括桂圆、甘薯、牛肉、鸡肉、人身、西洋参、党参、白术、山药、黄芪、大枣等。常用中医食疗方有补虚正气粥、珠玉二宝粥、薏苡仁莲子粥、薏苡八宝粥等。

1.1.2阳虚

气虚患者的表现主要有手足不温、易出汗、怕冷、面色苍白、口唇色淡、脉虚弱、食欲不振等[5]。此病症的中医食疗食材主要包括辣椒、葱、杜仲、丁香、海参、冬虫夏草、羊藿、肉苁蓉等。常用中医食疗方有附子粥、大蒜生姜饮、巴戟炖猪大肠、皂角猪心肺汤等。

1.1.3阴虚

阴虚患者的表现主要有手足心热、盗汗、心烦失眠、午后潮热、口燥咽干、头晕耳鸣、脉细无力、舌红少苔等[6]。此病症的中医食疗食材主要包括雪梨、白茅根、龟、鳖、银耳、麦冬、天冬、沙参、豆腐、牛奶、百合、芦笋、黄精、甲鱼、桑葚、枸杞子等。常用中医食疗方有真君粥、西瓜皮炖排骨、龟肉羹、藤梨根蛋、猪肺海带汤等。

1.1.4血虚

血虚患者的表现主要有面色苍白、眩晕、心悸、唇舌色淡、脉虚细、失眠等[7]。此病症的中医食疗食材主要包括鱼鳔、龙眼肉、猪血、何首乌、羊奶、马奶、阿胶、当归、熟地黄、章鱼、白芍等。常用中医食疗方有西红柿花生粥、当归生姜羊肉汤、鹅血汤、滋阴花椒汤等。

1.2淤滞

一般而言,淤滞主要包括气滞、血滞。

1.2.1气滞

气滞患者的表现主要有胃纳减少、嗳气呃逆、痰多喘咳、胀痛、脉弦、舌色暗等[8]。此病症的中医食疗食材主要包括杏仁、山楂、大蒜、洋葱、白萝卜、韭菜、生姜、柚子、陈皮、柠檬、桂皮、黄酒、丁香、银杏、桃仁、柑橘等。常用中医食疗方有茶叶鹌鹑皮蛋、红花玫瑰炙羊心、木瓜汤、橘皮粥、槟榔粥等。

1.2.2血滞

血滞患者的表现主要有面色黧黑、舌质紫暗、脉细涩、口唇爪甲紫暗、疼痛如针刺等。此病症的中医食疗食材主要包括油菜、黑木耳、鹅血、黑大豆、鲨鱼、卷柏、桃仁、鸡血藤、穿山甲、田七、山楂等。常用中医食疗方有血藤猪肉汤、桃仁粥、黑木耳细粉饮、鹅血蘑菇汤、田七炖鸡等。

1.3痰凝

痰凝患者的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咳吐痰涎、食欲不振、胸闷发堵、心悸眩晕、脉滑、舌苔厚腻等[9]。此病症的中医食疗食材主要包括芦笋、丝瓜、海带、海藻、海蛤、半夏、川贝母、前户、蘑菇等。常用中医食疗方有卷柏猪肉汤、文蛤饼、黄药蛋、海带薏苡汤等。

1.4毒聚

一般而言,毒聚主要包括阴毒、热毒。

1.4.1阴毒

阴毒患者的表现主要有面目发青、咽喉疼痛、四肢厥冷、短气呕逆等。此病症的中医食疗食材主要包括蟾蜍、干姜、艾叶、猴头菇、花椒、蜈蚣、小茴香等。常用中医食疗方有蟾蜍黄酒、蜈蚣蛋、猴头菇酒、胶艾汤、蟾蜍玉米散等。

1.4.2热毒

热毒患者的表现主要有咽喉干燥、发热、口干、烦躁、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等[10]。此病症的中医食疗食材主要包括绿豆、牛黄、白花蛇舌草、苦瓜、败酱草、冬瓜、栀子、蜗牛、山豆根、马齿苋、藤梨根、龙葵、石上柏、土茯苓等。常用中医食疗方有小蓟齿苋粥、败酱草炖鸡蛋、石上柏汤、鲫鱼山慈膏、鹅血粥等。

2.肿瘤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针对肿瘤患者而言,饮食中除了遵循辨证施食原则之外,还要注意有关禁忌,避免出现药食不当产生不良后果的情况。

