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霜降的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霜降节气后,树叶开始枯黄,被秋风吹到地面上,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
目录
在霜降节气的半个月中(10月23号到11月6号),月令依然是戌土,但与前半个月的区别是,这十天五内是戊土司令。也就是说前十五天半还是五行金的延续再加上三天的火主事,而这十五天就纯是戊土主事,鉴于五行用神的冲突,因此很多人在这半个月内,运气上变化比较明显一些。比如八字五行喜金水的,本来下半年应该顺顺当当的,谁知道在这个半个月内,半路杀出程咬金来,意外频出,要多注意。而那八字喜土的人,在这半月内,则可以小旺一下,要抓住机会。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之时,在五行中属土,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此时与长夏同属土,所以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要补血气以养胃。
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这时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芥菜(雪里蕻)。一些地方要吃红柿,认为这样可以御寒,能补筋骨。而泉州老人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的说法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1、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2、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3、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4、霜降到了拔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农谚有“霜降萝卜”一说,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5、鸭子好吃霜降补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乐得卖鸭子的老板们嘴都合不拢了,看来他们也必定会过一个开开心心的霜降节气了。
6、霜降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牛肉是全世界人都爱吃的食品,中国人消费的肉类食品之一,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霜降”节气反映的是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秋燥明显、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在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霜”通常出现在秋、冬、春这三个季节。“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1、乌鸡汤
原料:乌鸡一只,猴头菇适量,桂圆肉、红枣、灵芝,生姜
做法:1、乌鸡洗净,切块,用开水氽一下去除血水;2、将洗净的乌鸡放入砂锅中,放入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炖。3、等乌鸡半熟时放入猴头菇,生姜片。桂圆、灵芝、红枣视个人情况是否加入。还可放一点黄酒。4、熬出香味后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养阴清热。
说明:方中的乌鸡健脾益气、有养阴退热的作用,而猴头菇可以补脾、健胃、益气,最好在汤里再加些桂圆肉、红枣、灵芝,加几片和胃的生姜,正如民间“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前后喝此汤,有很不错的养生作用。
2、白果萝卜粥
原料: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功效: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3、清蒸人参鸡
原料:人参15克,母鸡1只,火腿10克,水发玉兰片10克,水发香菇15克,精盐、味精、葱、生姜、鸡汤各适量。
做法:1、将母鸡宰杀后,退毛去净内脏,放入开水锅里烫一下,用凉水洗净;将火腿、玉兰片、香菇,葱、生姜均切片;2、将人参用开水泡开,上笼蒸30分钟取出;3、将母鸡洗净,放在盆内,置入人参、火腿、玉兰片、香菇、葱、生姜、精盐、料酒、味精,添入鸡汤(淹没过鸡),上笼,在大火上蒸至烂熟;4、将蒸熟的鸡放在大碗内,将人参切碎,与火腿、玉兰片、香菇摆在鸡肉上,将蒸鸡的汤倒在勺里,烧开,撇去沫子,调好口味,浇在鸡肉上即成。
功效:滋补肾阴,补血益气。
4、归参山药猪腰
原料:当归10克,党参10克,山药10克,猪腰500克,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各适量。
做法:1、将猪腰切开,剔去筋膜臊腺,洗净,放入铝锅内;2、将当归、党参、山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铝锅内;3、在铝锅内加适量水,清炖至猪腰熟透,捞出猪腰,冷却后,切成薄片,放在盘子里;4、将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等与猪腰片拌匀即成。
5、五香牛肉
原料:牛肉2500克,食盐90克,白糖24克,红酱油60克,姜块2块,葱结2只,料酒、茴香、桂皮、红米汁各适量。
做法:1、选用牛肘子部位的全瘦肉,先按肌肉纤维用叮直切开后,切成500克左右的块,然后用刀根戳出一排非刀洞,四面戳到。板上先撤上少许食盐,将肉块放在上面反复推擦,擦至盐粒溶化(俗称出汗),然后放在缸内腌3~4天(夏季腌一天),经过多次翻动,腌至肉红、硬、香;2、将锅内加水适量,用大火烧滚(水要多),投入肉块,上下翻动几次,捞出刷洗干净;3、在锅底先放锅垫,垫上放牛肉块,加入茴香,桂皮、葱结、姜块、料酒、白糖、酱油和红米汁,在大火上烧滚,·至牛肉变红色时,再加入白汤淹没牛肉,放入适量食盐,试味后,加盖烧至沸滚,再移小火上焖煮2小时左右,等用筷子能戳进牛肉时,捞出。冷透后,按其肌肉纤维横向切片即成。
6、荔枝肉
原料:猪腿肉300克,鲜荔枝肉(净)100克,2个鸡蛋的蛋清,水淀粉25克,白糖60克,白醋30克,食用红色素一滴,精盐、料酒各适量,植物油1000克(实耗50克)。
做法:1、把猪腿肉切成2块。用刀背敲松后改刀成四方小块(24块),加入盐、食用红色素少许,蛋清,水淀粉15克,拌匀备用。把鲜荔枝肉一切两半;2、烧热锅放入植物油,待油烧至六七成热时,把猪腿肉一块块下油锅炸至内熟外脆呈黄色捞出,将锅中的油倒去,加入料酒、水100克,白糖、白醋、精盐,下水淀粉勾芡,倒入炸好的肉和鲜荔枝肉翻匀,淋上少许熟油,起锅装盘即可。
7、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原料:猪蹄1000克,带皮花生米100克,大枣40枚,料酒25克,酱油60克,白糖30克,葱段20克,生姜10克,味精、花椒、八角、小茴香各少许,盐适量。
做法:1、花生米、大枣置碗内用清水洗净、浸润;2、将猪蹄出毛洗净,煮四成熟捞出,用酱油拌匀;3、锅内放油,上火烧七成热,将猪蹄炸至金黄色捞出,放在炒锅内,注入清水,同时放入备好的花生米、大枣及调料,烧开后用小火炖烂即可。
功效:滋补肾阴。补血益气。
8、双耳汤
原料:白木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
做法:将白木耳、黑木耳用温水发泡,除去杂质,洗净,放入碗内,加冰糖、水适量,置蒸笼中,蒸一小时,待木耳熟透时即成。
功效:滋阴润肺、补肾健脑。
适用:适用于肾阴虚、血管硬化、高血压、肺阴虚咳嗽、喘息者。
9、玉米须炖龟
原料:玉米须100克,乌龟1只,盐、姜、葱、料酒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乌龟杀好后,切成小块,入锅内加水,加姜、盐、料酒等,玉米须用纱布袋包好也放入锅内同煮,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炖至龟肉烂熟即成。