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对于粥的喜欢,可以说是到了“狂热”的地步。
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能喝粥,或是过节、宴请也都会有粥的出现。可以清粥配小菜,也可以把山珍海味都加进去,煮成一锅“豪华粥”。
而在众多潮汕粥中,被小编发现了一种,名字看上去就怪怪的——朥粕粥,据说是当地人的独创,而且已经传承了百年!
鸥汀独创
朥粕粥源于潮汕的一座千年古寨——鸥汀。
之所以称之为古寨,是因为鸥汀当地至今仍留存有不少历史文化胜迹,是一座古色古香气息十分浓郁的文化胜地。
而一碗小小的朥粕粥也是传承了百年,是鸥汀的招牌,更是鸥汀人的独创美味。
朥粕粥的起源据说是在一百多年前,汕头的食品厂在制作月饼时需要用到大量的猪油,榨猪油必定会产生朥渣;
当时又正处于物资匮乏,生活穷苦的时候,出于对油水的珍惜,鸥汀人就把这些朥渣压成了饼,为了充饥和暖身,又加入了粥里,就成为了朥粕粥。
后来就这样代代相传,被鸥汀人发展、传承至今。
虽然现在的生活早已经没有那样困难,但朥粕粥却成为了潮汕人、鸥汀人每天早上不可或缺的完美早餐。
三大主料
朥粕粥共有三大主料:朥粕、粥和辣椒酱。
“朥”在当地的意思是猪油,“朥粕”就是猪油渣。
当地人一般会选取猪腿上的筋肉、腹部的五花肉或者背部的板筋肉来做朥粕,因为这三个部位油脂较多,炸出的口感也会更好。
而且朥粕在炸的过程中要注意,要用小火慢慢熬,不能炸的太干、太焦,要保留一点油脂,留住油香。
▲图/纪录片《食里挑一》
炸好后再压制成饼状,方便储存和食用。不过保质期很短,只有一两天。
压好的朥粕在用的时候,需要再经过浸泡、洗净、切块,放入高汤中熬煮成朥粕汤。
粥也和大多的粥不一样,用的不是大米或籼米,而是糯米。
而且要用优质的糯米,慢慢熬煮,边煮边不停搅拌,这样煮出的糯米粥才更加甜糯爽口。
辣椒酱更是需要用到十几种香料才能做出的“秘制版”。
除此之外还有八角、桂皮、蒜、芹菜、芫荽等将近20多种配料,而这具体的用料和用量,每家鸥汀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方。
盛上一碗糯米粥,淋上朥粕汤,加上辣椒酱、香菜或芹菜叶等调味料,一碗朥粕粥才算是真正做好。
吃的时候一口糯米粥、一口朥粕,米香、油香还有那独特的香辣味结合得恰到好处,完全不会腻,又润滑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