2.1饮食和药物性味相宜

如果患者服用热性药物,那么就是进食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果患者服用寒性、平性药物,那么就要进食一些寒性、平性食物,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药效的充分发挥,实现两者的康复治疗作用。相反,如果饮食和药物性味出现相冲,就会降低药效,甚至出现一些毒副作用,影响肿瘤患者的康复。

2.2饮食和病情相适应

根据中医学理论中对食物与疾病属性的分析,结合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当患者表现出热毒症状的时候,需要食用一些寒凉性食物,禁止食用热性食物;当患者表现出气滞血瘀症状的时候,禁止食用壅气类食物,如花生、土豆、红薯等;当患者表现出虚寒湿热症状的时候,禁止食用生冷滑泻类食物,如水产、瓜果、海腥等类。

3.结论

总而言之,在肿瘤康复治疗中,加强中医食疗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增强药物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病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的康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邢秀丽.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06):200-201.

[2]王忠,钱彦方,陈玉卿,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肿瘤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最佳治疗模式[A].首届全国中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66-68.

[3]刘炜,张刚.营养支持疗法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217-3219.

[4]单琳.羽扇豆醇用于肿瘤治疗的给药剂量与方案研究及其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

[5]王敏,崔江河,隗荷婷,等.论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177-178.

[6]孙晓生,陈鸿霓,林龙,等.初探中医食疗在恶性肿瘤康复中的运用[A].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159-159.

[7]张迪.对中医院肿瘤患者食疗行为及饮食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2014,(02):158-158.

[8]何斌,郭中宁,杨宇飞,等.中医食疗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03):28-31.

关键词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ontheTeachingMethodofVocational

Introductionto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LIUJing,ZHAOBin,WANGQiong

(DepartmentofBiomedical,ZhongshanTorchPolytechnic,Zhongshan,Guangdong528436)

KeywordsIntroductionto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eachingmethods;teachingcontent;highvocational

高职教学以理论够用、应用为主、注重实践和能力培养及面向基层为指导思想,与传统的教学有一定出入,因此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及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对我校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内容及方法做了以下探索:

1中医学基础知识教学内容选择和中医思维方式的建立

中医学基础注重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记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阴阳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在病理上的应用,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属性归类、和生克乘侮和母子相及的概念、规律,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学说,重点掌握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系统联系;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动、功能、分类。掌握血的概念、生成、功能和运行。掌握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和排泄及功能,以及气血津液的关系;掌握六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掌握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和致病特点;掌握脏腑辩证的要点。

中医药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其思维形式现代人习惯的思维形式不一致,造成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其一,引导学生理解中西医理论的巨大差异。①中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念,诊病上是通过表现于外的征象,推测人体内在脏腑、气血津液的病变,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经验性;而西医理论则是从微观上探究机体生理机能和病理状态。其二,把抽象的中医理论形象化、生活化。例如讲解五行相克理论时,联想生活中用金属工具砍树(金克木),小树长在土里(木克土),土能掩水(土克水),水能熄灭火(水克火),火能够将树木燃成灰烬(火克木)。在讲解心主神志理论时,联系网上报道有人做了心脏移植术,兴趣爱好、性格都改变了,让深奥的理论在现实中找到依据,讲藏象理论时尽量多引用病案故事,脏腑辩证多总结、联系,并结合具体病案进行辩证分析,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让学生对各个证型有较深刻的印象等等,这样慢慢使学生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常用中药及应用知识部分根据专业不同重点也不同

3常用中药与方剂学知识部分强调基本概念、常用品种与地方多用品种的讲解相结合

常用中药与方剂学只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能讲解。据调查,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多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从事基层业务工作,这些岗位旨在为患者提供用药服务,进行导购零售和调剂。我们从岗位需求出发,以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本位,遵循“合理选用基础,注重实践应用,增强职业素质,培养业务能力”的原则,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中医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解读中成药说明书和中医处方的审方能力,致力于学生能够安全、合理指导患者用药。比如讲感冒时,感冒最常见的症型是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广东这里还常有暑湿感冒,上课时首先将这些感冒的临床表现和证型复习一下,再将处方用药的原则讲解一下,然后将各证型的临床表现、处方和常用中成药设计出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讨论,得出适当的处方及成药,完成“感冒”问病荐药的情境设计,为以后顶岗实习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高职的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应该从各个专业的不同岗位需求出发,抓住重点,课堂形象生动,结合启发引导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交叉运用,从而改变传统满堂灌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不符的状况。

关键词:黄芪;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组方规律;数据挖掘

通讯作者:王丽霞,E-mail:wanglixia626@126.com《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部颁标准》)是中药成方制剂的国家标准,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从药物和疾病两个维度的分析[1-2],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临床医师经验总结和中药新药处方发现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敛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功效。笔者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3],对《中药部颁标准》中含有黄芪方剂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其主治疾病、证候规律及常用的配伍组合,采用规则分析对常用的配伍药物进行归类,为黄芪的临床应用及开发提供参考。

对《中药部颁标准》中含有黄芪方剂进行收集整理,组成中明确含有“黄芪”的方剂446首。

1.2处方录入

将上述筛选的方剂由专人整理后,导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导入数据前,由2人负责数据源的审核,以确保数据源的准确。

1.3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数据分析”模块中“方剂分析”功能,利用系统“数据查询”功能,按指定中药“黄芪”提取出录入系统的方剂446首。然后点击相应功能按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药物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4](包括聚类分析、提取组合、网络化展示等)。统计分析方法为该软件自带的挖掘算法,包括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5]等。

2.1主治疾病统计

446首含有黄芪的成方制剂经“频次统计”,包含主治疾病134种,其中使用频次≥20次的有18种疾病,见表1。可见,黄芪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不足”“中气下陷”,与《本草正义》“清气下陷者最宜”“表虚诸病,最为神剂”相吻合。

2.2常用药物频次统计

446首方剂中,共涉及655味中药,使用频次≥60次的25味药物见表2。可见,黄芪常与补血药(如当归、熟地黄、白芍等)和补气药(如党参、白术、山药、甘草等)配伍应用。此外,黄芪具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常与茯苓同用。

2.3证候统计

446首方剂涉及115种证候,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有15种,见表3。可见,黄芪广泛应用于以气虚为主的各种虚损证,固有“补药之长”之称。

2.4基于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

2.4.1高频核心药物组合分析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34,支持度30%,得到常用核心药物组合共16个,其中2味药的药对有12个,3味药药物组合4个,见表4。药物之间关联的网络化展示见图1。图1可较清晰地展示黄芪的用药搭配,当支持度为30%时,其核心组合可认为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全大补汤加减。

2.4.2核心药物组合深度分析选择含黄芪的核心药物组合使用频次较高的“黄芪-当归”“黄芪-党参”“黄芪-白术”3对组合,在3种支持度下纵横比较(见图2~图4)。当支持度为30%时,黄芪与党参、白术、当归核心组合相似,可认为是十全大补汤加减。当支持度为20%时,核心组合相似,外围药物仅有细微差别,说明黄芪与党参、白术、当归三者共同搭配使用,四者相须为用,共奏气血双补之功。

2.5主治疾病用药规律

由图5(支持度30%)可见,黄芪治疗不寐核心用药,为《济生方》归脾汤加减。不寐病位在心[6],以益气养血安神为治则。由图6(支持度30%)可见,黄芪治疗虚劳以补肾养脾丸加减(载于《成方便览》)。中医学认为,气血亏损是造成眩晕的重要原因,本病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治疗眩晕常用方剂的药物组合是补中益气汤合归脾汤加减方(见图7)。

黄芪有“补气诸药之最”“气中血药”之称,通过证候分析得出含黄芪方剂主要应用于气血两虚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增强免疫、抗衰老、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7]。

本研究显示黄芪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涵盖了134种中医病症,其组方涉及655味中药,常与补益药如当归、党参、白术、枸杞子、菟丝子联用。本研究从含黄芪的核心药物组合中选取使用频次较高的“黄芪-当归”“黄芪-党参”“黄芪-白术”3对组合进行分析,纵横比较分析药物组合的用药规律。支持度分别为20%、30%、40%时,3对组合核心用药规律高度相似,均以十全大补汤为底方加减。说明黄芪同党参、白术、当归三者共同搭配使用,四者相须为用,共奏气血双补之功。

关键词:体质;中医美容;药食

1引言

中医美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加以应用的。它是广义的美容,包括颜面、须发、躯体、四肢的美感及心理上、社会和环境适应上的全方位的美化[1]。根据中医学理论,不同人的体质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人体体质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辨证的中医药食美容,以达到最佳的中医美容效果。

2人体体质与损美性疾病的关系

根据人体气血阴阳津液的多少,可将人体分为9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2]。平和质者体形肥瘦适当、匀称、健壮,头发盛长色黑,面色红润,肤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目光有神,精采内含,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口唇红润,肢体轻健有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性格平和开朗,因而体内气血阴阳平和是美容的内在依据。当体质偏颇时,就容易出现损美性疾病,不同的体质会出现一定的损美倾向。

气虚质的常见美容问题:干性皮肤较多见,也可见敏感性皮肤,易出现消瘦,面色萎黄,眼脸或肢体浮肿,黄褐斑等。阴虚质的常见美容向题:皮肤明显偏干,易生皱纹,肤色苍白或潮红,易出现失眠,黑眼眶,便秘,白发等。阳虚质的常见美容问题:中性皮肤多见,皮肤松弛,肤色发白,易脱发、肥胖等。痰湿质的常见美容问题:油性皮肤多见,面色多油腻,易出现肥胖、黄褐斑,黑眼眶等。湿热质的常见美容问题:油性皮肤多见,易出现体臭、口臭、痤疮、酒糟鼻、黄褐斑、脱发等。瘀血质的常见美容问题:干性皮肤多见,肤色较暗,面部或有雀斑,易出现黄褐斑,黑眼眶等。气郁质的常见美容问题:干性皮肤多见,毛发无光泽,易患失眠,抑郁症等。特禀质的常见美容问题:皮肤多为敏感性,易出现皮肤过敏,哮喘,鼻炎,荨麻疹等。

3不同体质的药食美容原则及方法

中医美容多采用自然疗法,如中药、食疗、针灸等。通过内服、外治等手段,起到美容保健和治疗损美性疾病,以保证身体健康和外在之美[3]。对于常见的损美性疾病如肥胖、皮肤瘙痒症、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酒糟鼻、斑秃、皮脂溢出、痤疮、多汗症、雀斑、黄褐斑、黑眼眶等。在治疗中若注重改善体质,常能事半而功倍[4]。

3.1气虚质的药食美容气虚质的美容原则是培补元气,健脾养颜。药物美容的代表方为四君子肠,补中益气汤。常用药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陈皮、大枣等中药。由于肾为气之根,因此,可酌加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等益肾填精。食疗举例:气虚质应多食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小麦、黄豆、扁豆、红薯、牛肉、莲子、大枣、桂圆、饴糖、蜂蜜等;美容药膳可食用人参粥、人参莲肉汤、黄芪炖母鸡、薯蓣粥、大枣粥、山药粥、薏苡仁粥、黄芪粥等。对气虚消瘦,面色无华,神情疲惫等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3.2阳虚质的药食美容阳虚质的美容原则是温阳补肾,益火养颜。药物美容的代表方为金匮肾气丸、右归丸、还少丹等,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杜仲、鹿角胶、附子、肉桂等。由于阴阳双方互为根基,所以多酌加熟地、枸杞子等养阴助阳之品。食疗举例:阳虚质应多食温性食物,如高粱、牛肉、狗肉、羊乳、鳝鱼、带鱼、虾、韭菜、辣椒、葱、蒜、栗子、核桃等。美容药膳可食用韭菜粥、胡桃仁粥、苁蓉羊肉羹、壮阳狗肉汤、枸杞酒、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对阳虚体胖,浮肿便溏,怕冷倦怠等有改善作用。

3.3阴虚质的药食美容阴虚质的美容原则是滋补肾阴,壮水养颜。药物美容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女贞子、何首乌、菟丝子、龟版、阿胶等。但滋阴之剂应用时应防止过于滋腻。食疗举例:阴虚质应多食滋润养阴的食物,如梗米、猪肉、兔肉、牛乳、鸭肉、禽蛋、海蜇、龟鳌、海参、枇杷、杨梅、菠萝、香蕉、葡萄、荸荠、芝麻、百合等。美容药膳可服用枸杞子或石斛泡茶长期饮用,或食用山萸肉粥、天门冬粥、枸杞肉丝、雪羹汤、百合鸡子黄汤等。对阴虚质出现的皮肤干澡、失眠、消瘦、黄褐斑、便秘等有改善作用。3.4痰湿质的药食美容痰湿质的美容原则是健脾化痰,泻浊养颜。药物美容代表方为参苓白术散,三子养亲汤等。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扁豆、砂仁、莲子肉、白芥子、冬瓜皮、荷叶等。痰湿质肥胖者,可加入海藻、昆布等。食疗举例:痰湿质饮食以清淡为宜,可多食化痰降脂食物,如海藻、海带、黄瓜、丝瓜、冬瓜、萝卜、芥茉、桂花等食物,并少食猪肉、猪油及一切滋腻的食物。美容药膳可服用山楂汤,荷叶薏仁梗米茶,橘皮粥,燕麦粥等。对痰湿质肥胖,浮肿,神疲等有改善作用。

3.5湿热质的药食美容湿热质的美容原则是分消湿浊,清热养颜。药物美容代表方为枇杷饮、甘露消毒丹等,常用药物有枇杷叶、桑白皮、金银花、黄芩、茵陈、苦参、地骨皮、贝母、茯苓、泽泻等。因清热药多为苦寒之品,易伤脾胃,服用不宜过量。食疗举例:湿热质应多食凉性食物,并宜戒烟限酒,少食辛辣香燥之品。常食绿豆、冬瓜、苦瓜、黄瓜、蔬菜、荞麦、玉米、赤小豆、泥鳅、黄花菜、丝瓜、莴苣、菱白、竹笋等。美容药膳宜服用银花露、扁豆薏苡粥、绿豆车前子汤、薏苡仁汤、赤小豆鲫鱼汤。对湿热质出现的痤疮、口臭、浮肿、黄褐斑、酒糟鼻等有改善作用。

3.6瘀血质的药食美容瘀血质的美容原则是活血祛瘀、通络养颜。药物美容代表方为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生地黄、赤芍、当归、丹参、茜草、蒲黄、山楂等。食疗举例:瘀血质应多食具有活血作用的食物,如荞麦、黄花菜、蘑菇、木耳、紫菜、山楂、红酒、醋、玫瑰花、桂花、绿茶、咖啡等。美容药膳可服用丹参酒、红花酒、玫瑰花汤、鸡血藤首乌卤黑豆、茜草猪蹄汤、月季花茶等。对瘀血质出现皮肤干燥、黄褐斑、雀斑、黑眼眶等有改善作用。

3.7气郁质的药食美容气郁质的美容原则是疏肝行气,解郁养颜。药物美容代表方为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常用药物有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甘草、当归、薄荷等。食疗举例:气郁质应多食行气解郁作用的食物,如小麦、黄花菜、芹菜、百合、佛手、金橘、橙、柚、榛子、玫瑰花、绿茶等食物。美容药膳可服用百合粥、小麦粥、酸枣仁粥、玫瑰花茶、百合鸡子黄汤。对气郁质出现的失眠、抑郁、黄褐斑等有改善作用。

3.8特禀质的药食美容特禀质的美容原则是益气固表、养血养颜。药物美容代表方为玉屏风散、消风散、过敏煎等,常用药物有黄芪、白术、荆芥、防风、蝉衣、乌梅、益母草、当归、生地黄、黄芩、牡丹皮等。食疗举例:特禀质的美容疗法主要是针对过敏性损美疾病,饮食宜不含致敏物质的食物如少食荞麦、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鲤鱼、带鱼、蛤蚌类、田螺、牡蛎肉、贝类、鲍鱼、虾、蟹、乌贼骨、海参、酒、辣椒等。美容药膳可服用如薏苡仁山药粥、黄芪红枣汤、玉屏风粥、人参黄芪粥。对特禀质出现的皮肤过敏、过敏性鼻炎等有改善作用。

[1]金宏柱,陈筑君,等.中医美容临床研究近况.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2):132.

THE END
1.学习中医食疗必备:食物寒热属性表1.如果是寒性体质,比如脾胃虚寒,一吃生冷的食物就发生腹泻,或者胞宫虚寒,月经不调,痛经,手足冰冷,则上述寒性的食物不应食用,凉性的食物可以少量食用,不可多食,相反,温热性的食物则可以适当多食。 2.如果是火热体质,一吃点热的食物就上火,口疮,牙龈肿痛等,则上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TQxNDA1OA==&mid=2649115333&idx=1&sn=117cc392985865cfb3e6cfbd1afb83ce&chksm=82661be858222f803271e2753c943c278aba2ad2aeea26d15707fea5c567938dc37b7a081ad9&scene=27
2.西红柿加它,比砒霜还毒?提醒:这些与西红柿“相克”的食物少吃西红柿加它,比砒霜还毒?提醒:这些与西红柿“相克”的食物少吃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今日养生之道 黑龙江 32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公老虎抓了一只小鹿,母老虎使美虎计想分一杯羹,结果万万没想到 阿德解说动物世界 1920跟贴 打开APP 横扫韩国黑帮需要几步?哈尔滨狠人张谦蛋告诉你 漫威梦想侠 2223跟贴 打开https://m.163.com/v/video/VRHROBUUG.html
3.请问螃蟹可以跟柿子一起吗?螃蟹与柿子相克。螃蟹性寒,柿子同样为寒凉之物,两者一起吃容易伤及脾胃,尤其体质虚弱者更需注意。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82143202/answer/51175714642
4.食物相宜相克2000例(畅销升级版)(食物/疾病/药物与食物间的相饭菜就是特效药吃出最强大脑吃油的革命食物里的“脑黄金”吃对三餐《黄帝内经》吃出健康食物相宜相克2000例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当当自营 进入店铺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开本:16开 纸张:铜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1997411 所属分类:图书>保健/养生>饮食健康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03465.html
5.食物相宜相克2000种:饮食宜忌彩色完全版馆藏纸本 图书详情 食物相宜相克2000种 :饮食宜忌彩色完全版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432770 出版年:2008 作者:董世凯 资源类型:图书 细分类型:中文文献 收藏单位馆藏地在架状态索书号 植物所图书馆大库在架上R155/e1 1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53335dde4de6f497a71c9571fae4ac79
6.基于JavaScript的食物相宜相克查询网站数据库的后置条件包括食物的相宜相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科学的饮食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经过适当的搭配,不仅可以满足食物养生的需要,提高食疗的效果,还可以消除或减轻其中某些食物的副作用;若搭配不当,则有可能降低食物的营养和作用,并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根据食物的相宜相克,为用户提供便捷的食物相宜相克查询服务,为用户健康生https://blog.csdn.net/Q1744828575/article/details/134529270
7.中药与食物的相宜相克(豆瓣)在读者的热切期盼下,我们再次修订和增补,编写成《中药与食物的相宜相克2(彩图升级版)》,隆重推荐给大家。全书共分3个部分:即相宜的药物与食物,相克的药物与食物,附录。 《中药与食物的相宜相克2(彩图升级版)》系统地收集了中药与食物的宜忌约1000例,常见疾病的饮食宜忌60多种,展示了中药与食物的彩图约2000幅,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946349
8.中药与食物的相宜相克2024pdfepubmobi电子书《中药与食物的相宜相克(彩图版)》收集中药与食物的宜忌约1000例,为了便于读者准确识别,书中展示中药与食物的彩图约2000幅。以食养身,以药疗疾。药食相融,功力相助,故其效力倍增,服用后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中药专家指导大众在中药与食物搭配中选择“黄金搭档”,避免不合理配伍;了解在生病或身体不适时可以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3164579
9.薯蓣食物相克 食物相宜 营养滋补 冬天进食 饮食功效 做法 食疗 保健 烹饪方法 各家论述 药方选录 5 其它用途 6 栽培技术 土地选择 开沟整地 种块处理 种植 施足基肥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7 加工储藏 加工 储藏 形态特征编辑 单子叶植物,10属650种,广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有薯蓣属1属,约80种。 缠绕草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18/01/5316345_543210045.shtml
10.日常生活与公共生活(精选八篇)2.1食物相宜相克 食品选购得当,常吃相宜食物,能够健体强身,尤其对体虚多病的人的身体恢复有益,选购不当,常吃相克食物,不但不能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还会对人健康产产生不利影响。在我们追求饮食营养的同时,往往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追根溯源、食物与食物的相克是罪魁祸首。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zs0k9d4.html
11.民间偏方大全八、食物相克: 两小时内不可同吃,摘之有关保健书刊: 1、鸡蛋忌糖精---同食中毒、死亡。 2此方治疗多例脚气,屡屡见效。但必须会用,以免发生中毒。100094北京261医院 梁惠敏 〖 APC治脚臭有https://www.360doc.cn/mip/303673516.html
12.16G的内存可以存多少东西?16G=16*1024M=16*1024*1024Kb=16777216Kb;举例说明存储多少:1、比如数码相机图片(一般为3M大小),能存16*1024/3=5461张;2、比如存音乐(一般一首歌大小为5M),能存16*1024/5=3276首;3、比如存电影(一般720P电影大小为2G左右),能存16/2=8部;3、至于存文档,1Kb能存512个汉字。定义:手机系统内存是指手机https://m.iask.sina.com.cn/jx/sh/tZ6wVvsgbee.html
13.2020年3月底过期图书催还名单15 高专护1906 郑吕婷 食物相宜相克2000例 胡敏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20/01/04 2020/03/04 16 高专护1906 郑吕婷 中医学概论 储全根,胡志希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0/01/04 2020/03/04 17 高专护1906 郑吕婷 系统解剖学习题集 主编丁文龙, 王海杰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01/04 2020/03/04 18 高专护http://twxxzx.ahwsjkxy.cn/info/1062/1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